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得了尿毒症,除了透析和換腎還其他辦法嗎?三大高科技值得期待

2020-11-30 騰訊網

尿毒症是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最嚴重階段,相當於慢性腎臟病(CKD)的5期。此時腎臟的功能嚴重受損,腎臟無法將體內代謝產物通過尿液排出體外,體內毒素越來越多,只能依靠透析機器將毒素過濾出去,或者移植一個腎臟來進行工作,否則就可能很快失去生命。

目前全球約有300萬人患有尿毒症,他們多數需要依賴於昂貴的透析治療來延續生命。

但透析的缺點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及金錢,而且透析治療並不能完全替代腎臟的功能;透析會使很多人出現乏力等併發症,最終無法繼續透析。

目前,腎移植仍然是尿毒症的最佳選擇。但是,腎源的緊張使尿毒症患者得到腎移植治療的機會渺茫,在我國150例的尿毒症病人僅有一例得到腎移植。

即使幸運進行了腎移植手術,身體的免疫力會對來自別人的腎臟進行排斥,需要終身服用抗免疫抗排斥藥物。而且就算服用了這些藥物,仍然有部分腎移植患者出現了排斥反應,導致移植腎失去功能。

那麼除了透析和腎移植,有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治療尿毒症呢?

答案是目前沒有,未來可期。

這裡涉及到三個前沿的醫學技術。

一、克隆

在小說《西遊記》中,孫悟空拔出一把猴毛,用嘴巴輕輕一吹,猴毛瞬間變化一群與孫悟空長得一模一樣的猴子,這種神話中的想像即將成為現實。

這種技術就稱作克隆。

1996年英國愛丁堡羅斯林研究所首次使用羊的乳腺細胞發育成了名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綿羊。這是科學家首次使用動物的體細胞創造出動物。

此後,掀起了克隆動物研究的熱潮。隨後體細胞克隆牛、鼠、豬、兔、狗等相繼出現;2017年,體細胞克隆猴誕生。

動物能夠克隆成功,在技術上講,複製人類已經不成問題!

尿毒症病人腎臟沒功能了,用病人自己的體細胞克隆出一個「自己」,將「自己」的剛發育好的腎臟移植到自己體內,由於基因完全相同,移植不會有任何排斥反應。

但是,想像一下,這種技術萬一被邪惡的人得到,比如說希特勒,克隆出成千上萬的希特勒,人類將是怎樣的災難!

複製人也並不符合人類倫理。如果允許複製人,其與人類是什麼關係?是父子、兄弟還是其他?複製人有沒有人權?又如何維護?

所以目前國際上有一個普遍的共識,禁止複製人類!

既然人類無法克隆,又如何拯救尿毒症病人的無功能腎臟呢?這裡就涉及到第二種技術——幹細胞。

二、幹細胞

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能力,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包括腎臟細胞)的多潛能細胞。

幹細胞又分為胚胎幹細胞和成體幹細胞。

成體幹細胞尋找及誘導困難;而胚胎幹細胞的出現得益於克隆技術的發展。

人類幹細胞研究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1981年小鼠的胚胎幹細胞系成功建立,在體細胞克隆技術出現之前,胚胎幹細胞只能從受精卵中提取,胚胎隨後就會被損壞,用在人類身上有違倫理。而隨著1997年克隆羊「多利」的問世,體細胞克隆技術的發展,1998年首次得到了人胚胎幹細胞。

將病人的體細胞,利用克隆技術,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細胞內形成重構胚,從重構胚中分離出胚胎幹細胞,進而誘導幹細胞定向分化為需要替代的細胞,如分化為心肌細胞修復受損的心臟、分化為腎臟細胞治療尿毒症。由於所用的細胞來自病人自身,不會發生免疫排斥。

這是一種治療性克隆(利用克隆技術獲得人類幹細胞,以對病變組織器官進行替代治療),並沒有將胚胎放入子宮內讓其發育為胎兒,發育為複製人,引發的倫理學爭議較生殖性克隆(複製人)小,在世界上被部分國家批准,但也有些國家禁止。

目前能用於臨床的治療性克隆技術尚不成熟,處於細胞替代性治療階段,離真正克隆出可用於移植的人類組織和器官,還為時尚早。

人體的組織器官(比如腎臟)是非常複雜的,幹細胞發育而成的腎臟細胞,組合在一塊,不一定能呈現腎臟的功能,發揮腎臟的作用。

2013年,日本熊本大學研究小組宣布,他們利用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培育出了大小約兩毫米的立體腎臟組織。該組織具有和人體內相同的可以產生尿液的結構。但距離培養出真正的腎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3D列印

