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層石墨烯壓電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與物理學院喬振華教授與南京大學繆峰教授、王伯根教授合作,在多層石墨烯的壓電效應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首次在實驗上觀察到石墨烯材料體系中正的壓電效應,並在理論上揭示了多層結構內層間相互作用對該效應的顯著貢獻。
-
中科大石墨烯與矽烯中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獲得理論新突破
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與物理系雙聘教授喬振華研究組與校內外同行合作在預言石墨烯和矽烯中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方面取得新突破,成果發表在3月14日和21日前後兩期的國際權威物理學雜誌《物理評論快報》上,後者併入選編輯推薦文章。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是當今凝聚態物理領域一個備受關注的研究熱點。
-
科學網—發現氧化石墨烯薄膜離子篩選效應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吳恆安與諾獎得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安德烈·海姆合作,發現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精密快速篩選離子的性能
-
石墨烯的結構及性質
1985年美國科學家發現的富勒烯,1991年日本科學家發現的碳納米管,2004年英國科學家發現的石墨烯,將碳材料家族,從零維的富勒烯,到一維的碳納米管,到二維石墨烯,再到三維的石墨等,形成了完整的碳材料體系。
-
物理所石墨烯晶界輸運性質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以石墨烯為代表的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的準粒子(如激子、狄拉克費米子等)由於量子限域效應,顯示出室溫量子霍爾效應等新奇量子特性,也促進了相關新型電子、光電子器件的應用等相關研究。獲得本徵的電學輸運特性、光電特性等物理性質乃至最終的器件應用的關鍵在於大面積、高質量樣品的生長。
-
浙大高超團隊在結構功能一體化石墨烯纖維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但是,石墨烯纖維在紡絲成型過程中,石墨烯片會嚴重起皺,導致片片堆積疏鬆、片間作用力減弱、晶區尺寸不大,因此,其力學、電學、熱學性能遠沒有達到單層石墨烯的水平。為此,浙江大學高超、許震教授團隊與清華大學馬維剛教授團隊(共同通訊)合作,利用先前建立的溶劑插層塑化的效應對初生的氧化石墨烯纖維進行二次塑化拉伸,大幅度消除石墨烯原絲中的無規褶皺結構。
-
《自然》:中外科學家對屈曲石墨烯超晶格材料研究的新進展
20世紀初,人們通過X射線衍射發現了超晶格的現象。在超晶格結構中,當兩種薄層材料的厚度和周期長度小於電子平均自由程時,整個電子系統進入量子領域,產生量子尺寸效應。此時,夾在兩個壘層間的阱就是量子阱(英語:quantum well)。石墨烯超晶格的這種屈曲,在許多人看來很平常。
-
金屬所大尺寸單晶石墨烯的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及其無損轉移取得...
作為單層碳原子緊密堆積而成的二維蜂窩狀結構,石墨烯具有極高的載流子遷移率、高透光性、高強度等眾多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質,在電子學、自旋電子學、光電子學、太陽能電池、傳感器等領域有著重要的潛在應用。目前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的方法主要有膠帶剝離法、碳化矽或金屬表面外延生長法和化學氣相沉積法(CVD),前兩種方法效率低,不適於大量製備,而迄今由CVD法製備的石墨烯一般是由納米級到微米級尺寸的石墨烯晶疇拼接而成的多晶材料。石墨烯中晶界的存在會嚴重降低其質量和性能,因此大尺寸單晶石墨烯的製備對於石墨烯基本物理性質的研究及其在電子學等方面的應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
物理所大面積高質量氫化石墨烯的構築及物性研究取得進展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高鴻鈞研究團隊的陳輝、包德亮(共同第一作者)和杜世萱(共同通訊作者)等通過實驗與DFT理論計算發現,在Ru(0001)上石墨烯摩爾超晶格模板可以製備晶態三分之一氫化石墨烯,且尺寸很大,質量很高。相對於氫化前的石墨烯樣品,在石墨烯對應的低能電子衍射(LEED)點陣的√3 × √3/R30°位置出現了新的一套格點(圖1)。
-
【專題】深度解析石墨烯的缺陷對其性質的影響
▲小烯導讀
-
進展 | 大面積高質量氫化石墨烯的構築及物性研究取得進展
石墨烯的發現以及其具有的獨特性質和巨大的應用價值激發了人們對其他二維材料的研究熱情。
-
曼切斯特大學利用石墨烯表面化學特性控制晶體結構新方法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來自 曼徹斯特大學 的 研究人員於ACS Nano發表的&34;一文 證明石墨烯的表面性質可用於控制從溶液中獲得的有機晶體的結構。研究背景從溶液中結晶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經歷的基本過程之一。
-
新研究發現:磁性石墨烯能在絕緣體和導體之間切換!
