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啟蒙之1:科研是什麼?與學習有什麼區別?

2021-01-08 視覺變量

我能參加科研嗎?

每個孩子都有好奇心,從內心發出的興趣與想法實現起來是最有效的。那麼「科研」會適合你,只要你勇於開始,只要你興趣,你就會投入精力,去探索就能有發現。

了解真正的科研是什麼,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了解究竟哪些能力能獲得提升,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科研? 你理解的「科研」是真的嗎?

美國創新教育促進會聯合北京科技教育促進會、工匠鋪名校科研項目組、湖南省機器人科技教育學會、秦皇島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邀請來自耶魯大學、牛津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學及實驗室研究專家學者們帶你一起來 「what is research」科研啟蒙系列公開課。

▽科研啟蒙公開課精粹▽

第一講【科研和學習的區別】

【教師簡介】

王鑫洋: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墨西哥自治理工學院(ITAM)助理教授

【分享正文】

簡單自我介紹一下,我叫王鑫洋,在香港讀了幾年後轉學到約翰霍普金斯讀完了本科和碩士,在這兩個地方我學的是數學。之後在耶魯大學讀經濟學博士,畢業之後準備去墨西哥自治理工學院(ITAM)做助理教授,進行經濟理論研究。我將以經濟學為例,介紹科研與學習的區別。

1 什麼是經濟學

在高中的時候別人告訴你他學經濟學了,你一定在想他們學如何去賺錢了?你會發現有金融市場、有股市、有漲跌。

但這個是經濟學嗎?經濟學是什麼?

經濟學主要講兩件事情:第一,經濟學是一種研究人的科學。

我們應該怎麼樣去做決定?當有一個人在面臨眾多選擇,他要怎麼操作?是憑直覺呢?還是經過詳細思考呢?這個問題可以用心理學去理解,也可以用經濟學去理解。比如我們能不能用錢的數量去理解人和人之間交流的動態或者說我們能不能用錢去理解我們身邊接觸的廣告信息?

第二,我認為的經濟學是人和人之間關係的一門科學,它不光是關於錢,還是關於人的偏好,還是更好的去了解自己的一個科學。

2 研究與學習的區別

首先,我認為學習是研究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部分。學習屬於研究,可以通過對比來學習到新的東西。我們有一些東西是知道的,有一些是不知道的,可以通過對比已知知識點與未知知識點,來理解未知的知識。

舉個例子,我們知道三原色紅黃藍,而且我們知道這三原色混起來的顏色,比如說紅加黃等於橙,黃加藍等於綠,紅加藍等於紫,我們還能看到彩虹,彩虹有七種顏色,其中紫色是在最下面的。

那麼為什麼會產生紫色這樣的顏色?我們可以看得到呢?是因為紫色等於紅加藍,所以彩虹等於是有兩圈的,它第一圈的藍和第二圈的紅混在一起所以就產生了紫色,在這件事情上我們通過我們知道的紅黃藍和他們之間的變化,而了解了彩虹有很多很多圈這樣的一個現象。

對於我來講什麼是學習呢?

你需要去比較你會的和你不會的,通過一點點改變,使得你掌握你不會的東西這樣的過程叫做學習。

其次,什麼是研究呢?研究是包括學習的,你必須要學,但是跟單純學習不一樣的地方在哪呢?你不但需要學習別人給你的東西,還需要自己去提出新的問題,你要去解決這樣的問題。

學習跟提出問題這個有時候是顛倒的,有時候大家是先有一個問題,比方說現在疫情非常嚴重,我們急需疫苗,所以這是大家都在研究的問題,我們學習各種各樣的文獻,去學習其他人的知識,去看怎麼樣解決產生疫苗的問題。

但是有時候會反過來的,比方說有時候我們會先學習一個東西,比方說股市,我們想知道它為什麼一會兒漲一會兒跌,什麼是需求,什麼是價格。

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很多其他的問題,於是我們發現如果不解決在學習中提出的問題,我們沒辦法去理解我們最終要學習的目標,這個就是先有學習再有提問。

現在我們存在一個問題需要去解決它,解決的方法是什麼呢?

