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叔說車」e-tron電驅技術不如Model X?電量相近續航差100km

2020-12-06 電動邦

奧迪e-tron上市,大家關心的都是價格,以及到底該跟誰比等等。其實卡叔也不例外。不過在比較的過程中,卡叔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奧迪e-tron配備的是95度電的電池,與特斯拉Model X的100度電電池只相差5%。而續航,XX給出的官方數據是NEDC470公裡,比YY的官方數據NEDC575公裡少了105公裡,也就是少了將近20%。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奧迪的電驅技術不如特斯拉嗎?還是如有人說的那樣,奧迪給的數據比較「實在」?

■ 直觀的原因有三個

首先,卡叔並不認為兩個廠家誰標的數據更實在或虛標。大家都是按照NEDC標準來的,有差異但不會太大。那麼為何續航差那麼多呢?卡叔總結了三個直接原因。

第一是電池管理策略。注意,是策略,不是技術或能力。我們知道,鋰電最怕的就是深度放電。一次用電枯竭,就有可能給電池帶來不可逆的傷害。所以所有純電動的車,實際能用的電量,肯定都要比標稱的電池量要小。

然而到底改留存多少電量就得強制車主充電,卻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大多數廠商,一般會在90%或95%以上。從海外車主的一些測試數據來看,Model X的可用電量大概就在95%左右。而奧迪這次針對e-tron的電池可用量是有數據的,即88%。

那麼我們直接算一下,大概就能找到大部分的原因。e-tron電池的實際可使用量是95×88%=83.6度電,Model X的實際可使用量是100×95%=95度電,二者差了11.4度電(而不是看上去的5度電)。

我們「簡單粗暴」的估算一下這11.4度電對應e-tron的續航裡程,即470÷83.6×11.4=64.09公裡。

也就是說,這105公裡的續航裡程差,有一半多還是因為電池的差別所帶來的。

第二是這兩款車的整備質量差別不小。別看Model X尺寸比e-tron大,還有鷗翼車門之類的噱頭,但它的整備質量參考2017款100D長續航版的數據(電池容量與現款一樣,只是前電機有變化,整備質量值是可以參考的)是2459公斤。而e-tron的整備質量,卻高達2630公斤。將近200公斤的重量差,對於續航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

第三是電機的配備。e-tron前後都配備交流異步電機,而ModelX的今年新款,改為了前永磁同步電機後交流異步電機的組合。熟悉電驅的都清楚,永磁同步電機的效率,尤其是在中低速的工況下效率會高於交流異步。根據特斯拉給出的數據,電機的變化讓Model X長續航版的裡程提升了23公裡(之前是552公裡,現在是575公裡)。

電池管理程序的策略不同導致續航差大概64公裡,沒有配備永磁同步電機影響續航大概20公裡,剩下105-64-20=21公裡「歸罪於」整備質量的差別,這應該是合理的。

所以,這三個最直觀的原因,基本上就已經解釋了e-tron續航輸給Model X 一百公裡的原因。那麼,這三個原因到底是不是跟「技術實力」相關呢?

■ 電池管理策略更多體現理念差異

我們都知道,e-tron採用的電池組,電芯與Model X是不一樣的,但我們並不能因此就說誰的電池更先進。我們假定,它們二者一樣先進,只是流派和理念不同。

然後接下來就是電池管理的策略。有沒有必要採用88%如此保守的策略,這肯定也是一個沒有結論的問題。理論上,88%的策略肯定更有利於延長電池壽命,但這個影響到底有多大、值不值得留存這麼多「剩餘電量」,則體現出廠商的策略不同。

例如特斯拉可能覺得,95%的策略,電池壽命也足夠有保障。大多數車主,不可能把車開到幾十萬公裡這麼多。奧迪的工程師則可能更傾向於延長電池壽命,體現德系的「耐久性優勢」。至於能延長多少、值不值得,相信奧迪也做過相關測試與評估。

也就是說,這兩種策略不見得誰對誰錯,只不過體現了廠商理念的不同。作為車主也可以這麼想——如果你買車後用車量很大,累計裡程可能很快突破10萬甚至20萬公裡,那麼奧迪的這種策略可能更對胃口;反之,如果你只是日常使用,一年的公裡數可能也就1萬公裡不到,那麼特斯拉的這種策略可能更合適。

