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俠與講好故事的重要性:自省的生活也模仿藝術

2021-01-16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我是誰?你真的想知道嗎?我的人生故事可不是說給膽小鬼聽的。」山姆·雷米的《蜘蛛俠》三部曲就此拉開序幕,而且沒錯,我們當然想知道。自1962年他在《神奇幻夢》#15(Amazing Fantasy#15)初次登場,蜘蛛俠在他整個輝煌的電影生涯裡,一直致力於釐清自身的意義。毫無疑問,他的自省有時囿於自戀,但那些勸你不要反思人生意義的建議基本都是一堆狂妄自大的廢話。恰恰相反,不反省自己的人生才會註定讓你變得悲慘。

要自省以及反思人生,其中一種辦法是關注你講述自己人生的方式。講述自己的人生就和聽見笑話發笑一樣自然。但也有糟糕的笑話,也當然有講得差勁的人生故事,所以,僅僅是講述人生並不足以使你快樂。通過思考蜘蛛俠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人類如何天生就愛講故事,並且理解人類只有在學著講好自己故事的前提下才能變好。

我們總有選擇嗎?

說起蜘蛛俠和故事,我們可有許多選擇。在這一章中,我們會關注雷米電影的故事線,因為所有類型的蜘蛛俠粉絲對它都不會陌生,而且電影故事很連續,能夠看到角色的發展,且蜘蛛俠美德的進步也可見於其中——儘管電影有些明顯的瑕疵。讓蜘蛛俠做自己生活的敘述者,使得他的道德進步成了可能;也就是說,他得以更好地理解自己——什麼激勵了他,什麼誘惑了他,什麼讓他恐懼,他肩負著怎樣的責任,以及他想從生活中獲得什麼——更好地理解自己,能讓他成為更好的(蜘蛛)人。

電影《蜘蛛俠3》劇照

我們的選擇清晰地反映了人生的曲折。大多數選擇讓我們停留在既定的道路上,另一些選擇則標誌著人生新的篇章。諾曼·奧斯本決定追求無盡的力量與復仇,還給了蜘蛛俠與他結盟的選擇。瑪麗·簡先是決定和彼得·帕克分道揚鑣,後又選擇迎接挑戰,去愛著身為蜘蛛俠的彼得。章魚博士先是決定無視聚變反應堆不穩定的警告,之後又選擇摧毀反應堆,這樣他就不會「作為怪物死去」。哈裡先是決定重走父親的老路,之後又為了朋友和昔日的敵人而犧牲。弗林特·馬可決定不聽本叔叔的話乖乖把槍放下回家,隨後又選擇向彼得·帕克自首,接受他的寬恕。

彼得的故事引人入勝,驚險刺激的抉擇一個接一個:他一勞永逸地接納了新力量,又將它棄之不顧,最後又重新拾起;他要報復弗林特·馬可、哈裡·奧斯本、瑪麗·簡、小愛德華·T.布洛克(Edward T.Brock Jr.),隨後轉而寬恕了他們,寬恕了自己,接著又去追求更大的善。這選擇毫無疑問就是聽從本叔叔「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勸誡。這為他的道德品質奠定了基石,儘管他有時試圖擺脫這種品質,可本性終究難移。

在雷米的《蜘蛛俠》三部曲結尾,彼得總結了他在講故事中汲取的智慧:「無論遇見什麼,無論我們內心有怎樣的鬥爭,我們總有選擇。我的朋友哈裡教會了我這點,他選擇做最好的自己,選擇成就了我們。並且我們總是可以選擇去做正確的事。」正如梅嬸嬸在《蜘蛛俠2》裡告訴彼得的那樣,我們總可以選擇正確的事,即便這意味著放棄那些我們最愛的事物。(我想梅嬸嬸的意思是,我們應該去愛那些最正確的事物。)我認為蜘蛛俠的智慧站得住腳,但哲學家們的壞習慣就是分析觀點。現在,讓我們來點邏輯解剖吧。

