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來源於我們對生命的感悟

2020-12-06 麥芒姐姐寫原創

作者:麥芒姐姐

我一直迷戀著大漠深處的胡楊

曾經有朋友這樣告訴我:第一次情感受挫沒有死的人,可能找到更深厚的情感;第二次情感受挫沒有死的人,可能找到更幸福的人生;許多次在情感裡困苦受難的人,如果有體驗,一定會更觸及到靈魂深處某種很柔軟的東西,從而達到不可自拔的地步。初聽他的這些話,我不置可否,以為他只是對自己經歷的兩次婚姻有一些感觸罷了,或者說是對不同時期的感情以及對人和事物有一種深刻的誰知而已。可在後來我讀到他的一些文章時,才知道這些都是源於他靈魂深處的淡然與釋放,在感情中所見到的一種獨特的見解和對婚姻愛情的另一種的詮釋。

人,是極易受傷的感情動物。在經歷挫折與失敗之後,會對生活有一種全新的理解。正如我時常把婚姻比作是一本厚厚的書籍一般,女人是賞心悅目的封面,男人是深沉雄厚的封底,中間夾雜著兩個人的愛情故事,裡面有痛苦,也有幸福,更有對愛情的體驗,生活的責任與擔當。走進婚姻的圍城裡,共同生活的序幕才剛剛拉開,只有真心相愛的兩個人才能堅持到人生的終點完美謝幕。

我是一個喜歡用一切文字來傾訴內心感動的人,那些飄動在心頭上的某種感想,就這樣在文字的起伏中把自己帶到最初的情感上來。也許文學對於我來說,是積累起來的一種對往事的回味,是生命深處一次次感悟。誠然我知道,在高遠的夜空中,今夜的星光依然明亮,華燈下的夜景還是那般迷人,可我卻無法釋然為愛我或我愛的人寄予我靈魂的守望。

我喜歡在文字搭建的情感平臺上,在某些淡定而又安謐的夜晚寫著它們,一段心情就那麼自然地鋪墊在稿紙上,讓思想的野馬自由馳騁在文字的曠野裡。在一個可以供自己棲息的情感平臺上,寫著那些來自於我生命深處的感動。如同生活中某一個清晨,在太陽還沒有完全照到窗臺上,我就那樣一動為動地站在那支枯萎的玫瑰面前,想像著它曾經滿懷深情地開在我那裡的絢麗。可此刻又有誰說它不美呢?我就那樣痴痴地對著它發呆,看著它失去光彩的花瓣蜷縮在我思維中的某個角落裡,從此讓我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乾花。比起那些鮮豔的花朵來說,它的生命或許更長久些。

發現美創造美,讓美的心情無處不在

生活就像一杯酒,不同時期就會釀造出不同的芳香來。可我是個不擅長釀酒的人,更不會經營生活和處理生活。就像多年以前曾經遭受人生變故與經歷的種種不幸時無助與孤獨一般,在悲傷與痛失之後對生活的感悟是那般痛苦。如今再回過頭仔細想來,在我所遭遇的人生磨難與艱辛時,本著一種淡然處之的心態來面對,未嘗不是一種好事,可我過分關注的是事情的本末。

是的,正如朋友所言:別人對你再怎麼同情,承受苦難的是你自己;別人對你再怎麼關愛,戰勝苦難的人依然是你自己。只有堅強的人,把苦難當成一種歷練,讓自己的生活有了出彩的機會。長時間消沉,會毀滅一個人的鬥志和對生活的信念。否則,有一天,當我們老的時候,你會突然發現,那塊我們一直捂著為之哭泣的傷疤,其實早已經不存在了,有的只是後面那一段空白的歲月。那時候你就會覺得,寒冷的不是冬天,而是我們自己。