3D列印是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通過列印一層層的粘合材料來製造出三維的物體。

3D列印於1986年發明,幾十年來,列印技術逐步提高,由原來列印建築模型、衣服,到後來將生物材料通過3D列印製備成可植入體內的骨骼、支架,幹細胞種植在支架上進行組織工程修復,細胞列印,組織器官列印等。

醫學界已經能夠列印牙齒、骨骼等組織結構相對簡單的零部件,並應用於臨床。

脊柱腫瘤切除部分脊椎的病人,可以通過3D列印脊柱植入物實現整形。

細胞3D列印屬較為前沿的研究領域,是將一層熱敏膠材料一層細胞逐層列印,熱敏膠材料溫度經過調控後會降解,最終形成含有細胞的三維結構體。

列印用的細胞取自病人的脂肪或者胚胎幹細胞。這些細胞按事先設定的形狀列印,最終,這些細胞長在一起,形成組織。

2010年,全球首次使用培養的人體細胞3D列印出首例血管。

2013年,美國成功列印出具有普通肝臟功能的小型肝臟組織。

2018年,愛丁堡大學結合幹細胞技術與3D列印技術,成功培育出了人源3D肝臟組織,並且在小鼠水平顯示出治療的潛力。

2019年4月,以色列研究人員使用病人的脂肪組織與列印材料混合,創造了世界上第一顆具備細胞和血管的迷你版3D列印心臟,比病人的心臟小,但擁有清晰的血管脈絡。研究人員還需通過進一步的培養,以實現心臟的泵血功能,之後再進行動物移植實驗。

2019年8月卡耐基梅隆大學,利用3D生物印表機,他們成功地用心肌細胞和膠原蛋白製造出可正常工作的心臟組織,具有同步收縮,定向動作電位傳播等功能。距離列印出真正能用於生物的心臟,又近了一步。

研究人員也一直在試圖列印出腎臟,但人體腎臟複雜的三維結構和內部蜂窩狀構造比列印心臟的難度還要更大。

2016年,哈佛大學教授詹妮弗·路易斯利用3D列印技術製造出人體腎臟中近端小管,這是組成腎臟基本功能單位的最重要結構,其功能幾乎與健康腎臟中的近端小管完全一致。

以上三種技術在腎臟的研究方面還處於起步階段,以目前的技術水平,要完美複製腎臟的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仍不現實。目前,對尿毒症病人來講,還是只能維持透析,有條件的話可以做腎移植。希望器官再生修復醫學能夠早日做出突破,讓腎病患者早日獲得新生。

