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粒體融合介導氧化磷酸化,促使癌細胞永生化

2020-12-04 澎湃新聞

線粒體融合介導氧化磷酸化,促使癌細胞永生化

2020-09-15 0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轉網 轉化醫學網 收錄於話題#Cell7個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Cathy

導言: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僅在2018年就奪走了960萬人的生命。癌症的發展極其複雜,且受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影響。直到最近人們才發現,大多數癌症,例如宮頸癌、胃腸道癌和乳腺癌等,都源自成體幹細胞失控。這些成體幹細胞存在於我們的許多器官中,它們在其中提供恆定的細胞供應,以替代衰老和死亡的細胞。

在科學界,確定這些發育嚴格調控的幹細胞如何擺脫其調控機制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先前科學家認為,腫瘤細胞主要進行糖酵解反應,無需氧化代謝,近日有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果蠅神經幹細胞腫瘤居然具有高度的氧化性,與正常細胞相比耗氧率更高。

該研究於9月10日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Cell》,題為「Oxidative Metabolism Drives Immortaliz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during Tumorigenesis」。該研究發現,由線粒體膜融合介導的氧化磷酸化和NADH / NAD +代謝增加,會促使腫瘤永生。

腫瘤發生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步驟是驅動腫瘤細胞發生的機制,它觸發了它們成為腫瘤細胞的命運。迄今為止,科學家主要是通過研究腫瘤抑制基因MYC,p53或KRAS,在基因調控水平上進行癌症相關研究。其中,與正常細胞相比,腫瘤細胞會發生代謝變化是眾所周知的,但是人們尚不清楚這些變化是腫瘤細胞永生化的結果還是其原因,因此,這是Knoblich團隊最新研究的重點。

研究人員選擇了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作為腫瘤模型,這是被人類研究得最徹底的生物之一,上世紀70年代人們就發現了其體內存在抑癌基因突變。因此這一簡單的模式生物可以作為強有力的工具,來促進人類基因的進一步研究。在該研究中,科學家們利用果蠅觀察到腫瘤起始細胞成為永生細胞,並通過遺傳方式操縱這一過程的確切時間點。由於哺乳動物腫瘤的複雜性,這在哺乳動物中並不易實現。

IMBA小組組長兼科學總監Jürgen Knoblich解釋說:「我們使用了果蠅神經幹細胞(NSCs)腫瘤模型,該模型是由耗竭性Brat腫瘤抑制因子誘導的。通過使用該模型,我們研究了新陳代謝在Brat腫瘤細胞永生化中是否發揮積極作用。我們在果蠅中的發現將用作人類細胞後續研究的基礎,並為人類癌症的機理研究奠定基礎。」

事實上,研究人員發現Brat腫瘤具有高度氧化性,與正常大腦相比,其耗氧率更高。由於科學界廣泛認為,腫瘤細胞主要進行不耗氧的糖酵解反應,因此這一發現十分令人驚訝。

該研究另一個令人振奮的發現是,Knoblich團隊的研究顯示,氧化代謝是一種線粒體氧依賴性生物能途徑,在腫瘤細胞永生化過程中起關鍵作用。該研究的第一作者,Knoblich實驗室的博士後François Bonnay解釋道:「我們注意到,在腫瘤發生過程中,線粒體膜被融合了,線粒體形態的這種急劇變化導致氧化磷酸化效率的提高,這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發現NAD +和NADH的含量增加,這是生物能量學中的兩個關鍵分子。」

圖解摘要

通過進一步的實驗,科學家發現,在果蠅大腦中,確實發生了由線粒體融合介導的氧化磷酸化和NADH / NAD +代謝增加,這對於腫瘤細胞永生是絕對必要的。

「我們的發現推翻了先前關於這些腫瘤生物學的概念,並提出了一系列令人興奮的後續問題,包括我們剛剛在果蠅中發現的機制是否也適用於哺乳動物腫瘤。我們還將努力解決的問題是, NADH / NAD +代謝如何精確地促進腫瘤細胞永生化,它是通過信號傳遞還是通過表觀遺傳改變來實現的?我們很高興能夠在這一領域開展工作。」

參考資料:

【1】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9-fusion-immortalization-tumor-cells.html

【2】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0947-8?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0092867420309478%3Fshowall%3Dtrue

