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警方用商業基因庫抓罪犯,你的DNA信息還安全嗎?

2020-12-06 鈦媒體APP

據彭博社報導,2018年4月份,美國調查人員在對網上基因數據進行篩選後,逮捕了一名逍遙法外數十年之久的「金州殺手」(Golden State Killer)。這次逮捕引發了關於數字時代隱私的激烈辯論。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基因檢測服務機構表示,他們可以使用消費者遺傳物質的簡單取樣來尋找失散已久的家庭成員,或檢測疾病的早期預警信號,數以百萬計的用戶熱切地分享他們的DNA樣本。但公眾很少討論這些數據被存儲在何處,如何在初始應用目標之外被使用,以及誰可以訪問這些數據。

為了幫助追查所謂的「金州殺手」,調查人員將犯罪現場的DNA與嫌疑人親屬的基因數據進行比對,這些數據被發布在開源的宗譜網站上。這些方法引發了人們的疑問,即消費者最私密的數據日益增多,而且往往是公開的,當局如何使用這些數據。著名基因系譜學家穆爾(CeCe Moore)表示:「我們都想要抓到連環殺手。但是,這些數據會被用來做什麼呢?也許我們不會那麼支持其他應用方式。」

有關如何處理個人數據,以及如何濫用個人數據的問題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緊迫。Facebook始終試圖讓用戶放心,他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數據被分享的方式。上個月,俄勒岡州一名婦女說,亞馬遜的智能音箱Echo錄下了她的私人談話,並與丈夫的聯繫人分享。從支付應用、智能恆溫器到個人數字助理,軟體和設備收集的消費者數據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對於在線DNA檢驗服務來說,隱私問題已經與犯罪和脫罪問題糾纏起來。隨著越來越多的美國人登錄宗譜網站,這些服務已經成為DNA的巨大寶庫,也成為執法機構試圖解決懸疑調查的寶庫。在某些情況下,調查人員在沒有通知寄主公司的情況下,就仔細檢查了基因材料。在「金州殺手」案中,警方將犯罪現場的數據上傳到GEDmatch.com上,以搜索謀殺和強姦案犯的家人。該網站是個可以公開搜索的平臺,用戶可以發布原始的基因數據文件,以試圖找到遠方的親戚。

電子前沿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的高級律師珍妮弗·林奇(Jennifer Lynch)表示:「迄今為止,刑事法庭案件對DNA數據的處理方式就像對待指紋一樣。」她補充說,法官尚未發現根據第四修正案規定應被保護的基因信息,該修正案禁止不合理的搜查和沒收行動。林奇說:「沒有有效的保護措施,但我們確實需要它們。」

在刑事案件中,DNA證據有時會被誤用或誤讀。但是,這種DNA拉網搜索的影響可能不僅僅局限於謀殺案件。在加州嫌犯被捕後,宗譜社區的許多成員提出了一種可能性,例如,警方可能會使用從網上提取的基因數據來追蹤非法墮胎的女性,就像他們今年在喬治亞州發現一個被遺棄胎兒時所做的那樣。

英國系譜學家黛比·肯納特(Debbie Kennett)曾寫過幾本有關這一問題的書籍,她說:「警方在不受任何監督的情況下繼續這類搜索行動。」肯納特認為,用戶應該有權決定如何使用他們的DNA數據。調查人員說,儘管網上有更多的遺傳信息,但使用DNA追蹤嫌疑人的成本非常高昂,而且屬於勞動密集型行動。

幫助破獲「金州殺手」案的偵探保羅·霍利斯(Paul Holes)稱,即使GEDmatch資料庫中只有數百萬人的樣本,但比對起來依然是個艱巨的任務。他說:「與嫌疑人最親近的親屬是第三代表親。我們花了四個月的時間,最終找到了符合嫌犯形象的兩個主要人物。」霍利斯還稱,在處理犯罪現場遺留下來的東西時,要進行許多與宗譜網站所做的相同檢測,但所需要的高質量DNA數量往往很少,這種測試也比犯罪實驗室的測試更廣泛、更昂貴。

維吉尼亞州法醫DNA公司Parabon NanoLabs表示,執法人員進行此類檢測的費用約為5000美元。他說:「對於那些盜竊或小偷小摸的嫌犯,沒有必要使用類似技術。它只會用於重大命案上,因為這需要龐大的人力資源,而且也是異常艱巨的工作。」

