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最美溼地NO.1不是三江平原,而是……

2021-01-11 騰訊網

前不久,四川省旅遊資源規劃開發質量評定委員會在省文化和旅遊廳官網發布公告,批准若爾蓋花湖生態旅遊區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花湖生態旅遊區位於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北部區域,距成都市492公裡,距離若爾蓋縣城約45公裡,經213國道與外界相連,是出川北前往甘肅、青海、寧夏等西北省區遊覽遊客的必經要道,是阿壩旅遊西環線的北部支撐極點,並成為西北旅遊客源市場網絡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景區主要由泥炭溼地、花湖生態、安多藏族民俗體驗三大部分構成,是一處集生態旅遊、民俗體驗、科普教育等功能為一體的特色自然觀光旅遊區,被評為「中國最美的溼地」(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中國黑頸鶴之鄉」,享有「最佳休閒旅遊目的地」、「最佳婚照攝影目的地」、「最佳自駕遊目的地」等多項美譽,是若爾蓋縣重點打造的核心旅遊區。

2019年,若爾蓋縣加快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投資1.82億元完成花湖生態旅遊區提升改造,智慧旅遊平臺投入運行。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再次突破200萬大關,預計達到206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5.9億元,躍居阿壩州前四,為阿壩州在旅遊道路上增添了一抹新風光。

所謂百聞不如一見,接下來就來打卡花湖最佳視覺享受基地——五大觀景臺。

花湖夕照

花湖環境極其特殊,景區氣候屬高原寒溫帶溼潤季風氣候,冬長夏短,無明顯四季可分,因此花湖草原在冬天依然可以欣賞到美景,此時恰是最理想的冬日旅遊季節。走近湖邊,甚至還會欣賞到「鳥在天山飛」、「魚在水中遊」、「花在湖中生」的絕美景色,讓人流連忘返。

而花湖一天之中最美的時刻當數日落時分,在落日餘暉中,天高雲淡、天水一色、浮光躍金、一碧萬頃,水天相接的草原原始自然風光盡收眼底,花湖宛如一塊鑲嵌在草原上瑰麗奪目的藍寶石,身臨其境,恍若置身於夢幻仙境。

魚戲清波

花湖生態旅遊區是我國的三大溼地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水源涵養區、供給區和生態功能區。區內溪流縱橫,地勢平坦,水草豐茂,層次豐富,因其水流平緩,水質清純潔淨,河中生長的鰱魚、湟魚、鮑魚等魚類,逐年繁衍。身處於棧道上,可以看到海子中水草婆娑多姿,層次分明,錯落有致,漂亮的魚群嬉戲於翠綠的水草間,在波光粼粼的水面折射下形成「魚戲清波」的美麗景觀。

雪域舞者

花湖生態旅遊區是黑頸鶴的集中棲息和繁殖區之一,種群數量達1500隻左右,2005年被國家林業部評為「黑頸鶴之鄉」。景區內一隻只黑頸鶴嫋嫋婷婷立於水中央,如偶落凡間的仙子,時而竊竊私語,時而交頸展翅、翩翩起舞,體態輕盈,像是高原雪域裡的舞者。

急雨飛虹

在花湖最美的季節裡,晴天時藍天、白雲、碧草、野花、珍禽相映成趣;雷雨交加時,閃電金光閃爍,劃破長空。而在陰雲密雨覆蓋之外則會映現出瑰麗的彩虹,在遼闊的草原,美麗的花湖襯託下,除了「東邊日出西邊雨」的奇特之餘,更能一撇「急雨飛虹」的美麗景觀。

湖浣霞衣

花湖,藏語叫措恰扎,意指五彩斑斕的湖泊。花湖的朝霞絢麗多彩,與剛升起的紅日遙相呼應,碧玉般的綠,胭脂般的紅,這自然界中最鮮明,最美妙的色彩交融在一起,猶如少女披著七彩霞衣,靜靜地依偎在熱爾大草原的懷抱中,在飄曳的水田草叢中梳理著千年情愫。

在五大觀景臺感受過這花湖的美景,也該介紹一下花湖最出名的自然景觀——花湖飛鳥。

花湖是鳥類的天堂。整個的若爾蓋地區都位於中國候鳥遷徙的西部重要航線。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南來北往、成千上萬的遷徙水鳥都要在花湖裡歇一歇,為遙遠的路途補充能量。

在這裡,動物和人類如此和諧,湖水和植物相依相偎,一碧萬頃卻又星星點點,這大概就是大自然最美的狀態吧。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花湖一眼,從此再也忘不掉你容顏……如此如詩如畫讓人沉迷景色的花湖,你準備好了嗎?

tips:

地址: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

最佳觀賞期:6月初—9月底

自駕路線1 :成都—汶川—茂縣—黑水—紅原—若爾蓋

自駕路線2 :成都—汶川—理縣—紅原—若爾蓋

自駕路線3:成都-汶川-茂縣-松潘-川主寺-若爾蓋

旺季景區門票:75元/人,觀光車30元/人(旺季每年4月21日-11月15日)