原標題:《【Cell】顛覆認知!線粒體融合介導氧化磷酸化,促使癌細胞永生化!》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氧化代謝驅動神經幹細胞永生化機制
    氧化代謝驅動神經幹細胞永生化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2 22:19:20 奧地利科學院(IMBA)分子生物技術研究所Juergen A.
  • Cell:在腫瘤發生過程中,氧化代謝促進神經幹細胞永生化
    在果蠅中,他們可視化觀察到了腫瘤起始細胞成為永生化細胞的確切時間點,並在遺傳學上操縱了這一過程---由於哺乳動物腫瘤的高度複雜性,這在哺乳動物腫瘤中是不容易完成的。在另外一個令人興奮的發現中,Knoblich團隊發現作為一種線粒體氧依賴性的生物能量途徑,氧化代謝在腫瘤細胞永生化中起著關鍵作用。論文第一作者、Knoblich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Fran?ois Bonnay說,「我們注意到,在腫瘤起始過程中,線粒體膜是融合的。
  • 老藥新用,同時抑制癌細胞線粒體和血管生成,可有效治療多種癌症
    在這方面,線粒體代謝也提供了對抗癌症進展的有希望的靶標。線粒體發揮重要的細胞功能,通過氧化磷酸化(OXPHOS)調節能量供應,執行細胞死亡以及Ca離子和活性氧(ROS)的細胞內信號轉導。在氧化磷酸化(OXPHOS)中,ATP合酶以呼吸鏈產生的質子電化學梯度為驅動力,催化ATP合成。
  • 值得研究的氧化磷酸化的耦聯機制「化學滲透假說」
    有關氧化磷酸化的耦聯機制已經作了許多研究,目前氧化磷酸化的耦聯機制還不完全清楚,多數人支持化學滲透假說(chemiosmotic hypothesis),這是英國科學家P.Mitchell於1961年提出的,1978年獲得諾貝爾獎化學。
  • 抑制癌細胞的p53基因
    此外,研究還表明,TAD區Ser6和9的磷酸化,在通過TGF-β通路促進腫瘤發生和癌細胞轉移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TAD區Ser15的磷酸化對p53的轉錄活性是必要;高血糖可以激活醛糖還原酶,進一步產生活性氧,活性氧的產生導致了Ser15的磷酸化,然後促進了線粒體功能的紊亂,阻斷了抗凋亡蛋白Bcl-xl的功能;人的成纖維細胞歷經複製衰老時,Ser15的磷酸化水平也會上升;DNA-PK可以使 Ser15
  • 三羧酸循環與氧化磷酸化部分知識點(生物化學)
    kJ5.下列化合物水解時,ΔG0′最大的是A.葡萄糖-6-磷酸  B.焦磷酸  C.ATP水解成ADP及PiD.烯醇丙酮酸磷酸  E.AMP水解成腺苷及Pi6.關於三羧酸循環的敘述正確的是A.循環一周可生成4分子NADHB.循環一周可使2個ADP磷酸化成ATPC.乙醯CoA可經草醯乙酸進行糖異生D.丙二酸可抑制延胡索酸轉變成蘋果酸
  • PLoS ONE:癌蛋白能夠短暫控制線粒體的結構、功能及動力學變化
    近日,來自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c-Myc能夠短暫的控制線粒體的結構、功能及動力學變化,相關研究成果於c-myc基因是myc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員之一,它既是一種可易位基因,又是一種可調節基因,也是一種能夠使細胞無限增殖,獲得永生化功能,並促進細胞分裂的基因。c-myc基因與多種腫瘤發生發展有關,其表達產物在調節細胞生長、分化或惡性轉化中發揮重要作用。
  • 科普--沒想到硒元素對線粒體有這麼多的作用!
    諸多研究證實線粒體於細胞而言遠遠不止"細胞能量站",其參與了各項細胞功能調控,與癌症等多種人類疾病存在著莫大的聯繫,但線粒體在癌細胞中的作用機制目前並未被完全闡明。近日,北海道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線粒體的「叛變」是癌症擴散的元兇之一!在癌變過程中,癌細胞會重塑線粒體功能,進而將其收為己用,使其一步步變成「幫兇」。
  • 高嵩和胡俊傑總結線粒體融合機制的最新研究進展
    線粒體的融合包含兩個步驟,即由MFN介導的外膜融合和由OPA1介導的內膜融合。由於相關蛋白質機器結構信息的缺乏,線粒體融合的機制一直不甚明確。介導線粒體融合的蛋白質機器線粒體融合會提升細胞氧化磷酸化的水平,並有助於線粒體DNA的損傷修復。
