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實現對肺癌線粒體膜電位的體內成像

2020-12-04 科學網

科學家實現對肺癌線粒體膜電位的體內成像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31 16:31:51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析David B. Shackelford課題組實現了對非小細胞肺癌線粒體膜電位的體內成像。這一研究成果於10月30日在線發表在《自然》上。

研究人員使用電壓敏感的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放射性示蹤劑,稱為18F-BnTP(4-[18F]fluorobenzyl-triphenylphosphonium),測量體內非小細胞肺癌的線粒體膜電位。通過使用18F-BnTP的PET成像,研究人員在肺癌原發小鼠模型中分析了線粒體膜的電位,並在肺腫瘤亞型中發現了不同的功能性線粒體異質性。18F-BnTP PET成像的使用使研究人員能夠在功能上分析活體腫瘤中線粒體膜電位。

研究人員表示,線粒體是細胞能量和代謝的重要調節者,並且在維持癌細胞的生長和存活中起關鍵作用。線粒體的主要功能是通過氧化磷酸化合成ATP,這被稱為線粒體生物能量學。線粒體通過產生由電子傳輸鏈產生的膜電位梯度來驅動ATP的合成,從而維持氧化磷酸化作用。線粒體對於在細胞培養和異種移植物中腫瘤的發生和維持腫瘤細胞的生長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於大多數研究是在細胞培養模型中進行的,因此我們對癌症中氧化性線粒體代謝的了解有限。這突出了需要進行體內研究以更好地理解氧化代謝如何支持腫瘤生長的需求。

附:英文原文

Title: In vivo imaging of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uthor: Milica Momcilovic, Anthony Jones, Sean T. Bailey, Christopher M. Waldmann, Rui Li, Jason T. Lee, Gihad Abdelhady, Adrian Gomez, Travis Holloway, Ernst Schmid, David Stout, Michael C. Fishbein, Linsey Stiles, Deepa V. Dabir, Steven M. Dubinett, Heather Christofk, Orian Shirihai, Carla M. Koehler, Saman Sadeghi, David B. Shackelford

Issue&Volume: 2019-10-30

Abstract: Mitochondria are essential regulators of cellular energy and metabolism, and have a crucial role in sustaining the growth and survival of cancer cells. A central function of mitochondria is the synthesis of ATP by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known as mitochondrial bioenergetics. Mitochondria maintain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by creating a membrane potential gradient that is generated by the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to drive the synthesis of ATP1. Mitochondria are essential for tumour initiation and maintaining tumour cell growth in cell culture and xenografts2,3. However, our understanding of oxidative mitochondrial metabolism in cancer is limited because most studies have been performed in vitro in cell culture models. This highlights a need for in vivo studies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oxidative metabolism supports tumour growth. Here we measure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n vivo using a voltage-sensitiv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radiotracer known as 4-[18F]fluorobenzyl-triphenylphosphonium (18F-BnTP)4. By using PET imaging of 18F-BnTP, we profile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in autochthonous mouse models of lung cancer, and find distinct functional mitochondrial heterogeneity within subtypes of lung tumours. The use of 18F-BnTP PET imaging enabled us to functionally profile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in live tumours. A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imaging tracer is developed to image mitochondrial function in vivo,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tracer to a mouse model of lung cancer identifies distinct functional mitochondrial heterogeneity between tumour cells.