相關焦點

  • 得了尿毒症到底要選擇腎透析還是選擇腎移植?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一說起尿毒症很多人都非常的恐懼,畢竟這是各種晚期的腎臟病共有的臨床症候群,是慢性腎衰竭的終末階段。能夠累及多個系統的健康,死亡的風險很大。得了尿毒症以後,很多尿毒症患者都是茫然是錯的,不知道該怎麼治療,不知道該選擇腎臟透析還是腎移植。 什麼是血液透析?
  • 41歲尿毒症患者為血液透析每周奔波450公裡(圖)
    自付醫療費用大大減少,每次透析費用個人僅需負擔46元,而且節省了大量的交通費用,受到患者的歡迎。 新華社記者 張 宇攝  他們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每隔三五天,就需要到醫院為血液「洗澡」;他們的生活,牢牢綁定在醫院,離開每周兩三次的透析,等待他們的將是痛苦和死亡。  他們是血透者,四處尋找就近的血透室。規律血透可延長約20年壽命。
  • 透析過程痛苦嗎?一個透析3年的患者家屬告訴你,請珍惜生命!
    01 父親透析的這三年,我體會到了人間值得 剛離開家一個月,突然接到母親的電話,「父親又住院了!」 我簡單收拾了東西往家趕。
  • 男子5年細心照顧患尿毒症妻子 每天需做四次透析
    本報記者 許君麗 攝  在威海市環翠區塔中社區,有這樣一對恩愛夫妻,66歲的王建雲5年來日日夜夜照顧身患尿毒症的妻子侯瑞美,用愛化解著妻子身體和心靈的痛苦。王建雲說,「年輕的時候,妻子透支了自己的青春,下半輩子,我要讓她開心地過每一天。」  妻子辛苦半生,不幸患上尿毒症  王建雲和侯瑞美夫妻倆今年都已經66歲了。
  • 尿毒症晚期除了換腎,就是做終身透析!到底哪種治療方式更好?
    如果腎臟「生了病」,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和控制,最終,可能發展為終末期腎病(「尿毒症」)。而晚期尿毒症主要通過腎臟替代治療方法來治療,即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腎移植三種治療方式。今天我們主要來對比下血液透析與腎移植兩者之間的利與弊。
  • 得了尿毒症,透析能延續多長壽命?臨床研究:大多在這段時間內
    怎麼會是尿毒症?還要透析,透你個鬼!」 話一說完,她便憤而起身,眼裡透露著淚光,甩門而出,看上去一點也不像一個生了病的人。 醫生沒有生氣和阻攔她,相反,他看起來異常平靜。 因為醫生理解她啊,她才32歲,孩子4歲才剛上幼兒園。哪一個事業順利,家庭和睦的人,能心平氣和地接受這樣的打擊?
  • 17歲女孩未死先捐器官 網友募集20萬給她換腎
    17歲炎陵女孩鄒筱紅  三湘都市報4月15日訊 17歲炎陵女孩鄒筱紅患上尿毒症後,巨額醫療費用讓她選擇了放棄治療,病重時主動報名成為眼角膜捐獻志願者。筱紅現在最大的心願是,換腎成功後能夠繼續讀書,努力回報社會。鄒筱紅出生在炎陵縣三河鎮石鼓村,3歲時出現血尿現象,8歲時檢查為雙腎腎結石,由於體質問題,只對一側腎做了手術,取出10來顆碎石,後因家境貧寒,另一側腎內的石頭一直沒有取出。更不幸的是,2005年12月,筱紅的父親被診斷為尿毒症,父親決定放棄治療,一個月後去世。   2007年12月21日,筱紅突然發病,經常陷入昏迷。
  • 尿毒症透析患者曙光有望
    腎病有複雜的病情和漫長的病程,更有屬於每個階段分期的痛苦與不便。而程度最甚的,自然是尿毒症透析階段無疑。透析既費時——每周兩三次、每次4小時的時間,給日常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又費力——相當於全身血液置換個遍,耐受度低的患者會感到非常痛苦。更不要說透析過程可能存在的種種緊急併發症,無一不牽動著尿毒症透析患者們的緊繃的神經。「如果能有一項技術代替透析,免受傳統透析方式之苦,該多好啊!」這是無數尿毒症患者和即將進入尿毒症階段的患者朋友們的心聲。
  • 尿毒症是什麼病?如何才能治好尿毒症?醫生說的明明白白!
    尿毒症簡單說就是腎臟產生尿液的能力不行或沒有了,而透析治療就是人工腎的意思。尿毒症是腎衰末期的表現,15-50歲的多見,最終只能透析或腎臟移植才能維持生命。其他症狀:全身乏力、消瘦、貧血、營養不良、皮下或黏膜出血點、瘀斑、腦出血、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淡漠、譫妄、驚厥、幻覺、昏迷、精神異常、肢體麻木、燒灼感或疼痛感、肌肉震顫、痙攣、頭痛、驚厥等等。四、尿毒症如何治療尿毒症最根本的治療就是透析或換腎,因為腎不行了,無法產生尿液,只能靠人工腎也就是透析來把體內的毒素和多餘的水分過濾出來,人才能活著。
  • 同濟醫院為尿毒症患者量臂繪製透析方案 患者帶著「血管地圖」去旅行
    央廣網武漢10月31日消息(記者張卓 通訊員鄧國歡 左梅迎)尿毒症患者要依靠透析來維持生命,每兩周定期去醫院必不可少,這也就意味著,一旦得了尿毒症,幾乎就不可能出遠門旅行了。但這個「定律」在同濟醫院被打破,近日,患尿毒症2年的張先生去了一趟湖北利川旅遊,和他一起出遠門的還有一張量臂定製的「血管地圖」。
