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臺灣青年我想對你說(五):西進大陸 一飛沖天

2020-11-29 華夏經緯

2018,臺灣青年我想對你說(五):西進大陸 一飛沖天

華夏經緯網   2018-03-15 16:37:01   

圖片來源:華夏經緯評論頻道

 

 

    作者:靄琳

    春節是傳統中國人一家團聚的日子,臺灣人也不例外;近幾年會發現一種趨勢,30歲以下赴大陸就業的年輕人,成為春節親友團聚宴上的要角,叔伯阿姨們圍繞著一個小夥,問問他在大陸工作好不好,生活能否適應,是不是交了個大陸女朋友⋯⋯。

    臺灣人登陸的模式,已從早年以中壯年為主,通常是帶著資金前進大陸「經商」,如今已變成年輕人西進找工作,臺灣青年西進「就業」已成為新常態。

   造成臺灣青人西進就業的原因,不外乎臺灣低薪與缺少就業機會;如果你自認為自己還是個人才,勇敢西進工作,幾年下來終非池中物。但如果繼續流在臺灣消耗青春,幾年過去,大概這輩子就只有龍困淺灘之憾了。

   2月底國臺辦釋出惠臺31條措施,此後十多天以來,臺灣內部「叫好」與「唱衰」兩方聲音持續叫陣,攻防此起彼落。爭論能如此激烈,代表惠臺措施的確是成功且有影響力的政策,敲進人民心砍裡。尤其「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的宣誓,更替兩岸邁向實質生活面的統一,創造了條件。

   有才華但苦無機會的臺灣人躍躍欲試,民進黨政當局想攔也攔不住,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只能一再強調風險,勸阻臺灣人西進投資、就學與就業。

   但根據臺灣1111人力銀竹資料庫顯示,惠臺31條措施公布後,2月瀏覽中國大陸(含港澳)職缺的數量,從去年39萬次,暴增到58萬次,成長幅度為五成,代表臺灣人對赴大陸工作抱有高度興趣。

   3月初,臺大校園舉辦就業博覽會,全臺灣有影響力的企業都在這個活動中招募人才。結果兩岸薪水比一比,如果社會新鮮人留在臺灣工作,年薪大約新臺幣60萬元,但若願意外派大陸工作,年薪就是兩倍達120萬元。許多年青人思考一下,留在臺灣可能只是眼下暫時安逸,但評估一下薪資落差,以及長期發展空間,或許就不會排斥赴大陸工作了。

   透過一些已實地赴大陸就業工作的年輕人的實際訪察,我們可以發現,年輕人只要願意離開臺灣赴大陸工作,大概再也不會回到臺灣工作了。因為,臺灣已供不起他們期待的薪資水平了,人才前進大陸有如魚入大海、龍出升天。

   當下臺灣年輕人的困境,可以從方方面面來看。各界討論的問題點大致上可歸納為低薪、高失業率、高物價、買不起房、結不了婚、養不起老,但這些都是問題的表徵,或說是最後問題被呈現的方式。追根究柢的原因是,臺灣市場先天不足,資源條件欠缺,加上這幾年的政治紛爭與動蕩,分化了「拼經濟」的力量,經濟發展停滯不前,企業主只能靠壓低薪資成本來求生存,「低薪」成為各行各業的常態。

    因為市場小,經濟量能小,臺灣能容納的就業機會不多,也難開出太高的薪水,工作機會都被早已出社會的中壯年人口卡滿了,年輕人也就少了就業機會。

    但年輕人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年輕人缺少機會,中壯年卡住了機會,但因為中壯年「安逸」與「穩定」的心態,少了衝撞,多了保守,抗拒風險,社會就少了創新的激蕩,這也就是為什麼臺灣近年來缺少創新,新創企業更願意去大陸找機會。大陸近年來估億十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小米、滴滴出行,都是耳熟能詳的企業,但臺灣還在期待與等待,到底何時才會出現第一家獨角獸企業。

