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蟲通過「精神控制」,讓被感染者更愛冒險

2021-01-15 澎湃新聞

原創 生物世界 Bio生物世界 收錄於話題#科學新知27#CRISPR基因編輯67

撰文|nagashi

編輯|王聰

排版|水成文

摘要:據估計,全世界有超過30%的人類被感染弓形蟲,弓形蟲感染對免疫力低下者和孕婦有重大威脅。還有研究表明,弓形蟲感染會改變宿主行為,讓其更渴望探索和冒險。而一項最新研究則通過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構建了弓形蟲突變株,能夠作為疫苗,阻斷貓向人類傳播弓形蟲。

2012年,韓國上映了一部名為《鐵線蟲入侵》的生物災難驚悚電影,電影中,原本寄生於昆蟲的鐵線蟲發生變異而寄生於人體,到達繁殖期的鐵線蟲會令宿主神志不清,投水自殺,再進入水中大量繁殖。

鐵線蟲,體型細長,呈馬鬃狀,最長可達1米,幼蟲寄生在螳螂、蝗蟲等節肢動物體內,鐵線蟲幼蟲在節肢動物體內會誘使宿主去尋找水源,進而讓自己成功進入水中成長並自由生活。鐵線蟲在世界各地廣泛分布,可通過水源感染人體,引起鐵線蟲病(感染人類的情況比較罕見)。

鐵線蟲從螳螂體內鑽出尋找水源,來源見水印

鐵線蟲看起來很恐怖,但是好在平時生活中只要注意不接觸汙水,其實並沒有什麼機會被感染,而且,人類感染鐵線蟲的情況很少見。

然而,實際生活中,人類卻很容易接觸和感染另一種寄生蟲——剛地弓形蟲。鐵線蟲會誘使宿主尋找水源,仿佛精神控制一般,而弓形蟲對宿主的精神控制有過之而無不及。

多達30%的人類已感染弓形蟲

剛地弓形蟲(Toxoplasma gondii)是貓科動物的腸道球蟲,1908年由法國學者Nicolle及Manceaux在北非剛地梳趾鼠的肝脾單核細胞內發現,蟲體呈弓形,命名為剛地弓形蟲。

剛地弓形蟲在全世界廣泛分布,人和許多動物都能感染,隨著養貓人群的增加,全世界有近三分之一的人群被感染,中國陽性感染率為5%—20%,部分地區高達30%以上。

剛地弓形蟲有一個複雜的生命周期,包括有性和無性兩個階段。儘管這種寄生蟲能夠感染許多哺乳動物,但它只能在包括家貓在內的貓科動物中完成其生命周期。即,除了終宿主以外,弓形蟲在其他動物體內只能進行無性繁殖,不能向外界散播它的後代。

弓形蟲感染的潛在危害

剛地弓形蟲是一種重要的機會致病原蟲(opportunistic protozoan),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醫生開始認識到如果女性在懷孕期間被弓形蟲感染,可能會導致嬰兒生病,在某些情況下還會導致失明、智力發育遲緩,甚至嚴重的腦損傷或死亡。

弓形蟲也是免疫力低下人群的重大威脅:在愛滋病剛開始流行的時候,科學家還沒有研發出有效抗逆轉錄病毒藥物,許多愛滋病患者晚期因弓形蟲感染而深受痴呆症折磨。

有些研究認為,弓形蟲感染可以潛在地影響人類的行為,甚至世界的文化。例如在2010年南非世界盃淘汰賽階段的八場比賽中,全部都是弓形蟲感染率高的國家獲得了勝利。

但好在健康的兒童和成人通常在感染弓形蟲初期的症狀和普通的流感差不多,只不過在病人抵抗住弓形蟲的侵害之後,弓形蟲並沒有被徹底消滅,還有可能潛伏在大腦細胞中。

弓形蟲能夠潛伏在大腦,進行精神控制

早期研究發現,弓形蟲對齧齒動物(鼠、兔等等)具有一種奇怪的「精神控制」能力,一旦感染了這種大腦寄生蟲,小鼠的大腦和行為便受到重大的影響,它們似乎就不再害怕貓,變得更容易被吃掉,這樣貓也會更多地感染上弓形蟲。

可以說這種寄生蟲相當的「聰明」,可以通過「精神控制」操縱被感染者的行為,進而達到繁殖的目的。甚至一些研究將人類感染弓形蟲與衝動/精神分裂等心理健康狀況聯繫起來。

但是,弓形蟲究竟是如何影響宿主的行為,以及對宿主「精神控制」的能力程度有多高,一直存在著激烈的科學辯論。

2020年1月,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Cell 雜誌子刊 Cell Reports 雜誌發表了題:Neuroinflammation-Associated Aspecific Manipulation of Mouse Predator Fear by Toxoplasma gondii 研究論文。

