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施汝為系列講座】南大丁海峰教授:基於納米圍欄的量子尺寸效應探索

2021-01-18 蔻享學術
隨著現代器件製備技術的高速發展,其尺寸已到達納米尺度並接近其極限,與此同時,量子效應也隨之顯現並對器件功能產生影響。因此,探討新的器件製備方案、探索量子效應並加以充分利用成為當今科學研究的前沿方向之一。此報告將介紹利用低溫掃描隧道顯微鏡在量子尺寸效應研究方面進展,主要包含四個方面的工作:利用量子效應對原子擴散行為和自組裝的人工調控[1]、利用量子約束效應實現對隨機漲落的抑制[2]、對近藤效應的調控[3],以及在原子尺度上邏輯器件的製備[4]。

[1] R. X. Cao, et al,  Phys. Rev. B, 87  (2013)  085415.

[2] R. X. Cao, et al., Phys. Rev. B, 90, (2014) 045433.

[3] Q. L. Li, et al., Phys. Rev. B, 97, (2018) 035417.

[4] Q. L. Li, et al., Nat. Commun., 11, (2020) 1400.

相關焦點

  • 【預告】施汝為系列講座 | 武漢大學劉惠軍教授:Machine learning in the study of ...
    直播二維碼此次講座由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
  • 囚禁於納米圍欄中的量子
    它描述的是這樣一種現象:當觀測對象的尺寸大小和載流子有效德布羅意波長可相比擬時,根據量子力學,這種情況下載流子能量會出現明顯的量子化現象,一系列量子化的物理性質即表現出來。除了科學本身的意義之外,量子尺寸效應的應用背景乃與傳統矽基器件在超小型化過程中逐漸趨近標度極限有關。隨著器件向標度極限趨近,量子尺寸效應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探索此效應亦能夠為信息處理和計算提供額外的可能性和可供選擇的構架。
  • 南大:揭示與近藤無關的量子海市蜃樓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丁海峰課題組發現了一種不依賴近藤效應的量子海市蜃樓效應。
  • 固/氣界面上的電化學反應機理、量子尺寸效應、超冷原子的相干操控、軸子喑物質 | 本周物理講座
    >摘要:隨著現代器件製備技術的高速發展,其尺寸已到達納米尺度並接近其極限,與此同時,量子效應也隨之顯現並對器件功能產生影響。因此,探討新的器件製備方案、探索量子效應並加以充分利用成為當今科學研究的前沿方向之一。此報告將介紹利用低溫掃描隧道顯微鏡在量子尺寸效應研究方面進展,主要包含四個方面的工作:利用量子效應對原子擴散行為和自組裝的人工調控、利用量子約束效應實現對隨機漲落的抑制、對近藤效應的調控,以及在原子尺度上邏輯器件的製備。
  • 固/氣界面上的電化學反應機理、量子尺寸效應、超冷原子的相干操控...
    3  報告人:丁海峰,南京大學物理學院  時間:1月14日(周四)15:00  單位: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中科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大物理系、科研部  參會方式:蔻享直播  會議連結:  摘要:
  • 金屬納米催化劑尺寸效應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從幾何結構上看,隨著金屬顆粒尺寸的減小,低配位原子逐步暴露且比例漸漸升高,顯著改變催化材料活性中心的結構和比例。從電子結構上看,金屬顆粒的電子能級也因量子尺寸效應發生顯著改變,極大地影響催化材料和反應物之間的軌道雜化和電荷轉移。由於金屬納米催化顆粒的幾何結構和電子結構隨其尺寸同步改變,使得人們無法有效區分兩種結構效應對催化反應活性、選擇性的貢獻以及對尺寸的依賴關係。
  • 量子傳感、二維材料、拓撲量子晶體、平帶晶格、高溫鐵基超導體 | 本周直播物理講座
    You Zhou, Harvard University時間:7月21日(周二)10:00單位:中科院物理所參加方式:講座以線上形式進行,採用「騰訊會議」軟體會議ID:808 880 320      會議密碼:0721直播連結: https://meeting.tencent.com/l/q7UdHu4sx4Gu
  • 通過量子尺寸效應操控單分子的近藤共振
    近藤效應來源於局域磁性雜質與金屬中傳導電子的交換作用,是凝聚態物理中一個被廣泛研究的重要問題。在一定溫度(近藤溫度)之下,交換作用產生的自旋翻轉散射使得傳導電子與局域磁矩形成自旋單態,進而對局域磁矩產生屏蔽效應,導致了費米能級附近的所謂近藤共振。
  • 量子科學與佛學 林德培教授主題講座
    量子科學與佛學主題講座
  • 中國科大團隊在揭示金屬納米催化劑尺寸效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金屬納米顆粒的尺寸效應對負載型金屬納米材料的催化活性和選擇性有重要影響。從幾何結構上看,隨著金屬顆粒尺寸的減小,低配位原子逐步暴露且比例漸漸升高,顯著改變催化材料活性中心的結構和比例。從電子結構上看,金屬顆粒的電子能級也因量子尺寸效應發生顯著改變,極大地影響催化材料和反應物之間的軌道雜化和電荷轉移。
  • 南大教授入職中科大!