   而大陸是有近14億人口的市場,且近幾年中國大陸政經情勢相對穩定,只要肯做、願意做、有創意,不怕找不到工作,不怕沒市場。而且全球目光最精銳的投資人,獵物目標都放在北京、上海這種一線國際大城,留在臺灣,即便躋身臺北舞臺,別人也未必看得見你。

   全世界的人才是自由流動的,人才會從臺灣移出,照理說,臺灣也能吸納人才。但困難點在於臺灣政客這幾年把太多重心放在政治運動,早已把臺灣的經濟活力細胞玩死了。直到如今的民進黨還在高舉他們以為的「轉型正義」大旗撕裂社會、分化族群。「拼經濟」不如「拼政治」,不僅留不住臺灣人才,更吸引不到其他外國人才。

   這也是為什麼民進黨看惠臺31條措施幾乎束手無策,只能不斷的批評這是「利中」、是「害臺」,是統戰。因為腳長在各人身上,人才流向哪是管不住的,是個人才,想展露頭角,只有問鼎中原。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2018,臺灣青年我想對你說(四):給你講個小劉的故事

2018,臺灣青年我想對你說(三):對臺灣青年"引鳳"更要築巢 

2018,臺灣青年我想對你說(二):臺灣青年的現實困境與化解之道

2018,臺灣青年我想對你說(一):22K工資的臺灣年輕人


 

 

 

 

責任編輯:黃楊

共1頁

 

相關文章

   

特別策劃

  更多

聚焦臺島

  更多

臺島夜話

  更多

獨家評論

  更多

各抒己見

 

臺海視點

  更多

評論排行

   
Template File not set yet,this is the templary output.