我們總有的選嗎?我們似乎可以選擇有意做什麼,或有意不做什麼。在《蜘蛛俠2》中,彼得故意不肯幫助一個被搶劫的人,可他後來又衝進火場去救一名女孩,儘管那時他的超能力已經不管用了。許許多多這些都是他的決定。但是,想想他生命中那些無法選擇的重要部分吧。他選擇不了自己的父母,成為孤兒也不是他的決定。被本叔叔和梅嬸嬸撫養長大也由不得他,他選擇不了對那個可愛的鄰家女孩漸生情愫,他選擇不了天生的才智,他選擇不了被蜘蛛咬傷、獲得超能力。但是,這裡每個事件都至關重要地影響了他成為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超級英雄。

這些無意、非自願卻深刻影響他的事件,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代價:它們分別賦予了彼得一些生命中最重要的責任。因為本叔叔和梅嬸嬸對他傾注了愛和關心,他有責任要愛著他們;他有責任要照顧他暗戀的女人;正如章魚博士提醒他的那樣,他有責任用自己無與倫比的才智造福全人類;他還有責任要背負超能力帶來的天賦與詛咒。

早在他下決心前,這些非自願的責任就決定了彼得·帕克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他之所以成為現在的自己,首先是因為那些無法控制的因素:他的生活、家庭教育、與生俱來的和超自然的力量。某人生活中這類不能控制的因素,就和我們作出的選擇一樣,都聲稱自己「成就了我們」,這二者都讓蜘蛛俠變得獨一無二。我們和彼得一樣,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可不該驚訝的是,我們之所以能成長為這樣,僅僅是通過模仿他人,就像彼得以本叔叔為榜樣,你以蜘蛛俠為榜樣。我們的個性往往在對他人的依賴中形成,所講述的私人故事,總是從他人那裡獲取靈感,也包含了他人的故事。

你可能會欺騙自己,讓自己相信你只有責任去做那些你承諾過的事,仿佛你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個體,通過意志行為創造自己的身份。但你隨後意識到自己昨晚忘了給媽媽打電話,你還要在姐姐生日那天寄賀卡,你不得不鏟淨門口臺階的積雪、撒鹽化冰,以免隔壁的老人家滑倒。你的的確確沒有選擇這種責任,要照顧自己、家人和鄰居,以在各種行為中追求好和正確的東西——但是這些責任毫無疑問決定了你是什麼樣的人。假裝這些責任不存在並不會讓你變得強大、獨立,相反,你會變得無情又愚蠢。只有當自由選擇的時刻與非自願招致的責任相遇,當你要抉擇如何回應基本的責任時,你才能積極地成就自己。對彼得·帕克來說也是如此,他有足夠的智慧去意識到,自己作為人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履行責任的方式。

當然,還有一類責任的產生也來自非自願責任和自由選擇的結合,在這些結合的方式中,我們決心履行自己的責任。比如在《蜘蛛俠2》的結尾,蜘蛛俠選擇回應瑪麗·簡的愛,這個選擇招致了一大堆對她的責任——其中有很多責任他都沒能在《蜘蛛俠3》的開頭履行,比如沒能傾聽她職場上的失意,對格溫·斯黛西使用了瑪麗·簡專屬的倒掛吻,不必要地讓她萌生醋意。同樣地,梅嬸嬸選擇把小彼得收養進自己和本的家中,她因而有責任像愛親生兒子一樣愛著彼得·帕克,而且,她選擇原諒了彼得在自己丈夫的死中扮演的角色。我們常常關心自願的責任,而把非自願的那類排除在外。我們辯解說,如果對他人承擔責任不是出於自願,那麼這種責任就根本不存在,可我們心裡卻很清楚,這些非自願的責任就是我們自願責任的基礎。

