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南京人喜歡吃鴨子,網絡上早有戲謔:「沒有一隻鴨子能活著遊出南京」。充滿貴氣的古都金陵,如今因為對鴨子的狂熱而被稱為「鴨都」。
南京人熱愛吃鴨,精於吃鴨,大事小事都要吃鴨,於是在國人心中,南京人x鴨子成為了一對牢牢鎖死的cp,鎖上的鑰匙也已經被南京人燉著鴨子吃掉了。
關於南京人吃鴨子的方法,可以組成一本「鴨子的365種死法大合集」,南京城大抵就是在鴨子堆上建立起來的。
而且南京人也說:「三天不吃鴨,走路要打滑」。這個感覺南京城的鴨子也是被金陵王城的氣場加持過的。
鹽水鴨
第一名的位置一定是要留給金陵鹽水鴨的,名氣大到成了南京的一張名片。朱自清在《南京》一文寫道:「南京人都說鹽水鴨好,大約取其嫩、其鮮。」一語道出鹽水鴨的精華:皮白肉嫩,柔滑清鮮。
鹽水鴨早在2000多年前就進入了南京千家萬戶的飯桌,代代流傳,成為最經典的吃法之一,還於 2011 年成功躋身了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所以在南京的大街小巷,無論是大酒店還是小門臉,都可以見到鹽水鴨的身影。據說南京人一年要吃掉1億多隻鴨子,其中鹽水鴨就佔了4千萬。
南京鹽水鴨又叫桂花鴨,因為桂花盛開的時節製作的鹽水鴨最好吃。鹽水鴨切塊擺盤,只見鴨白肉嫩,肥而不膩,香氣誘人,口感極佳。
咬下一口,仿佛能看見曾經那個繁盛的金陵城,城內桂花香氣正盛,王公貴族們觥籌交錯,笑著食鴨。
鹽水鴨,其還在歷史的長河中,早已走出南京,傳遍全國。據悉,周恩來總理曾欽點鹽水鴨作為開國第一宴禮的一道冷菜來宴請賓客,賦予其更濃厚的中國味道。
同其他地方的制鴨手法不同,南京桂花鴨的傳統製作方式最大程度保留了桂花鴨的原始風味,皮白肉嫩,入口肥而不膩,一股清香在舌尖綻放,令人回味無窮。
不過,對美食來講,時間既是摯友,也是天敵,一方面,時間的催化讓古法醃製的鹽水鴨別具風味,但另一方面,古法製作速度慢、效率低、無法長時間保存。
因此,在現代工藝的幫助下,南京桂花鴨品牌將機器的效率和古法的醃、滷相結合,在保證鹽水鴨口味的基礎上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滿足了人們對美味的巨大需求,也實現了百年秘制古法的傳承與創新。
金陵烤鴨
要知道,南京燜爐烤鴨還是北京烤鴨的源頭之一。烤鴨的做法在唐宋基本成型,金陵烤鴨的燜爐烤法是明朝首創。
明朝朱棣遷都後,烤鴨一路北上。創業於明朝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的「便(biàn)宜(yí)坊」,就是金陵燜爐烤鴨的代表。
不過如今,北京烤鴨成為國宴,南京烤鴨倒像個沒落的貴族,登不了大雅之堂。處江湖之遠的南京烤鴨,倒也落得清閒自在,樂呵呵地融入普羅大眾的生活中。
燜烤+紅滷,才能煉就優秀的南京烤鴨。可以說,南京烤鴨的特殊之處就在於其滷汁上,真正的行家,十分挑剔店裡奉送的那一兜紅滷。
蘸上滷水的烤鴨,一口下去,是老滷的五味調和,鹹鮮甜香。若是嚼上幾口,鴨皮的油香就了出來,細品之下,鴨肉不老不嫩、不粗不細,不特殊、也不平庸的肉香,混合著滷汁的味道,剛剛好。
南京板鴨
俗話說:「六朝風味,白門佳品」。400年前,南京鴨餚的頭把交椅可不是鹽水鴨,而是板鴨。南京最有名的板鴨店當屬章雲板鴨,依舊是順著長隊就能尋覓到的老店。
板鴨的製作手法比鹽水鴨要複雜一些,味覺層次也更多樣。製作有醃製、復滷、燜煮等環節,煮熟以後幹、板、酥、爛、香,堪稱一絕。
南京板鴨俗稱"琵琶鴨",又稱「官禮板鴨」和「貢鴨」,素有「北烤鴨南板鴨」之美名,是南京地區一道傳統名菜,用鹽滷醃製風乾而成,其還分臘板鴨和春板鴨兩種。
因其肉質細嫩緊密,像一塊板似的,故名板鴨。
據《玄武湖志》引梁吳均《齊春秋》說,「板鴨始於六朝,當時兩軍對壘,作戰激烈,無暇顧及飯食,便炊米煮鴨,用荷葉裹之,以為軍糧,稱荷葉裹鴨」。
清乾隆《江寧新志》記載:「購覓取肥鴨者,用微暖老汁浸潤之,火炙,色極嫩,秋冬尤佳,俗稱板鴨。其汁數十年者,且有子孫收藏,以為業……江寧特產也。」
而好的板鴨外形呈扁圓形狀,腿部發硬,周身乾燥,皮面光滑無皺紋,呈白色或乳白色,腹腔內壁乾燥,附有外霜, 胸骨與胸部凸起,頸椎露出。肌肉收縮,切面緊密光潤,呈玫瑰紅色,具有板鴨固有的氣味。
南京醬鴨
醬鴨原是上海、杭州一帶的鴨子吃法,流傳到南京以後也非常受歡迎。每逢春節將近時,老南京們喜歡挽起衣袖,醬上一兩隻鴨子懸掛風乾。
而在南京的醬鴨中,又數這個醬鴨頭為出名。如果你是第一次買鴨子,那我就勸你先去試試珍寶舫的醬鴨頭,因為在南京買鴨子實在太為難選擇困難症了。但是盲買珍寶舫,絕對不會出錯!
