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來
這片神奇的土地上
誕生了55個「全國第一」
1、第一個金融貿易區
1990年4月,全國唯一一個以「金融貿易」命名的國家級開發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陸家嘴金融城)成立。陸家嘴金融貿易區與浦西外灘僅一江之隔。
陸家嘴的變遷。
2、第一個出口加工區
1990年4月,浦東金橋出口加工區成立;同年9月,國務院批准金橋出口加工區享受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政策。金橋出口加工區由此升級為我國第一個以「出口加工區」命名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金橋的今昔。
3、第一個保稅區
1990年9月8日,國務院批准設立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是中國大陸啟動最早、規模最大、產業最全、輻射最廣的保稅區。
外高橋的巨變。
4、首創土地開發模式
1990年4月18日浦東開發開放,為了快速組建陸家嘴、金橋、外高橋三家開發公司,開展相關地塊「七通一平」的土地開發工作,在當時浦東新區財政沒有足夠的資金,資金缺乏、開發任務又緊迫的情況下,用土地折價入股的方案逐漸浮出水面。
5、第一家證券交易所
1990年11月26日,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宣告成立。
上海證券交易所。
6、第一家保稅區進出口貿易外國公司
1992年7月26日,經原國家外經貿部批准,我國第一家外商獨資貿易公司——上海伊藤忠商事有限公司在外高橋保稅區註冊成立。
進出口商品交易會。
7、第一家外資保險公司
1992年9月25日,中國大陸第一家外資保險公司,同時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外商獨資壽險公司——美國友邦上海公司在浦東開業,為外資保險公司進入上海打開了大門。
中國保險大廈。
8、第一家中外合資商業零售企業
1992年9月28日,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大型商業零售企業——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第一八佰伴開門迎客。
9、首次公開招聘幹部
1993年1月28日,浦東首創打破戶口、身份和行業的限制,面向全國招聘包括2名副局長在內共40名黨政機關幹部。
外高橋管委會進場辦公。
10、第一家保稅交易市場
1993年3月25日, 上海外高橋保稅區保稅生產資料交易市場建立,是中國大陸第一家保稅生產資料交易市場。
保稅區全貌。
11、第一家合資物流企業
1993年9月,第一個中外合資物流企業——上海外紅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在外高橋保稅區註冊成立。
建設中的外高橋。
12、第一個合作辦學項目
1994年11月8日,由中國政府與歐洲聯盟聯合創立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正式開學。
上海紐約大學的畢業典禮。
13、第一家法律援助中心
1995年8月25日,浦東新區法律援助中心成立。
14、第一家外資銀行
1995年9月28日,第一家外資銀行日本富士銀行上海分行在浦東開業。
花旗銀行等外資銀行相繼落戶浦東。
15、第一家合資外貿公司
1996年10月24日,全國第一家中外合資外貿公司蘭生大宇貿易公司在外高橋保稅區註冊成立。
保稅區大門。
16、外資金融機構首次試點經營人民幣業務
1996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頒布《上海浦東外資金融機構經營人民幣業務試點暫行管理辦法》,允許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在上海浦東試點經營人民幣業務,中國的銀行業開放進入開放本幣業務新階段。
金融一條街。
17、第一家中美合資電信企業
1999年4月1日,美國朗訊公司與上海市郵政局在浦東建立全國第一家中美合資電信企業「上海貝爾」。
18、第一家外商參股中資銀行
1999年9月10日,總部在美國的國際金融公司參股投資上海銀行1億股(每股2.12元),佔股比例5%;上海銀行成為國內第一家外商參股中資銀行。
上海銀行揭牌。
19、第一家鑽石交易所
2000年10月27日,國家級鑽石交易所——上海鑽石交易所在金茂大廈開業,是中國現有的證券、期貨、金屬、糧油等交易所中唯一的一個中外合資交易所。
金茂大廈。
20、第一家合資基金管理公司
2001年1月17日,中國第二大券商國泰君安證券公司與德國德勒斯登銀行籤訂全面技術合作協議,成立全國第一家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
證券大廈。
21、第一個「區港一體」的保稅港區
2005年6月,國務院批准設立洋山保稅港區,這是我國第一個「區港一體」的保稅港區。
洋山深水港區。
22、第一個開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
2005年6月,國務院批准浦東在全國率先開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
2005年的陸家嘴。作為全國首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浦東再次成為中國改革的領頭羊。
23、第一家在國內發行熊貓債券
2005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展境外公司發行熊貓債券試點工作,成為首批在中國境內發行熊貓債券的境外發行人。
24、第一個金融審判機構:上海金融仲裁院
2007年12月18日,上海金融仲裁院成立。
浦東金融中心。
25、第一批聘任制公務員
2008年6月,浦東率先試點「聘任制公務員」制度的首批5位聘任制公務員走上政府工作崗位。
臨港新片區成立以來的第一批聘任制公務員。黃尖尖 攝
26、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
2013年9月,上海自貿區掛牌成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國內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上海自貿區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
上海自貿區擴展區揭牌,陸家嘴金融片區、金橋開發片區、 張江高科技片區三大片區納入自貿區版圖。蔣迪雯 攝
27、首份外商投資負面清單
2013年9月29日,我國首份《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發布。
2013年的陸家嘴。
28、率先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
2014年6月18日,上海口岸啟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這是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和促進貿易便利化的重要舉措。
