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測試它們的「視覺」,科學家給321隻毛毛蟲蒙上了眼睛

2021-01-09 中國科普博覽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蘇澄宇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沒有眼睛我們就看不到這個多彩的世界。毫無疑問,眼睛是一個重要的器官,畢竟大腦中大約有80%的信息都是通過眼睛獲取的,這也是我們為什麼更喜歡用「看」來了解一個東西,而不是「聽」或者「聞」。

眼睛 (圖片來源:pixabay.com)

但其實有一些動物不用眼睛就能看到這個世界。比如,本文的主角:樺尺蠖--一種毛毛蟲。

小小「變色專家」——樺尺蠖

樺尺蠖大家應該不陌生,是一種在溫帶生活的夜行性蛾的幼蟲。高中生物學上學到進化的專題時,書上用的例子就是樺尺蠖的成體——樺尺蛾,這是一種因為環境以及獵食它們的鳥類,而從白色群體中

△高中生物書上經典的一張關於生物進化的配圖,隨著工業化的出現,黑色樺尺蛾出現了 (圖片來源:高中生物.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網)

雖說樺尺蛾的顏色變化是否用於擬態,還有爭議。但它們的幼體樺尺蠖的確是可以通過改變自身體色,來隱藏自己(這也是擬態的含義),從而避免被鳥發現,在擬態方面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專家。剛剛孵化出來的幼蟲都是又小又黑的,風一來,很容易就會被吹走。一旦落到其他樹上或者其他植物上,它們就必須偽裝自己,不然就會被飢餓的鳥吃掉。

不管落到的植物的顏色是樺木的白色,還是橡木的棕色,或又是柳條的綠色,樺尺蠖都可以生產出相應的色素,進而匹配落到該植物上的顏色。

曾有科學家用樺尺蠖做過一個實驗,把樺尺蠖放到不同顏色的杆子上,然後觀察它們的變化。果不其然,樺尺蠖爬到了不同的杆子上就能發生不同的顏色變化,哪怕是從深綠色變成淺綠色或者iPhone11 pro的午夜綠,它也能對體色進行微調,以儘可能地匹配顏色來隱藏自己,顏色變化可以說是相當精確了。

為了更像一根枝條,樺尺蠖除了會變顏色外,還會把腰板挺直,模擬一根分叉出來的樹枝。

單眼看世界,太難了

進行擬態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它們能感知到外界的顏色。大家也許認為答案很簡單,就是通過那兩顆小眼睛來感受顏色的,但科學家覺得事情並不那麼簡單。

因為在幼蟲階段的樺尺蠖,它們的眼睛構造是十分簡單的。幼體的樺尺蠖只有單眼(ocellus),一種結構簡單的光感受器。單眼由視覺細胞、六角形角膜和圓錐形晶體組成。只能感覺光的強弱,不能感受到物體的顏色,也不能見物體的形狀。一般來說,多存在於節肢動物上。

△馬蜂有五隻眼睛,其中兩側是高級的2個複眼,頭頂還有3個單眼 (圖片來源:Wikipedia)

並且幼蟲在靜止的時候,杵直的身體令其頭部是遠離枝幹的位置的,這使得它那原本弱小的單眼發揮的能力就更小了。

用「皮膚」也能看世界

正因如此,科學家不太相信樺尺蠖是單靠眼睛來完成擬態變化的,而是猜想它的身體一定還有額外的感光方式。所以科學家就開始做試驗來驗證他們的想法。

首先,科學家測試了樺尺蠖的眼睛是否含有一種叫做視蛋白的東西。光看名字就知道這是一種具有感光能力的蛋白,準確來說這種蛋白受體參與了光線光子到電化學信號的轉化,然後它們才感受到了視覺信號。測試結果是,它們的眼睛是有視蛋白的。

然後,科學家對其體表的皮膚進行了同樣的測試,發現體表竟然有差不多一樣高的視蛋白表達量。換言之,它們的皮膚和眼睛一樣,也能看到東西。

但這些都是對數據的簡單判斷,並沒有實驗來證明。所以為了測試樺尺蠖是否有眼睛以外的感光器官,科學家又做了一個實驗。

首先得把眼睛感受光的能力給排除掉,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這些幼蟲的眼睛給蒙上,科學家選擇黑色丙烯酸塗料塗在它們的單眼上,這下就阻止了樺尺蠖通過眼睛接收信息。然後把它放到不同顏色的杆子上進行觀察。

給樺尺蠖蒙上眼睛聽上去是一個簡單的事情,但實際操作起來真的很難。因為樺尺蠖幼體的眼睛太小了,所以得在顯微鏡下,用足夠小的畫筆進行塗抹,而且實驗的樺尺蠖數量足足有321隻,這需要巨大的耐心才能完成。

