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蟲感染和常見大腦疾病之間的關聯

2021-01-15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全世界有超過20億人(幾乎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人)終生受寄生於大腦中的剛地弓形蟲(Toxoplasmagondii,T. gondii)感染。

該研究於2017年9月13日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共有來自16個研究單位的32名研究人員參與,他們研究了在不同的大腦疾病,如癲癇、阿茲海默症、帕金森症及某些癌症中該種寄生蟲感染的變化情況。

如果女性在懷孕期間感染剛地弓形蟲,就會將這種寄生蟲傳遞給未出生的孩子,最終對胎兒的大腦、神經系統和眼睛會造成毀滅性損傷。

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出生以後被這種寄生蟲感染也是有害的。因此,研究人員們開始研究這種慢性潛伏感染與其對常見神經疾病的影響之間的關係。

芝加哥大學弓形體病研究中心的眼科學和視覺科學教授Rima McLeod說:「我們想要弄清楚這種大腦寄生蟲如何對其他大腦疾病的影響,並闡明其中的發病機理。」

她說:「我們懷疑這涉及到多種因素。最核心的問題在於寄生蟲自身的特徵,它在被感染的大腦中所表達的基因,如限制宿主防止感染能力的易感基因,控制人類對其他疾病易感性的基因。其他的因素可能還包括懷孕、壓力、其他感染、缺乏微生物。我們認為,如果存在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就會誘發疾病。」

十年以前,研究人員們已經注意到與弓形蟲感染相關的行為變化。比如,被弓形蟲感染的小鼠會對貓尿液的氣味無感。這對於齧齒動物來說非常危險,因為這樣它們更容易被貓抓住並吃掉。但對貓有利,貓得到了食物,也對寄生蟲有利,它得到了新的宿主,新的宿主會把它們散布到更廣闊的環境中。一個被感染的貓可以在幾周內排出多達500萬的寄生蟲卵囊。即使在土壤或水中超過一年,這種卵囊依然具有感染性。

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在靈長類動物身上也存在相似的情況。被感染的大猩猩也會失去對天敵豹子的尿液氣味的厭惡感。

研究團隊計劃開始在人類身上做類似的研究。他們關注於人類「感染組(infectome)」,主要研究寄生蟲分泌的蛋白質、人類microRNA、人類宿主的神經化學物質、以及受到宿主與寄生蟲相互作用影響的多種通路等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

研究人員利用了芝加哥先天性弓形體病的項目數據,該項目自1981年起對246名先天性弓形蟲感染的患者和家庭成員進行了診斷、治療和追蹤,他們進行了全面的系統性分析,關注了一系列寄生蟲產生的生物標記,並評估了潛在的影響。

通過與克雷格文特研究所(J Craig Venter Institute)和系統生物學研究所(Instituteof Systems Biology Scientists)的合作,研究弓形蟲感染對組織培養的人類大腦中初級神經幹細胞的影響,主要研究基因表達和蛋白質紊亂。研究團隊包括西北大學的HuanNgo、克雷格.文特研究所的Hernan Lorenzi、美國系統生物學研究所的KaiWang 和Taek-Kyun Kim,他們將宿主遺傳學、蛋白質組學、轉錄組學以及循環微小RNA數據集結合起來,建立了一個關於這些因素對大腦影響的算法模型。

研究人員利用一種名為「重建與去卷積」的方法,確定了與神經變性疾病相關的通路,以及弓形體病、人類大腦疾病和某些癌症之間的聯繫。

他們還發現:

患有嚴重弓形體病的兒童身上存在的某些microRNA或蛋白質等與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症患者相同。

寄生蟲能夠操縱12種人類嗅覺受體,其方式與上文所述的小鼠和猩猩對天敵尿液的嗅覺變化類似。

還有證據表明弓形蟲通過影響氨基丁酸(GABAergic)增加癲癇風險。

弓形蟲感染與1178種人類基因之間存在相關性,其中很多基因在多種癌症中都存在異常表達。

作者寫到:「我們的研究結果闡明弓形蟲在特定情況下引起相關疾病的一些機制。該研究為藥物和疫苗設計提供了一份系統路線圖,以修復和防止弓形蟲對人類大腦造成的神經病理學影響。」

