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鈦媒體APP
直播@視覺中國
鈦媒體APP註:2020年,在疫情等客觀因素的推動下,直播帶貨在原本已盛行的情形之下,成為了風口上的豬,引發大眾的關注。
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6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電商直播用戶規模為3.09億,較2020年3月增長16.7%,成為上半年增長最快的個人網際網路應用。2020年上半年國內電商直播超過1000萬場,活躍主播數超過40萬,觀看人次超過500億。
然而,與行業規模不斷擴張相伴相生的,是直播行業的野蠻生長。
據中消協最近發布的「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今年雙十一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個方面, 監測期內,共收集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334083條,「槽點」主要集中在明星帶貨涉嫌刷單造假,售後服務滿意度低、體驗較差兩個方面。
基於此,11月2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了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來規範這個新興行業存在的問題。
細化節目質量評分等級,重點關注頭部主播
日前,中消協點名批評了一些頭部主播,指出汪涵直播帶貨存在刷單行為、李雪琴直播帶貨造假,李佳琦的直播間買完不換等等。
在被中消協點名後,李雪琴發布聲明本人及工作團隊未參與任何直播運營,對直播數據統計過程毫不知情;汪涵的籤約方表示刷單是假的,目前平臺正介入調查;而李佳琦則稱當時未能換貨是因為貨已售完,給想換貨的買家進行了退款,以後會繼續改進售後服務。
儘管汪涵和李雪琴都對中消協的點名做了澄清式回應,李佳琦也解釋了沒能換貨的原因,不過,近來頭部主播涉及的刷單、造假、售後服務滿意度低、體驗較差等問題確實屢見不鮮,頻頻遭到消費者反映。
為此,在此次發布的「通知」中特別提到,
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建立直播間和主播的業務評分檔案,細化節目質量評分和違規評分等級,並將評分與推薦推廣掛鈎;
要做好主播尤其是頭部主播政策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培訓。對於多次出現問題的直播間和主播,應採取停止推薦、限制時長、排序沉底、限期整改等處理措施;
對於問題性質嚴重、屢教不改的,關閉直播間,將相關主播納入黑名單並向廣播電視主管部門報告,不允許其更換「馬甲」或更換平臺後再度開播。
要對頭部直播間、頭部主播及帳號、高流量或高成交的直播帶貨活動進行重點管理,加強合規性檢查。要探索建立科學分類分級的實時動態管理機制,設置獎懲退禁辦法,提高甄別和打擊數據造假的能力,為維護誠信市場環境發揮積極作用。
實名制管理打賞,禁止未成年人打賞
近兩年來,在遊戲氪金之外,打賞成為了又一種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費、消耗家庭中積蓄的非健康消遣方式。
未成年人是否可以打賞主播的話題也一直引起著社會的熱議。
針對未成年人非理性打賞的社會問題,廣電總局此次在通知中規定:「封禁未成年用戶的打賞功能。」
與此同時,為了將打賞功能規範化,促進直播行業生態的良性發展,倡導全民理性消費,「通知」還規定:
(1)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實名制註冊的用戶不能打賞,要通過實名驗證、人臉識別、人工審核等措施,確保實名制要求落到實處。
(2)平臺應對用戶每次、每日、每月最高打賞金額進行限制。在用戶每日或每月累計「打賞」達到限額一半時,平臺應有消費提醒,經簡訊驗證等方式確認後,才能進行下一步消費,達到「打賞」每日或每月限額,應暫停相關用戶的「打賞」功能。
(3)平臺應對「打賞」設置延時到帳期,如主播出現違法行為,平臺應將「打賞」返還用戶。
(4)平臺不得採取鼓勵用戶非理性「打賞」的運營策略。
受有關消息波及,「網紅經濟」概念股下跌
儘管廣電總局的通知發布於昨日A股收盤後,但或許是因為此前頭部主播已遭到中消協點名,市場已聞到風向標,23日,A股「網紅經濟」概念股卻大部分收跌。
盛訊達,中路股份、吉宏股份跌幅靠前,均超4%,*ST宏圖、星期六跌幅超3%,哈爾斯、天龍集團、立昂技術、藍色管光標等跌幅均超2%。
23日,A股「網紅經濟」概念股中漲幅最大的為華斯股份,漲幅2.69%,而跌幅最大的是朗姿股份,跌幅達到8.54%。與之相反的是,A股大盤漲勢良好,滬指漲幅達1.09%,深成指漲幅達0.74%。
不過,截至今日上午收盤,立昂技術、*ST宏圖、天龍集團等股票又重新上漲,*ST宏圖漲幅達1.56%。
很顯然,廣電總局的通知會成為直播行業過熱發展的鎮靜劑,在短期內對行業的規模擴張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從長期來看,有關規定的出臺可以抑制直播帶貨領域的野蠻生長,促進網紅經濟的規範化、精細化發展。
(鈦媒體APP編輯陶淘綜合自中國新聞網、每日經濟新聞、21財聞匯)
以下為「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全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廣播電視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