■ 整備質量差異,不完全是因為奧迪所謂更注重安全

關於整備質量的不同,不少人認同奧迪的做法。因為有一種觀點認為,這些傳統勢力的豪華品牌廠商,在安全上更為注重。例如電池能量密度層面的保守,電池組防護上的過渡防護,以及車身安全等各個方面的保護等等。

這部分理由雖然沒有辦法量化和證明,但大體上確實是可以這麼理解。作為奧迪推出的首款純電動,安全對於它而言應該比性能更重要。相比而言,特斯拉作為新勢力,這方面的壓力會小一些,策略上也不會那麼過度追求安全(夠用就好)。

然而卡叔認為,整備質量的差別也不完全是因為安全,平臺差異的因素同樣不可忽視。卡叔在聊EQC的時候曾經說過,「油改電」導致EQC的整備質量過大。e-tron雖然不算油改電,但它採用的也不是真正的純電平臺。準確的說,它應該算是基於MLB evo平臺,按照純電動車的思路全新開發的車型——平臺基礎還是油車的,但設計時考慮到了電驅。

▲奧迪e-tron尚未採用真正的純電平臺MEB

這算是一種折中吧,但相比真正意義上的純電平臺,在輕量化等方面還是會有差別。

雖然我們很難說e-tron的平臺和Model X的平臺誰技術含量更高,例如很多人感覺駕駛特性上e-tron的底盤表現是遠超Model X的,但單從「純電化」的角度看,這方面奧迪確實是沒有「一步到位」。

當然,奧迪也是有理由的。這個理由與EQC類似——作為品牌下第一款純電動,而且是定位、級別、性能都不低的純電動,用相對保守一點的平臺策略仍是有必要的。

■ 電機的策略,卡叔更認可特斯拉的方式

關於永磁同步電機與交流異步電機的討論很多了,卡叔這裡不想展開。從效率來說,永磁同步電機是有優勢的,尤其城市用車工況下。而之所以那麼多廠商傾向於交流異步電機,除了看重交流異步電機大功率輸出特性和高速特性以外,更主要的原因還是「戰略考慮」。

交流異步電機最大的好處,其實是不用受制於稀土資源——永磁同步電機中的永磁體,是必須用到稀土的。眾所周知,中國是稀土的主要產區。這也是為何交流異步電機一般只會出現在海外的電動車型上,而國內的純電動車,絕大部分都採用的是永磁同步電機。

從這層背景看,奧迪依然堅持採用交流異步電機,就不太能理解了。畢竟,連產量那麼大、隸屬美國的特斯拉,都已經開始向永磁同步電機妥協。從政治關係的角度、國內合作的角度,奧迪都沒有理由比特斯拉在這方面更保守。

當然,這恐怕與血統有關。不光是e-tron,奔馳的EQC不也是前後交流異步電機嗎?另外,也有可能與研發周期有關。畢竟奧迪在研發層面,沒有那麼靈活——Model X,不也是今年才換的嗎?

■ 結論

三個直觀原因以及背後的對與錯,卡叔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不一定對,算是一種拋磚引玉吧。

其實像這個級別的產品,我們很難用誰對誰錯來評價了。它們更多體現出廠商的理念與思路的差異。e-tron與Model X的這種比對,其實也能夠折射出當下傳統廠商與新勢力廠商在產品和技術策略上的不同。

