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文明史丨雲南人吃蟲很原始很恐怖?這些發達國家吃得更歡

2020-12-05 騰訊網

昆蟲菜餚是否是偏遠地區的特產?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吃蟲子噁心?食蟲為何越來越受到發達國家的青睞?

文|席丹 何必

雲南餐廳的菜單上,往往有一部分讓外省人難以直視——用各種手法加工的各式蟲子,比如包燒蜘蛛、醬拌蟋蟀、油炸竹蟲、油炸螞蚱、油炸蟬、油炸蜂蛹、油炸飛螞蟻……服務員可能還會向你詳細描述每種蟲子的口感和味道。

▍雲南的昆蟲宴

雲南人為什麼喜歡吃蟲子?什麼環境下人會喜歡吃蟲子?

環球同吃

從菜譜可知,雲南的昆蟲菜餚基本屬於南部傣族菜系。雖然地處滇西北的麗江也吃蟲子,但正如當地廚師所說,這是近年來見到中泰邊境居民油炸水蟑螂和竹蟲後學習的結果。昆明地區的漢族人,更是絕少吃蟲子。

實際上,吃蟲子的不止雲南傣族。從中國西南到泰國、柬埔寨,各地民眾都有著自己的吃蟲傳統。

貴州的仡佬族、廣西東蘭縣的壯族和雲南新平縣境內的哈尼族都舉行各自不同的「吃蟲節」,油炸蝗蟲 、醃酸蚱蜢 、甜炒蝶蛹 、蚜米泥鰍 、油炸螞蚱等齊聚餐桌。

漫步在曼谷的考山路,你就進入到油炸蟲子的天堂:蟋蟀、蝗蟲、蠶蛹、竹蟲、水蟑螂……酸辣汁還不限量。而在柬埔寨的鄉下,你能看到更樸實的吃蟲方法:扯掉水蟑螂的翅膀,擠出肚子中的黃色粘稠物,然後整隻放進嘴中咀嚼。

▍曼谷考山路的蟲子攤

吃蟲也並非東南亞人的專利。

在歐洲人進入前的加利福尼亞,土著印第安人缺乏畜牧業,全靠昆蟲維持基本生存。蜜蜂、黃蜂、螞蟻和蛾子的肥嫩幼蟲是他們的主餐。內華達鹽湖灘上的蠅蛹、松枝上的三弦琴蛾毛蟲,都是土著人的乾糧。

南美洲的印第安人與他們的兄弟民族有著相似的口味。西班牙人進入亞馬遜平原時,當地人也以昆蟲為食,將近 75%的昆蟲在其幼蟲階段就被消費,因為這些幼蟲最鮮嫩多汁。這些蟲子對女性的意義更大:男人外出打獵時,她們極少得到動物性食物,於是昆蟲便成為魚肉的優良替代品。

▍堅果裡的螢火蟲幼蟲,是亞馬遜叢林的美味

但是,昆蟲並非只是西方文明眼中不發達地區的飲食,歐亞大陸軸心文明的人同樣大啖蟲子。

吃蟲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傳統。《周禮·天官》中記載,周天子宴飲必然要食用蟻醬。直到現在螞蚱仍然是華北人民的美食。

江南人也沒有討厭蟲子的理由:在近代,蠶蛹是江南底層民眾的重要蛋白質來源。江南的繅絲業十分發達,婦女們把蠶繭放入開水,蠶絲展開,剩下的蠶蛹就能提供一整天新鮮的熟食,煮熟的蠶香縈繞在繅絲廠的上空。

▍江南美食:水煮蠶蛹

亞里斯多德恐怕也難以理解為什今天的歐洲人如此恐懼吃蟲子,因為他老人家對吃蟬就十分在行:第一次脫殼前的蟬蛹最嫩,而剛交配完的母蟬肚子裡充滿了白卵。

稍後的普林尼在《博物志》中記載了羅馬人特別喜愛一種叫「cossus」的樹皮蛆,這種蛆只有在「最奢華的宴席」上才能享用到。

▍一種木蠹蛾(cossus)的幼蟲

人類自古以來就喜歡吃蟲子不是沒有道理的。

人類對於動物蛋白的需求,自進化的源頭便奠定下來。但是動物蛋白並不像果子和穀物那樣方便採集。在馴化家畜出現之前,人類只能靠集體捕獵吃肉,而這往往需要運氣和鮮血。

昆蟲作為蛋白質的優質來源,其營養豐富程度並不亞於普通家畜。食用昆蟲的粗蛋白含量一般是其乾重的 31%~72%,超過畜禽、魚蛋的蛋白質含量;它們還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如蘇氨酸 、纈氨酸 、賴氨酸 、色氨酸等等,其中大多數指標達到或超過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值。