塔夫斯大學的神經科學和老年科學專家Dennis Steinler博士說:「該研究另闢蹊徑,現在,我們在研究神經變性疾病、癲癇和神經癌症的時候必須考慮傳染性疾病了。」

他補充說:「同時,我們必須將該研究成果轉化為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預防療法,從藥物到飲食到生活方式,以此來延緩疾病的發生和進程。」

相關焦點

  • 弓形蟲控制了人類的大腦?
    你想到很多原因,現在科學家告訴你一個全新的解釋:你的大腦可能感染了一種叫做弓形蟲的寄生蟲,他們改變了你的性格。弓形蟲很噁心,侵入你的身體之後不但大吃大喝,還綁架你的大腦——越來越多研究證據顯示,弓形蟲讓人更容易得精神病,也更容易出車禍!
  • 闢謠:養貓咪會感染弓形蟲?對弓形蟲你了解多少
    很少有人知道細胞有多大,不知道的還以為和珠子一樣大呢,但其實,1微升的血液裡面,就含有數百萬個細胞,一滴血裡面,所含的細胞多達數千萬甚至近億。可想而知,弓形蟲多麼小。 但不要小瞧這種寄生蟲,弓形蟲的能耐大著呢。弓形蟲能夠在生物體內繁殖並快速佔領身體,使得身體中每個角落都含有它們的蹤跡,它們會破壞大腦、心臟等各個器官,使生物的抵抗力、免疫力下降,患上各種疾病。
  • 淺談弓形蟲感染
    7月25號,《英國皇家學會會刊》生物科學板塊,刊登了一篇論文,文中提到,被弓形蟲感染的人,更有可能創業,而弓形蟲感染率較高的國家,創業熱情也相應增高。果真如此的話,跟領導說一句,「你被弓形蟲感染了吧」,倒沒有什麼不妥。問題在於,弓形蟲是怎麼入侵我們的大腦、改變我們的想法的呢?
  • 罪魁禍首還是和感染弓形蟲有關
    雖然養貓和精神分裂症存在一定的相關性,這是因為感染了弓形蟲的人患上精神分裂症的風險比常人更高。換句話說,就算你沒養貓,甚至沒碰過貓,也可能通過別的途徑感染上弓形蟲,這時候鍋還要甩給貓嗎?獸醫小明還是想提醒各位朋友們能冷靜下來,仔細了解這件事情,畢竟這也關係到我們自己和寵物的健康問題,而不是簡單的被一個片面性的標題誤導。
  • 【弓形蟲】人感染弓形蟲有多難?只有吃下新鮮的貓便便才行
    我知道弓形蟲病對人類的危害,但對貓也有危害嗎?貓科動物是弓形蟲病的唯一的、確定的宿主。弓形蟲的兩個生命階段,有性的和無性的,都發生在貓身上。其餘的非貓科溫血動物,被稱為中間宿主。弓形蟲遍布世界各地。貓通過吃下感染寄生蟲孢子的食物而感染弓形蟲,比如吃生的受感染的肉,或野生獵物,如老鼠或鳥。
  • 全球有20億弓形蟲感染者,驗血發現中招了怎麼辦?
    提起弓形蟲,很多人的認知是貓狗身上的寄生蟲,孕婦千萬不能沾。其實,弓形蟲感染並不罕見,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顯示,全球人群的弓形蟲感染率大約在25%~50%之間,也就是說全球有超過20億的弓形蟲感染者。
  • 30%人類被貓感染弓形蟲,通過「精神控制」,讓宿主更愛冒險?