相關焦點

  • Model X對決奧迪e-tron 誰才是真正的純電SUV之王?
    無獨有偶,奧迪在1955-1962年間生產了大約100臺純電動構造的DKW Elektro-Wagen,目前僅存兩臺。到上世紀90年代,日本、美國、德國三大汽車技術領銜者開始集中力量攻堅電驅技術,只不過日本選擇了非插電式混合動力和氫燃料電池作為優先發展的技術路線。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奧迪e-tron照進純電豪華SUV市場的第一縷曙光
    如果說科技配置能夠決定一輛車的上限,那研發平臺就代表一輛車的起點。回顧2020年之前的新能源車市場,絕大部分車型都沒有投入巨額成本研發,「燃油改純電」似乎已經成為了車企之間達成的默契。這種跟隨著政策路線走的思想沒有錯,但不考慮消費者的體驗就很難說的過去了。
  • 奧迪e-tron GT量產版曝光0-100km/h加速時間僅為3.5s極速可達240km/h
    打開APP 奧迪e-tron GT量產版曝光0-100km/h加速時間僅為3.5s極速可達240km/h 王慶芮 發表於 2020-03-05 15:10:16
  • 奧迪e-tron明年4月確認上市,你還會買58萬的Model 3嗎?
    而奧迪e-tron依靠工程師團隊花費心思的研發,很好的解決了以上幾個問題。先說續航。在廣州車展現場,奧迪向車雲菌透露說奧迪e-tron的續航裡程可以達到500公裡,這完全滿足了日常一天的使用需求,還免去了燃油車找加油站加油的時間。奧迪e-tron的長續航裡程得益於其高能電氣化系統。
  • 未知量:X,Y,已知量:Audi e-tron
    這個時候,留給你的選擇並不多,而豪華C級純電SUV的奧迪e-tron一定會是優選之一。百年廠牌,安全高效 相信有不少人跟我一樣,由於電池的特殊性,排在挑選電動車要素榜首的是電池的續航能力以及安全性。奧迪e-tron採用的是36模組的軟包電芯,可以提供95kWh的電量。
  • 豪華純電SUV C級市場,e-tron的「對手」只有自己
    但這都不是純電SUV產品的「本質」,對於不少新勢力產品來說,Ta們依舊還在突破續航裡程、電池安全以及車身裝配的電動車1.0時代,而傳統車企們在不斷積累的造車、用車經驗中厚積薄發,於是有了奧迪e-tron這樣的電動2.0時代下的豪華純電SUV。
  • 續航已近500km,這幾款即將上市的純電動汽車有點意思
    續航!續航!續航!說到買電動汽車,續航能力還是大家最擔心的問題,不過隨著技術的發展和競爭的加劇,曾經那些300+km就讓人覺得續航不錯的電動汽車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了。小編發現,有幾款即將上市的車型的綜合續航裡程已經接近500公裡了。
  • 4.5秒即可「破百」的純電SUV 奧迪e-tron S Sportback首發
    [汽車之家 新車首發] 日前,奧迪e-tron S Sportback的實車在線上首發,新車可以看做是e-tron S的轎跑SUV版本,其搭載三電機系統,採用前軸單電機後軸雙電機的布局。滿電狀態下,該車在WLTP測試下續航裡程可達到365km。
  • 別被續航遮蔽雙眼 奧迪 e-tron其實是一款真正的高性能純電SUV
    9月4日,保時捷旗下首款純電動跑車Taycan上市;11月8日,奔馳旗下首款純電SUV EQC上市,而我們這次試駕的奧迪e-tron純電動SUV,也將於11月18日上市。除科技感外,e-tron內飾的豪華感也對得起奧迪這個豪華品牌的定位,大面積的真皮和軟材料覆蓋車內門板和中控扶手等,門板上經常觸碰的區域還精心設計了翻毛皮設計。e-tron座椅得到了全車人員的一直好評。
  • 漢EV冬季續航打折率54%,Model 3為58% |視頻
    12月17日,比亞迪派出了技術人員前去測試,得出結論一切正常。因為他們參照的是NEDC測試方法,並沒有打消車主對「正常使用」中續航嚴重縮水的疑慮。更有趣的是,該技術人員對車主說:「車聚網這種小媒體為了博眼球,故意整這些負面消息, 收取廠家費用,再洗地。」對此,我們在社交媒體發布了譴責聲明。
  • 鋼鐵俠同款座駕 奧迪e-tron GT技術參數首次公開
    空間上,奧迪e-tron GT共有兩個行李廂,配合大尺寸尾門設計的後部空間,可提供高達450L的行李廂容積;此外,機蓋下方還配備額外的100L儲物空間。  奧迪e-tron GT還搭載了一套e-sound系統,可對車內、車外進行了主動發聲的特殊設計。
