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非洲合法狩獵 多種珍稀動物被製成標本

2020-11-23 中國新聞網
探秘非洲合法狩獵 多種珍稀動物被製成標本 (1/8)

"← →"翻頁

在非洲很多地方,獵殺動物合法,並且這些人聲稱獵殺動物是為了保護稀有動物,維持生態平衡。這也引來了反對的聲音,認為他們根本是在破壞生態,威脅野生動物生存。在南非西北部獵殺遊戲保護區,人們可以在這裡捕殺動物,然後再把它們做成標本。

發布時間:2015-06-16 15:41:18 【編輯:李霈韻】

探秘非洲合法狩獵 多種珍稀動物被製成標本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瘋狂獵殺珍稀動物,歐美權貴曾做出這些「髒」事
    近代以來,正是西方國家的權貴們瘋狂獵殺珍稀動物,導致許多物種滅絕和瀕危。「英王十日」:血腥殺戮之旅從中世紀起,狩獵就在英國貴族階層中很流行,國王多熱衷於此,其中愛德華七世和喬治五世對珍稀野生動物的獵殺活動更是令人觸目驚心。19世紀末期,自然保護成了英國中產階級談論的一個時髦話題。
  • 直擊血腥的非洲狩獵之旅,動物之殤是有錢人的獵場!
    非洲大陸是生存著世界陸地動物最多的地區,生活著像犀牛,大象,長頸鹿等世界級保護動物,由於非洲經濟發展落後,人口龐大,戰爭,疾病,平窮,這些動物面臨著巨大危機。目前在非洲一共有6個自然保護區,保護著這裡的野生動物不遭到人類的獵殺。
  • 非洲黑犀牛瀕臨滅絕 開放狩獵是為保護動物(圖)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珍稀動物,但如何更有效地保護黑犀牛、遏制非法偷獵和貿易行為,一直是非洲國家面臨的難題。  過去數十年內,在非洲南部和東部,尤其是南非和肯亞等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的國家,一直嘗試用不同方法促進野生動物保護、遏制偷獵盜獵活動,而開放狩獵漸漸得到當地政府與大部分生態保護人士認可。
  • 揭歐洲富人青睞的非洲狩獵產業:當地政府年收上億美元
    英語中的「狩獵遠徵」(Safari)一詞是19世紀末從斯瓦西裡語裡引進的外來詞,指深入非洲荒蠻之地的狩獵。歐洲和美國的富豪和貴族們認為,在非洲和亞洲大陸獵取當地稀有動物野獸的頭顱或犄角,是他們挑戰自我、徵服大自然的象徵。因此,深入非洲荒蠻之地狩獵曾是歐洲貴族的保留娛樂節目。例如1911年在尼泊爾的一次遠徵中,英王喬治五世獵殺了21隻老虎、8頭犀牛和一頭熊。
  • 探秘武夷山珍稀動物 科考團深入原始森林
    鬣羚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主要活動於海拔1000-4400米針闊混交林、針葉林或多巖石的雜灌林。武夷山國家公園科研監測中心供圖人民網南平12月16日電 野生鬣(liè)羚、野生赤麂、野生白鷳、野生黑熊……安裝在武夷山國家公園核心區內的紅外相機,捕捉到許多國家級野生保護動物在不同時段活動的珍貴影像,它們或威風凜凜、或跳躍奔馳、或步履輕盈、或憨態可掬,非常吸引人的目光。
  • 非洲狩獵最終幻想
    就像不間斷完成環球旅行是一個持有中國普通護照旅行者的巨大挑戰,對於一個獵人來說,能夠通過一次狩獵之旅完成非洲五大獸的收集,就是非洲狩獵的最終幻想。同樣,這裡的非洲象狩獵充滿了陷阱,有不少狩獵經營者為獲取非法利益鋌而走險,同時也直接將獵人致於違法境地。方案二、在辛巴威和南非兩地完成優點:旅行安排仍比較簡單缺陷:辛巴威標本製作工藝和用料存在嚴重缺陷,可能會給戰利品帶來較大的損害。辛巴威非洲五大獸狩獵場大多是黑人國營企業,辦事效率在本就比較低的非洲中屬於比較低的。