▍部分昆蟲的營養成分表

另據統計,94 種食用昆蟲中,50%的熱值高於大豆(19572kJ/kg),87%的高於玉米(15540kJ/kg),65%的高於牛肉,70%的高於魚、小扁豆和蠶豆,5%的高於小麥和黑麥。螞蟻的鋅含量是大豆的 8 倍,豬肝的 2 倍。可謂人類的理想美食。

既然昆蟲營養如此豐富,為人類的生存做出巨大貢獻,為何在現代社會遭到唾棄?

「蝦米再小也是肉」

美國人類學家馬文·哈裡斯認為原因並不複雜:農業的發展提高了動物蛋白獲取效率,讓亞歐大陸的軸心文明不再需要昆蟲提供動物蛋白。

人類和其他雜食性動物一樣,在覓食上遵循最佳搜尋原理。生態學家經過長時期觀察雜食性動物,認為覓食者只會追尋單位搜索和處理時間內有最大熱量回報的食物品種,當我們遇到第二種、第三種食物時,只要如此做下去就能得到這些食物。所以我們的食譜由什麼組成要看各種食物組合的熱量回報率。

▍圖中行為就是一種高回報率的選擇

假設一片樹林,只有野豬、天鵝和田鼠。我們搜尋野豬需要 4 小時,處理需要 2 小時,獲得熱量值 2 萬卡;同樣時間處理天鵝的熱量回報有 1 萬卡,二者的回報率根據下列算式將有顯著不同:

20000 卡/(4+2)小時=3333 卡/小時

10000 卡/(4+2)小時=1666 卡/小時

顯然選擇捕獲野豬是正確的選擇。但是捕獲野豬同時還能捕獲一隻天鵝的話,回報率將明顯提高:

(20000+10000)卡/(4+2+2)小時=3750 卡/小時

如果田鼠也能順便捕獲,且處理時間也是 2 個小時,熱量回報是 500 卡,那麼野豬、天鵝和田鼠組合的回報率將是:

(20000+10000+500)卡/(4+2+2+2)小時=3050 卡/小時

無疑人們若是把田鼠當作加餐會削弱整頓飯的熱量回報率,所以田鼠是不容易出現在這座森林邊人們的食譜上。

蟲子登上人們的食譜也遵循同樣的原理。

也許不久以後,用蟋蟀和蠕蟲製成的肉丸就能端上我們的餐桌,只是比《雪國列車》的畫面更加清爽。

▍《雪國列車》中蟑螂制蛋白質塊

圖文/大象公會

那麼喜歡吃蟲子的你,現在知道原因了嗎?快給身邊的人科普吧(?>ω

-End-

相關焦點

  • 雲南這些喪心病狂的食物,外省人看了不敢吃!
    都說美食是沒有國界的 但有的美食卻非所有人都能接受 像比較出名的韓國生吃章魚 就不是所有人都能咬下去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雲南這些喪心病狂的食物
  • 雲南這座洗腦全網的美食小城,吃翻了很多人
    大家都知道雲南的傣族人家多,口味以酸辣甜為主,他們認為,冬天吃酸辣的食物,食慾會大增且身體會暖暖的。更重要的是,能排除氣候帶來的「溼氣」。如果想吃得更「清香」,那就一定要吃風味獨特的竹筒飯了,版納一帶盛產香竹,把紫糯米塞進竹筒裡煮煮煮,米飯的香味就會和竹子的香味融合在一起。三個字——香香香香香噴噴!
  • 揭秘雲南重口味美食「蟲子宴」看似恐怖,吃過的人都讚不絕口!
    雲南美食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單是雲南人在吃這方面可以說是非常膽大的,例如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幾款蟲子宴,沒點膽量的人估計都不敢吃。 二、竹蟲 竹蟲又名竹峰,外形酷似冬蟲夏草,以啃食嫩竹為主,油炸竹蟲在雲南傣族自古就是傣族人招待客人的美味佳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人體所需元素
  • 廣西人吃得有多野:螺螄粉只是基礎操作,昆蟲才是這條街的王
    >廣西人吃得有多野?、東北人吃蠶蛹,而廣西人基本是蛋白質就吃。當然也不是所有百色人都敢嘗試。 廣西人對待食物的態度也相當原始。管它什麼做法,「吃得爽」才是廣西友仔友女心裡最重要的評判標準。 來到廣西,你會發現平常好端端的食材,總有各種做法放飛自我。 比如侗族人,習慣把一切都「酸」著吃。
  • 吃葡萄要小心這些"斑"!裡面全!是!蟲!
    吃葡萄要小心這些"斑"!裡面全!是!蟲! 愛上杏壇 本土丨資訊丨優惠丨交友
  • 走,盈江整點「大竹蟲」吃吃
    竹象鼻蟲幼蟲本文稱為「大竹蟲」,其營養豐富,油炸後香酥可口,蛋白質含量很高,有抗衰老和養顏功效。(摘自百度)德宏人十分喜愛食用,愛喝酒的人也經常用來做下酒菜。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奇特美食吧!竹蟲又名竹蜂、竹蛆等,竹蟲甘香, 時節性較強,每年的10月至次年2月是採集竹蟲的最佳時節。 通常人們習慣把竹蟲取出洗淨用開水氽後再用油煎炸至香酥金黃後食用,似有奶油之味,吃起來非常爽口。
  • 能1800天不吃不喝的「深海怪蟲」,如今成了日本人青睞的美食
    也許對於大王具足蟲來說,吃或不吃全看自己心情,反正食物就在那裡,不吃也照樣能活上好幾年。幾年前,在日本的水族館就有一條名為"壹號"的大王具足蟲,在絕食足足1800多天後(5年多),才死亡。這條大王具足蟲在絕食前吃得最好一頓飯是一條魚,之後就再也不肯吃任何東西了。連研究人員都搞不清它為什麼突然就這樣。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不是絕食抗議,因為大王具足蟲偶爾還會假裝吃東西,來欺騙飼養員——大王具足蟲會像模像樣地把食物放到嘴裡,但是卻從來沒有真正吃下去。
  • 昆蟲或將成人類新食物?雲南人:我們早已贏在起跑線
    作者:繆超  據外媒報導,由於全球食物短缺和尋找更營養、更生態食物的目標,科學家們已經將目光投向了昆蟲。    昆蟲將成人類新食物?在網絡上,簡直炸開了鍋。許多網友紛紛表示:寧願餓死、看了就噁心有助於完成減肥大業、為了不吃蟲今後要抱緊袁隆平爺爺大腿、多養雞吃雞蛋不好麼……  其實,親們不必大驚小怪的呀,朝中國西南看,雲南人不是早就實踐了嘛。
  •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對『吃』越講究的人,越恐怖!
    對吃越講究的人越恐怖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題目是:對吃越講究的人越恐怖。 凌晨四點出發,在30公裡外的原始森林採摘的珍稀鬆茸,好吃; 空巢老人,為歸家的兒孫,親手做的年糕,也好吃; 而這些在最家常的廚房裡創造出的美味,比滿漢全席更有人情味,也更講究。 真正懂吃的人,不管多普通的食材,他們都能吃出講究感,汪曾祺對此,頗有心得。