電影《蜘蛛俠2》劇照

其他幾類情況也深深觸動著我們:我們希望自己有的選,但希望卻落了空。梅嬸嬸希望本叔叔還活著,瑪麗·簡希望自己有個盡養育之責的父親,J.喬納·詹姆森希望瑪麗·簡能做她兒媳婦——或者,她至少不要在祭壇邊拋棄他的兒子,落得個尷尬的收場。這類願望源於那些我們沒能干涉的事,我們為此懊悔。彼得懊悔他要為本叔叔的死負責,哈裡懊悔他愧對了彼得和瑪麗·簡,弗林特·馬可懊悔他殺了本叔叔,懊悔自己成為沙人胡作非為。這些事情一旦釀成,就無法挽回。生活就是如此。我們再次回到彼得那句偉大的道德真理:我們的確可以選擇當下的行為。彼得可以全心全意地踐行本叔叔傳授給他的智慧,哈裡可以選擇幫助他的朋友們。馬可則能選擇向彼得自首,真正地過上歸隱的幸福生活。

所以,假如選擇意味著能夠決定我們的基本責任或是行為的後果,那麼我們並不總是有選擇的餘地,但是我們的確總能選擇要如何回應基本責任以及過去的錯誤。我們能像哈裡那樣,選擇做「最好的自己」。(但願我們能比他更及時!)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對自己有足夠多的了解,以確定「最好的自己」是什麼樣的,而這——你是不是在想,我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做到——就要仰仗講故事的力量了。

什麼是講故事

故事是什麼?亞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對此的回答可能是他所有著作裡最簡練的話了。故事富有整體或完整性,有「開頭、經過和結尾」。藝術,包括講故事的藝術或技藝,是對生活的模仿。故事是好的,無論它是戲劇、小說、漫畫還是電影,因為它用一種引人入勝又讓人信服的方式模仿生活,教會我們關於自己人生的道理。亞里斯多德解釋說,引人入勝的故事能帶來巨大的快樂和價值,不僅是因為表演的情感效應,還因為我們從表演對人類行為和個性的模仿中學到了東西。我們對故事的情感參與讓這種學習成為可能。即便是熒幕上那些不愉快的情節,也對我們了解人性有彌足珍貴的價值,比如彼得決定放棄蜘蛛俠身份後拋棄了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它們還教會了我們界限、可能性、誘惑,還有那些我們可能做出的光彩的舉動。

就像我們通過關注戲劇性的故事,以了解整體的人性、理解獨特的個體,我們也通過講述自己的生活故事開始了解自己。正如藝術模仿生活,自省的生活也模仿藝術。也就是說,我們學著把講故事的技藝運用到將發生的故事或者自己生活的繁雜故事中去。蜘蛛俠電影描述了彼得的人生,而講述故事的人是彼得,他用畫外音介紹,偶爾還評論兩句。這是彼得的故事,這也是彼得講述的故事。他可以把我們當作聽眾,因為他已經練習得太久,難以再向自己複述。通過這種練習,他學會了揀選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那些對他成為現在的自己有重大影響的時刻,這樣他就能夠在人生的中央回顧起初,同時面向生命的結尾。

故事和人生一樣,有開頭、經過和結尾。我們不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因為我們有父母和其他養育我們的人。我們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才能、願望和遺憾。我們要面對人生中那些重大挑戰的時刻。我們通過預期這一切的意義來理解它們——也就是說,要對生活中那些宏偉的目標略知一二,才好去努力實現。在史詩故事和傳說中,對目標的預期是追求目標的基本要素之一,我們應該學習這些故事,只有明白自己在追求什麼,才能理解我們的生命歷程。