同樣回到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通過類比現有的工作,通過比較去提出解決新的問題的方法。

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比如看一個腦部的圖,我不知道有沒有對醫學感興趣的同學,其中我們研究腦部疾病的一種方法是什麼呢?

就是把我們推到機器裡面照一個照片,比方說左邊的照片,拿我們照出這個照片跟一個正常大腦的照片進行比較,如果這兩個東西差的特別多,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產生一個數,可能是分數之類的,如果這個分數特別大,說明這個大腦差的特別多,有可能我們自己的大腦是一個有問題的大腦。

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去學習不一樣的問題,去解決我們感興趣的命題。回到學習與研究這個話題,我們剛才一直在說類比,我們在以會的作為基礎去學習新的東西,所以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一步一步去學會,然後看看它可以連接到哪個不會的?再去通過把不會的東西變會去學習新的東西,像走臺階一樣,它需要一步一步的走。如果我們想學最深的東西我們必須要從最淺的開始,以正確的順序去進行學習。

研究和學習都是一樣的,我們需要找到這樣的順序,研究就是尋找這樣的順序,其實就是別人告訴你這樣的順序,你去進行一步一步的學習,但是都需要自己去完成。

3 高中生和本科生科研

這個話題很多家長特別關注,高中生科研跟本科生科研的問題在我的立場我覺得還是非常清楚的,這其實跟我們學習沒有太大的區別,我認為我們都通過求知去想了解一些東西,就是不停的在學習,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我能了解大家的高中生和本科生的情況,其實大家壓力非常大,大家在想我們出來之後能夠幹什麼?因為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是不是應該把時間用在科研還是用在實習?或者是用在其他上面?

在大家做這樣的考慮的時候,其實這個科研的目的就顛倒了,不是為了去了解一個知識點,而是抱著單純為了寫出一個文章,或者用成果去幹別的事情為目的而去做科研,這是一個比較危險的事情。

我並不是說它好或者不好,但是非常危險,為什麼?

因為如果你沒有一個非常合理的動機,你沒有求知慾的話,你很難有興趣把學習(科研)一步一步走下來,所以很有可能你做出來的東西不好。

以我在美國大學這麼多年的學習和工作經歷來看,如果你沒有一個求知慾去做科研,而是報著其他的目的的話,學校大概率是不歡迎你的。

所以總結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高中生應該是腦子裡面首先想的是去研究或者探索一個問題,抱著這樣的想法去進行學習和科研,在學習(科研)過程中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積累了學習和研究經驗,那麼進行科研當然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對於本科生來說,即將面臨的選擇是你將來要從事哪種類型的工作,那麼在你大學二、三年的時候,你去做科研,也就是你能夠提前體會你的專業研究什麼,你是否適合做研究,你要讀博士走科研的道路,還是及早畢業去社會上的其他工業企業等。那麼科研經歷是你很好的試錯和選擇的機會。

我再分享一下:

以我的經濟理論研究工作為例,

將科研作為工作是什麼情況

我說的經濟理論研究就是作為一名學校教授。其中這種教職在國內並不是特別明確,因為在國內其實老師非常多,很難區分老師跟研究人員的關係是什麼?

我想澄清一點至少我比較理想的職業,我願意去從事的職業,它的職業並不完全是老師,它的重點在於你要去感受身邊的事物,而且需要做研究產生新的問題,並且解決這樣的問題,所以它並不是以這種教課是主要的方式。比方說像我之後可能一個禮拜就教三個小時課,其他時間都是我自己的。

那麼它有什麼好處和不好的地方呢?