消費者對數字隱私的期望與執法機構的需求之間緊張關係日益加劇,因為越來越多的服務採用了可以吸收越來越多個人信息的技術,而用戶往往並不知道這種情況正在發生。2016年,蘋果公司拒絕了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要求,即解鎖加州聖貝納迪諾(San Bernardino)槍擊案兇手的iPhone。

該公司表示,調查人員要求他們創建後門,它可能會被黑客利用,此舉可能會損害其受到嚴密保護的安全聲譽。蘋果執行長蒂姆·庫克(Tim Cook)當時在一份聲明中說:「美國政府要求蘋果採取前所未有的措施,這威脅到我們客戶的安全。我們反對這一命令,它遠遠超出了眼前的法律案件。」

許多最大的基因檢測公司已經確定了與蘋果類似的立場,承諾將保護消費者信息不受調查人員侵犯。23andMe公司的隱私主管凱特·布萊克(Kate Black)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們非常認真地對待執法部門的調查,比如有效的傳票或法院命令。23andMe的政策禁止我們與執法部門自願合作,以保護我們客戶的隱私。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成功地抵制住了收到的執法請求。」

警方的搜查並不是DNA數據面臨的唯一隱私威脅。家得寶(Home Depot)、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和Anthem等遭到大規模黑客襲擊事件,也曾震動了消費者。DNA網站也不能倖免於此類入侵,總部位於以色列的MyHeritage公司上周說,其9200萬個帳戶被入侵。最終,在蘋果的案件中,調查人員找到了進入有爭議iPhone的方法,他們花了90萬美元購買了破解iPhone的工具。

對於DNA網站來說,可能不需要特別措施,因為GEDmatch、MyHeritage和Family Tree DNA等服務允許調查人員查看用戶自願發布的數據,包括來自23andMe和Ancestry等服務的文件,這些服務不允許用戶上傳其他來源的材料。現在,關於警察如何使用消費者宗譜資料庫的唯一問題是服務條款。在有關隱私的爭論中,宗譜網站已經催生了大新的刑事調查人員。

就在「金州殺手」案成為頭條新聞的幾周前,名為「DNA Doe」的非營利組織與當地警方合作,利用GEDmatch識別出了一名1981年俄亥俄州謀殺案的受害者身份,此人之前只被稱為「鹿皮女孩」(Buckskin Girl)。

DNA Doe還為許多案件提供類似支持。在最近被稱為「井中美女」的案件中,DNA Doe正幫助匹配身份不明的受害者DNA,她的DNA似乎主要與西維吉尼亞州卡貝爾縣周圍的居民相匹配。在Facebook上,DNA Doe鼓勵住在這些地區的人們上傳自己的原始DNA文件到GEDmatch上。猶他州Cold Case Coalition也發出了類似的呼籲,要求公民捐獻他們的DNA信息來幫助解決謀殺案。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警告人們不要分享此類信息,並稱:「所有的這些公司應該明確表示,他們從用戶收集的遺傳物質信息不可以被作為法律證據,執法機構也不能使用他們的服務來測試囚犯,並逮捕個人或進行調查。否則,公眾可能不得不在獲取基因科學的好處和維護其隱私權之間做出選擇。」

遺傳系譜學家穆爾始終認為,她可能會利用自己的本領找到兇手的生身父母,但她不確定這個關係密切的族譜社區是否會同意。她說:「當金州殺手案得到如此多的關注和積極反應時,一切都變了。」穆爾已經成為Parabon NanoLabs的遺傳譜系學主管,該機構請求GEDmatch允許其幫助尋找數十個懸案的線索。沒過多久,他們就有了收穫。5月18日,在穆爾於GEDmatch發現新線索之後,警方逮捕了1987年華盛頓雙重謀殺案的嫌疑人。

然而,該領域的其他人卻害怕即將可能發生的事情。英國系譜學家肯納特說:「實際上,對正在進行這類搜索的系譜學家來說,他們沒有任何限制。穆爾真的非常棒,但一旦閘門打開,不講道德的系譜學家就有可能造成很多危害。」