  • 溫州一位老闆承諾:換腎的30萬元我包了
    浙江慈善榜  「企業創造財富 就得幫助社會」  員工妻子患尿毒症  溫州一位老闆承諾:換腎的30萬元我包了  通訊員 藍盾 本報駐溫州記者 甘凌峰    「你愛你老婆嗎?」「你會不會一直堅持下去?」
  • 腎病前沿|尿毒症患者的新希望:列印腎、人工腎臟的出現
    一提起尿毒症,大家想起的就是要透析、要換腎。然而,腎源有多少?透析能維持多長時間?自己有沒有條件去堅持呢?只要透析開始,就是長時間的奮戰,看不到盡頭,看不到希望,只能無休止進出醫院,與病魔爭時間。而合適的腎源則需要無休止的等待,期待希望的降臨,很多人可能會就此絕望!
  • 長期透析血管通路惡化,醫生用「人工血管」為尿毒症患者架起生命線
    「6年前,黃主任為我進行了人工血管動靜脈造瘻手術,讓我的生命得以延續,每次找黃主任求合影,除了表示感謝,更是為了紀念這段深厚的醫患情」。45歲的歐陽先生在14歲那年查出患有I型糖尿病,後來發展成糖尿病腎病,2005年被確診為尿毒症,從此開始通過透析治療來維持生命。
  • 浙醫一院換腎手術走在全國前列 完成2000例腎移植
    浙醫一院換腎手術走在全國前列 完成2000例腎移植www.zjol.com.cn 2006年01月04日 08:49:42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新年前夕,浦江縣13歲的小女孩陳文嫣在腎移植後終於迎來生命的曙光,成為浙醫一院第
  • 醫院重大消息:「人工腎」即將上市,終於告別透析機,尿毒症患者準備好了嗎?
    尿毒症是慢性腎病的終末期,當腎病患者進入尿毒症期時,表明腎臟已經完全纖維化,不能再給血清除毒素,只能選擇腎臟替代治療,即腎移植和透析。雖然腎移植效果好,但腎來源困難等,但手術費用和後期的藥費都不是普通家庭負擔的。我們一起來看看。」久服多服不傷人」。享受中士的工資待遇。就能夠讓這種症狀消失。皮膚也會變好。都有很好的效果。年齡可以放寬到58歲(具體以當地最新政策為準!)(三)。
  • 為什麼患上尿毒症的人越來越多?
    而尿毒症則是所有腎病的終末,一旦查出,除了終身透析以外,就只有換腎。 對於尿毒症的了解,小編並不知曉很多,只知道尿毒症患者需要常年透析,十分痛苦。 其實,尿毒症有前兆,都是不良生活和飲食習慣綜合作用的結果。
  • 患者和醫生都說:這是治療尿毒症最好的方法!但這真是一個謊言!
    抱著安慰患者、負責任的態度,我每次盡最大努力給那些患者都會講很多內容,可是腎友們這種「換個腎,一切問題就解決」的想法,真的就對嗎?很多沒有良知,沒有醫德的腎內醫生甚至也有這樣的想法,而且他們還把這樣的想法傳遞給了自己的患者,只是他們最後會中庸的說上一句:腎源少,費用高。可是現今社會錢真的是問題嗎?我最鄙視有些醫生的上述行為,這也是醫療界的悲哀!那麼腎移植真的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嗎?當然不能說沒有!
  • 尿毒症病人血管堵塞無法透析 人工血管重建生命線
    近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成功實施了一次特殊的人工血管移植,為一名無法進行透析的尿毒症病人重新搭建起了生命線。很多腎病患者需要透析,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他們長期存活的生命線。但隨著血透患者中高齡、肥胖、糖尿病比例的增加,自體血管很難滿足透析的要求,尤其是些老病號們,往往是雙側自體動靜脈瘻已經廢用,從而面臨無法透析的生存困境。
  • 上海腎移植患者最長已健康存活35年,「換腎夫妻」亦很幸福
    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展腎移植技術以來,上海腎移植患者中存活時間最長的為35歲,位居全國之最,而曾於2002年在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徵醫院開展腎移植手術的「世界首例換腎夫妻」,他們的孩子健康活潑,如今已經就讀小學四年級。6月25日,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徵醫院召開腎友聯誼會。
  • 中國「肥宅快樂水」簡史:喝可樂真的會得尿毒症嗎?
    圖源:網絡這肥宅快樂水居然和酒精飲料一個管控待遇了,它還能快樂起來嗎?親朋好友聚會,你還敢喝它嗎?懷著同樣的疑惑,前線君查閱了不少中外文獻,對碳酸飲料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我們發現,肥宅快樂水雖然作了不少惡,但也背了不少鍋,本著求真務實的科研精神,咱們這就一一盤點。丨碳酸飲料導致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