由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表示,他們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研究結果,將有助於理解這種有時被稱為磁性石墨烯的材料的電子和結構特性之間的動態關係,並可能代表一種製造二維材料的新方法。磁性石墨烯,或鐵三硫代次磷酸鹽(FePS3),是一種被稱為範德華材料的材料家族,首次合成是在20世紀60年代。
-
研究人員發現石墨烯防止銅腐蝕的方法
使用銅的主要挑戰在於,即使在室溫環境條件下,銅的表面也會隨使用時間的延長發生氧化, 最終導致腐蝕。因此,找到一種長期保護銅裸露表面的方法是一項艱巨而有意義的工作。保護金屬表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塗覆防腐蝕物質。石墨烯作為抗腐蝕塗層的候選材料已被廣泛研究, 因為它可作為隔絕氣體分子的屏障。但是,儘管具有這些特性, 現有研究表明石墨烯片只能在短時間內(少於24小時)保護銅免受腐蝕。
-
介電襯底長出「高」「大」石墨烯—新聞—科學網
近年來,石墨烯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新發現、新成果不斷湧現,但總體來說在實用化信息器件方面仍面臨很多挑戰。特別是基於高質量大面積石墨烯的信息器件構築及其特性研究備受關注。 自2014年起,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介電襯底上高質量大面積石墨烯信息器件的構築與特性研究」支持下,中國科學家瞄準領域研究前沿,針對石墨烯信息器件的一些關鍵基礎問題,開展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技術的研究,在石墨烯信息器件的重大科學問題上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
氧化石墨烯複合態毒理效應研究獲進展
日前,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本科生高越、方重組成科研團隊,依託「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對氧化石墨烯的水生生物效應及其機制展開研究,該項目被評為「2017年本科創新項目特等獎」。
-
石墨烯又出新發現:能讓電子產生拓撲量子態,革命性的巨大潛力
拓撲量子態第一次引起公眾關注是在2016年,當時三名科學家因發現拓撲在電子材料中的作用而獲得諾貝爾獎(普林斯頓大學託馬斯·D·瓊斯數學物理學教授鄧肯·霍爾丹和謝爾曼·費爾柴爾德大學物理學教授,以及大衛·索利斯和麥可·科斯特利茨)。這項研究的資深作者、普林斯頓大學1909屆物理學教授阿里·亞茲達尼(Ali Yazdani)說:過去十年,人們對電子的新拓撲量子態感到非常興奮。
-
【中國科學報】介電襯底長出「高」「大」石墨烯---中國科學院
項目組供圖 石墨烯以其獨特的結構和性能蘊含了豐富而新奇的物理與化學性質,成為集優良力學、熱學、光學和電學特性於一體的神奇材料,在信息器件與電路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是目前信息科學發展最為迅速和活躍的研究前沿之一。 近年來,石墨烯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新發現、新成果不斷湧現,但總體來說在實用化信息器件方面仍面臨很多挑戰。
-
石墨烯摩擦表界面結構演變研究取得新進展
石墨烯具有獨特的二維薄層結構,是一種極具潛力的新型潤滑材料。近年來研究表明,具有原子厚度的石墨烯不僅在微觀接觸尺度下具有超滑特性,而且在宏觀接觸方式下也展現出非凡的摩擦學特性,但是均強烈依賴於理想的石墨烯表界面結構。因此實現石墨烯摩擦表界面結構的調控對於獲得優異的摩擦學性能並推動其實際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石墨烯的製備方法及應用
石墨烯的出現在科學界激起了巨大的波瀾,從2006年開始,研究論文急劇增加,作為形成納米尺寸電晶體和電路的「後矽時代」的新潛力材料,旨在應用石墨烯的研發也在全球範圍內急劇增加,美國、韓國,中國等國家的研究尤其活躍。石墨烯或將成為可實現高速電晶體、高靈敏度傳感器、雷射器、觸摸面板、蓄電池及高效太陽能電池等多種新一代器件的核心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