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新增2個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 總數繼續保持全國第一

2021-01-21 新華報業網

  交匯點訊 近日,農業農村部等17個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聯合發文,增補一批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江蘇徐州市銅山區和泰州市姜堰區成功入選,並承擔相應的改革試驗任務。至此,江蘇的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數量增至5家,繼續排名全國第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11年以來,我省圍繞中央和省委部署的農村改革重大任務,突出問題導向,統籌推進全國和省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湧現出一批創新農村體制機制的「探路先鋒」。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成效斐然:蘇州市積極爭當改革「排頭兵」,先後承擔近20項全國改革試驗任務,任務數居全國前列;南京市持續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形成了一批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常州市武進區2015年開展的水稻收入保險試點被寫入2016年中央1號文件,2020年被推廣至全省33個產糧大縣。2018年4月,原農業部通報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改革試驗成果轉化情況,我省10個方面的試驗成果入選,數量居全國前列。一系列成果走出了江蘇、走向了全國,「樣板擴散效應」持續顯現。

  2012年以來,省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接續推進,已先後開展三輪省級農村改革試驗,累計落實73項改革試驗任務,一大批創新成果已轉化為全省農村改革發展的政策舉措,省級改革試驗也成為培養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的搖籃。此次入選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的銅山區和姜堰區都是省農村改革試驗區。徐州市銅山區2012年開展股田經營改革試點,在推動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增加村集體收入、創新土地規模經營等方面形成了「銅山模式」。泰州市姜堰區近年來探索建立的規模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主體協同發展的「姜堰模式」,先後得到國務院兩任副總理的考察和肯定。此次入選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後,兩個區將首先圍繞家庭農場發展培育機制創新的試點任務開展一系列探索試驗,爭取為完善我國家庭農場政策支持體系、健全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新的成果。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吳瓊