有時,我們收藏一枝花,會比收藏一段思念更為長久。如果我們不去動它,它會長久地夾在某個透明的紙袋裡,馨香永遠持久地留在那裡。就像我把那支幹枯的玫瑰製成書籤一般夾在書頁中裡,打開書的時候,我總會聞到它若隱若無的芳香。而一段感情則不同,一個人孤獨心傷的時候,常常會啟開記憶裡那段封塵的往事。想想某個人的好,想想某個人的壞,在哭與笑的回憶味中,我們仿佛失去了某種自我。在心事透明的時候,又分不清好與壞的界定。那時,我就會天真地想,這樣的他能中合在一起,不好也不壞,或許對於我的感情而言更為妥帖些。可是,翻遍所有的記憶,我根本就找不到他所具有這樣的優秀。在我看來,我寧願去收藏一支枯萎的玫瑰花,也不願收藏一段浪漫的邂逅或是一段失落的愛情記憶。以我個人的個性而言,我需要的是一種持久的愛,即便是這一生只是深情守候,就算望斷天涯路,也是一種幸福。也許,只有經歷起伏跌宕的人生,我們才能明白生命與情感的價值。其實守候,就是對自己愛人的一種執著。在我看來,我更喜歡這樣的執著。愛的語言是沉默的,就像在沉默中,我們用文字來訴說,傾聽與交流。彼此間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能心領神會,這難道不是一種深愛嗎?

站在一株茂盛的胡楊面前和一株盛開的野百合面前,你可能一下子就能說出它們哪個更為堅定,哪個更為燦爛。可是如果是植根於大漠深處和懸崖峭壁間,我們卻很難去評定它們哪個更為堅強。那時,我們只能以一種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它們,有的可能是對它們那種頑強生長的姿態,給予肯定,讚美,還有由衷的驚嘆!

我欣賞戈壁灘上的駱駝刺,對於大戈壁來說那是一種稀有的植物。那是我在西行的列車上看到的,那些綠,猶如鋪開的畫布,在戈壁灘上點綴起生命的綠色。那些綠,給我以靈魂的震撼。我的心不止一次為這些頑強的生命而驚嘆,更為他們的生存能力而感動著。我認為那是一種驚豔的美麗,在茫茫的戈壁上那種綠色就是生命的象徵,就是生存的希望。在偶爾某些地方,我也會見到那麼一株或幾株胡楊,或高高挺拔在那裡,或被勁風吹歪了身姿,可那些心形的胡楊葉,在大戈壁上搖曳的卻是生命的偉岸。那是一種生命與另一種生命的堅持所帶給我的全新的感動,是生長在水流最終停滯的茫茫戈壁上所帶給我對生活的感悟。

在奔馳的列車上,看著茫茫戈壁上偶爾出現在我視線裡的那或高大或矮小的點點綠色,我的心不止一次為這些頑強的生命而感動,也無數次禮讚過它們。那些在歷經千年萬年的戈壁風沙中,依然能保持著那份生命和生存勢頭,足可讓我們敬畏一生。它們不正是我們這個民族最可寶貴的文化精髓嗎?

