2019年有2.68萬國人熱死!柳葉刀子刊中國氣候變化報告

2021-01-13 健康界

柳葉刀公共衛生子刊近日發布了《柳葉刀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2020年中國報告》。這是首部講述中國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聯繫的報告。

報告分析了23項指標,認為中國的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影響正在加快,如果全球氣溫繼續升高,會帶來令人難以接受的後果,而且每個省份都受到了影響,但面臨的問題各異。

2019年有2.68萬人熱死

在過去20年,高溫天氣(Heatwave)相關死亡人數上升了4倍,2019年的死亡人數達到了2.68萬人,主要是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的加重。經濟損失相當於中國140萬人的年均國民收入。

與1986~2005年相比,2019年的高溫天數平均增加了13天,而老年人在酷暑天死亡的風險會上升10.4%。

圖 1990-2019年與高溫相關的死亡率變化

2019年,高溫相關死亡上升趨勢明顯。從1990年到2009年,每增加1000例與高溫相關的死亡,需要3.8年的時間,但從2010年到2019年,同樣的增長只需要1.2年。

在各省中,與高溫相關的死亡率最高的是山東,其次是河南和安徽。

戶外工作者的高溫相關潛在勞動生產力損失達到了全國總工時的0.5%,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相當於中國每年在科技方面的財政支出。

空調使用:涼快了自己,汙染了環境

使用空調減少了與高溫相關的死亡,但大幅增加了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從2000年到2016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幾乎增長了10倍,從每年620萬噸增加到5850萬噸。

空調還排放廢熱,造成城市熱島效應,並可能造成氟洩漏,也有必要採取措施,重點是改善城市綠地和建築設計,提高能效。

由於家用空調使用增加,2000年至2016年間,如果中國不使用空調,將可避免45%的人發生高溫相關死亡。

中國家庭空調使用、空調能耗與可預防的高熱相關的死亡率比例變化趨勢

空調使用的增加也導致了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和空氣汙染的增加。從2001年到2015年,中國城市家用空調的人均能耗從16.4千瓦時增加到驚人的96.6千瓦時。

中國電動車增幅全球居首

從2000年到2018年,中國道路運輸的顆粒物排放(以每輛車的平均排放量為代表)在四種主要空氣汙染物方面下降超過了90%,包括:一氧化碳排放下降了92%;碳氫化合物減少91%;氮氧化物減少91%;PM10減少了94%。

2019年,中國的電動汽車數量達到3100萬輛,從2014年開始平均每年增長60萬輛。而美國是第二大電動汽車市場,2014年至2019年的平均年增長率僅26萬輛。

受氣溫上升和氣候變化驅動,極端森林火災事件增加,登革熱傳染,將進一步造成嚴重的健康影響。

實施清潔能源效果顯著

在農村家庭中,生物燃料是主要的能源來源,2013年佔家庭能源的61.4%,家庭空氣汙染的危害較重。

中國實施了清潔空氣政策,使367個城市的細顆粒物汙染(PM2.5)從2015年到2019年平均減少了近28%。PM2.5導致的死亡人數下降了10%,死亡人數減少了90,000例。

不同地區面臨的問題不同,需要採取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近二十年來,在19個省份報告的六項健康影響指標中,有三項或以上都提高了至少10%。

重要的是,一些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省份,比如河南、山東和浙江,都面臨著比其他省份更高的威脅。

圖  中國各省氣候變化帶來的健康風險不斷上升(地圖上的每個省份都根據2000年至2019年期間增長率大於10%的指標數量進行著色。餅圖中的每種顏色代表一個指標。在每個指標權重相等的情況下,切片的大小與每個指標的增長率大小成正比)

報告還指出,中國近年來的政策發生了轉變,驗證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能顯著改善國人健康水平。

仍需努力

但是,儘管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不斷增長,但煤炭在中國一次能源供應總量中的比重仍佔到59%。

2018年,中國的化石燃料補貼仍然高達419億美元,而事實上,化石燃料使用導致的PM2.5空氣汙染所造成的過早死亡損失已經高達107億美元。

雖然中國的大氣汙染水平已有顯著改善,但仍有42%的人口居住在未能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空氣品質過渡期標準(35 μg/m3)的地區。除西藏等少數城市外,幾乎所有城市的PM2.5濃度都超出了10 μg/m3的年均水平目標值。

《健康中國行動計劃(2019-2030年)》並未提到氣候變化,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影響在中國並沒有得到充分的認識。

報告基於相關數據和研究結果,為中國健康和氣候變化領域的關鍵利益相關者提出了五項建議:

1、強化部門間合作

氣候變化是一項需要各行各業攜手應對的艱難挑戰。儘管中國一直致力於將健康納入各項政策,但仍迫切需要衛生、環境、能源、經濟、金融和教育等各個部門之間展開實質性合作。

2、增強突發衛生事件應急準備

儘管新冠疫情過後,中國會大力加強針對突發衛生事件的防範力度,但對氣候在健康衛生領域所造成的或即將造成的威脅的認知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3、強化科研支撐,提升認知水平