當代哲學家阿拉斯戴爾·麥金太爾(Alasdair MacIntyre)比任何人都致力於將亞里斯多德的洞見運用到對生活的敘事上。麥金太爾極具影響力的作品《追尋美德》(After Virtue)反駁了他稱之為當代倫理學中那些佔據統治地而消極有害的特徵,除此之外,他還對亞里斯多德式道德觀進行了極富創造性的重新審視。麥金太爾試圖通過他的作品來修復一個至關重要的文化問題,即錯誤地認為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有理由提倡自己所偏好的道德規範。麥金太爾稱這種錯誤的理論為情緒論(emotivism)。情緒論者認為,沒有什麼可辨別的、可辯護的道德標準來指導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應該想怎樣就怎樣。麥金太爾論證說,情緒論是一種關於人類生活的錯誤理論,但它的確是一種在我們文化中佔主導地位的道德觀,因為它的半真半假極富吸引力。麥金太爾認為,我們並不是真正獨立的個體,追求一種不受約束的自我偏好的倫理觀,只會阻礙我們為實現真正的善做出努力。

《追尋美德》

為了看清個人主義(inpidualism)和情緒論的真面目,也為了講好自己的故事,我們需要重新尋回一個概念,即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故事都和無數他者的故事相互聯結,這張故事網也聯繫著長遠的歷史過去。比如,彼得告訴我們,他的故事「就像任何值得講述的故事一樣,是關於一個女孩的」(《蜘蛛俠》)。那個女孩是瑪麗·簡,當彼得講述自己的故事時,他不可能迴避他們的故事是如何交織在一起的。然而,這也是一個關於他嬸嬸、叔叔、朋友和敵人的故事,他們都有自己的故事,電影和漫畫向我們交代了其中的一部分。反過來,他們的每個故事都與其他故事相互關聯,等等。當然,這些都是虛構的故事,不過請記住亞里斯多德的話——藝術是對生活的模仿(還要加上一點修飾!)。

麥金太爾寫道:「人在行為和實踐中,如同在他的虛構中一樣,本質上是一種講故事的動物……只有回答了『我屬於哪個故事?』我才能回答『我該怎麼做?』」我們在相互關聯的人生故事裡扮演的角色,很大程度上已經由我們自己編寫好了劇本,但如何扮演這些角色則取決於自己。衡量我們所扮演角色的內在品質——女兒、學生、母親、朋友、公民、木匠、商人等——是衡量真正成功的標準。我們還可以回顧曾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們是怎樣成為我們整個統一的生活(有開頭、經過和結尾的整體)的一部分。我所說的「結尾」不是指生命的終點,我指的是目標或目的的完成。亞里斯多德告訴我們,當我們對行為進行理性分析時,後果就是分析的起點。

假如沒有目的、目標或者好處(這些詞在這裡是同一個意思),我們就無法指引自己去做什麼。當我們反思基本的倫理問題時,同樣的實踐推理結構也在起作用。「我應該怎樣生活?」我們會追問:對人類整體或個人來說,目的或好處是什麼?我們用語言和行動報以回答,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對人生的敘述。麥金太爾在談到我們的追求時,寫道:「人類生活的統一性是敘事追求的統一性。追求有時會失敗、受挫、放棄或分心;人類的生命也可能在所有這些方面失敗。但作為一個整體,衡量一個人一生成敗的唯一標準,也就是一場已敘述或即將敘述的探索中成敗的標準。」

彼得在追求一種負責任地使用力量的生活。他遇到了挑戰,有時幾乎在追求中失敗,但他通過重新專注於目標糾正了自己的錯誤。在那些幾近失敗的時刻,彼得忘記了自己是誰,比如《蜘蛛俠3》中他在爵士俱樂部的表現。在這樣的時刻,自己與其他敘事之間交互的重要性變得清晰起來——無論是梅嬸嬸及時的智慧還是教堂的鐘聲,都召喚他清除心中的仇恨——因為這些幫助讓蜘蛛俠回想起了自己的追求。在回想追求時,他又想起了自己。彼得成為蜘蛛俠並不是受人僱傭,但如果他不扮演蜘蛛俠,他的生命將在浪費與毀滅裡告終。只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他才能收穫幸福。