  • 藝術家製作動物標本拍出天價遭批
    據博寶藝術網  ■連結  英國藝術家將動物標本製成時尚飾品  來自英國倫敦的雷德·佩帕德從大學時期開始迷上剝製動物標本,她熱衷於將嚙齒類和鳥類等動物製成項鍊、領結、髮夾和錢包等隨身飾品。佩帕德大概是唯一一個在路邊看到動物死屍不覺得噁心反而興奮異常的人,在她眼中,這些動物屍體都是美麗的事物,只需進行一些加工就能煥發出藝術的魅力。  當然,佩帕德並非一個動物虐殺狂,這些成為藝術品的屍體大部分都是車輪下的亡魂或農場殺滅的有害動物。
  • 非洲大草原紫羚羊標本將現上海 全球僅20多件(圖)
    在新館的「生態萬象」展區,有一片「非洲大草原」,那裡共有200多件來自非洲的標本。這些遠道而來的「稀客」,改變了老自然博物館標本絕大多數出自國內的格局。  記者 俞陶然 實習生 李可愚  這些非洲標本來自一個美國人的捐贈。他叫肯尼斯·貝林,是一位美國企業家、慈善家,也是上海市榮譽市民。目前,他捐贈的標本正在陸續抵滬,將在新館開館時為市民呈現原汁原味的非洲動物世界。
  • 肯亞珍稀白色長頸鹿慘遭獵殺,留下「孤獨的...
    在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區,兩隻珍稀的白色長頸鹿慘遭非法獵殺。 長頸鹿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陸生動物,腿長脖子長的它,總是慢條斯理地漫步在叢林草原,大家稱它們是非洲草原上「溫柔的巨人」。
  • 非洲的叢林動物,是「窮人的蛋白質」
    如果你是一個飲食態度保守的人,第一次在旅途或風景照中看到非洲野生動物肉類交易市場的樣子,恐怕會目瞪口呆,甚至連連作嘔:剝了皮的猴子、猩猩掛在架子上,臨死前掙扎的扭曲表情讓痛苦的尖叫仿佛猶在耳畔;被簡單煙燻過的老鼠和兔子在髒兮兮的託盤上一字排開,像幾塊黑乎乎的木炭。
  • 非洲系列:奇妙的狩獵之旅
    在所有大洲中,非洲「左牽黃,右擎蒼」,在動物的多樣性上呈現了最廣泛的可能。非洲有廣闊的熱帶雨林,沙漠和熱帶草原,加起來達一千二百萬平方英裡。它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大洲。非洲的動物種類多達100萬種,既有地球上最重的陸地動物——大象,也有地球上最高的陸地動物——長頸鹿。而我們的近親——黑猩猩,也在此不斷演變和進化。(目前正因人類的侵入而瀕臨滅絕。)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湧入非洲地區。
  • 探秘恐龍化石製作昆蟲標本 青島貝林自然博物館特別受歡迎
    為增添更多假日氣氛,館內開展生動有趣的自然科普體驗活動《蝴蝶的故事》、《旅行到宇宙的邊緣》、《螞蟻帝國--切葉蟻》、《標本製作—保留》、《植物觀察筆記》、《動物觀察筆記》,科學與藝術結合,觀察與探索同步,成為節日最大亮點。同時,館內也迎來小小講解員回館進行公益講解,小小講解員同館內工作人員進行講解大PK,看看這個假期,誰的進步更大一點呢。
  • 重達3噸 世界上個體最大的陸生動物標本非洲「象王」亮相廈門
    重達3噸 世界上個體最大的陸生動物標本非洲「象王」亮相廈門 2014-11-23 18:12:19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11月23日,取材於成年公象,產自南非,體長6米,高3.3米,身寬2.8米,體重近3噸的非洲
  • 為什麼美國有錢人可以隨意去非洲獵殺大型動物?