    然而,實際生活中,人類卻很容易接觸和感染另一種寄生蟲——剛地弓形蟲,鐵線蟲會誘使宿主尋找水源,仿佛精神控制一般,而弓形蟲對宿主的精神控制有過之而無不及。剛地弓形蟲(Toxoplasma Gondii)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細胞內寄生蟲,有研究認為,多達30%的人已被弓形蟲感染而成為攜帶者。
  • 孕婦是怎麼被弓形蟲感染的?
    弓形蟲病又稱弓形體病,是由剛地弓形蟲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孕婦感染後,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給胎兒,損害胚胎發育,引起胎兒嚴重的神經系統發育畸形和智力障礙,甚至引起死亡。 一般情況下,弓形蟲感染後首先出現弓形蟲IgM抗體上升,可在感染後6天左右被測知,然後逐漸上升並維持數周至數月,最後逐漸下降直至消失,因此測定弓形蟲IGM抗體適用於早期診斷。 弓形蟲IgG抗體的出現晚於IgM,感染後2-3個月才能達到峰值,維持時間較長。IgG抗體陽性說明曾經感染過弓形蟲,一般多為慢性感染,但也可為急性感染。
  • Science關注:弓形蟲可能會增加精神分裂症風險
    大多數證據來自於齧齒動物——當它們感染了弓形蟲後會表現出奇怪的行為,例如對貓尿氣味不再恐懼,甚至於它們會自己走近貓(它們的天敵)。科學家們認為,弓形蟲會在大腦中調控恐懼、決策的區域形成囊腫,從而改變其功能。此外,囊腫可能也會通過提高多巴胺水平來影響行為。有證據表明,弓形蟲能夠永久性地改變大腦,即便寄生蟲被清除很久後,小鼠也不會害怕貓。
  • 貓巢和您聊聊剛地弓形蟲
    在2010年南非世界盃淘汰賽階段的八場比賽中,全部都是弓形蟲感染率高的國家獲得了勝利。2形態特徵弓形蟲發育的全過程,可有5種不同形態的階段:即滋養體、包囊、裂新殖體、配子體和卵3生活病史以腦積水、大腦鈣化灶、視網膜脈絡膜炎和精神、運動的障礙為先天性弓形蟲病典型症候。此外,可伴有全身性表現,在新生兒期即有發熱、皮疹、嘔吐、腹瀉、黃疸、肝脾腫大、貧血、心肌炎、癲癇等。融合性肺炎是常見的死亡原因。
  • 弓形蟲通過「精神控制」,讓被感染者更愛冒險
    但好在健康的兒童和成人通常在感染弓形蟲初期的症狀和普通的流感差不多,只不過在病人抵抗住弓形蟲的侵害之後,弓形蟲並沒有被徹底消滅,還有可能潛伏在大腦細胞中。弓形蟲能夠潛伏在大腦,進行精神控制早期研究發現,弓形蟲對齧齒動物(鼠、兔等等)具有一種奇怪的「精神控制」能力,一旦感染了這種大腦寄生蟲,小鼠的大腦和行為便受到重大的影響,它們似乎就不再害怕貓,變得更容易被吃掉,這樣貓也會更多地感染上弓形蟲。
  • 弓形蟲感染是狗狗貓貓的錯?孕媽必知的傳播途徑和感染症狀!
    身邊經常有這樣的現象,家裡有人懷孕以後,寵物狗狗和寵物貓貓就會立馬被送走,因為擔心害怕會傳染弓形蟲感染,對胎兒有影響,這個也是成為了很正常的現象。狗狗和貓貓也就徹底的成為了背鍋俠,但是感染弓形蟲的孕媽們是不是家裡都養了寵物狗狗呢,這個答案是否定的,那麼弓形蟲的傳播途徑是怎麼樣的呢?送走了狗狗和貓貓就一定不會弓形蟲感染嗎?還有孕媽如何警惕自己可能弓形蟲感染了,孕媽都可以提前了解。