相關焦點

  • 基因庫的「是」與「非」
    最近,泰國科技部和司法部公開表態,支持泰國通過相關法律,允許司法鑑定機構收集犯人的DNA信息並建立全國罪犯基因庫,以便更好地偵破刑事案件。  無獨有偶,在大洋彼岸,美國也剛剛宣布,將由國會通過修改相關法律,準備收集所有非法移民的DNA信息,並存入全國基因檢索系統。
  • 基因庫的是與非(科技大觀)
    最近,泰國科技部和司法部公開表態,支持泰國通過相關法律,允許司法鑑定機構收集犯人的DNA信息並建立全國罪犯基因庫,以便更好地偵破刑事案件。  無獨有偶,在大洋彼岸,美國也剛剛宣布,將由國會通過修改相關法律,準備收集所有非法移民的DNA信息,並存入全國基因檢索系統。
  • DNA,無所不能:基因之網,疏而不漏
    如何用最小的成本將一個人的基因從海量的基因庫中篩選出來,成了白銀案的破案關鍵,而「基因家譜刑偵學」的出現,成為這個案件「死而復生」的關鍵。2016年,高承勇的一位遠房堂叔被拘留了,警察通過採血獲得了遠房堂叔的基因信息,並將它錄入犯罪人基因資料庫中。
  • 罪犯噴灑出的唾沫星子會發螢光,一不小心暴露了DNA
    但我們都知道指紋很容易拿來鎖定身份,罪犯也知道。逐漸進化的罪犯們學會了不留下指紋的反偵查手段。相比之下,對罪犯而言,DNA證據才更為防不勝防。不過,法醫學家會告訴你。DNA很好用,也很難用。這話怎麼講?
  • 萬萬沒想到,罪犯噴灑出的唾沫星子會發螢光,一不小心暴露了DNA
    如果警方已經有了懷疑對象,事情依然可以向下推進。我們需要將現場的DNA序列與嫌疑人的進行比對。你可能會下意識地以為,把現場的DNA序列測出來,再把嫌疑人的序列測出來,用電腦一比,齊活兒。 生物狗又要告訴你,全基因組測序成本確實不小。
  • 警方用指紋和DNA確認嫌犯身份
    燃燒彈上提取指紋  結束針對《查理周刊》雜誌社的襲擊後,34歲的賽義德·庫阿希和32歲的謝裡夫·庫阿希兩兄弟駕車逃離。然而,兩人在逃離過程中發生一起車禍,被迫「換車」。就在他們拋棄的車裡,警方找到了確認襲擊者身份的關鍵證據,包括賽義德·庫阿希的身份證。
  • 你了解國家基因庫嗎?本文將帶你近距離接觸!
    你了解國家基因庫嗎?本文將帶你近距離接觸! 工程師青青 發表於 2018-07-28 09:58:00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國家基因庫一直都非常神秘。
  • 國家為何不建立全民基因庫,發展基因檢索,原因讓人唏噓
    目前很多解救出來的被拐賣兒童,因為年齡小無法說出自己的家庭地址,只能寄養在福利院,在後續很長時間找到雙親,很多孩子可能一輩子都找不到,只能在福利院長大,而且這些孩子因涉及法律問題不能被別的人領養,因此如果建立基因庫,採用基因檢索可以輕鬆找出孩子的一切信息,讓被拐賣兒童迅速找到回家的路。
  • 罪犯犯罪是因為有「犯罪基因」嗎?
    犯罪基因的說法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這是被罪犯辯護的律師們推動的,他們希望從基因的角度為罪犯脫罪,不是我要幹的,而是基因要我幹的
  • 基因產業新方向:建立新生兒DNA庫,從源頭「打拐」
    其中全國政協委員白鶴祥提交了《免費為新生兒建立臍帶血和DNA庫》的提案。他建議,免費為新生兒建立臍帶血和DNA庫,一方面為兒童生命健康提供保障,另一方從源頭來有效遏制拐賣兒童犯罪。將DNA檢測納入新生兒出生後常規檢查?
  • 烏將建立國家基因信息資料庫
    據介紹,該法引進了一系列新概念並明確了生物學材料、國家基因組登記、基因組信息、基因組信息處理、基因組信息統一資料庫、生物學親屬等概念的定義。法律還明確了內務部作為基因組信息授權錄入機構的權利和義務,要求其確保公民基因組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公民基因信息庫可用於搜尋失蹤人口、確定無名屍體身份、確定親緣關係等,將有助於警方偵破一系列重大和複雜懸案。
  • 國家基因庫開幕在即 將成全球最大生命信息平臺
    綜合性世界最強中國的基因庫建設比多數發達國家晚幾十年,國家基因庫是繼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日本DNA資料庫(DDBJ)之後,全球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但中國國家基因庫具有其他三國尚未具備的功能。「他們只是資料庫,沒有樣品保存功能。