    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The 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網站顯示,該政府部門建議將非洲獅列為瀕危動物。因為棲息地的減少以及獵物的喪失,從而增加了獅子與人類的衝突,該部門同樣建議允許從那些有規範保護非洲獅種群和管理非洲獅種群經驗的國家引進合法獵獅比賽行為。
  • 為博物館募集到400多件珍稀標本
    14年多來,左煥琛教授領銜的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累計募集資金和實物價值2.5億元,特別是從國外募集了總數500多件世界珍稀野生標本展示在上海科技館和新自然博物館,填補了上海乃至全國的收藏空白,極大推動了公眾科學文化素養,助推上海科創中心建設。
  • 雲南珍稀瀕危明星動物見面會亮相昆明動物所昆明動物博物館
    「留住最美的它」雲南珍稀瀕危明星動物見面會。昆明動物博物館副館長李維薇以提問的形式引出主題,館藏的亞洲象、滇金絲猴、白頰長臂猿、西黑冠長臂猿、黑頸鶴、綠孔雀、犀鳥、褐鳳蝶、金斑喙鳳蝶、格彩臂金龜等十餘種瀕危珍稀動物標本,以「走秀」的獨特方式一一與公眾見面,加深了公眾對它們的了解。
  • 俄羅斯男子因工資太低到非洲狩獵,帶人獵殺瀕危動物一次賺幾百萬
    據地鐵報9月11日報導,來自俄羅斯的著名獵人George Ragozin,今年45歲,是一個靠獵殺犀牛、大象和斑馬和瀕危動物發家致富的人據悉,他每年可以靠在非洲狩獵賺取120萬英鎊(約1073萬元人民幣),並被稱為是「瘋狂的俄羅斯人」。 據報導,Ragozin靠帶領顧客在南非、辛巴威、莫三比克、布吉納法索和納米比亞等地狩獵而賺取利潤,他收費標準為:42150英鎊(約37.7萬元人民幣)進行為期五天的白犀牛狩獵活動,或者是同樣價位的為期12天的大象狩獵。
  • 觀察|狩獵之旅——「木蘭圍場」的體驗有多昂貴?!
    清朝前半葉,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來這裡舉行狩獵,史稱「木蘭秋獮」。古人崇尚狩獵,達官貴族借其娛樂,山民百姓更有憑此謀生。但隨著現代文明的進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漸入人心,「狩獵」似乎站到了「保護動物、尊重生命」的對立面,常與「非法」「嚴禁」等詞聯繫在一起。但其實,國內外都存在合法的狩獵場地。
  • 12000種珍稀動物的影像,美國《國家地理》首次出版!
    《珍稀動物全書:美國國家地理「影像方舟」》一書就是「影像方舟」項目的成果。 書中配有珍貴影像照片,介紹了珍稀動物的體形、習性、生存狀態、保育等情況,其中包括大熊貓、華南虎等中國珍稀動物。對有些物種來說,這是它們首次也是最後的影像。
  • 南師大珍稀動植物標本館8月10日和20日還將免費開放
    穿山甲的標本。揚子晚報網訊 「老鼠竟然比貓大?」「好多動物的名字都不認識啊。」上周五,作為110周年校慶的一項活動,南師大珍稀動植物標本館對市民免費開放。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近三千種珍稀動植物標本,前來參觀的幾百名市民飽足了眼福。這裡的老鼠竟然比貓還大一進入一樓展廳,記者就聞到淡淡的臭味,志願講解員告訴記者,這是用於浸泡動物標本的福馬林的味道。場館中最顯眼的是一隻非洲獅標本,巨大的身軀、長長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眼睛明亮有神,望向前方,顯得威風凜凜。「它會不會咬人呀?」一位小男孩擔心媽媽給他拍照時非洲獅突然活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