但是等一下!彼得·帕克因為有了超能力,而不得不面對如此多的挑戰,這樣公平嗎?有些人有義務照顧生病的母親而不能去上大學,這樣公平嗎?有些人有義務在社區、大學、教會或企業裡擔任繁重的領導職務,這樣公平嗎?不,不公平。可那又如何呢?抱怨扮演各種角色時強加給我們的義務,不會起到任何作用。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角色、義務和任務要完成。如何回應它們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成功與否,即我們的行為有多道德。

不是每個耀眼的行為都是道德的

正如我們能夠且應當區分虛構作品的好壞,我們也能夠而且應當區分不同的生活方式——尤其要注意區分生活中的好、壞和醜陋。

例如,學生是我們的身份之一,那麼我們要做的事就包括了閱讀、記筆記和反思。實踐這些事是學習的一部分。假如我們追求、實現學習的益處,即為了學習知識本身而學習,並且達到能夠傳授給他人的地步,那麼我們就能算是好學生了。在這裡,學習本身就是一件好事,而假如你學習只是為了通過考試,那麼即便拿到了優秀,你也不能算個好學生。作為一名壞學生,你同樣可以和好學生行相同的事,但從決定你是否是好學生的角度來看,你的動機不純這一事實十分重要。在這裡,正確的標準是好學生內在的好,而非別有用心的好或外在的好。想通過考試沒什麼錯(當然沒錯了!),好學生和壞學生都想取得好成績;差別在於,好學生的行為主要不是由外在好處驅使的。

僅僅為了正確的理由做正確的事是不夠的,我們這樣做還應該因為我們正是這樣的人。然而,以錯誤的理由去做正確的事,實際上——從整個行為道德價值的角度來看,包括執行它的行為者在內——是在從事某種欺騙,而且往往是一種自欺。我們應該努力成為品格一貫優良的人,成為他人可以信賴的人,成為那些在人生故事裡不斷深化和成長的人。

蜘蛛俠是如何達到標準的?這一標準就是,做正確的事出於正確的理由,並且還因為擁有善良的品格。我們從未見過蜘蛛俠行事惡毒,假裝努力在做正確的事,可其實難言正確——這是惡人的行為。但是,我們的確見識過他偶爾的失控(也就是不能控制自己),讓復仇的欲望遮蔽了正當的理由。通常,我們會見識到他的節制(也就是自我控制),為正確的理由做正確的事,但在這個過程中,他也要和自己的激情作鬥爭。這一點,最明顯地體現在——他努力要全面地接受自己的人生追求,即在放棄他所渴望的其他事物的同時,利用自己的超能力為更大的善而奮鬥。然而,總的來說,這正是我們最喜愛的緊身衣男子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我們看到,蜘蛛俠在三部電影中發展出了真正的美德。他的性格變得更加深沉,變得更加誠實、聰明、公正、慷慨,富有同情心,並且勇敢。

蜘蛛俠故事的美德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履行好義務、完成好任務都需要美德。事實上,彼得已經擁有的美德和正在發展的美德,使他能夠追求真正永續的好處,這些好處對他人生故事的重要特徵來說,是內在的。麥金太爾描述了美德如何使之成為可能:

因此,美德應當被理解為某些氣質,它們不僅能維繫實踐,讓我們得以獲取內在於實踐的好處,而且通過讓我們克服傷害、危險、試探和分心,來支持我們對善作出相關的探索,並且向我們提供日益增長的自我認知和對善的知識。我們當然會發現彼得在與傷害、危險、誘惑和分心作鬥爭。然而我們也會看到他對美德的依賴,包括他已經擁有的美德和他正在努力獲取的美德,這些美德支撐著他忠實地履行蜘蛛俠的職責。