近年來,網絡秀場直播、電商直播節目大量湧現,成為網際網路經濟中非常活躍的現象和網絡視聽節目建設管理工作需要重視的問題。為加強對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的引導規範,強化導向和價值引領,營造行業健康生態,防範遏制低俗庸俗媚俗等不良風氣滋生蔓延,現就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網絡秀場直播平臺、電商直播平臺要堅持社會效益優先的正確方向,積極傳播正能量,展現真善美,著力塑造健康的精神情趣,促進網絡視聽空間清朗。要積極研究推動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內容和形式創新,針對受眾特點和年齡分層,播出推薦追求勞動創造、展示有益才藝和健康生活情趣等價值觀積極的直播節目。以價值觀為導向打造精品直播間版塊或集群,讓有品味、有意義、有意思、有溫度的直播節目佔據好位置,獲得好流量。要切實採取有力措施不為違法失德藝人提供公開出鏡發聲機會,防範遏制炫富拜金、低俗媚俗等不良風氣在直播領域滋生蔓延,衝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汙染網絡視聽生態。
二、開辦網絡秀場直播或電商直播的平臺要切實落實主體責任,著力健全網絡直播業務各項管理制度、責任制度、內容安全制度和人資物配備,積極參與行風建設和行業自律,共同推進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活動規範有序健康發展。上述平臺應於2020年11月30日前,將開辦主體信息和業務開展情況等在「全國網絡視聽平臺信息管理系統」登記備案(登錄地址為http://115.182.216.157)。
三、開辦網絡秀場直播或電商直播的平臺要落實管建同步的原則,把平臺管理力量與直播間開辦能力相匹配的要求精準落實到數到人。現階段,相關平臺的一線審核人員與在線直播間數量總體配比不得少於1:50,要加大對審核人員的培訓力度,並將通過培訓的審核人員在「審核員信息管理系統」中進行登記。鼓勵有能力的平臺採取優於總體配比的要求加強審核能力建設,適應網上輿情變化對直播間和主播的監看審核力量進行動態調整強化。平臺每季度應向省級廣播電視主管部門報備直播間數量、主播數量和審核員數量。社會知名人士及境外人員開設直播間,平臺應提前向廣播電視主管部門報備。
四、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直播間節目內容和對應主播實行標籤分類管理,按「音樂」「舞蹈」「唱歌」「健身」「遊戲」「旅遊」「美食」「生活服務」等進行分類標註。根據不同內容的秀場直播節目特點,研究採取有針對性的扶優罰劣管理措施。各秀場直播間均須在直播頁面標註節目類別和直播間號碼。主播改變直播間節目類別,須經網站審核,未通過審核不得擅自變更。
五、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建立直播間和主播的業務評分檔案,細化節目質量評分和違規評分等級,並將評分與推薦推廣掛鈎。要做好主播尤其是頭部主播政策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培訓。對於多次出現問題的直播間和主播,應採取停止推薦、限制時長、排序沉底、限期整改等處理措施。對於問題性質嚴重、屢教不改的,關閉直播間,將相關主播納入黑名單並向廣播電視主管部門報告,不允許其更換「馬甲」或更換平臺後再度開播。
六、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實名制註冊的用戶不能打賞,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要通過實名驗證、人臉識別、人工審核等措施,確保實名制要求落到實處,封禁未成年用戶的打賞功能。平臺應對用戶每次、每日、每月最高打賞金額進行限制。在用戶每日或每月累計「打賞」達到限額一半時,平臺應有消費提醒,經簡訊驗證等方式確認後,才能進行下一步消費,達到「打賞」每日或每月限額,應暫停相關用戶的「打賞」功能。平臺應對「打賞」設置延時到帳期,如主播出現違法行為,平臺應將「打賞」返還用戶。平臺不得採取鼓勵用戶非理性「打賞」的運營策略。對發現相關主播及其經紀代理通過傳播低俗內容、有組織炒作、僱傭水軍刷禮物等手段,暗示、誘惑或者鼓勵用戶大額「打賞」,或引誘未成年用戶以虛假身份信息「打賞」的,平臺須對主播及其經紀代理進行處理,列入關注名單,並向廣播電視主管部門書面報告。
七、網絡電商直播平臺須嚴格按照網絡視聽節目服務管理的相關規定開展視聽內容服務,不得超出電子商務範圍違規製作、播出與商品售賣無關的評述類等視聽節目。以直播間、直播演出、直播綜藝及其他直播節目形式舉辦電商節、電商日、促銷日等主題電商活動,應按照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的有關規定,提前14個工作日將活動嘉賓、主播、內容、設置等信息報廣播電視主管部門備案。鼓勵網絡電商直播平臺通過組織主題電商活動助力經濟發展、民生改善、脫貧攻堅、產業升級和供需對接。
八、網絡電商直播平臺要對開設直播帶貨的商家和個人進行相關資質審查和實名認證,完整保存審查和認證記錄,不得為無資質、無實名、冒名登記的商家或個人開通直播帶貨服務。平臺須對相關信息的真實性定期進行覆核,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要對頭部直播間、頭部主播及帳號、高流量或高成交的直播帶貨活動進行重點管理,加強合規性檢查。要探索建立科學分類分級的實時動態管理機制,設置獎懲退禁辦法,提高甄別和打擊數據造假的能力,為維護誠信市場環境發揮積極作用。
九、開辦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的平臺要積極探索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服務於鼓勵倡導的直播節目,讓算法支撐優質視聽內容的推送,對違規不良內容實現精準預警和及時阻斷。對點擊量高、成交量虛高、「打賞」金額大、業務類別容易出問題的直播間,要建立人機結合的重點監看審核機制,跟蹤節目動態,分析輿情和原因,及時採取措施,防止導向偏差和問題。
請各級廣播電視主管部門組織轄區內開展秀場直播、電商直播業務的平臺進行登記備案工作,按照本通知要求對已開展的秀場直播、電商直播業務進行全面梳理和分析研判。對初步篩查不符合要求的直播內容進行清理整頓;按要求督導相關平臺建立直播內容分級分類管理和審核制度,完善直播間、主播、審核員數量的結構報備、打賞控制等管理機制;對整體不符合開辦直播業務條件和能力的平臺,應通報有關部門,組織聯合關停其直播業務。此專項工作自即日起至年底集中開展,11月30日前將登記核查情況和規範治理的工作成效總結上報,重要情況隨時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