它的好處主要有三點,

第一點,它的時間是相對比較自由的,你要是可能不想工作的時候你就可以稍微放鬆一段,你要想工作的時候你可以非常集中的把這個工作集中在幾個月內完成。第二點,它的工作內容是可以自己決定的,你想研究什麼樣的問題在經濟理論這樣的一個學科裡面,是可以自己定的。第三點,對於我來講感受生活是研究生活的一部分,我需要去感受生活,了解其他人怎麼想的?然後才能提出好的問題,而且我發現我自己也需要去感受生活,所以它對於我是一個好處。但是它也有不好的地方。

第一點,它沒有下班的時間,因為它沒有上班,所以沒有下班。但是對於我們來講,你可能並不存在下班的時間,你什麼時候腦子裡都應該有一些東西,你不停的去想這個問題應該怎麼做?提出什麼樣的問題?別人的問題怎麼解決?所以你有可能是需要24小時工作的,雖然工作的東西是你自己決定的。第二點,它有時候工作強度是比較大的,有時候我要是真的寫東西的時候,24小時腦子裡都是這個東西,就是連軸轉,完全沒有休息的時間。總體來講我覺得是一份非常不錯的工作,因為比較自由,而且也可以過一個很好的生活。

我來進行一下總結

今天我大概分享的這麼幾點

第一點

我希望分享的我認為的經濟是一個研究「人」和「人和人之間關係」的一門學科,不光是賺錢的,它只要是和「人類」,「人類行為」相關的都可以用經濟學的方法進行研究。

第二點

什麼是理論?對於我來講理論是一個邏輯命題,所以根據定義必須要存在假設,理論是從假設到結論這種推理的邏輯命題,是存在對錯的。

第三點

研究是學習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需要循序漸進。不能說我的目標就是要寫出一篇文章,但是好多人都是這樣,這樣一般寫不出好的文章,好的文章需要你不斷的學習,最終通過走那個臺階達到一個非常理想的狀態。

第四點

在我的理解裡面,經濟領域提出問題和感受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光是解決問題,我們需要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即使你不能把它解決,但是你把它提出來了,觀察也是對經濟這個學科非常重要的。

我想以兩個引用結束我今天的分享

第一個是霍普金斯的校訓。

英語叫The truth will set you free,中文是「真理使人自由」。我在之前的前幾年我一直在感受這句話,我覺得非常正確,了解一些理論的東西可以讓你自己變得非常的清楚。

第二個是凱恩斯的一句話。

凱恩斯可以認為是當代經濟學之父,他是這樣說的,Practical men who believe themselves to be quite exempt from any intellectual inquence,are usually the slaves of some defunct economist.

意思就是說,即使你認為你自己完全跟這種智慧的世界是毫無關聯的,我依然可以過得很好。

不經意之間你也會被一些已經逝去的經濟學家所制定的想法控制了,你是在這樣的社會規則下面生活的,我並不是說它對錯,這個東西我也是看了很有感覺,我依然在感受它,希望大家在聽完我的介紹之後能對這兩句話有一些感受,希望大家通過今天的分享能夠理解什麼是科研、科研與學習的關係是什麼、要抱著什麼樣的態度來做科研,總之希望聽完我的嘮叨,能夠對大家有一點的啟發。謝謝!