並且,樺尺蠖的幼蟲在蛻變為蛾子之前,就會進行多次蛻皮,每一次蛻皮就會把眼睛上的塗料給弄掉,所以光是在一個實驗中就要進行多次塗抹。當然這也意味著實驗結束後,樺尺蠖不會變成瞎子,因此也不用過多擔心這個實驗不夠人道。

蒙上眼睛的和沒被蒙上眼睛的樺尺蠖,被放在了各種顏色的杆子上。首先,他們嘗試了用綠色和棕色的杆子。在隨後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又使用了黑色和白色的杆子。不出所料,被蒙住眼睛的樺尺蠖和沒有蒙上眼睛的表現得沒啥差別,它們都一次又一次地成功改變了其顏色,完成了擬態。

△實驗中被蒙上眼睛的和蒙上眼睛在完成擬態上沒有差別(圖片來源:參考文獻4)

後面科學家甚至還準備了條紋的杆子,發現樺尺蠖也跟著變成條紋狀。不過由於實驗樣本數量太小,就沒放在論文裡。

所以科學家得出結論,樺尺蠖在擬態過程中基本不依靠眼睛來看東西,更多是依靠體表皮膚。

不過對於樺尺蠖是如何通過皮膚接收信息和使用信息的,科學家目前還沒搞清楚。

除了本文的主角樺尺蠖之外,科學家也在其他的一些動物的體表,如比目魚、蠑螈、烏賊、蜥蜴等,發現了視蛋白,也就是說它們也可以通過體表看到東西。

原來,至少對於一些動物來說,眼睛並不是心靈的唯一窗口,還有皮膚。

參考文獻:

Eacock A, Rowland H M, Edmonds N, et al. Colour change of twig-mimicking peppered moth larvae is a continuous reaction norm that increases camouflage against avian predators[J]. PeerJ, 2017, 5: e3999.Ichikawa T, Tateda H. Distribution of color receptors in the larval eyes of four species of Lepidoptera[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 1982, 149(3): 317-324.Skelhorn J, Rowland H M, Speed M P, et al. Masquerade: camouflage without crypsis[J]. Science, 2010, 327(5961): 51-51.Eacock, A., Rowland, H. M., van’t Hof, A. E., Yung, C. J., Edmonds, N., & Saccheri, I. J. (2019). Adaptive colour change and background choice behaviour in peppered moth caterpillars is mediated by extraocular photoreception. Communications Biology, 2(1). doi:10.1038/s42003-019-0502-7Mthger, L. M., Roberts, S. B., & Hanlon, R. T. (2010). Evidence for distributed light sensing in the skin of cuttlefish,Sepia officinalis. Biology Letters, 6(5), 600–603. doi:10.1098/rsbl.2010.0223