  • 線粒體解耦連蛋白UCP2促進胰腺癌惡化的機制
    穀氨醯胺(Gln)是一種豐富多能的營養物質,在腫瘤發生中能夠參與能量代謝、氧化還原穩態、大分子合成等過程【1】。線粒體Gln氧化後的主要產物為天冬氨酸(Asp)和蘋果酸(Mal),被運輸至胞質後,Asp用於核苷酸和蛋白質合成,Mal則用於生成NADPH參與還原性生物合成和細胞氧化還原穩態的調節【2】。
  • 微量元素硒或為癌細胞的毒藥?
    值得注意的是,代謝改變是腫瘤組織的標誌之一,由於代謝活動增加、線粒體功能障礙以及腫瘤微環境的影響,多種癌症表現出高活性氧(ROS)的特徵。為了防止活性氧(ROS)對自身造成損傷作用,癌細胞通過某些應激反應和激活抗氧化機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s)、硫氧還蛋白和過氧化氫酶等,以此清除細胞內積累過多的活性氧(ROS)。
  • 癌細胞太狡猾?代謝可塑性了解一下
    這個模型顯示了基因調控和代謝通路之間的直接聯繫,以及癌細胞如何利用它來適應惡劣環境,這一過程被稱為代謝可塑性(metabolic plasticity)。萊斯大學生物物理學家Herbert Levine領導的團隊重點研究了氧化磷酸化(OXPHOS)和糖酵解(glycolysis),這些代謝過程提供了細胞增殖所需的能量和化學元件。
  • 科學網—哺乳動物細胞線粒體自噬分子調控現新機制
    據介紹,線粒體是細胞能量代謝中心與能量工廠,是細胞氧化磷酸化和ATP合成、脂肪酸的氧化等能量代謝過程發生所在地。線粒體也是細胞凋亡調控中心。它能感知凋亡信號,並通過釋放細胞色素C等凋亡相關分子來啟動細胞凋亡過程。同時,線粒體也是細胞自由基產生中心。線粒體電子傳遞鏈消耗的氧約佔細胞所需氧的85%,其中0.4%~4.0% 的氧在線粒體中被轉換生成超氧自由基。
  • Science:清華楊茂君教授團隊線粒體氧化磷酸化系統研究新進展
    通過對結構的分析,闡釋了高等哺乳動物ATP合酶的結構組成樣式、發揮功能的分子機理、複合物之間協同關係以及對線粒體嵴的形態的影響,為治療能量代謝疾病、神經退行疾病等,提供了重要的實驗依據及結構基礎。 跳轉閱讀響水爆炸事故後我們該去向何方?
  • PNAS:抗癌藥物分子可能會誘導癌細胞侵略性增加
    在癌症領域,癌細胞的抗藥性始終很難解決。有的理論認為這些癌細胞能主動地重編程自己的信號通路(網絡),來減輕抗癌藥物帶來的壓力,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會獲得更加惡性的特徵,比如侵略性增強。由美國費城威斯塔研究所領銜的一個聯合課題組發現,一種針對PI3K(磷脂醯肌醇(-3)激酶)的抑制劑,能夠誘導癌細胞的轉錄和信號通路被重編程。
  • Nat Comm:磷酸化修飾組揭示乳腺癌細胞遷移和侵襲新機制
    為深入探索酪氨酸激酶受體AXL對細胞轉移信號通路的調控機制,研究人員通過ALX調控的乳腺癌細胞磷酸化蛋白組分析,揭示了AXL信號通路對粘著斑(FA)動態穩定的調控,闡述了長期以來備受關注的AXL轉移活性機制,並確定了PEAK1是作為AXL陽性腫瘤的治療靶點。
  • 神奇的線粒體對機體健康的重要性!
    例如,它們聚集在白細胞向外來入侵者移動的尾端,以及癌細胞入侵的前沿。細胞表面一種叫做整合素的粘附蛋白,也被認為能促進癌症侵襲性。然而,這些運動背後的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當線粒體的分子途徑被阻斷後,線粒體在細胞中心聚集,在那裡它們開始產生過量活性氧(ROS)。ROS可以增強癌症侵襲性,但過量會導致癌細胞死亡。
  • 科學家實現對肺癌線粒體膜電位的體內成像
    科學家實現對肺癌線粒體膜電位的體內成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31 16:31:51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析David B.
  • 磷酸化調控的eIF3d翻譯開關介導了細胞對代謝壓力的適應
    磷酸化調控的eIF3d翻譯開關介導了細胞對代謝壓力的適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23:44:34 美國哈佛醫學院Amy S.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