  • 關於奇異的食譜,沒人能比雲南人更懂得蟲子!當地人:無蟲不成歡
    大家都知道中國人對吃的有種異常的執著,在中國吃貨的眼裡,萬事萬物都只分為兩種屬性,可以吃的和不可以吃的,以及應該怎麼吃的做法,中國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區有著屬於自己地方特色的物種食材,隨之也就影響到了在美食上面的創作。
  • 世界上十大奇葩恐怖的食物,這些你都敢吃嗎?
    如果有這樣的麵包,說不定還真捨不得吃呢,但是不知道這些外國的廚師,是怎麼異想天開做出這種樣子的食物的。彝斯咖魔,產自墨西哥,是一種黑色的巨型光胸臭蟻的卵,這種卵同乾酪一樣稠實。最受歡迎的一種吃法是將它們裹在一種玉米卷中,蘸著鱷梨調味醬享用,同時享受瘋狂的虐待。沙蟲,它的形狀很像一根腸子,呈長筒形,且渾身光裸無毛,可以製作沙蟲粥,不夠過知道你們有胃口能吃的下去嗎?
  • 吃貓屎才能感染弓形蟲?誰編的這麼噁心的謠言
    染色後的弓形蟲速殖子,可以看到近似弓形的蟲體丨Wikimedia 弓形蟲這輩子 弓形蟲的一生,可以用「殊途同歸」形容。卵囊隨糞便排出體外後,可發育為孢子化卵囊,再被中間宿主吞食,便可在中間宿主體內形成速殖子繼續增殖,在宿主的細胞中產生囊壁,再次形成包囊丨《默沙東診療手冊家庭版》 並不是只有貓會感染 儘管提到弓形蟲很多人都會聯繫到貓,但其實從生活習性的角度來說,狗比貓更容易感染弓形蟲,因為狗經常外出散步,從而增加了感染弓形蟲的風險
  • 雲南人獨特的飲食,這些特色美食你吃過嗎?有些外地人不敢嘗!
    看起來真的很像是牛糞,所以叫「牛糞火鍋」,吃起來味道苦苦的,聽說有有健胃消食的功效。 雲南的淡湯就是在鍋裡放清水,不放油、不放鹽、不放任何調料、只用水 把食物煮熟就可以了。
  • 「鬼吹燈」最恐怖的《雲南蟲谷》將襲,特效最棒,情節驚險刺激
    不過該系列的下一部,《鬼吹燈之雲南蟲谷》則更讓觀眾們充滿了期待。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部劇作故事情節更為驚險刺激,是整個「鬼吹燈」中最為驚險刺激的一部。該劇圍繞著一則神秘傳聞展開,傳聞中提到了能救人性命的雮塵珠,曾經是古滇國獻王墓的隨葬品,因此,「鐵三角」繼續鋌而走險,進而摸金。
  • 自然丨螳螂歷險記(4)—— 恐怖的鐵線蟲
    鐵線蟲是怎樣入侵螳螂體內的呢?一些昆蟲的幼蟲生活在水裡,而鐵線蟲的幼蟲就會趁機進入這些昆蟲的體內,但是鐵線蟲在這些昆蟲體內不會繼續發育,甚至直到這些昆蟲死去都不會對它們造成任何影響。因為每種鐵線蟲的入侵對象相對比較專一,只會在某些特定種類的昆蟲體內發育,例如螳螂。
  • 雲南之怪:鮮花入菜,蟲蟻下酒
    在我看來,雲南第十八怪之外完全可以再加一怪:嚼花宛如吃青菜。鮮花入饌,在別的地方更像一件風雅事,帶有自我陶醉或表演的意味。但在雲南,根本就是家常便飯。各種其他地方人們用來陶冶情操的花花草草,被他們開發得淋漓盡致,大都供奉五臟廟。先看下圖這一籠米飯?三種顏色分別由染飯花(黃色),紫蘭藤(紫色),紅蘭草(紅色)的汁液染成後蒸來,組合在一起,奪目耀眼。
  • 吃起蟲子來,哪裡的人最狠?
    淮北人聊起「蝶喇猴」,十有八九會眉飛色舞、狂拍大腿。第一次看到這盤紅裡透黑的菜,阿良只是一個6歲的滁州男孩。伯伯夾起一個逗他:「是小男子漢就吃一個!怕什麼,香著嘞。」焦脆鮮香,一口入魂。即使多年後小龍蝦火爆全國,都沒有這來自田野的神秘野味更誘人。
  • 書蟲是什麼蟲?它吃的紙可能比你讀的書都多
    我們更願意保護的是你喜歡閱讀、熱愛自然的心意。——《植物保護學報》官方微平臺有那麼一類「酷愛」學習的小蟲,它常常將書本吃吃吃,吃得精光!你問它是誰,恐怕有八成童鞋不知道。嗯,更怪異!那,此蟲究竟是什麼?為何愛吃書呢?
  • 「綠的都是菜,會動的都是肉」雲南人吃的就這麼野!
    麗江地處雲南西部高原,受層層群山包圍,吃蟲習俗蔚然成風。此次百蟲宴選用了蝗蟲、竹蟲、水蜻蜓、螞蚱、蠶蛹、蜈蚣、蜂蛹等數十種昆蟲。賣相雖些許嚇人,但吃起來那可叫一個「香」喲,用來當下酒菜妥妥的~其中的樂趣只有吃過的人才懂。
  • 恐怖鐵線蟲
    日漸燥熱的初夏午後,正是人心思動,想去玩水的時節。如此良辰,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鐵線蟲背後的故事。說也奇怪,鐵線蟲讓人類和節肢動物同仇敵愾。在此之前,沒人會相信人類會同情一隻螳螂。在螳螂的眼中,被鐵線蟲寄生的螳螂同類,估計就像人類恐怖片中的鬼。螳螂是一類擅長隱蔽的昆蟲,白天會很好地將自己藏在雜草與枯枝敗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