相關焦點

  • 我的海峽論壇故事——臺灣青年吳宇恩
    點擊收聽《我的海峽論壇故事——臺灣青年吳宇恩》→臺灣青年吳宇恩。(中國臺灣網發)導語:一年一度的海峽論壇來啦!今年6月,第九屆海峽論壇在福建如約舉行。海峽論壇是一個兩岸民間基層廣泛交流的平臺,近年來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兩岸青年朋友的加入,尤其是臺灣青年。他們對兩岸交流充滿熱忱,渴望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次海峽論壇期間,中國臺灣網為您特別奉獻《海峽論壇小小說》特輯——「我的海峽論壇故事」系列原創作品,聽一聽在臺灣青年的心中,海峽論壇有哪些難忘的人、難忘的事……中國臺灣網6月27日北京訊(記者 吳曉寒) 大家好,我是宇恩,我來自臺北。
  • 「無殼蝸牛」的煩惱——「臺灣青年寫真」組稿之五
    原標題:「無殼蝸牛」的煩惱——「臺灣青年寫真」組稿之五  新華網臺北10月31日電(記者杜斌 陳鍵興)房價高漲不落,是許多都市年輕族群揮之不去的煩惱,臺北也不例外,「無殼蝸牛」的生活令青年倍感壓力。    高中教師:我想有個家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華麗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時候,我會想到它。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驚嚇的時候,我才不會害怕。」35歲的黃益中見到記者時說,潘美辰的歌就是他的心聲。   臺灣政治大學碩士畢業的黃益中在臺北打拼了10年,目前在一所公立高中任教。
  • 臺灣青年:大陸發展很好 對未來十分期待
    廣州市光機電技術研究院對外科技交流中心主任王雪梅說。2018年7月,廣州出臺60條惠及臺胞措施,其中提出培育和引導符合條件臺企申報科技創新小巨人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並按相關政策予以補貼和獎勵。廣州還設立每年1000萬元人民幣的「臺資企業轉型升級與臺灣青年創新創業」基金,對相關企業、團隊予以支持。
  • 臺灣青年:像我們這樣臺灣青年來大陸,其實對的
    早在2005年,看好大陸的廣闊市場,張元豪的父親從臺灣彰化來到山清水秀的長汀縣鐵長鄉,租下山地種起高山茶。2010年,張元豪決定辭去臺灣的工作,跨海來到長汀繼承父親的茶產業。【同期】臺灣創業青年 張元豪多少有差異,不會差太多,其實我覺得像我們這樣臺灣青年來大陸,其實對的,因為大陸機會還是比臺灣相對多,而且就是市場也更大。
  • 以「夢」為馬過海來的臺灣青年們
    對於自稱「捕夢手」的臺灣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大學生張淑媛來說,福州是她「創業夢開始的地方」。在第四屆海峽青年節(下稱海青節)的「創夢集市」上,她親手製作的文創作品「捕夢網」接下不少訂單,獲得量產的機會。  第四屆海青節主場活動15日基本結束,尚餘分場活動陸續舉行。
  • 臺灣青年寫真:「無殼蝸牛」的煩惱
    原標題:臺灣青年寫真:「無殼蝸牛」的煩惱   房價高漲不落,是許多都市年輕族群揮之不去的煩惱,臺北也不例外,「無殼蝸牛」的生活令青年倍感壓力。  高中教師:我想有個家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華麗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時候,我會想到它。
  • 就想知道晚大陸五天的《獅子王》,在臺灣賣得如何?
    迪士尼根植臺灣地區多年,視為重要市場,很多新片都享受全球首映地區的待遇。不過這部《獅子王》真獅版,臺灣地區比大陸晚了5天,7月17日上映,但也比北美早了兩天台灣地區的正式海報,用的是很懷舊的這個版本《獅子王》在臺灣地區首周末當然是票房冠軍,臺北地區周末票房破了2500萬新臺幣,和迪士尼本家的《玩具總動員4》首周末票房打平,但比起《蜘蛛俠:英雄遠徵》首個周末在臺北就破了
  • 青年電影手冊2018年度華語十佳提名出爐
    日前,由青年電影手冊編輯部以及臺灣、香港影評人共同評選的「青年電影手冊年度華語十佳」公布提名名單。據悉,今年青年電影手冊將會評選出「年度華語十佳影片」、「年度導演」、「年度男演員」、「年度女演員」、「年度男配角」、「年度女配角」、「年度編劇」、「年度新導演」、「年度新演員」、「年度電影歌曲」等獎項,以表彰過去一年來為華語電影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電影人。