這項研究表明,剛地弓形蟲感染會讓老鼠更渴望探索,並消除了對捕食者(不僅僅是對貓)的恐懼,此外,研究發現行為改變的嚴重程度與大腦中的弓形蟲囊腫數量呈正相關,指出了廣泛的與免疫相關的行為改變。

這項研究發現:感染弓形蟲後的小鼠不僅是不害怕貓,它們心很大,哪哪兒都敢去,冒險精神更強了。但這對小鼠來說,這並不是什麼好事,膽大、好奇的小鼠更有可能外出而被吃掉。每當它被吃掉的時候弓形蟲都會被傳播下去。

那麼,為什麼感染弓形蟲後,小鼠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行為改變呢?

研究團隊進一步提出,大腦中弓形蟲囊腫引起的免疫反應是被感染者行為改變的基礎。這項研究發現囊腫在小鼠皮層(大腦外層)的分布大致均勻。對腦組織的遺傳分析揭示了某些炎症標誌物。研究表明,囊腫的數量和炎症的水平都與被感染小鼠的行為改變程度呈正相關。給感染了弓形蟲的小鼠服用消炎藥可以逆轉它們的一些行為變化。

這項研究結果表明,弓形蟲已經找到了一個寄生在大腦中的「絕佳位置」:侵入大腦足以激發一種免疫反應,使宿主向捕食者靠近,但又不足以立即殺死宿主。這可以稱得上是「一個非常聰明的策略」。在某種程度上,弓形蟲是一個「瘋狂的天才」。

CRISPR基因編輯帶來解決辦法

全世界約有三分之一的人類感染並攜帶了弓形蟲,這些弓形蟲給免疫力低下者帶來了很大的潛在風險,此外,弓形蟲感染對孕婦來說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潛在威脅。因此,預防和控制弓形蟲感染,對人類健康和公共衛生有重大意義。

2020年12月,瑞士蘇黎世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Journal of Biological Methods 雜誌發表了題為:A streamlined CRISPR/Cas9 approach for fast genome editing in Toxoplasma gondii and Besnoitia besnoiti 的研究論文。

研究團隊通過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創造了一個弓形蟲突變株,該突變株表現出受精不良、繁殖力降低,並導致其卵囊無法產生子孢子。用這種基因編輯改造的弓形蟲感染貓科動物,能夠完全防止弓形蟲感染後的卵囊和子孢子的傳播。

這表明,這種基因編輯後的弓形蟲可作為一種減毒疫苗,能夠阻止弓形蟲的傳播。

更重要的是,研究團隊表示,該研究使用電轉染Cas9蛋白和化學合成的sgRNA,這種瞬時組分,不含有質粒,在編輯弓形蟲基因後,該組分會迅速被降解,能夠最大程度避免脫靶效應帶來的潛在風險。

弓形蟲具有複雜的生命周期,幾乎能感染所有的溫血動物,包括野生齧齒動物、鳥類、哺乳動物,以及人類。據估計,全世界有超過20億人感染並攜帶弓形蟲,人類主要通過三種途徑感染弓形蟲:食源性感染;母嬰感染;動物對人感染(主要是寵物貓)。

這項研究中開發的CRISPR基因編輯弓形蟲突變株,能夠有效預防貓科動物傳播弓形蟲,從而斷絕上述最後一條傳播途徑。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19.12.019