淡季門票:40元/人,(含門票+觀光車票,淡季當年11月16日-次年4月20日)

主管:中共若爾蓋縣委宣傳部

主辦:若爾蓋縣融媒體中心

審核:吳剛

來源:鳳凰網四川綜合

編輯:雅莉

若爾蓋縣融媒體中心官方微信

相關焦點

  • 【地理探究】高考地理如何考查溼地?附中國最美的六大溼地!
    中國溼地面積佔世界溼地的10%,位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中國境內,從寒溫帶到熱帶、從沿海到內陸、從平原到高原山區都有溼地分布,一個地區內常常有多種溼地類型,一種溼地類型又常常分布於多個地區。 中國1992年加入《溼地公約》,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的溼地已達30處。
  • 三江平原,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人均糧食產量是全國平均的四倍!
    三江平原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日照時數2400~2500小時,全年平均氣溫1~4℃,7月均溫21~22℃,年降水量500~65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10月。屬於典型的雨熱同期氣候,非常適合小麥水稻等農作物種植的生長!
  • 中國十大最美溼地介紹,喜歡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
    導語:中國十大最美溼地介紹,喜歡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溼地是自然界中一個重要的生態組成部分,溼地的存在孕育了無數的生命,也正因為如此才會被國家或者地區保護起來,有很多溼地也因此成為了旅遊的聖地。下面就讓我給大家帶來中國最美的十大溼地,要是有機會,千萬不要錯過這些地方!
  • 國家地理雜誌推薦的花海,就在寧波!
    登上 國家地理雜誌的 絕美花海 就在寧波杭州灣 國家溼地公園 (李帆 攝)
  • 近150年三江平原黑碳沉積通量漸增
    近日,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在東北泥炭地中黑碳沉積記錄研究方面獲得進展。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科學報告》雜誌。
  • 國內十大溼地,你都去過幾個呢?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中國最大、世界聞名的扎龍溼地,位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東南30千米處。03三江平原溼地三江平原由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匯流衝積而成,三江溼地屬低衝積平原沼澤溼地,依地形的微起伏形式縱橫交織
  • 綜合恢復技術體系讓東北溼地重現生機
    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供圖  沼澤是最主要的溼地類型,被看成是生態安全的重要基石。東北平原是我國三大天然沼澤集中分布區之一,現有沼澤面積佔全國的10.91%。以往東北平原溼地面積更大,但「不到40年,東北平原沼澤面積減少近六成,其中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分別減少八成和五成;現有沼澤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
  • 紅色海岸線,世界獨一無二,被國家地理評為「最美溼地」
    一年中限量出現40天左右,在中國只有一處,世界罕見。與眾不同的秋日視覺盛宴每到秋風送爽之時,神奇的紅海灘開始展現眩目的顏色:放眼的紫紅,赤礆蓬隨風搖曳,層層紅暈如詩般散布眼前,一如赤彩之海,令人沉醉;微風徐過,120餘畝蘆葦蕩形成壯觀的葦浪,沙沙作響……長達18公裡的海岸線完全被「染紅」,這一罕見的風景,也讓盤錦紅海灘被《國家地理
  • 中國溼地資源
    我國地域遼闊,地貌類型千差萬別,地理環境複雜,氣候條件多樣,是世界上溼地類型齊全、數量豐富的國家之一。按照《溼地公約》對溼地類型的劃分,我國溼地分為5類28型。、淡水泉或綠洲溼地共8型;人工溼地類有多種型,但從面積和溼地功能的重要性考慮,全國溼地調查只調查了庫塘溼地1型。
  • 中國最美八大海灣之一,就在海南三亞,併入選《國家地理》雜誌!
    還真不是,三亞的旅遊旺季與很多地方都不同,它的旺季在冬季,淡季在夏季,到三亞旅遊,沙灘肯定是不能錯過的。三亞作為中國最具人氣的度假勝地,主要是以海濱風光吸引著無數遊客,遊客到三亞遊覽,主要到這四大區域活動:三亞灣、大東海、海棠灣、亞龍灣,這四大海灣沿著海岸線彼此相連,但從水質來講亞龍灣水質是最好的,三亞灣是距離市區最近的,所以這兩個海灣最受歡迎,而亞龍灣的遊人最多。
  • 中國面積最大的平原,相當於55個上海,你們知道是哪個平原嗎?
    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糧食安全是我國國家安全中重要一環。而糧食的生產主要分布在平原,平原也是我國糧食主產區。很多人都知道我國地理分布西高東低,而平原也主要分布在中東部地區,那麼我國最大的一塊平原在哪呢?
  • 「鳥聲」與「民生」緣何難以調和——來自黑龍江流域溼地保護的...