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喜歡想像自己爬上建築物,在林蔭大道上蕩來蕩去,向壞人發射蛛網。然而,我們真正欽佩的是彼得已經取得的道德進步,以及他為此作出的不懈努力。講述他自己的人生追求促進了這一過程,講述故事也讓他理解了自己的人生。為了過好自己的生活,他學會去實現那些人生追求(也就是儘可能成為最好的蜘蛛俠)中內在的好處。他所擁有的美德和正在習得的美德,都讓他更加接近好好地生活。最後,閱讀蜘蛛俠不僅是為了娛樂。蜘蛛俠通過講述自己的故事來取得道德進步,他教會了我們如何講好自己的故事,也告訴了我們它為何重要。

本文經出版社授權,摘自《<蜘蛛俠>與哲學:追問的蛛網》一書([美]喬納森•J.桑福德(Jonathan J. Sanford)主編,王思涵 譯,南京大學出版社·折射集,2020年8月版)。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肖戰舊視頻被扒,模仿蜘蛛俠跳起來擺全套姿勢,不愧是真愛粉
    肖戰喜歡蜘蛛俠,這並不是一個秘密。但是,他到底有多喜歡蜘蛛俠呢?這不,在2月27日,就要粉絲考古出了一個肖戰的舊視頻,這個一米八大個子的男孩模仿蜘蛛俠的功力爐火純青,妥妥的真愛粉無疑。在粉絲分享的視頻中,一群男孩子圍坐在一張大床墊上,當時的肖戰還比較青澀,從他的著裝上就能看出來這應該是老早之前的視頻。
  • 《舌尖上的襄陽大頭菜》講好襄陽故事,也就講好了中國故事!
    《舌尖上的襄陽大頭菜》工作照 導演鄭永強表示,用鏡頭講好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故事,也就講好了精彩的中國故事!要講好襄陽故事,創作好作品,就得趴在襄陽生活土地上,去感受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深入體驗,才能寫出真實完整、充滿溫度、震撼人心的襄陽故事。藝術最忌諱雷同,跳出前人窠必須走進傳統,再掙脫傳統羈絆,脫穎而出,開闢一方屬於自己的新領地!
  • 封面故事 | 鍾楚曦 :講好我的故事
    封面故事 | 鍾楚曦 :講好我的故事 2021-01-10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講好石雕故事 青田石雕創作源於自然、啟於生活
    縣委副書記、縣長周和平以「講好石雕故事,振興石雕產業」為主題,作了《青田石雕文化產業發展》主旨演講。我心中的青田石雕,可以用五句話來概括:第一句話,青田石雕是最具歷史感的國石。首先,青田石雕歷史悠久。可追溯至6000多年前崧澤文化時期的「石璜」,最為典型是1700多年前六朝時期的「臥豬」,清晰地記錄了青田石的刀雕技藝。
  • 《棉花糖和雲朵媽媽2》:講好中國故事的動畫片
    「棉花糖」一家的故事,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經過創作人員的藝術化加工,被賦予時代內涵,使故事情節真實生動、充滿啟發性。「棉花糖」一家充滿生活氣息和智慧的故事,消除了觀眾與動畫片之間的隔閡,打破虛擬世界與現實生活的界限,與觀眾建立長期、有粘度的聯繫。
  • 全國政協"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赴桂魯調研
    調研中,委員們認為,講好中國故事要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其中,讓中國故事有思想有力量;要充分挖掘優秀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等素材,用藝術語言講生動故事,增強感染力。戚建波委員是著名作曲家,他的作品《常回家看看》、《父親》、《好人就在身邊》等等均膾炙人口,廣為流傳。這些作品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傳播的都是主流價值觀,家庭、孝道、誠信等等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給每一位聽者。