備註:有興趣了解更多創新教育、國際教育資訊,歡迎私信或關注微信公眾號「東西視野EDU」。

#科技#

相關焦點

  • 考研掃盲:科研院所與普通高校有何區別?
    摘要:說到考研擇校,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高校,很少有人會了解科研院所,因此錯過了其他選擇的機會,今天幫仔就給大家普及一下科研院所,擇校的時候可別忘了它們呀~   ►什麼是科研院所?
  • 科研院讀研和高校讀研有啥區別?「含金量」不同,不用籤約是關鍵
    區別一:師資力量不同 首先科研院和高校的師資力量是不同的,相對來說在科研院讀研能夠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因為科研院中有很多優秀的教師人才,不過同時也存在一個弊端,那就是在科研院,你和老師之間的相處是比較少的,並不像在高校和老師朝夕相處。
  • 什麼是科學的本質——論中國的第四次科學啟蒙
    ……」基於這些問題,張雙南指出:如果我們有正確的科學教育,去了解科學方法,我們才能具備邏輯思維的辨別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主動的學習能力,並提出中國需要「第四次科學啟蒙」的倡議。  張雙南認為,雖然每一次科學啟蒙都極大地推動了當時的社會進步,但科學並沒有在中國紮根。中國今天需要第四次科學啟蒙,我們需要正確的科學教育,既要教科學知識,也要教科學史、科學精神和科研方法。  事實上,早在明清之前,西方的科學思想就開始逐漸影響中國。
  • 看完終於明白,科研到底拼的是什麼
    來源:社科學術圈作者:鮑海飛1.科研拼的是思想的痴迷和煎熬。在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中,不僅要培養發現問題的能力,質疑的精神,發散性的思維,天馬行空的想法,還要勇於實踐探索出路去解決問題。科研離不開稟賦,科研拼的是百思不得其解之後突然的頓悟,拼的是一種思想的衝動,是思想不受常規思考的束縛。
  • 日本科研巨頭在做什麼
    作者 | 王媛媛我們的鄰國日本,自從明治維新以來,大力發展科技,逐步躋身世界強國之列。日本的科研機構和科研實力是如何煉就的?《理化學研究所——滄桑百年的日本科研巨頭》一書介紹了日本最大的綜合性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的百年曆程,或許能從中探究一二。本書的作者山根一真是一位非常多產的科普作家。
  • 尤裡卡正式推出初中生科研項目 培養學術興趣和熱情
    今年暑期,尤裡卡科研項目會開展「尤裡卡初中科研項目」,它秉承著尤裡卡「嚴謹又好玩」的宗旨,將學術性和趣味性作為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與之前項目不同的是,初中生年齡比較小,對他們來說,現在就培養對未來科研的興趣,似乎有點遙遠。畢竟很多人這個時候其實對學術研究是完全迷茫的狀態,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也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科研項目。
  • 「快樂科研」的目的是什麼?
    請問朱日祥院士,你主持的「華北克拉通破壞」之課題研究進行了十幾年,是找到大地構造與成礦的規律了?還是找到地震發生的原因了?你們結題的<<華北克拉通破壞>>一文雖然號稱「國之重器」,但是沒有解決國家急需的問題;不知道朱日祥院士的團隊進行研究的目的是什麼!
  • 豆豆鹿,快樂啟蒙,走好英語學習第一步
    由曾任谷歌、百度及阿里巴巴廣告合伙人,旗下團隊超過1000名員工,在信息革命浪潮中取到非凡成就的陳雪芬女士創辦的豆豆鹿英語,正是一個面向幼兒進行英語啟蒙教育的品牌,用優質的教學內容,創新的教學模式以及新穎有趣的教學方式成功打造出有溫度的幼兒啟蒙教育。
  • 本科生參與科研能碰撞出什麼「火花」——蘭州大學管理學院「成功...
    本科生參與科研能碰撞出什麼「火花」——蘭州大學管理學院「成功計劃」科研育人探索與實踐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李欣瑤10月29日,一場本科生學術論壇在蘭州大學管理學院舉行。該論壇先後邀請來自國內外的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政府官員170餘人次來到蘭州大學,累計舉辦高水平學術講座和報告200多場,讓地處西部的本科生也能及時了解管理學科發展的最新前沿動態,實現學術啟蒙。開闊視野,同時也要付諸實踐,該學院2007年啟動了「大學生課外科研創新培育項目」。
  • 英語學習路線——語感啟蒙
    -- Tips: 點擊標題下邏輯歸因,關注了解更多 -- —1— 謎之假設 在Aniya 參加希望之星後,有不少朋友和家長諮詢:怎麼學英語?