相關焦點

  • 有的動物僅憑皮膚就能感知顏色,為什麼人類只能用眼睛?
    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胡椒蛾毛蟲能敏銳感知周圍環境,即使蒙上眼睛,它們也能隨著不同環境改變自身的顏色。簡而言之,幼蟲可以用眼睛和皮膚「看到」色彩。研究小組做了一個實驗,將300多隻毛毛蟲放在漆成黑色、棕色、綠色和白色的木釘的盒子裡,並測量它們的顏色感知能力,300隻毛蟲中,一些毛蟲的視線正常,而另一些則被塗上黑色丙烯酸顏料,暫時「蒙上眼睛」。
  • 科學家用眼睛注射給予小鼠「超級視覺」
    科學家們讓老鼠能夠看到通常看不見的近紅外光。超級小鼠——這是Marvel漫畫書的直接內容:讓測試對象能夠看到紅外線,類似於夜視鏡的工作方式 - 但沒有笨拙而笨重的設備。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科學家將與視網膜結合的微小納米粒子注入到測試小鼠的眼球中,給予他們研究人員稱之為 「超級視覺」的東西。擁有強大的力量在2月28日發表在「 細胞 」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描述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將「眼可注射光感受器結合上轉換納米顆粒」注入小鼠眼中。
  • 烏賊眼睛和人眼最接近,給它們戴上3D眼睛,會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筆者-小文 如果問起地球上有哪種生物的長相和外星人最接近,人們自然而然會聯想到章魚,章魚屬於生活在海裡的無脊椎動物,它們腦袋碩大,有著八根觸手卻可以像人類那樣利用觸手直立行走,而最神奇的是,這種生物被認為是地球上與人類差別最大的生物。
  • 眼睛噴血、腮做「幹擾彈」、像川普的髮型,為了生存動物都拼了
    為了維持生物圈的平衡,多數的物種都會有天敵的存在。弱勢的生物為了對付天敵也演化出特殊的防禦機制,某些防禦機制更是能讓人大吃一驚,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這種強大的擬態能力,使捕食也不需太過耗費力氣,只需要在原地便可守株待兔。
  • 槍斃死刑犯時,為什麼會把他們的眼睛蒙上?如果不蒙上會怎樣呢?
    導語:槍斃死刑犯時,為什麼會把他們的眼睛蒙上?如果不蒙上會怎樣呢?
  • 一身金黃色的毛毛蟲,即使擬態出蛇類眼睛,都讓人覺得可愛!
    有些毛毛蟲有很多有毒的剛毛,令人感到害怕,但已知的大約有112000多種毛毛蟲,有些毛毛蟲會像寵物小精靈一樣,非常可愛,例如這種一身金黃色的毛毛蟲——銀月豹鳳蝶的幼蟲。一、銀月豹鳳蝶的幼蟲毛毛蟲銀月豹鳳蝶的幼蟲是一種小型的毛毛蟲,主要分布在北美洲的叢林中,一身金黃色皮膚,還有些黑斑分布,最為明顯的是有一對大大的「眼睛」(並不是它的真實眼睛),它們是植物食性的,以樟科植物為主要食物。
  • 鮮為人知的海洋生物,專家:最多有50隻眼睛
    如果你要看看這個小巧時髦的海星,那麼裝備精良的海洋生物有可能會回頭看你(儘管你可能會看到一個模糊的版本最多有50隻眼睛 - 所有這些都附著在提示上其柔軟的四肢。如果你在合適的時間捕捉它,小海星可能會發出鮮豔的藍色色調。這個場景來自一個新的發現。
  • 為了研究螳螂的立體視覺,研究人員給它戴上了世界上最小的3D眼鏡…
    之前就有研究人員受皮皮蝦能感知16色眼睛的啟發,發明了一款可以「感知偏振光」的超敏感相機。現在,一個來自英國的研究團隊將觀察對象轉向了螳螂。這次,他們給螳螂戴上了世界上最小的3D眼鏡。圖片來源:Mike Urwin/Newcastle University近看是這樣:看完圖片之後,相信你和我一樣會好奇兩個問題:為什麼是螳螂?為什麼要給它戴3D眼鏡?
  • 科學家發現一種吃塑料的毛毛蟲,塑料汙染問題,能否迎刃而解?
    這些由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尼龍等材料製成的袋子,降解周期極長,短則200年,長則上千年。由於塑料在焚燒的時候會產生有害氣體,唯一的處理辦法就是將其埋於地下,但這樣也會造成土壤的汙染問題。因此,為了降低塑料汙染帶來的各種問題,科學家們急迫地想找到一種能將其迅速降解的辦法。
  • 毛毛蟲真的那麼柔弱嗎?它們有一些可是很毒的
    來源:門蟲女生對於昆蟲有著天生的一種恐懼心理,尤其是在春天的時候,走在大樹底下,稍不注意就會發現自己的衣服傷出現了這樣的一個不速之客——毛毛蟲。更有甚者,直接落到了你的頭頂上,光想想就讓人頭皮發麻,渾身起雞皮疙瘩。
  • 眼睛與視力:視覺只是信息量第一,光的本質仍有波粒二象性之爭