https://www.jbmethods.org/jbm/article/view/343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30%人類被貓感染弓形蟲,通過「精神控制」,讓宿主更愛冒險?
    然而,實際生活中,人類卻很容易接觸和感染另一種寄生蟲——剛地弓形蟲,鐵線蟲會誘使宿主尋找水源,仿佛精神控制一般,而弓形蟲對宿主的精神控制有過之而無不及。剛地弓形蟲(Toxoplasma Gondii)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細胞內寄生蟲,有研究認為,多達30%的人已被弓形蟲感染而成為攜帶者。
  • 弓形蟲控制了人類的大腦?
    你想到很多原因,現在科學家告訴你一個全新的解釋:你的大腦可能感染了一種叫做弓形蟲的寄生蟲,他們改變了你的性格。弓形蟲很噁心,侵入你的身體之後不但大吃大喝,還綁架你的大腦——越來越多研究證據顯示,弓形蟲讓人更容易得精神病,也更容易出車禍!
  • 孕婦是怎麼被弓形蟲感染的?
    弓形蟲病又稱弓形體病,是由剛地弓形蟲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孕婦感染後,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給胎兒,損害胚胎發育,引起胎兒嚴重的神經系統發育畸形和智力障礙,甚至引起死亡。 一般情況下,弓形蟲感染後首先出現弓形蟲IgM抗體上升,可在感染後6天左右被測知,然後逐漸上升並維持數周至數月,最後逐漸下降直至消失,因此測定弓形蟲IGM抗體適用於早期診斷。 弓形蟲IgG抗體的出現晚於IgM,感染後2-3個月才能達到峰值,維持時間較長。IgG抗體陽性說明曾經感染過弓形蟲,一般多為慢性感染,但也可為急性感染。
  • 吸貓會吸出精神分裂症?罪魁禍首還是和感染弓形蟲有關
    雖然養貓和精神分裂症存在一定的相關性,這是因為感染了弓形蟲的人患上精神分裂症的風險比常人更高。換句話說,就算你沒養貓,甚至沒碰過貓,也可能通過別的途徑感染上弓形蟲,這時候鍋還要甩給貓嗎?獸醫小明還是想提醒各位朋友們能冷靜下來,仔細了解這件事情,畢竟這也關係到我們自己和寵物的健康問題,而不是簡單的被一個片面性的標題誤導。
  • 淺談弓形蟲感染
    7月25號,《英國皇家學會會刊》生物科學板塊,刊登了一篇論文,文中提到,被弓形蟲感染的人,更有可能創業,而弓形蟲感染率較高的國家,創業熱情也相應增高。果真如此的話,跟領導說一句,「你被弓形蟲感染了吧」,倒沒有什麼不妥。問題在於,弓形蟲是怎麼入侵我們的大腦、改變我們的想法的呢?
  • Science關注:弓形蟲可能會增加精神分裂症風險
    大多數證據來自於齧齒動物——當它們感染了弓形蟲後會表現出奇怪的行為,例如對貓尿氣味不再恐懼,甚至於它們會自己走近貓(它們的天敵)。科學家們認為,弓形蟲會在大腦中調控恐懼、決策的區域形成囊腫,從而改變其功能。此外,囊腫可能也會通過提高多巴胺水平來影響行為。有證據表明,弓形蟲能夠永久性地改變大腦,即便寄生蟲被清除很久後,小鼠也不會害怕貓。
  • 全球有20億弓形蟲感染者,驗血發現中招了怎麼辦?
    提起弓形蟲,很多人的認知是貓狗身上的寄生蟲,孕婦千萬不能沾。其實,弓形蟲感染並不罕見,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顯示,全球人群的弓形蟲感染率大約在25%~50%之間,也就是說全球有超過20億的弓形蟲感染者。
  • 它們可能被弓形蟲「控制」了
    它們可能被弓形蟲「控制」了剛地弓形蟲是一種常見於貓身上的寄生蟲,此前的研究認為,弓形蟲會針對性地使小鼠不再害怕貓科動物,從而更容易被後者吃掉,幫助弓形蟲通過貓糞傳播。而據一項發表於《細胞報告》上的新研究,弓形蟲並非特異性地減輕被感染小鼠對貓的恐懼,而是普遍降低它們的焦慮和對風險的感知。
  • 弓形蟲把你當宿主的唯一目的,不過是要讓你養只貓
    弗萊克覺得自己就像被弓形蟲感染的老鼠,超越本能地大膽冒險。弗萊克的想法沒錯,他被弓形蟲感染了。單獨個例說明不了問題,其他被弓形蟲感染的人有沒有受到影響呢?弗萊克在大學內做了一個性格問卷,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調查(Cattell’s 16 Personality Factors / PF),參與者共338名。