  • 《蜘蛛俠:平行宇宙》蜘蛛俠的平行世界觀
    本片主要講了蜘蛛俠的平行世界觀,在不同的世界存在不同的蜘蛛俠,本世界的主角邁爾斯被蜘蛛咬了以後變異得到一定的超能力,在目睹了蜘蛛俠彼得·帕克被黑幫頭子金並殺害的過程後,決定成為本世界的二代蜘蛛俠。金並在殺害彼得·帕克過程中啟動了量子對撞機,在布魯克林的地底打開了與其他世界交錯的時空裂縫,彼得·帕克曾短時間跌落裂縫,於是其他平行世界的蜘蛛俠被召喚而來。五名其他平行世界的蜘蛛俠:十年後的彼得·帕克、蜘蛛女俠、暗影蜘蛛俠、未來裝甲蜘蛛俠、以及豬豬俠,五人在本世界的彼得·帕克的遺居中匯合。
  • 科技|蜘蛛俠為什麼會噴絲?
    今天我來跟大家講一部電影《蜘蛛俠》,聽到這裡,也許有同學會說《蜘蛛俠》我都看過了,還需要你講什麼呢?你先別急,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蜘蛛俠身上有趣的知識。popularmechanics.com大家在電影中看到的蜘蛛俠能夠從手腕噴出像蜘蛛絲一樣的細絲,這些絲,不但能幫助他飛簷走壁,還是他特有的武器。那麼同學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 留學人員如何講好脫貧攻堅中國故事
    如何講好脫貧攻堅中國故事,向世界解鎖中國脫貧密碼,應該成為我們關注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在外中國留學人員作為「民間大使」,在中外人文交流中擔當著重要角色,在講好脫貧攻堅中國故事中具有獨特優勢,應責無旁貸承擔使命發揮作用。留學人員普遍熟練掌握外語,在跨文化溝通方面有不少體驗和感受。留學人員與外國老師和同學,以及外國民眾有更多交流機會,面對面的交流方式更易於讓對方接受。
  • 戲曲藝術不是照抄生活的原狀,而是以程式化藝術形式來表現生活
    戲是生活的虛擬,戲曲藝術表現生活的辦法不是照抄生活的原狀,不去造成觀眾的幻覺,使他們覺得舞臺上演的就是正在進行的生活,而是以特殊的藝術形式即程式化來表現生活。沒有程式化就沒有中國戲曲藝術。而程式化之所以能產生,是基於中國戲曲藝術對戲和生活之間關係的這樣一種認識,即戲是生活的虛擬。
  • 抗疫背景下講好科學家故事的再思考
    承擔時代責任的同時,科學家形象也在傳承中不斷得到塑造,科學家故事可融入的內容逐漸豐富起來,講好故事的重要性不斷加強。中國科學家社會責任的演進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早期科學家社會責任主要是「賽先生」的引進與傳承。
  • 各個版本蜘蛛俠詳情
    故事起源:班和理查得是帕克騎士家族的兩大當家,但在一場戰役中都不幸身亡,理察死前拜託同是騎士貴族的好友諾曼照顧好他兒子,諾曼答應卻把彼得當勞工對待,讓他跟另一個女工瑪莉珍處理家裡任何大小事。之後國王決定辦一個舞會,替自己女兒關公主找夫婿,這讓想脫離現在生活,且長年暗戀公主的彼得無疑是一個好機會,於是來到伯伯與父親的墓前,看到一個蜘蛛,以此作為啟發,做一個蜘蛛為主題的騎士鎧甲參加舞會,贏得關公主的歡心,但惹來諾曼的不悅,決定派人追殺。
  • 俄羅斯封鎖期間10歲和7歲男孩疑模仿蜘蛛俠,從11樓跳下死亡
    據英國《太陽報》5月4日報導,在俄羅斯新冠病毒封鎖期間,莫斯科近日發生了一場悲劇,一個10歲的孩子伊萬·扎哈羅夫和他7歲的弟弟史蒂芬·扎哈羅夫在家中玩耍時,模仿蜘蛛俠從11層公寓的窗戶跳下,兩個孩子當場死亡。
  • 【阿聯生活】阿聯各大媒體搭建媒體聯盟 共同「講好中國故事」!
