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離岸人民幣產品規模和種類正在迅速擴容。
從當前市場來看,離岸人民幣產品主要包括人民幣存單、人民幣計價債券以及與人民幣計價的衍生品市場,儘管人民幣衍生品市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加深正在快速擴容,但規模仍然相對有限,目前離岸人民幣產品的主要形式仍然是人民幣存單和人民幣債券。
人民幣債券市場擴軍
10月13日,英國政府發行30億人民幣國債成為海外人民幣債券市場發展的標誌性事件,儘管其本身規模不大,但標誌人民幣國際化再創新紀錄。
截止到今年三季度,2014年發行的人民幣點心債券總額為27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00億元人民幣),超過2013年全年的200億美元的發行總額,而根據債券市場以往的發行規律,四季度往往是一個發行高峰,目前,國際評級機構惠譽預估的四季度發行規模約為150億美元,如此,全年的發行規模將達到421億美元(約合2740億元人民幣)。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幣點心債儘管發行規模已經創出新高,但在期限結構方面並沒有大的突破。
目前離岸人民幣債券的期限基本上在1~3年以內,10月13日發行成功的30億元英國國債期限也僅為3年,目前離岸人民幣債券期限最長的為10年,但規模有限,發行主體也基本上局限於中國財政部和國家開發銀行等政策性金融機構,企業主體發行的人民幣點心債基本上控制在3年以內,也就是說人民幣債券市場在期限結構方面仍然存在極大的缺陷。
流動性方面,離岸人民幣債券因為其期限相對較短,而且收益率較同類外幣債券較高,海外機構投資者對人民幣債券的需求量仍然較高,同時人民幣投資產品有限,海外人民幣債券的流動性並不高,基本上是持有到期。
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除了人民幣計價、人民幣結算的點心債之外還有少量的合成債券,即人民幣計價,美元結算的債券,該類債券在人民幣單向升值期間比較受追捧,但隨著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實施,該類債券暴露出的匯率風險導致該類債券受歡迎程度大幅下降,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合成債券在離岸市場的發行量不足20億元。
其他人民幣計價產品數量激增
人民幣離岸市場上,除了人民幣計價債券之外,市場存量最大的就是人民幣存單。
據香港金管局的數據,截止到6月末,香港的人民幣存單規模為1.1萬億元人民幣;約佔全球人民幣存單規模的90%,如此推算,全球人民幣存單規模約為1.2萬億元~1.3萬億元。
公開數據顯示,截止到6月末,新加坡的人民幣存款規模2540億元,臺灣人民幣存款約為3000億元。倫敦目前尚未有準確數據,但規模應該與上述兩地相差無幾。
不管是人民幣債券還是人民幣存單都是債權型工具,目前離岸市場的人民幣產品還主要以債權為主,股權型產品相對比較少。
《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統計顯示,目前在港交所上市的人民幣計價股票數量非常少,另外人民幣計價的基金產品也屈指可數,但也不乏嘗鮮者。李嘉誠旗下的匯賢控股早在2011年4月29日就在港交所掛牌發行了一單人民幣計價的房地產基金REITs,儘管認購情況並不及其港幣計價的產品,但也獲得境外機構投資者的追捧。
不過,隨著滬港通的放開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提速,離岸市場人民幣計價股票以及基金數量和流動性應該進一步增加。
一家總部位於香港的外資行的一位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因為現在海外人民幣存量的數量正在迅速增加,現在香港的可交割遠期(Deliverable Forwards/DF)市場正在迅速崛起,儘管因為是場外市場,但預計交易量應該已經超過新加坡的不可交割遠期,(Non-deliverable Forwards/NDF)日交易量應該都已經達到了10億美元~20億美元之間;需要補充的是,新加坡的人民幣NDF市場是人民幣計價的最大NDF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