DOI: 10.1038/s41586-019-1715-0

Source: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715-0

相關焦點

  • 爭論|非小細胞肺癌研究的學術爭議
    Shackelford研究組在Nature上所發表的文章題為In vivo imaging of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提供了能夠在體內測量非小細胞肺癌細胞線粒體電勢的新技術,為活體癌症線粒體氧化磷酸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Nature | 非小細胞肺癌線粒體膜電位活體成像)。
  • Diabetes:線粒體膜電位調控研究
    線粒體是細胞能量生成器,對於生物體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細胞器,線粒體功能和很多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包括糖尿病和肥胖症等代謝綜合症。近日,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在線粒體調節劑方面研究有新進展。李佳研究員課題組以線粒體膜電位作為線粒體功能指針,通過隨機篩選發現了低毒並且能濃度依賴性降低線粒體膜電位的小分子化合物C1。C1能夠提高L6肌細胞內AMP/ATP比率,從而激活AMPK信號通路和促進葡萄糖吸收。C1也能在HepG2肝癌細胞中激活AMPK信號通路並且降低脂含量。
  • 細胞早期凋亡的標誌性事件——線粒體膜電位降低
    線粒體膜電位下降是細胞凋亡早期的標誌性事件,發生在細胞核凋亡特徵(染色質濃縮、DNA斷裂)出現之前,一旦線粒體膜電位崩潰,細胞凋亡便不可逆轉。JC-1是一種廣泛用於檢測線粒體膜電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Ψm 的理想螢光探針。可以檢測細胞、組織或純化的線粒體膜電位。
  • |DNA電位計監測細胞器膜電位
    最近興起的螢光方法為活細胞膜電位的測試帶來了新的思路[1,2]:用電壓敏感的螢光染料處理活細胞,然後用顯微鏡對其成像。當細胞的膜電位改變時,染料會發光。但是目前也仍然只能實現質膜電位的準確測試,對於細胞器電位,始終由於不易定位,需要耐受極端pH而測試難度極高。
  • 實驗專欄丨JC-1線粒體膜電位染色教程來了,快上車
    科研工具| 作圖| 實驗 | SCI寫作 | PPTJC-1是一種廣泛用於檢測線粒體膜電位的理想螢光探針。
  • JC-1線粒體膜電位檢測和FITC蛋白標記試劑盒
    快讓我們來看看如何 get 線粒體寶寶、蛋白寶寶的靚照吧! 線粒體膜電位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Ψm) 是指線粒體內膜兩側質子分布不均一而形成的電化學梯度。線粒體膜電位下降是細胞凋亡早期的標誌性事件。
  • 線粒體成像受光毒性困擾?陳知行組開發比MitoTracker溫柔新探針
    但是,活細胞超解析度成像中除了需要螢光探針在漂白之前發出更多的光子之外,漂白過程中產生的光毒性往往也不可忽視。例如,線粒體是細胞重要的能量中心和代謝調控中心,其雙層膜結構保證線粒體進行相對獨立的生化反應,並與其他細胞器進行相互作用。
  • 癌症研究探秘:線粒體與癌症
    由於線粒體在細胞內起著關鍵的作用,因此線粒體有時候和很多疾病的發病直接相關,比如癌症,日前,刊登在國際雜誌PLoS Biology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Wistar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腫瘤細胞中的線粒體含有一種特殊的蛋白質網絡,該網絡對於維持線粒體的清潔功能非常重要,其不僅可以使腫瘤細胞擴散,而且還可以幫助腫瘤實現擴散。
  • AD的線粒體假說再添新證
    體外實驗研究報導了Aβ可以影響胞漿內Ca2+水平並可以促進線粒體對Ca2+的攝入,但在體內,Aβ對神經元線粒體Ca2+水平的影響及這種影響的具體調控機制目前尚未可知。在本研究中,哈佛醫學院的Bacskai教授團隊驗證了Aβ沉積可以改變AD小鼠模型腦神經元中的線粒體Ca2+水平。Bacskai教授實驗室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總醫院,該實驗室使用精密的光學技術研究AD基礎方面的問題。
  • 科學家發現新型無副作用抗癌物質:碳量子點
    研究人員開展了該物質對骨肉瘤細胞的體外細胞毒性、其體內 抗腫瘤作用和生物安全性研究。發現碳量子點通過線粒體凋亡信號途徑,誘導體 外細胞凋亡,同時具有很高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是一種極具前景的新型 癌症治療物質。研究成果發表在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國際期刊上。