  • 科研SPSS統計思維實戰研討會
    課程特色:1、 本課程重在傳輸科研工作中的統計思維與邏輯,當需要進行操作時,使用SPSS進行講解操作,避免將時間浪費在可能一生都不會用到的偏專軟體操作上。為了便於掌握,下述問題將會包含到課程案例分析中,而不會按下述清單依次講解)1) 為什麼說目前科研設計與統計分析質量令人擔憂?2) 如何培養統計思維?統計思維的常見誤區有哪些?
  • 學習筆記:醫學基礎科研套路
    疾病是醫學問題,表型是科研問題。一個疾病可以囊括多個表型。基礎科學要適用模塊化思維。醫學科研就是用分子發生的變化或者分子間的調控來解釋疾病發生發展的病理生理過程。由疾入型的學習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讀綜述,第二種是看國家自然基金已經支持的項目題目。
  • 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有什麼區別?
    作為人工智慧的核心技術,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也變得越來越火。一時間,它們幾乎成為了每個人都在談論的話題。那麼,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到底是什麼,它們之間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什麼是機器學習?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ML)是人工智慧的子領域,也是人工智慧的核心。它囊括了幾乎所有對世界影響最大的方法(包括深度學習)。
  • 青年人科研興趣缺失之憾
    他說,如果不是徹底厭惡了科研的話,他覺得科研這工作挺符合自己的要求,但是自己「真的厭倦了」。11月11日,王明回姥姥家開了個家庭會議,想詢問下家人對自己選擇中學這樣一個地位不高,掙錢也不多,還挺累的職業有什麼意見。「最後大家一致認為我真的厭惡科研的話,堅持幹一輩子科研一定不會幸福,而他們並不在意我的名利地位,中學老師也挺好。」為什麼會對科研如此厭倦?
  • 碳基半導體與碳化矽晶片有什麼區別
    打開APP 碳基半導體與碳化矽晶片有什麼區別 21IC 發表於 2020-06-13 10:33:25   我國近日在碳基半導體材料的研製方面有了非常重要突破,近日在碳化矽晶片量產方面也取得重大進展,相同的「碳」字,不同的材料,一個是晶片,一個是晶片。
  • 高中生提前了解:本科、碩士、博士的區別是什麼?
    本科生和研究生有何區別?碩士和博士又有什麼不同?這是很多人都有的困惑,今天向學霸進軍就來看看大家怎麼說吧! 這裡僅說說我理解的工科博士和碩士的區別。 博士注重培養科研能力。科研能力簡而言之就是解決領域內最前沿的問題以及發表論文的能力,這包括了你在自己領域的知識積累、創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與寫作能力,此外你或許還需要學會很多學術圈的「遊戲規則」。
  • 什麼才是啟蒙呢
    [關於「啟蒙與現代性」相關問題的探討,可進一步參考《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2期「啟蒙與現代性(筆談)]。I.今天,如果有家雜誌向自己的讀者們提出一個問題,那它這麼做的目的,就只是針對每個人都已經有所見解的某一項主題來徵詢意見,所以,想藉此得出什麼新東西是不太可能的。
  • 22考研 | 學碩、專碩、非全三種研究生有什麼區別?
    由於大環境的影響,本科學歷越來越「貶值」,為了緩解一部分就業壓力和滿足企業的的「高學歷情結」,研究生擴招勢在必行,但科研形式又不支持研究生的大量擴招。於是,有了專碩和學碩的區別。後又因在職研究生的培養差強人意,以至於在職研究生,往往被業內當做買學歷的代名詞。
  • 不要強迫你的孩子從1數到100,學習有效的數學啟蒙
    --高斯在談到兒童數學啟蒙時,我想大多數家長和朋友一定會想到「1、2、3……」等數字,或者「1+1=2……」等加減法。我們大多數的父母也教孩子如何從1數到100,如何在10內加減,以及如何乘和除孩子。我希望你能指出數學是一門大學科,他不僅包括數字,他還包括形狀、空間、排列、高度、長度、尺寸、厚度、厚度等等。
  • 邊抗癌邊科研的「克隆牛之父」
    2017年10月,美國康乃狄克大學校內最繁華的一條道路有了新的名字:「楊向中路」(「Jerry Yang RD」),校董事會以此紀念華裔科學家楊向中,這位」克隆牛之父「,逝世於2009年2月5日,去世時,僅50歲。克隆羊「多莉」之父維爾穆特多次公開惋惜:我們失去了一位家畜育種方面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