開放樞紐門戶,浦東機場。
29、第一個單獨設立的知識產權局
2014年,對接國際慣例,浦東開展了智慧財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2015年1月1日,上海市浦東新區知識產權局正式運行,成為我國首家專利、商標、版權「三合一」兼具行政管理和綜合執法職能的知識產權局。
知識產權局。
30、第一家智慧財產權法院
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於2014年12月28日揭牌成立,落地浦東。
智慧財產權法院。
31、第一個在自貿區設立的離岸創新創業基地
由中國科協與上海市政府共同推動,依託「海智計劃」建設上海自貿區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基地於2015年8月12日正式揭牌。
工業網際網路創新中心,各種創新基地在浦東遍地開花。
32、第一家再保險經紀企業
2015年12月18日,中國第一家專業再保險經紀公司——江泰再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在上海浦東宣布開業。
中國保險大廈。
33、第一家中外合資國際醫院
2015年11月18日,首家中外合資國際醫院——上海萊佛士國際醫院落戶前灘。
萊佛士國際醫院。
34、第一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2016年2月16日,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已批覆同意,建設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張江科學城。
35、第一家機場區域外的空運貨物海關監管場所
2017年1月6日,歷時四年的醞釀、籌備和建設推進,張江跨境科創監管服務中心正式啟動。
海關五號門。
36、第一家外商獨資職業培訓機構
2017年1月12日,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普華永道宣布其在上海自貿區設立獨資公司——普華永道商務技能培訓(上海)有限公司正式開業。
37、第一家航運領域自保公司
2017年1月25日,經中國保監會批准中遠海運財產保險自保有限公司開業,2月8日正式掛牌營業,成為我國航運領域首家自保公司。
浦東國際航運服務中心。
38、第一張外籍學生工作證
2017年6月16日,上海紐約大學第一屆本科畢業生、來自美國的泰勒·保羅·羅瑞克,獲頒全國首張本科學歷外國留學生工作許可證。
上海紐約大學。
39、第一家海外人才局
2017年6月16日,浦東在全國率先掛牌設立了海外人才局。
自貿區海外留學生招聘專場。
40、第一張外籍人才「綠卡」
2017年6月16日,浦東頒發了全國首張由上海自貿區管委會推薦申辦的永久居留身份證(「中國綠卡」)。
浦東國際人才港。
41、率先試點醫療器械註冊人制度
2017年9月13日,浦東率先試點醫療器械註冊人制度,加快創新產品的上市步伐,強化食品藥品安全保障。
浦東製造的醫療器械。
42、率先試點企業投資建設項目審批改革
2018年1月29日,上海新海航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就其倉儲改建項目進行網上申報。這是浦東新區進一步深化企業投資建設項目審批改革後,企業申報的首個項目。
43、第一個國際化期貨品種
2018年3月26日,以人民幣計價交易的中國首個國際化期貨品種成功上市。
上海期貨交易中心。
44、第一個基層社會治理區級標準
2018年5月7日,浦東新區首發兩項基層社會治理區級標準《社會治理指數評價體系》《「家門口」服務規範》。
家門口服務。
45、第一張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
2018年5月,浦東市場監管局率先將「一企一證」改革從省級發證的產品類別進一步拓展到國家發證的產品類別。
46、率先試點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
2018年11月10日起,首次將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調整為全國統一備案管理。
浦東新區正式啟動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管理試點。
47、第一家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
2018年11月23日,中國銀保監會正式批覆安聯保險集團《關於申請設立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的請示》。
48、第一個國產腫瘤免疫治療藥物
2018年12月17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條件批准首個國產PD-1單抗——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上市。
國家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基地。
49、第一家外商獨資整車製造項目
2019年1月7日,特斯拉第一個海外超級工廠在上海臨港產業區正式開工建設,這是第一個獲批在中國獨資建廠的外資車企業。
特斯拉超級工廠在臨港產業區正式開工建設。張春海 攝
50、第一家股份制外商投資性公司
2019年,浦東新區引進了上海自貿試驗區首家股份制外商投資性公司益海嘉裡金龍魚等知名企業集團。
51、首張行業綜合許可證
2019年7月31日,浦東首創性提出把一個行業準入在「政府側」涉及的多個審批事項整合為「企業側」的「一張許可證」。
首張食品生產許可證。
52、第一艘國產大型郵輪開工建造
2019年10月18日,我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在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正式開工點火鋼板切割,全面進入實質性建造階段。
外高橋造船廠交付兩座海上鑽井平臺。
53、首家外資控股券商
2019年12月20日,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有限公司在滬揭牌正式開業,成為國內首家開業的新設外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
上海證券交易所。
54、全國第一個特殊綜合保稅區
2020年5月16日,位於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正式揭牌,成為我國151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中唯一的特殊綜合保稅區。
洋山港。
55、全國第一個合資理財公司——匯華理財有限公司
2020年9月30日,國內首家中外合資理財公司——匯華理財有限公司在上海舉行揭牌儀式。
上海期貨大廈。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王志彥 黃尖尖
微信編輯:納米
校對:黑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