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粒體是真核細胞物質和能量代謝的「超級工廠」,可全方位接收和處理應激信號,調整細胞內環境以應對外界環境的變化。
近年來,關於癌症有更多新發現:癌的根源不是DNA受損,而是線粒體失效。DNA受損只是線粒體失效後細胞癌變過程中發生的現象之一。諸多研究證實線粒體於細胞而言遠遠不止"細胞能量站",其參與了各項細胞功能調控,與癌症等多種人類疾病存在著莫大的聯繫,但線粒體在癌細胞中的作用機制目前並未被完全闡明。
近日,北海道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線粒體的「叛變」是癌症擴散的元兇之一!在癌變過程中,癌細胞會重塑線粒體功能,進而將其收為己用,使其一步步變成「幫兇」。
線粒體自噬、ROS(活性氧自由基)產生和線粒體狀態改變是影響細胞是否正常的核心因素。
ROS的主要來源之一是線粒體內膜的呼吸鏈底物端,在線粒體中的電子傳遞鏈複合物將電子傳遞給O2的過程中,有一部分O2被還原,形成O2-或H2O2。其中,最為重要的是O2-,它是大部分的ROS的前體,主要由線粒體內膜呼吸鏈中的蛋白酶複合體Ⅰ、Ⅲ產生。同時大量存在於吞噬細胞,也在其他各種組織細胞中以較低水平普遍存在,參與很多膜受體下遊信號激活。
適量的ROS可促進免疫、修復、存活、生長等。適量的活性氧可通過活化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激活磷脂酶PLA2/PLD,分解膜磷脂產生甘油二酯、三磷酸肌醇,活化蛋白激酶C,使DNA依賴的蛋白激酶和DNA斷端結合蛋白形成的複合體增加,促進對DNA雙鏈斷裂的修復,促進細胞存活。ROS過度產生時,可誘導大分子發生氧化反應,氧化蛋白質的Ser和Cys殘基上的功能基團,引起構型、信號改變;可使核因子NF-kB、蛋白激酶C催化結構域內Cys殘基形成二硫鍵,上調NF-kB,蛋白激酶C的活性,催化產生H2O2,活性氧過度產生時,也可直接氧化、活化缺氧誘導因子HIF-1中的Cys殘基,促進炎症及凋亡;能氧化某些酶中的[4Fe2+-4S]中心,導致Fe2+的釋放,Fe2+可經Fenton反應產生大量活性氧;Fe2+的釋放也可引起某些金屬蛋白質失活。活性氧過度產生時,也可氧化信號分子、細胞因子、蛋白質、核酸、糖類、脂類等,使之受損。ROS過度產生時,可促使磷酸酶PTPIB、PTEN、細胞周期相關蛋白cde25失活,促進蛋白酪氨酸激酶PTK過度磷酸化活化,可促進NADPH氧化酶產生大量活性氧,過度活化鈣離於/鈣調蛋白激酶CaMK,引起生長抑制蛋白p21,p27表達水平上調,使生長因子、轉錄因子AP-1/c-Myb/Sp-1/EGR-1等降解、細胞骨架形成障礙、細胞周期停滯、生長受抑,促進細胞凋亡。消除活性氧的抗氧化體系分為酶系和非酶系,酶系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等,非酶系主要是還原型穀胱甘肽(GSH)、維生素C/E等。細胞內高水平穀胱甘肽GSH,CAT(H2O2酶)、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環孢素、抗凋亡因子Bcl-2,可調節活性氧的產生水平。
硒和SelH(硒蛋白H)通過減少線粒體自噬,ROS產生和穩定線粒體途徑發揮人體所有細胞(包括免疫細胞、神經細胞、生殖細胞等)功能、保護作用。並通過提高機體的抗氧化能力來延緩細胞和線粒體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