    杜拜時間7月11日,阿聯各大華文媒體齊聚一堂,就海外華文媒體應該如何在海外「講好中國故事」展開討論。在為期9天的學習中,各大海外華文媒體深刻領會到,海外華文媒體作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應該發揮自身優勢,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向海外社會講好中國故事。中國、阿聯自1984年建交以來,兩國的友好合作關係發展順利。特別是近年來,中阿關係呈現全面、快速發展勢頭。兩國高層互訪和各級別往來不斷,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相互支持與配合。
  • 文化十分丨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的視頻課程選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這套書從策劃、編寫到出版歷時近兩年,由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聯合國內外教育專家共同編撰。課文中共選取了226個經典的中國故事,內容涵蓋了中國風物、習俗、藝術、成就、人物以及中國精神六個方面,是國內首套用中英雙語學習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的系列圖書。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還可以根據興趣,將書中的故事排演成小話劇,加深理解。
  • 復仇者聯盟3蜘蛛俠為什麼死得比別人慢 復仇者聯盟4蜘蛛俠還會復活...
    蜘蛛俠卻在痛苦地掙扎著。他能感受到死亡的痛苦。蜘蛛俠為什麼死得比別人慢?還能夠感到痛苦。其實是因為蜘蛛俠不想死,與其說是在掙扎,不如說是在跟死亡作鬥爭。在整部影片中,蜘蛛俠臨死前的感情刻畫似乎比其他人還有多。其他人都是在滅霸打完響指之後,瞬間就化成灰,感受不到痛苦。而就只有蜘蛛俠她一個人會感受到她感覺自己不對勁。好像要死了在臨死前,抱住了鋼鐵俠。
  • 《蜘蛛俠3》來了,三個蜘蛛俠將戰群梟,最黑暗的蜘蛛俠時代降臨
    補充:根據官方透露表示,漫威MCU第四階段將主要圍繞新英雄展開,重新塑造新的復仇者聯盟 雖然我們並不知道在下一階段中的漫威的具體安排是怎樣,不過初代復仇者的集體下線,著實有點過度消費粉絲們的熱情,在下一階段中,如果沒有好的角色超越現有的老角色,漫威的發展前景著實堪憂!
  • 毒液永遠無法附身蜘蛛俠!這都多虧了鋼鐵俠
    如今,雖然索尼漫威達成合作,但二者合體的願景似乎並不能實現,近日漫威影業製片人在採訪中提到,在MCU的世界觀中,蜘蛛俠永遠不可能被毒液附體。他表示,雖然從理論上講,MCU可以為荷蘭弟的蜘蛛俠設置一個被毒液附身的情節,但基於第三階段鋼鐵俠的介入,導致共生體附身小蜘蛛的情節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
  • 如何講好《霍比特人》的故事?
    等等,如果你不是《霍比特人》或者《指環王》或者託爾金的粉絲,那如何在進電影院前在飯桌上講好這個故事?其實,你想就讀這本也不錯,《柳林風聲》原先不也是作者肯尼斯•格雷厄姆講給自己綽號「小老鼠」的6歲兒子的私房枕邊故事,甚至連主角都跟《霍比特人》一樣住在舒適的地洞中,可你的孩子催促著「快講,快講,我要聽霍比特人!」
  • 漫威小故事:蜘蛛俠調戲毒液,原來蜘蛛俠也是「舔狗」
    漫威有著許多的超級英雄,他們都擁有著不同的能力,他們也依靠這些特殊的能力來保護著地球的和平,可是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會發生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在他們幽默的性格下這些小故事也會顯得特別的有趣,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發生在漫威英雄身上的小故事吧,蜘蛛俠調戲毒液,原來蜘蛛俠也是「舔狗」,死侍卻因此對蜘蛛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