  • 新電動跑旅明年量產Audi Q4 Sportback e-tron concept
    去年Audi發表小型電動休旅概念車Q4 e-tron concept,今年七月Audi接著發表斜背版本的Q4 Sportback e-tron concept概念車,並預計於2021年進行量產。正如同家族首款電動休旅e-tron與e- tron Sportback的外形差異,Q4 e-tron concept有著典型SUV外型,而Q4 Sportback e-tron concept從B柱到車尾呈現跑車流線造型,也就是現今流行的coupe SUV。
  • 深度:研判國產版奧迪e-tron準量產車冬季充放電效率表現
    此前,新能源情報分析網已深度研判了適配的NCM三元鋰動力電池(軟包電芯)總成能量密度為135.37Wh/kg、裝載電量95度電、NEDC續航裡程為470公裡;由最大輸出功率125千瓦(bost模式增加10千瓦)前置驅動電機、最大輸出功率140千瓦(bost模式增加25千瓦)後置驅動電機構成的新一代quattro電動四驅系統的國外版本奧迪e-tron技術狀態。
  • 關注奧迪e-tron的風洞測試
    空氣動力學性能是決定續航裡程的關鍵因素,對純電動車型來說尤為如此。得益於智能化技術的革新,奧迪e-tron 通過極富運動感的設計,將風阻係數降至極低水平,僅為0.28。為驗證其空氣動力學性能,我們對其進行了煙流試驗。同時,車輛行駛噪聲作為影響舒適性的重要指標,也越來越被消費者關注。
  • 新能源車的續航裡程水分到底有多大?
    這就跟我們去相親,見了兩次面、吃了兩頓飯,就說這個姑娘我已經了解了,馬上就閃婚,差不多的這個道理。 拿奇瑞瑞虎3xe舉個例子,工信部給出的NEDC綜合工況續航裡程351公裡,汽車之家實測只有297公裡,縮水了差不多15%,也還好。 而且,如果續航裡程只是標註工信部工況續航,沒有提到NEDC的話,縮水就更厲害了。
  • 國產奧迪e-tron現身/Model 3換裝磷酸鐵鋰電池 新能源申報盤點
    純電動國產奧迪e-tron新車看點:上市後價格或大幅下探與奔馳EQC直接國產的策略不同,奧迪e-tron還是採取的先進口再國產的路徑。作為參考,現款在售的奧迪e-tron起售價為69.28萬元。未來,新車上市後價格或大幅下探。
  • 工信部發布第12批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 含MODEL Y/國產e-tron
    此外,近來頗具熱度的特斯拉MODEL Y、國產e-tron也均列其中。國產奧迪e-tron值得一提的是,新車尾標除了車加入「一汽奧迪」的標識外,還有「50quattro」,而進口版本則都為「55quattro」。
  • 奧迪又一次營銷創新 來看視界之外奧迪e-tron究竟還有啥?
    其中三點特點讓我倍感新鮮:遊戲視角,盲測misson讓我感受到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受;黑暗集結、駕控交流,仿佛讓所有體驗者進入到了實景操控中,奧迪e-tron的性能以另一種形式很好的展現出來;電動越野,充分體現了奧迪e-tron極致駕趣賦予電動車全新樂趣,開起來像燃油車的豪華純電車,讓我感受到了奧迪e-tron「電」的屬性與非「電」的高級。
  • 豪華純電C級SUV奧迪e-tron,與對手的差別不止於豪華與科技
    另一方面,奧迪e-tron在駕控上更接近燃油車型的表現,用戶既不需要重新調整駕駛習慣,其所營造出來的高級感也更符合一輛高端純電SUV的定位。一輛車給人的品質感如何,是由多個維度決定的,因此我們不妨從內飾說起,進入車內,奧迪e-tron更加立體化的中央控制臺科技與工藝的交融讓人以深刻印象,虛擬座艙充滿科技感,三屏聯動的的設計更具未來感,更為關鍵的是在人機互動上,奧迪e-tron營造出一種實體按鍵的觸感,也能有效防止誤觸。
  • P7 開了 3 個月 8000 km 之後,比續航更重要的是這個
    續航長了、充電樁多了,電動車在使用便利性上仍然不如燃油車,續航和充電樁的量變並沒有帶來體驗上的量變,問題在哪?補能體驗。為了能讓大家有更切實的感受,我從大家日常使用會遇到的場景說說我開 P7 的時候在充電上碰到了什麼問題,以及那些細節可以讓純電動車補能便利性接近燃油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