    1.流域溼地面臨人為活動威脅  位於三江平原的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四周被農田包圍,從空中俯瞰像一個孤島。「早些年因農業生產,溼地的水源濃江河水系被人工挖斷。這兩年降雨充足沒有問題,可一旦遇到乾旱年頭,溼地就會存在因缺水而退化的危險。」保護區工作人員不無擔憂地表示。  三江平原是我國面積最大、分布最集中的溼地,生物多樣性豐富。歷史上,三江平原的開發曾為滿足國家糧食需求、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過重要貢獻。
  • 中國60年歷史地理雜誌走向全球 --《中國國家地理》英文版正式創刊
    並連同《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版雜誌社社長及總編李栓科先生、《中國國家地理》英文版出版人吳文貴先生及主編李永適先生共同揭幕了《中國國家地理》英文版雜誌創刊號,和在場嘉賓一起見證了這個歷史時刻。 創刊儀式圖片:http://www.cngint.com/launchparty/1.jpg (請下載圖片)(Ctrl+單擊打開連結後另存為圖片來下載圖片) 圖片說明:左起分別為《中國國家地理》英文版出版人吳文貴、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所長成升魁、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港澳臺辦公室主任謝愛偉、中國外文局常務副局長周明偉、香港晨興集團主席陳樂宗、中國宣傳部出版局局長張小影
  • 流域溼地保護遭威脅,「鳥聲」與「民生」緣何難以調和
    黑龍江流域(中國部分)包括黑龍江省全境、吉林省大部分地區以及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是我國溼地的主要分布區,溼地面積約佔全國溼地總面積的17.4%。一項由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高緯度溼地系統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研究」發現:包括黑龍江流域在內的中高緯度溼地原本就對氣候變化最為敏感且特別脆弱,在氣候變化與高強度人類活動的疊加影響下,其退化和功能喪失的速度遠超其他類型的生態系統。目前,該區域溼地在保護與修復過程中存在哪些困難和挑戰?如何實現溼地保護與地方經濟發展之間的平衡?
  • 三大階梯自然景觀集聚一城:國家地理雜誌專刊介紹張掖
    中國甘肅網據鑫報訊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以專刊形式介紹張掖,在專業性的雜誌上推介城市這在甘肅尚屬首次,專刊以專業的視角解讀張掖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分冰川篇、丹霞篇、草原篇、河流篇,耳目一新的解讀張掖,專刊指出,張掖由南往北經過了大起大伏的變化。整體東南高西北低,位於中國的第二級地形階梯,南枕祁連山,北依合黎山——龍首山,黑河貫穿全境。
  • 曾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選的「中國最美五大湖」,你去過幾個?
    2005年,由《中國國家地理》雜誌主導,全國34家媒體協力,組織200多位專家,對中國最美的地方進行了全方位的巡禮,共分17個類別,評出了「選美中國」排行榜。圖片來自網絡第五名:西湖(浙江杭州)—風雅因位於杭州市西,故名西湖。
  • 【考向預測】高考地理喜歡考查的溼地鳥類種類及分布特點總結
    只做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溼地鳥類是溼地野生動物中最具代表性的類群,是溼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靈敏和深刻地反映著溼地環境的變遷。據目前統計,我國有溼地水鳥12目32科271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水鳥有10目18科56種,屬國家保護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水鳥有10目25科195種。按居留型可分為夏候鳥、冬候鳥、留鳥和旅鳥4類,其中大部分是候鳥和旅鳥。在亞洲57種瀕危鳥類中,中國溼地內就有31種,佔54%;全世界鶴類有15種,中國有記錄的就有9種,佔60%;全世界雁鴨類有166種,中國溼地就有50種,佔30%。
  • 中國雜誌版權首次「出口」 《中國國家地理》發行日文版
    中國雜誌版權首次「出口」 《中國國家地理》發行日文版   2002年12月1日12:18  南方網-南方都市報   本報訊
  • 中國初嘗「退耕還溼」甜頭 「收復溼地」仍存短板
    排排蘆葦蕩水天相接,美麗的大白鷺群起飛舞,成群的野鴨縱情戲水……初秋八月,三江平原腹地的黑龍江富錦國家溼地公園內充滿生機。  難以想像,這處103萬畝溼地曾一度被「四分五裂」的低洼農田所覆蓋。直到2005年,當地政府意識到恢復溼地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這些曾經的溼地才得以獲得「重生」。
  • 《國家地理》雜誌評選,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之一,在中國甘肅
    美國的《國家地理》雜誌是世界最廣為人知的雜誌之一,也是十分具有權威性的地理讀物。該雜誌曾做了一個非常著名的評選,就是世界十大神奇地理景觀,其中中國就上榜了兩處。今天為大家介紹兩處其中一處十分夢幻的景觀,甘肅張掖丹霞地貌。一個可以和美國其名,甚至比他還要美的張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