中國需要加強對人群健康及氣候變化領域的研究支持。同時,還應充分調動媒體和學術界的力量,提升公眾以及政界對該話題的認知程度。此外,中國政府應及時更新《健康中國行動計劃(2019-2030年)》,從而儘快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健康挑戰。

4、提升減緩氣候變化的行動力度

中國承諾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無疑是中國向前邁出的重大一步。因此,加速煤炭淘汰進程不僅對實現該承諾非常必要,同時對中國繼續推進大氣汙染防治也至關重要。

此外,中國政府應當取消化石燃料補貼,從而凸顯當前化石燃料消耗的真實成本,同時也可避免對其即將在2021年生效的排放權交易制度的效力造成影響。

5、確保新冠疫情後的經濟復甦政策,是對當前及未來我國人群健康的保障

中國為新冠疫情後經濟復甦所作的各項決策將決定未來幾年內公共衛生領域的整體局勢。如果中國政府未能將氣候變化作為首要事項納入其幹預措施,則其民眾的生命、生計以及可持續經濟的長期願景必將岌岌可危。

來源:The 2020 China report of the Lancet Countdown on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Published: December 02, 2020. 

本文轉載自中國循環雜誌,作者文韜 xujing


相關焦點

  • 柳葉刀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2020年報告:協同應對交織的危機
    12月3日,《柳葉刀倒計時》的中國發布會在北京舉行,發布《柳葉刀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2020年報告和《柳葉刀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2020年中國報告》,同時宣布成立「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
  • 柳葉刀倒計時2020年報告|沒有一個國家能倖免於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危害
    《柳葉刀》(The Lancet)今日發表《柳葉刀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2020年報告,這也是第五份年度報告。報告指出,任何國家無論貧富,都不能倖免於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影響。除非採取緊急行動,否則氣候變化對全球健康的威脅將進一步加劇,擾亂生活和生計,並使醫療系統不堪重負。
  • ...計時首份中國報告出爐:《巴黎協定》5年後,氣候變化對健康影響...
    撰文 | 小葉2020年12月2日,英國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在線發表了來自國際合作項目《柳葉刀倒計時》(Lancet Countdown)的兩份重量級年度報告:《2020柳葉刀倒計時健康和氣候變化報告:應對趨同危機》(以下簡稱《報告》)和《2020柳葉刀倒計時健康和氣候變化中國報告》(以下簡稱《中國報告》)。
  • 《柳葉刀》:如果不採取行動,氣候變化將帶給下一代終身健康危害
    生活在當代的人們,正真切地感知著氣候異常變化。冬季越來越溫暖,夏季極端高溫天氣越發頻繁,「最熱年份」每年都在刷新記錄,有記錄的10個最熱年份中,8個出現在過去10年。大範圍森林火災、乾旱隨之而來,沿海平原和島嶼國家或將面臨海水淹沒的威脅。令人同樣深感憂慮的是,當前的氣候條件越來越適合疾病傳播。
  • 氣候變化下的健康危機交織,從「先行」走向「共行」
    作為柳葉刀倒計時本年度的重磅活動之一,本次發布會共發布了兩部報告-《2020年度柳葉刀倒計時全球報告》以及首部《柳葉刀倒計時中國報告》。全球報告:強化協同效應,共對複合危機2015年以來,《柳葉刀倒計時全球報告》每年持續監測氣候變化造成的健康影響,並對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進行獨立評估。今年是柳葉刀倒計時發布的第五部全球報告。
  • 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落戶清華大學,關注健康與氣候變化聯繫
    12月3日,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在清華大學正式揭牌,當天首部講述中國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聯繫的報告即《柳葉刀倒計時中國報告》也在醫學期刊《柳葉刀·公共衛生》發布。胡丹萍 圖「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將不斷發展和完善中國版柳葉刀倒計時報告,並計劃進一步拓展研究氣候變化對亞洲地區人群健康的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出綜合應對氣候變化和改善人群健康的政策建議。」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主任、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共同主任宮鵬在發布會上說。醫學期刊《柳葉刀》在2009年發表重大報告指出,氣候變化是21世紀人群健康的最大挑戰。
  • ...提示:我國人群面臨多重健康威脅|氣候變化|熱浪|新冠肺炎|傳染...
    2015年以來,《柳葉刀倒計時全球報告》每年持續監測氣候變化造成的健康影響,並對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進行獨立評估。報告對於2019年全球範圍內為對氣候變化而採取的行動也進行了梳理。2019年,65歲以上老人暴露在熱浪風險下的天數增加了29億天,是之前最高紀錄的兩倍。2018年,全球有29.6萬名老年人因高溫而失去生命。報告同時指出,氣候變化為登革熱、瘧疾和弧菌病等致命傳染病創造了更有利的傳播條件 ,這可能會使過去幾十年來人類為防治這些疾病所取得的進展面臨新的挑戰。若不採取緊急行動,氣候變化對全人類健康的威脅將進一步加劇,擾亂人們的生活和生計,並使醫療系統不堪重負。
  • 《柳葉刀倒計時》2020年度報告發布
    12月3日,《柳葉刀倒計時》2020年度報告出爐,這是第五份相關年度報告。它追蹤分析了40多項有關氣候變化與健康的指標,警示了迄今為止最令人擔憂的前景:因醫療系統準備不足,極端高溫導致的死亡率在全球迅速上升,並威脅到數百萬人的生計。
  • 清華大學發布中國氣候變化最新研究成果,碳中和目標將為國內帶來...
    12月3日,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與醫學期刊《柳葉刀》在北京共同發布了首部《柳葉刀倒計時人群健康和氣候變化中國報告》與《2020年度柳葉刀倒計時全球報告》。2020年,清華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19家國內外頂尖研究機構合作,在全球版柳葉刀倒計時報告的指標結構基礎上共同撰寫了首部中國版柳葉刀倒計時報告,作者團隊來自氣候、公共衛生、生態、地理、環境工程、經濟和社會等多個學科領域。