  • DNA研究缺數據 你願意把你的基因信息"賣"了嗎
    如果有人現在告訴你,某些公司正做著DNA信息共享的生意,售賣著你的個人基因「指南書」,你或許會感到非常得反感,但唯一值得你確幸的是,你並不是唯一一個反感這件事兒的人。  對於DNA公司是否會將你的基因隱私信息分享給別人的擔心,是目前阻礙人們委託商業公司進行基因檢測的最大障礙。
  • 國家基因庫運營 基因庫已有1000萬份樣本
    國家基因庫運營 基因庫已有1000萬份樣本時間:2016-09-22 19:02   來源:中金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 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裡面裝啥 幹啥用) 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現在的中國也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就是可以去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
  • 16歲進哈佛,智商167超比爾蓋茨,卻是美國史上最難抓的天才罪犯
    這本書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天才和瘋子都是讓普通人捉摸不透的「物種」,比如說,美國的一位天才數學家泰德·卡辛斯基,本可以擁有無盡的財富和榮譽,卻偏偏選擇隱居深山25年,還成了美國史上最難抓的恐怖罪犯,那麼,他到底是一個天才,還是一個瘋子呢?
  • DNA人臉重構是怎麼回事?
    利用DNA信息重構的嫌疑人畫像(系1987年某一謀殺案件嫌疑人,已被美國警方依據畫像抓獲) (來源:Parabon官網)其實,這套系統應用的技術雖然較為新穎,但絕對算不上是黑科技DNA破案不稀奇,可它的原理你真的了解嗎利用DNA破案的核心關鍵是必須獲得犯罪嫌疑人的DNA,這一條件在大部分的兇案事件中都能得到滿足。無論是多麼狡猾的犯罪分子,完全抹除自己在犯罪現場的痕跡都絕非易事。警方採集到可疑DNA後,會採用各種方式尋找擁有該DNA的嫌疑人,這些方式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 曾協助確認「金州殺手」,這家DNA系譜網站被美執法系統關聯公司收購
    這讓警方掌握了一個親屬關係網,因為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基因。然後警方利用其他線索,比如年齡、性別和居住地來排除嫌疑人。最終搜索範圍縮小到真正的犯罪嫌疑人。警方為了證實他們的懷疑,監視了嫌疑人在 Citrus Heights 的家,並從他丟棄的東西中提取了 DNA,然後對多個犯罪現場樣本進行了比對。果然,DNA 是吻合的。
  • 只要一根頭髮就能知道你長什麼樣 這項神奇黑科技讓真相不必再沉默
    DNA破案不稀奇,可它的原理你真的了解嗎?利用DNA破案的核心關鍵是必須獲得犯罪嫌疑人的DNA,這一條件在大部分的兇案事件中都能得到滿足。無論是多麼狡猾的犯罪分子,完全抹除自己在犯罪現場的痕跡都絕非易事。
  • 中國建世界級基因庫 基因測序惹關注
    日前我國唯一一個獲批籌建的國家基因庫,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綜合基因庫——深圳國家基因庫也正式啟動運行。國家基因庫的建立可以高效地構建大樣本量的基因組資料庫,結合個體臨床數據進行解讀可以實現基因與疾病和用藥的關聯,幫助臨床為不同個體提供精確醫療。
  • 人類遺傳信息違規出境處罰公開 基因大數據安全性拷問
    無論是無創產前檢測,腫瘤檢測,還是全基因組檢測,數據分析和解讀都將貫穿整個過程,由此來看測序的普及勢必帶動數據處理環節的發展。面對數據洪流,數據大戰的硝煙正逐漸瀰漫開來,遺傳信息安全和科研及商業的助推之間如何平衡再次受到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