  • 這位臺灣教授,我想讓他火!
    這位臺灣教授,我想讓他火!,講授「懷疑論」哲學專題課程時,詢問一女學生:「你哪個系的?這個女同學和我說她是從大陸來的
  • 「我是賴冠霖,我在中國臺灣等你」,歐陽娜娜張韶涵之後,他今晚也上...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友平】「我是賴冠霖,我在中國臺灣等你。」今天(1日)下午,「賴冠霖我在中國臺灣等你」登上微博熱搜榜,大陸網友稱讚賴冠霖「三觀超正」,是「臺灣新一代優秀青年」。消息傳回臺灣,有綠媒酸賴冠霖是「歐陽娜娜翻版」。
  • 兩岸青年交流不能停、不能斷、不能少!
    臺胞陸續返臺 此時,有一位在漢中國臺灣青年的聲音 清晰而堅定: 「我不回去,我與武漢共進退!」他說:「我想撈海裡的魚。」
  • 臺灣青年在大陸,找到價值看到希望
    來自臺南的青年鄭明嘉在開營儀式上說,2106年與在穗創業就業的臺灣青年共同成立廣州臺灣青年之家,落戶天河區眾創五號空間,積極推動臺灣青年來穗實習、就業、創業與青年交流活動,目的是讓臺灣本島青年認識大陸、了解大陸、喜歡大陸、紮根大陸。
  • 「虹吸效應」顯現 臺灣青年眼中的福建平潭
    新華社福州9月20日電(記者 宓盈婷)企業管理學士、法學碩士、經濟學博士……「80後」臺灣青年許淯善的履歷令人豔羨。然而,他現在從事的工作卻與他所學的專業相去甚遠。這位曾經的「學霸」如今跨界做起了服裝設計,並將工作室設在了與臺灣隔海相望的福建平潭。
  • 2018年臺灣人赴大陸預計首度超過400萬人次(圖)
    《中時電子報》報導,2018年1月至10月,臺灣人赴大陸比2017年同期增加超22萬人次,全年預估將首度超過400萬人次。臺灣交通部門調查顯示,2018年1-10月臺灣人出境旅遊比2017年增長,其中,赴大陸旅遊比2017年增長超22萬人次,為增長最多目的地;以總數分析,2018年1-10月臺灣人赴大陸超352萬人次,比2017年增長6.85%。臺灣旅遊業估計,2018年臺灣人赴大陸將首次突破400萬人次大關。
  • 楊祖珺:用文化彌合臺灣青年對大陸認知的「時差」
    :李夏君   中新社北京12月12日電 題:楊祖珺:用文化彌合臺灣青年對大陸認知的「時差」  作者 夏守智 陳小願  1988年1月14日,首個臺灣返鄉探親團從臺北出發,繞道香港前來大陸
  • 《第二神國》:中二症晚期不可救藥的青年,突然被告知自己是位神
    1、《第二神國》:中二症晚期不可救藥的青年,突然被告知自己是位神。悄悄扣除光明點是為了開啟功能,那讓我忽略萊茵帝國呢,是因為密藏嗎……不想讓我過早知道密藏,說不通啊……為何現在又能說了,超級癲癇術,還是新招式?」  螟不由自主就與畫面的新功能聯繫起來,但還是糊塗,就算萊茵密藏再好,自己也沒有搶奪的想法,更不會去找復興社,可以說跟自己沒啥關係,有啥可隱瞞的。
  • 「噓,臺灣當局不讓我說」,亂港頭目自曝與蔡英文當局勾結
    但你知道「港澳條例」申請成功案例是0嗎》的文章,繼續在這一事情上為方仲賢說話。鍾翰林11日也在臉書發帖,看似是在聲援方仲賢。他寫道,方仲賢的言論的確不懂大體,「但請責難的同時先了解不同的組織過去幾個月以來在臺灣交涉的實際情況,誰已經幫到我們,相信真的有曾到臺灣交涉的人會很清楚。」接著,他又稱,其他內情不敢講了。
  • 陸川《749局》歸來,王俊凱說:導演我想改變,所以我願意跟你賭
    下屬東北、華北、西北、東南、西南五個組,在全國派有專門人員搜集異常現象情報。王俊凱:「導演我想改變,所以我願意跟你賭。」不知不覺,6、7年過去,電影749局 終於要上映了。據傳主演陣容還有 廖凡、 苗苗、 金世佳、 趙立新、 許晴等人,就目前的演員陣容來看,主角王俊凱的加入算是個「彩蛋」。
  • 青年勢力:2018初夏的中國獨立搖滾
    臺灣入侵 集體登陸我寫演出的這部分,最主要的目的是想提今年的一股潮流:臺灣樂隊的集體登陸。這一次臺灣樂隊的「集體」大陸巡演,規模之大,在以前是沒有見到過的。至於其中的原因,我也不太清楚,或許是因為草東沒有派對之前在大陸廣受歡迎,也讓其他的臺灣樂隊看到了大陸樂迷的潛力吧。也有朋友覺得這是臺灣文化局在背後推動,誰知道呢,增加兩岸文化交流的事,何樂不為?所以,對於臺灣樂隊的登陸,我持積極的態度。
  • 臺灣青年代表:不了解大陸,因教科書只講1979年以前歷史
    第一屆「海峽兩岸暨港澳青年中山論壇」現場。 作為臺灣青年的代表,許陳品在談及兩岸青年交流問題時坦言,許多臺灣年輕人並不真正了解中國大陸。「我們的歷史教科書裡,對於1949年以後大陸的發展只有兩節課,60多年的歷史100分鐘就講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