  • 歐盟氣候機構:2019年是歐洲有記錄以來最熱一年
    中新網4月23日電,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22日,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3S)發布的最新報告稱,2019年是歐洲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比過去40年平均氣溫高出大約1.2攝氏度。報導稱,根據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的數據,歐洲12個最熱的年份中有11個發生在21世紀。
  • 最新報告顯示:氣候變暖對人類健康影響重大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12月3日,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聯合對外發布了兩個報告《2020年度柳葉刀倒計時全球報告》和首部《柳葉刀倒計時中國報告》,其中提到,近幾十年來,全球氣候呈現顯著變暖的趨勢,進而引發了高溫熱浪、乾旱洪水、森林火災等極端氣候事件,以及糧食安全、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問題,對人群健康產生了巨大影響。
  • 最新報告顯示:氣候變暖對人類健康影響重大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12月3日,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聯合對外發布了兩個報告《2020年度柳葉刀倒計時全球報告》和首部《柳葉刀倒計時中國報告》,其中提到,近幾十年來,全球氣候呈現顯著變暖的趨勢,進而引發了高溫熱浪、乾旱洪水、森林火災等極端氣候事件
  • 清華大學發布中國氣候變化最新研究成果,碳中和目標將為國內帶來健康和經濟雙重紅利
    12月3日,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與醫學期刊《柳葉刀》在北京共同發布了首部《柳葉刀倒計時人群健康和氣候變化中國報告》與《2020年度柳葉刀倒計時全球報告》。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副教授蔡聞佳對《柳葉刀倒計時中國報告》做解讀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副教授的蔡聞佳對《柳葉刀倒計時中國報告》做解讀時表示,中國近年來的政策轉變已經驗證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能顯著改善中國人群的健康水平
  • 《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 全方位聚焦氣候變化影響
    《聲明》確認了去年12月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發布的臨時聲明中的信息,即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溫度第二高的年份,2015年至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5年,2010年至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每個連續10年都比1850年以來的前一個10年更熱;2019年結束時,全球平均溫度比估計的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1℃,僅次於2016年創下的紀錄。
  • 柳葉刀:沒有一個國家能倖免於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危害
    原創 柳葉刀 柳葉刀TheLancet 收錄於話題#柳葉刀熱點論文49個《柳葉刀》(The Lancet)今日發表《柳葉刀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2020年報告,這也是第五份年度報告。報告指出,任何國家無論貧富,都不能倖免於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影響。
  • 氣候變化與COVID-19:交織的危機
    大量證據表明,健康與氣候變化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因而二者關係緊密的觀點也被廣泛接受。在過去5年裡,《柳葉刀倒計時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報告》(Lancet Countdown on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以下簡稱「柳葉刀倒計時」)監測並報告了40多項全球指標,衡量了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影響。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9年度報告》發布 去年我國單位...
    央廣網北京11月28日消息(記者杜希萌)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國新辦昨天(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9年度報告》,去年我國單位GDP碳強度下降4%。
  • 140年來最熱!人類有沒有可能被「熱」死?
    也許我們這代人是地球上最後一批不會被熱死的人。是不是聽起來有點恐怖,但是如果阿信說這就是我們即將面臨的未來呢?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數據顯示,2019年6月成為140年來(從1880年NOAA開始記錄溫度算起)最熱的6月。而且,10個最熱的6月中有9個都是出現在2010年以後,與此同時,南極海冰面積降至新低。
  • 2019年《氣候變化綠皮書》發布:全球氣候風險持續上升
    2019年11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了第十一部氣候變化綠皮書
  • 【資訊快遞】頂級期刊《自然》和《柳葉刀》分別設立衰老研究子刊
    以下文章來源於老頑童說 ,作者老頑童說 老頑童說公眾號致力於傳播衰老相關的前沿科研進展和趣味科普,幫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衰老背後的科學故事~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的《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顯示,從2035年到2050年是未來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高峰階段,到2050年,預計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