這個「珍寶舫」品牌創立於1993年,在南京本地的發展,一直不斷創新和進步。珍寶舫團隊在各級烹飪大賽中獲獎無數,多道創新菜餚獲得了「中國名菜」、「中國名點」等獎項。
說起醬鴨頭,在南京可謂家喻戶曉。這隻醬鴨頭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曾日銷5000隻以上!醬鴨頭這道菜距今已經有23年歷史,與武漢鴨頭口味偏辣不同。
珍寶舫的鴨頭口味偏甜,是用八角、桂皮、香葉等30多種香料打磨成粉進行醃製,再經過四小時燒制之後,達到色澤均勻、軟爛而不破裂的呈現效果,最受江浙滬等好甜口的顧客歡迎。
鴨血粉絲
鴨血粉絲應該是全國普及度最高的南京吃鴨方法了。連湯帶水地吃下一碗,大呼過癮。
現在鴨血粉絲也在全國各個城市開起了小吃店,一碗之內,有滑嫩的鴨血、有嚼勁的鴨雜、滑溜溜的粉絲、還有口感極好的豆泡,再加上鴨架熬製的湯底,又鮮又香,溢滿了人間煙火的氣息。
據說鴨血粉絲是清末落第秀才梅茗所創。「食無定味、適口者珍」,鴨血粉絲湯就是隱藏在美食中的哲學。不光有鴨血,現今的鴨血粉絲湯中還有鴨腸、鴨肝、鴨肫、小粒豆腐果,配上胡椒和香菜,鮮香撲鼻。
繽紛鴨件
醬鴨頭:就是我們上面說的,鴨頭與中草藥和陳年老滷一起熬爛入味,細嫩的鴨腦和下顎細肉都軟化到一唆即可入口,伴著濃鬱的醬香和淡淡的草藥味,鹹甜可口。
鴨翅:鴨翅可以有紅燒、鹽水、醬、滷等多種做法。
鴨舌:烤鴨舌、醬鴨舌是比較常見的做法。「七彩鴨舌」是一道民國時的「老」菜。整道菜由素油炒制,配以當季的嫩蘆筍,鴨舌的口感搭配蘆筍的清香,回口香甜。
鴨掌:鴨掌同樣可以是紅燒、醬、滷、烤著吃的。也有創意吃法如掌上明珠——將整鴨掌出骨加工,綴以蝦球。
美人肝
民國時南京的回民餐館馬祥興發明了「美人肝」這道菜,自此鴨的內臟全部被南京人吃遍。
其實美人肝是南京一道特色名菜,雖然名字帶肝,它卻和肝沒有關係,它是鴨胰配上雞脯肉爆炒而成,美人肝白中透紅,口感鮮脆,鮮嫩光潤,是美食愛好者不可錯過的一道美食。
鹽水鴨肝
鴨肝屬於內臟,說起內臟這種東西,就像榴槤一樣,愛的人無髒不歡,討厭的人則深惡痛絕,但是聽說愛吃內臟的人智商基本偏高哦。
其實,鴨肝是富含易吸收的鐵和多種維生素的,是補血養生的最佳食物,特別適合貧血的女性和兒童。
鴨血
鴨血也是一個好東西,非常的美味。鴨血就是家鴨的血液,其以取鮮血為好。而且鴨血的營養價值也很高,所以適當吃鴨血對身體還是有好處的。
像鴨血的吃法就有紅燒鴨血、剁椒蒸鴨血、鴨血粉絲湯、韭菜炒鴨血、鴨血豆腐湯、鴨血鯽魚粥等等。
鴨油燒餅
鴨油燒餅是「蟹殼黃」的一種,狀如金黃的蟹殼,其面身鑲嵌著烤熟的芝麻,不過用鴨油取代了豬油,烤得焦黃酥透時,裹了蔥花、鴨油的千層的麵餅膨脹起來,香氣撲鼻。
免責聲明:「覓食健康坊」所推送的文章,其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所發布的爆料不代表本號同意其觀點和其真實負責。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敬請諒解。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告知我們。
一線潮流情報,一線時尚資訊!編輯:覓食健康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你的印象,我封存之;你的時光,我另存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