    有人用貓做過實驗,如果小貓一出生就把它的眼睛蒙上,過一個星期再打開,小貓的眼睛還會正常發育。但如果小貓見過幾天光線之後,再把它的眼睛蒙上一段時間,那麼這個貓的眼睛就無法正常發育,最後會成為盲貓。這表明對於貓來說,外面的光線是啟動和維持眼睛生長的必要刺激。眼睛要到青春期才會發育完全,正常成年人眼睛的直徑大約25毫米,重8克。
  • 視覺怪圈:眼睛也會騙人?
    視覺怪圈:眼睛也會騙人?看完這些動態的靜止圖,是不是感覺頭腦眩暈、眼花繚亂接下來這些圖可能會讓你懷疑人生很多inker應該都做過這一類的心理測試著名的鴨兔圖,想必都不陌生吧從左邊看是鴨,從右邊看是兔也有人只看出了其中一種動物可是很難同時看到兩種動物
  • 10隻眼睛令人難以置信的動物
    根據科學家的說法,大約在5.4億年前,眼睛已經演化為簡單的光檢測器官。如今,視覺已成為包括人類在內的許多動物最重要的感覺,並且它們變得異常多樣和複雜。看看動物界中一些最奇怪,最不可思議的眼睛。它是世界上唯一完全捕食的靈長類動物,以蜥蜴和昆蟲為食,甚至以中途飛行中的鳥類而聞名。這是最顯著的特徵;然而,相對於身體大小,它的大眼睛是所有哺乳動物中最大的。如果您的眼睛與眼鏡猴的眼睛成正比,那麼它們就是葡萄柚的大小。這些巨大的眼睛固定在頭骨上,不能在它們的窩裡轉動。為了彌補這一點,眼鏡猴的脖子非常靈活,可以像貓頭鷹一樣旋轉頭部180度,以掃描潛在的獵物或食肉動物。
  • 顛覆|美國科學家發現,眼睛的視覺感受器也能夠用於感知味覺!
    撰文 | XZ責編 | 雪月像許多動物一樣,沒有視蛋白這種蛋白質是無法感知光的,它存在於眼睛的感光細胞中自150多年前發現視紫紅質以來,人們一直認為視紫紅質蛋白家族只參與光的接收。然而,在2011年由聖塔芭芭拉分校的Craig Montell研究團隊進行的一項研究,暗示了視蛋白與聽覺、觸覺和溫度檢測有關。
  • 科學家闡釋安德遜跳蛛八隻眼的獨特視覺
    科學家闡釋跳蛛的獨特視覺圖片來源:Science/AAAS  敏銳的視覺加上致命而精準的突襲,跳蛛可謂是無脊椎動物世界中的貓。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糾結於跳蛛微小的神經系統如何掌控如此複雜的感知及捕獵行為。對安德遜氏跳蛛(Hasarius adansoni)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終於抓住了最關鍵的一環——一種與眾不同的深度知覺形式。
  • 長得像川普的毛毛蟲?這些小東西可能來自外太空
    人們列舉了昆蟲的種種」外星「表現:外骨骼、眼睛有無數隻、呼吸器管不一定在頭上、完全變態……蝴蝶、蛾子這類鱗翅目昆蟲的幼蟲都叫毛毛蟲,這些鱗翅目昆蟲的樣子千奇百怪一樣,毛毛蟲的樣子也非常個性。它們可不止有灰撲撲或者綠綠的偽裝外表……怎麼說,像Met Gala中的嘉賓一樣,怎麼博眼球怎麼來的也有。
  • 慄翅斑傘鳥幼鳥為了躲避獵食者,不得不化裝成似有毒的毛毛蟲
    細看似扭動的毛毛蟲,其實這是一種鳥,不過還是不會飛的幼鳥,慄翅斑傘鳥幼鳥,慄翅斑傘鳥幼鳥為了生存,不得不化裝成似有毒的毛毛蟲,這種幼鳥也會模仿毛毛蟲扭動,以便讓偽裝更成功。    慄翅斑傘鳥剛出生時,身上就覆蓋著像釘子一樣的橘黃色羽毛,羽毛上還有白色的尖端,看起來就像大型的有毒毛毛蟲,此類毛毛蟲會用身上的明亮顏色警告掠食者不要靠近。
  • 毛毛蟲的世界,五種既萌又不好惹的毛毛蟲,以洋辣子最為不好惹
    在動物種類中,毛毛蟲一般指的是鱗翅目昆蟲的幼蟲,既有蝴蝶類,也有蛾類,已知的大約有112000多種毛毛蟲,由於毛毛蟲行動緩慢,所以它們善於偽裝來防衛,偽裝起來的模樣 ,讓它們非常奇特,來看看其中五種既萌又不好惹的毛毛蟲。
  • 學校舉行校園感恩節 學生蒙上眼睛「找」父母
    圖為校園「感恩節」上,學生與家長進行「心有靈犀」互動。通訊員楊林元攝  蒙上眼睛,你能在人群中找到父母那雙曾經熟悉而溫暖的雙手嗎?  昨天上午,武漢東湖光電學校舉行了首屆校園「感恩節」。學校特別安排學生與家長通過「愛的擁抱」、「寫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心有靈犀」、「愛在指尖」、「大聲說出愛」等環節,進行親情互動。
  • 農村在殺牛的時候會把牛的眼睛蒙上,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那麼你知道為什麼農民們在殺牛的時候總會把牛的眼睛給蒙上嗎?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是什麼原因。在以前牛對農民來說是非常珍貴的,以前的科技還沒有這麼發達的時候,牛是我們農民耕地的主要工具,它為農業的發展做了不小的貢獻,而且對於農民來說牛更像家人一樣相處的時間久了也就有了感情,一般的農民是不會殺掉它的,但是有的當牛老了幹不動活了,農牧業也只能選擇宰殺掉它,但是在宰殺的時候,往往都會先把它的眼睛給蒙上,然後用錘子砸碎牛頭使牛昏過去了,然後用刀子屠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