  • 生物物理所發現TDP-43激活線粒體UPR誘導線粒體損傷
    5月17日,PLOS Genetics 期刊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吳瑛研究組題目為TDP-43 induces mitochondrial damage and activates the 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的研究論文,報導了RNA結合蛋白TDP-43進入線粒體導致線粒體損傷並激活線粒體去摺疊蛋白反應(UPRmt
  • 【分析】用於實時監測線粒體溫度的可固定螢光探針
    線粒體參與細胞內活性氧代謝、信號傳導、離子平衡調節等生理過程的同時還未細胞的新陳代謝提供能量。線粒體作為細胞的能量工廠,葡萄糖和氧氣在線粒體內通過氧化還原呼吸鏈轉化為ATP為細胞代謝提供能量。值得注意的是,在氧化還原呼吸鏈中33%的能量以熱量的方式消耗,僅有67%的能量用於合成ATP。
  • 合肥研究院實現活細胞及線蟲體內DNA和RNA的同步螢光成像
    合肥研究院實現活細胞及線蟲體內DNA和RNA的同步螢光成像 2019-04-0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更為驚喜的是,該碳量子點探針進入秀麗隱杆線蟲體內後,可以跨過腸道-生殖腺等層層組織結構及細胞-細胞器等多種膜屏障,最終實現線蟲體內生殖腺細胞DNA和RNA的同步原位影像分析。該碳量子點探針高效的生物膜穿透能力和對不同核酸結構的特異性結合能力,為基礎細胞生物學、胚胎學以及臨床診斷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 細胞線粒體染料——MitoLite,實力超強
    線粒體是存在於所有真核細胞中的獨特的膜結合細胞器,作為ATP生產和細胞能量供應的主要場所,線粒體的獨特方面(包括稱為mDNA的單獨遺傳物質,其自身的蛋白質合成機制以及嚴格調節的膜電位梯度)使其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另外,隨著衰老過程和更多其他人類疾病方面的研究發現,線粒體的作用比以往更加值得我們研究。
  • 何明亮/王鑽開脫琥珀醯觸發肽自組裝:線粒體活性調節活細胞成像
    通過這種方法,作者首次實現了活細胞中SIRT5的基於活動的成像。而且,發現SIRT5介導的肽自組裝使線粒體膜電位去極化並促進ROS的形成。將該肽與三種不同的化學治療劑共同孵育可顯著增強這些藥物的抗癌活性。因此,該工作說明了用於SIRT5成像和潛在抗癌治療的線粒體限制肽自組裝的新方法。
  • 線粒體在細胞中的作用遠遠不止「細胞能量站」
    在有氧呼吸過程中,1分子葡萄糖經過糖酵解、三羧酸循環和氧化磷酸化將能量釋放後,可產生30-32分子ATP(考慮到將NADH運入線粒體可能需消耗2分子ATP)。如果細胞所在環境缺氧,則會轉而進行無氧呼吸。此時,糖酵解產生的丙酮酸便不再進入線粒體內的三羧酸循環,而是繼續在細胞質基質中反應(被NADH還原成乙醇或乳酸等發酵產物),但不產生ATP。
  • 膜電位低於靜息電位所引起的一系列變化
    在相對不應期和超常期,由於膜電位水平低於靜息電位水平【1、靜息電位水平是怎樣的?
  • 高靈敏度線粒體螢光探針&ATP檢測
    線粒體是存在於所有真核細胞中的獨特的膜結合細胞器,作為ATP生產和細胞能量供應的主要場所,線粒體的獨特方面(包括稱為mDNA的單獨遺傳物質,其自身的蛋白質合成機制以及嚴格調節的膜電位梯度)使其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另外,隨著衰老過程和更多其他人類疾病方面的研究發現,線粒體的作用比以往更加值得我們研究
  • 科學家發現「線粒體炫」調控神經元突觸水平的長時程記憶
    線粒體炫是程和平課題組於2008年首次報導的單個線粒體的量子化信號,它含有線粒體活性氧激增、基質瞬時鹼化、膜電位瞬時下降等多重變化,時程為數十秒,是新形式的線粒體基本功能事件。線粒體炫廣泛存在於多個物種及多種細胞,只要有功能性線粒體就存在線粒體炫信號。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線粒體和葉綠體是細胞中兩種能量轉換器
    在有氧呼吸過程中,1分子葡萄糖經過糖酵解、三羧酸循環和氧化磷酸化將能量釋放後,可產生30-32分子ATP(考慮到將NADH運入線粒體可能需消耗2分子ATP)。如果細胞所在環境缺氧,則會轉而進行無氧呼吸。此時,糖酵解產生的丙酮酸便不再進入線粒體內的三羧酸循環,而是繼續在細胞質基質中反應(被NADH還原成乙醇或乳酸等發酵產物),但不產生A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