  • 闢謠:養貓咪會感染弓形蟲?對弓形蟲你了解多少
    二、弓形蟲的感染 很多人覺得弓形蟲的感染源就只有貓咪一種,當然還有一部分人認為狗狗也會使人感染弓形蟲,其實這都是正確的,但大多人感染弓形蟲的主要來源不是寵物,而是食物。
  • 懷孕後養寵物,真的會引起弓形蟲感染嗎?
    很多養寵物的備孕夫妻會從備孕期開始,把家裡的小寵物寄養出去,等娃出生後再接回來,原因是為了避免弓形蟲感染。那麼懷孕後到底能不能養寵物呢,孕期養寵物真的會增加準媽媽感染弓形蟲的機率嗎?先不要急著給答案,先跟著小編來看看今天要分享的這篇文章吧~感染弓形蟲,更多是自己吃出來的!別全怪罪於寵物們~先來看一個感染弓形蟲的途徑排名:1. 吃了生的或半生肉;2.
  • 貓寄生蟲能控制人類?感染後當企業家概率更高
    一旦人類感染剛地弓形蟲,將會發生什麼呢?他們會變成殭屍嗎?以該寄生蟲認為合適的方式活動嗎?  答案非常複雜,研究表明,剛地弓形蟲檢測呈陽性的患者比那些未感染者更有可能承受某些風險,但目前還不清楚這些風險如何發生。
  • 弓形蟲可能使人冒失、愛闖,但不一定致富
    雖然弓形蟲的最終宿主是貓,但它也可以感染許多哺乳動物,包括老鼠和人類。已有研究充分證實了這種寄生蟲可以改變老鼠的行為,使它們在捕食者——貓的面前展現出冒險行為。從演化的角度來講,這也是有道理的,這種行為會進入寄生蟲的生命周期,因為它們只在貓身上進行有性繁殖。如果寄生蟲可以在老鼠中引起這種冒險行為,那麼它同樣應該也可以在人類中引起冒險行為。
  • 吃貓屎才能感染弓形蟲?誰編的這麼噁心的謠言
    弓形蟲選擇中間宿主可謂是涉獵廣泛——共計200多種溫血動物(包括人)都能夠感染弓形蟲,如豬、牛、羊、馬、雞、犬、貓等畜禽,以及狼、狐狸、野豬、熊等野生動物。 好在因為貓科動物是弓形蟲的單一終末宿主,這點限制了弓形蟲在自然界的發揮(因為貓科動物在野外天敵較少,很少有動物通過捕食貓科動物感染弓形蟲),不然這傢伙早就在自然界泛濫了。
  • 【弓形蟲】人感染弓形蟲有多難?只有吃下新鮮的貓便便才行
    我知道弓形蟲病對人類的危害,但對貓也有危害嗎?貓科動物是弓形蟲病的唯一的、確定的宿主。弓形蟲的兩個生命階段,有性的和無性的,都發生在貓身上。其餘的非貓科溫血動物,被稱為中間宿主。弓形蟲遍布世界各地。貓通過吃下感染寄生蟲孢子的食物而感染弓形蟲,比如吃生的受感染的肉,或野生獵物,如老鼠或鳥。
  • 鏟屎官想感染弓形蟲?我告訴你到底有多難!
    健康的人感染了弓形蟲之後,由於免疫系統正常工作,一般不會出現特別明顯的表現,只有10~20%的感染者,會出現淋巴結腫大、肌肉疼痛等症狀,這些症狀持續幾周之後就會消失。 孕婦在孕期如果感染了弓形蟲,可能會造成胎兒流產,或者造成胎兒神經系統發育不良、出現各種腦部疾病等問題。
  • 弓形蟲感染和常見大腦疾病之間的關聯
    最核心的問題在於寄生蟲自身的特徵,它在被感染的大腦中所表達的基因,如限制宿主防止感染能力的易感基因,控制人類對其他疾病易感性的基因。其他的因素可能還包括懷孕、壓力、其他感染、缺乏微生物。我們認為,如果存在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就會誘發疾病。」十年以前,研究人員們已經注意到與弓形蟲感染相關的行為變化。比如,被弓形蟲感染的小鼠會對貓尿液的氣味無感。
  • 貓咪有弓形蟲怎麼辦 養貓怎麼避免弓形蟲
    大家都知道貓是弓形蟲的宿主。如果家有孕婦,家裡是萬萬不能出現弓形蟲的。弓形蟲會引起胎兒畸形。那麼貓咪有弓形蟲怎麼辦?養貓怎麼避免弓形蟲?就讓寵物達人水瓶來告訴你吧。貓貓是很有靈性的動物,千萬不要因為貓可能存在弓形蟲而丟棄它們哦。
  • 孕期最怕感染弓形蟲?解決養貓家庭最擔心的弓形蟲問題
    很多養貓咪的家庭都知道貓咪可能會攜帶弓形蟲,也非常擔心同一個問題,萬一家裡有了孕婦、有了寶寶,會不會感染到弓形蟲呢?那貓咪又該怎麼辦呢?弓形蟲的蟲卵排出後至少需要24小時才可能傳染給人類,因此清潔工作尤為重要。
  • 老鼠怕貓或成歷史 恐怖弓形蟲能控制宿主行為
    寄生蟲剛地弓形蟲是一種瘋狂的原生動物,存活於大多數的溫血動物中,但是它卻更喜歡生活在老鼠體內進行兩性繁殖。為了返回它的貓科動物棲息地,它能夠操縱被它感染的老鼠和其它動物的行為。比如說,它能夠讓老鼠不懼貓尿的氣味,甚至會出現兩性間的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