    12月24日,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物理學院天文學系消息,南京大學教授戴子高已入職中國科大天文系11月24日舉行的中國科大施汝為系列講座第十五期《伽瑪射線暴:宇宙中最猛烈的爆炸》公開介紹資料顯示,講座報告人戴子高「現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基於量子隧穿效應的直流摩擦發電新機制
    其中,摩擦納米發電技術(TENG)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傳統的摩擦納米發電技術基於介電材料之間的摩擦起電(contact electrification),往往能夠獲得高電壓(靜電荷積累)。然而由於常用聚合物材料的高阻抗,基於介電質位移電流(dielectric displacement current)原理產生的瞬時電流往往非常微弱。同時,其產生的交流電必須通過整流轉換為直流電加以利用。
  • 再談催化中的量子尺寸效應(quantum size effect)
    負載型金屬催化劑的吸附以及反應活性與催化劑的尺寸密切相關,相應地,尺寸效應(size effect)作為催化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的概念被廣泛使用。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納米Au催化。之前我們通過多期推文介紹了Au催化中的活性位的問題, Goodman教授課題組認為CO氧化中存在量子尺寸效應,其中Au的厚度(bilayer thickness)是主要影響因素(見往期推文:Science:再論金催化的活性位點)。
  • 我科學家發現單分子電晶體中電子的量子幹涉效應 基於單個有機分子...
    記者20日從廈門大學獲悉,該校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洪文晶團隊和英國蘭卡斯特大學Colin Lambert教授、上海電力大學陳文博團隊合作,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了在單分子電化學電晶體中電子的量子幹涉效應,在此基礎上製備出基於量子效應的高性能單分子電化學電晶體,為當前計算機晶片突破矽基半導體器件物理極限提供一個全新思路
  • 基於量子限域效應和雙金屬協同效應構造二維RhW納米片實現高效CO2...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曾傑教授課題組通過構築二維RhW納米片並利用其量子限域效應和雙金屬協同效應實現高效CO2催化加氫。CO2加氫反應的關鍵步驟在於CO2活化產生CO2δ-自由基。
  • 中國學者發現金屬納米催化劑尺寸效應
    我學者發現金屬納米催化劑尺寸效應科技日報合肥1月20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路軍嶺教授課題組與李微雪教授課題組合作,首次揭示了金屬納米催化劑中,幾何效應和電子效應各自對催化反應隨尺寸變化的調變規律
  • 概念|什麼是半導體量子點,納米顆粒的聚焦效應?
    半導體量子點(quantum dot)是一類納米尺度的極微小的發光納米顆粒,其直徑常在2-20 nm之間。如下圖所示,不通過尺寸顆粒大小,顯示不同顏色。最近的研宄發現的超小量子點的藍紫色發光是由於強烈的量子尺寸效應所引起。如,將氧化鋅量子點的乙醇分散液在254 nm的紫外等下輻照,直徑為6 nm的氧化鋅量子點發黃色螢光,直徑為5 nm左右的氧化鋅量子點發綠色螢光,發藍色螢光的量子點的平均顆粒尺寸大約為1.5 nm。
  • 單分子電晶體中電子的量子幹涉效應被發現
    記者日前從廈門大學獲悉,該校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洪文晶團隊和英國蘭卡斯特大學Colin Lambert教授、上海電力大學陳文博團隊合作,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了在單分子電化學電晶體中電子的量子幹涉效應,在此基礎上製備出基於量子效應的高性能單分子電化學電晶體,為當前計算機晶片突破矽基半導體器件物理極限提供一個全新思路。
  • THz探測器、金剛石NV色心、矽基單原子量子器件、量子直接通信技術、相對論 | 本周物理講座
    Kun Peng,Department of Physics, University of Oxford時間:11月10日(周二)16:00單位:中科院物理所參加方式:講座以線上形式進行,採用「騰訊會議」軟體會議ID:319 800 876會議密碼:1110直播連結:https://meeting.tencent.com
  • 石墨烯表面性質的尺寸效應研究獲得新發現
    當顆粒的尺寸進入納米尺度後,納米材料所具有的宏觀塊材所不具備奇異或反常的物理、化學特性,一般稱為小尺寸效應。如半導體量子點隨尺寸的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顏色。目前精確地確定量子點中每個組分原子的位置還十分困難,所以還不能定量的建立量子點中結構與性質的關係。近幾年來,研究人員發現,某些金屬二維膜可以精確的控制其厚度,精度可以達到單原子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