  • 寄生蟲感染如何引發精神疾病?
    弓形蟲的慢性感染與人類的某些神經系統疾病有關,並改變了齧齒動物的行為。討論了弓形蟲感染如何抑制去甲腎上腺素能信號,以及該通路的恢復如何改善行為異常,並提示改變的神經傳遞和神經免疫應答可能具有協同作用。這種相互作用可能也適用於其他引發認知變化的傳染因子,比如病毒。
  • 它們可能被弓形蟲「控制」了
    它們可能被弓形蟲「控制」了剛地弓形蟲是一種常見於貓身上的寄生蟲,此前的研究認為,弓形蟲會針對性地使小鼠不再害怕貓科動物,從而更容易被後者吃掉,幫助弓形蟲通過貓糞傳播。而據一項發表於《細胞報告》上的新研究,弓形蟲並非特異性地減輕被感染小鼠對貓的恐懼,而是普遍降低它們的焦慮和對風險的感知。
  • 懷孕能不能養貓,真的會感染弓形蟲嗎?
    可是明明看過那麼多寵物和寶寶一起長大的溫馨圖片,到自己這裡就不能養了嗎?其實,他們主要是聽說家裡的貓貓狗狗會使孕婦患上弓形蟲病,可能出現流產、死胎或是胎兒畸形。要想知道到底能不能養寵物,就得了解弓形蟲病到底是什麼。
  • 吃貓屎才能感染弓形蟲?誰編的這麼噁心的謠言
    弓形蟲的一生主要有三種形態:滋養體(速殖子)、包囊(內含蟲體,也叫緩殖子)和卵囊。其中,對速殖子外形的官方描述為「新月形」,而速殖子也是急性感染期的常見形態,所以人們稱這種寄生蟲為「弓形蟲」。
  • 懷孕吃了頓生牛肉感染了弓形蟲,結果孩子出生後
    後來進行了更深入的檢查才發現,原因是出在媽媽身上,原來她在最近幾個月時間裡感染了弓形蟲,然後導致腹中的胎兒也被感染髮病。 渡邊智美一開始有點納悶,家裡也沒有養寵物啊什麼的,平時也有注意和小動物的接觸,怎麼就感染上弓形蟲了呢,這來源到底是哪兒來的?
  • 「宏微雜病論」丨剛地弓形蟲感染意想不到?藉助mNGS以柔克「剛」
    剛地弓形蟲是產篩重點排查項目,但是在神經系統感染領域卻鮮少開展。最近賽哲在一例症狀不典型的神經系統感染患者中卻檢測到剛地弓形蟲。該患者因頭痛入院,影像學顯示患者有顱內感染性病變,臨床通過塗片鏡檢、細菌培養、真菌培養、其他檢測等均未明確病原體,期間進行經驗性抗細菌感染治療,病情並未有好轉跡象。
  • 關於弓形蟲,你知道多少?
    造成矛盾的罪魁禍首就是它——「弓形蟲」,也叫三屍蟲,是一種人獸共患的寄生蟲。它可以引起人和各種動物的傳染,寄生於宿主細胞內,能隨著血液的流動到達全身各部位,能破壞宿主的大腦、心臟、眼底,最終導致致免疫力下降,患上各種疾病。
  • 操控性格的恐怖弓形蟲 或導致婦女自殺傾向
    剛性弓形蟲能操縱我們的大腦,包括我們思考和辦事的方式剛地弓形蟲可以說是地球上最有趣的寄生蟲。比如說,弓形蟲感染能如同外科手術一樣改變老鼠的行為,通過在它們大腦中操控神經化學物質來讓它們不再恐懼貓的氣味(甚至是變得被貓的氣味所吸引)。當然,貓並不是弓形蟲終其一生的唯一動物。地球上大約1/3的人在大腦中攜帶這些寄生蟲。既然弓形蟲不會對貓的行為產生影響,而貓的大腦在許多方面與我們人類有著近似,科學家猜想寄生蟲對我們所喜愛的龐大而又複雜的大腦產生多少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