  新華日報全媒體經濟新聞部出品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江蘇全國文明城市增至28個 居全國第一
    在近日舉行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喜訊傳來:江蘇鹽城、淮安、連雲港和邳州、啟東、海安、崑山、句容、太倉、如東、靖江、高郵等12個城市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16個城市保持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全省的全國文明城市增至28個,總數和佔比均居各省(區)第一,全省一半以上城市創成全國文明城市;同時,全省新獲得命名表彰107個全國文明村鎮、119個全國文明單位、23戶全國文明家庭、21個全國文明校園和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
  • 西部大開發十年成就顯著 改革開放繼續不斷深化
    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截至2009年底,累計新開工重點工程120項,投資總規模達2.2萬億元。新增公路通車裡程97.2萬公裡,其中新增高速公路1.6萬公裡,「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西部路段1.6萬公裡全線貫通,公路通車總裡程達150.45萬公裡,鄉(鎮)、建制村公路通達率分別實現99.06%和88.54%。
  • 深度|精神文明建設全國表彰,江蘇為何「先進」這麼多?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號:xhrbbjxllw)查閱資料發現,截至目前,江蘇共有28個全國文明城市,佔全省城市總數52.83%,全國文明城市總數和佔比均居各省(區)第一,實現了江蘇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全省一半以上城市創成全國文明城市的目標。拿下「兩個第一」,江蘇哪些城市立下「戰功」?哪些方面做出了突出實績?又將如何繼續「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
  • 河北自貿試驗區:已形成全國首創性案例11項,改革試點任務有效實施...
    ,以制度創新為核心,自貿試驗區改革發展取得紮實成效。河北銀保監局出臺金融15條支持政策,國家外匯管理局河北省分局出臺9項舉措推進外匯管理改革試點。三是推動產業領域開放創新。在國際大宗商品貿易領域,曹妃甸片區鐵礦石保稅篩分監管新模式獲海關總署備案。在海事領域,河北海事局會同曹妃甸片區推出促進航運便利化的「海事15條」創新舉措。在生物醫藥領域,正定片區建成全國首個自貿試驗區生物醫藥智慧財產權維權援助中心。  四大平臺打造綜合競爭新優勢。
  • 浙江自貿試驗區在全國率先擴區 背後戰略意義在這裡
    為什麼浙江迫切需要擴區  過去,說到浙江自貿試驗區,人們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兩個詞:舟山和油氣產業。在推進大會上,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自貿試驗區GDP增速、研發經費支出增速均要高於全省平均2個百分點,外貿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總額增速也要高於全省平均3個百分點。  這一目標任務背後正是浙江尋求擴區的重要目的——旨在通過自貿試驗區建設,加快全省經濟增長。
  • 國家級大創項目名單發布 安徽立項總數居全國第一
    國家級大創項目名單發布 安徽立項總數居全國第一 2020-09-16 10:27:49   來源:中安在線
  • 兩次試驗農村金融改革 玉田禁止農民互助資金大額投資
    早在2004年,全國首家農村資金互助社就在吉林誕生,但十年來,農村資金互助組織的發展現實依然「骨感」,而多地頻頻曝出的合作組織負責人攜款跑路事件,更讓這一新興的農村金融組織發展之路充滿曲折。農村資金互助組織十年發展踏步的原因是什麼?有哪些典型樣本值得推崇借鑑?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兩度獲批成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的河北省玉田縣,試圖為讀者解讀一個農村資金互助零風險管控的玉田模式。
  • 「雙第一」!江蘇教師在這項全國競賽中勇創佳績!
    10月24日,由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主辦,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承辦的第八屆全國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競賽在重慶落下帷幕。江蘇教師表現突出,取得「雙第一」的優異成績。
  • 全國GDP千億縣增至29個,江蘇就有11個
    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各地統計公報、政府工作報告及公開數據梳理發現,截至2018年,共有29個縣(市)的GDP突破1000億大關,其中有5個縣破2000億,兩個破3000億大關。這29個縣域分布在江蘇、浙江、山東、福建、湖南、陝西6個省份。其中江蘇最多,共有11個。
  • 2018年全國電影銀幕總數超6萬塊 未來兩年繼續增長
    未來兩年內電影銀幕將繼續保持增長  影院更多樣 觀影更方便(解碼·文化市場新觀察)  2018年中國電影市場,成績亮眼,電影銀幕總數位居世界首位,影院建設持續多年高速增長。截至2018年底,全國銀幕總數突破6萬塊,位居世界首位。  與高速增長的影院數量相比,近幾年來,全國影院的場均觀影人次持續下降。以位居全國票房收入首位的萬達院線為例,2016年場均人次為31人,2017年為25人,2018年則再度下降至22人。這樣的情況在各大院線普遍存在。  儘管如此,《意見》仍然將加快電影院建設發展放在首要位置。
  • 邵武2020年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400強
    建成5G基站62個,城區實現5G全覆蓋。完成徵地2219畝,拆遷2.75萬平方米,爭取上級各類項目補助資金18.7億元、地方政府債券資金8.97億元。金塘工業園區被列為全省第一批園區標準化建設示範試點、全省首批化工園區(化工集中區),經濟開發區被評為全省循環經濟示範試點園區。舜躍科技、永椿科技等項目建成投產,江蘇準信酚醛樹脂、蘇州矽索有機矽等項目籤約落地。
  • 全國人口最多的省份是什麼?排名第一的省有多少人
    與此同時,廣東常住人口2019年死亡率為4.46‰,比全國總人口死亡率(7.14‰)低。更高的出生率,加上更低的死亡率,使得廣東2019年人口自然增長率(8.08‰),比全國總人口自然增長率(3.34‰)高出4.74個百分點。  數據還顯示,廣東每年吸引大量的外來人口。
  • 30年,浦東創造了55個「全國第一」,你都知道嗎?
    30年來這片神奇的土地上誕生了55個「全國第一」1、第一個金融貿易區1990年4月,全國唯一一個以「18、第一家外商參股中資銀行1999年9月10日,總部在美國的國際金融公司參股投資上海銀行1億股(每股2.12元),佔股比例5%;上海銀行成為國內第一家外商參股中資銀行。上海銀行揭牌。
  • 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6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22.5%,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22.4%。2016年12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3.2%,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同比下降11.0%。今年以來,房地產庫存繼續減少。4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7.2%,其中住宅待售面積下降16.2%。 去槓桿穩步推進。降低負債水平是改善企業生產經營,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確保供給安全的關鍵舉措。
  • 江西公布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三年成績單
    習近平總書記時隔三年再次親臨江西視察時指出,江西實施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攻堅行動,全面開展「五河兩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整治,發展綠色產業、健全生態文明制度,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3.1%,生態環境質量在全國保持領先,生態優勢鞏固提升。總體來看,試驗區建設三年來實現了「六個新」「六個一」的階段性成果。
  • 湖北自貿試驗區:改革紅利形成吸引外資「強磁場」
    湖北省商務廳廳長、自貿辦主任秦軍亮出了成績單——兩年多來,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攻方向,初步形成30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9項被國家層面採納推廣,86項在省內複製推廣;截至今年6月,湖北自貿試驗區累計實際使用外資31.7億美元,進出口總額2159億元人民幣。  營造更好的開放型營商環境,湖北自貿試驗區在「放管服」改革方面貢獻了多個「全國率先」。
  • 商務部:2019年18個自貿試驗區累計新設企業約31.9萬家 | 網際網路...
    《報告》回顧了2019年全國自貿試驗區發展情況,全面反映了自貿試驗區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率先作為,在更大力度、更深層次改革開放中「先行先試」的探索和實踐,充分彰顯了自貿試驗區在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中示範帶動作用
  • 全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落地自貢
    李華 胡正紅 四川在線記者 秦勇12月18日,2020年全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自貢會上,自貢被國家民航局授牌全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今年10月,中國民用航空局公布首批13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試驗區)名單,自貢市榜上有名,成為西南地區唯一入選城市,目標定位為支線物流,主要運行機型為中大型
  • 2019年全國機器人企業數量大排名(省份榜|7月)
    本期榜單如下:浩然哥點評一、整體狀況整體上,截止到2019年6月底,全國機器人企業(企業名稱中明確標出)的總數為9420家。2019年5、6月全國範圍新增企業數量為407家,2個月增幅為4.52%,與上期相比增量持續增長,但增幅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