讓我們靜靜聽花開的聲音

相關焦點

  • 20條情感感悟:有些人是腦海裡永恆的記憶,完整了我們的生命!
    5.情感感悟:生命中有一些人與我們擦肩了,卻來不及遇見;遇見了,卻來不及相識;相識了,卻來不及熟悉,卻還要是再見。對自己好點,因為一輩子不長;對身邊的人好點,因為下輩子不一定能遇見。6.情感感悟:渴望有那麼一天,你能再次主動和我聯繫,即使只是寒暄。
  • 法院文苑‖生活隨筆感悟——生命與美麗
    法院文苑‖生活隨筆感悟——生命與美麗 2020-06-06 03: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句子,句句道盡人生的感悟和對生命的體驗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人生是多種多樣的。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人思考生命與人生的意義,因為這個世界的物太多,人太多,所以對人生與生命的認識也就有了多種多樣,人只有自己經歷過自己的人生,才會有屬於自己的人生感悟,別人的人生經驗也可以是我們人生的指路牌。
  • 教育需要對生命的感悟
    教育不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對生命的感悟。只有學生真正懂得了對生命的尊重,他們才會理解生活的意義。也唯有如此,教育才有意義,才能稱之為教育。如果千篇一律地進行大同小異的複製,那麼AI產品在未來毋庸置疑將廣泛地代替人而存在。道理很簡單,懂得這個道理的人比比皆是。然而,不知出於什麼樣的動機,這樣的潛在的危險一再地被刻意忽略。
  • 生命感悟·情感美文丨生活在水中的魚
    但這都不是讓我活著更好的理由……走進我的文字世界,共同聆聽生活中的點滴感悟,只要你用心讀……<一>堅強的生命●塵世中沒有哪一方淨土能讓人隨心所欲,理想與現實總有太大的距離。如果差距太遠,落差太大;如果所處的環境差強人意,總被疏忽,總有傷害;如果病魔纏身,愛人離棄;如果生活中太多是灰暗。那麼,堅強,就是生命的支撐。生命就是一種堅強。
  • 《花火》,死亡襯託生命的厚重,詳解北野武心中的人生感悟
    《花火》包含了北野武對生命和親情的感悟,儘管影片中充滿了死亡含義的隱喻和乖張暴戾的悲情氛圍,但流淌出的卻常常是對於親情和人性的會心一笑。北野武狂放不羈的外表下那些細膩真摯的情感總能不經意間溫暖人心。本文並不想探討北野武的暴力美學多麼的華麗,而是想探討北野武影片中蘊含的真情和含義,下面這四個部分彼此獨立,卻又密切相關,共同構成了「人生」的應有之義。
  • 方舟已在港口:《牛津筆記》與張力奮的生命感悟
    然而,當你翻開牛津筆記,你會發現,裡面充溢的是日常生命體驗,而非宏大敘事。堆沓的舊報紙、角落的古董店、牛津的陽光下一輛單車走街串巷······這些,融匯成充滿秩序與情感的交響樂,在張力奮的筆下流淌。一篇篇記錄著平常所聞所思所感的碎片化日記配上黑白老照片,表達著張力奮對時間、知識、大學、生命、文化等的獨特敘述與理解。
  • 蘇軾對生命的科學感悟
    生命,是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朵;那麼,對生命的感悟、闡釋,就成為作者最富靈性的文字。蘇軾之所以能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受人們喜愛的文人之一,就是因其那些從靈魂深處流出來的對生命科學感悟的文字,感染和啟迪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 散文點點看|行走中的生命感悟
    行走中的生命感悟 ——劉東霞旅遊散文集 《且行且吟》序 程旭榮 庚子年初春的一天,劉東霞給我打電話,說想出一本旅遊散文集子
  • 對生命與死亡的一點感悟。
    這幾年,我接連送走了父親、大舅還有幾位家族裡的老人,每一次在送別他們時,都會讓我心生感慨、感悟頗多。當我看到死者以同樣的姿勢,安安靜靜的躺在門板上,略顯僵硬的屍體就像一具木偶,任由裝殮師給穿上一層層的壽衣,再抬進棺材裡擺正放平。在棺蓋合上的那一刻,靈堂裡哭聲大慟悲啼一片。
  • 生命的感悟
    生命的過程註定是一段路途,註定由激越到安祥,由絢爛到平淡。這段路途不管有多長,重要的是我們曾攜愛走過。象雄鷹眷戀著藍天,溪流愛慕著江海,鮮花追逐著陽光,而芨芨草卻偏愛著貧瘠的荒原。雖然有時會有浮雲,也時而會有險灘,只要心中充滿希翼、充滿渴望、充滿愛,你一路的風景就不會寂寞,同樣會景色旖旎,風光無限。
  • 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一個生命在指導另一個新生命如何在這個時間行走,讓我想到「傳承」二字,那是生命的傳承,生命孕育新的生命,並傳遞其生存技能,不斷延續。一句感嘆從心底油然而出,「這就是生命的真諦吧」。生命並不會因為一個人肉身的離去而終止,它會以精神的狀態被延續下去。
  • 請珍惜生命,用心灌溉生命之花,描繪生命藍圖
    圖片來源於網絡而現在,並不是說我有了多大的覺悟提高,可能是隨著生活閱歷的增加,我有了新的感悟。我們會看見鮮花,可以盡情呼吸花香,但也會遇見荊棘,可是我們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就要活出個樣子來,珍惜這可貴的生命。也許就是因為對生命的敬畏,對生命的珍惜,那麼多的人願意忍受黑暗帶來的不便以及承受巨大經濟的損失去挽救一個年輕的、素不相識的生命。生命,需要我們去珍惜,去賦予它情感。這些情感包括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去描繪我們的人生圖。
  • 幸福來自於對生命真諦的深刻感悟(深度好文)
    幸福來自於對生命真諦的深刻感悟,它不以金錢、名譽、地位為條件,它就那樣淡淡地、靜靜地流淌著,潤物無聲,樸實無華。幸福來自於對自身局限性的知曉,來自於善與滿足、常懷感恩的心情,來自於對世間萬物的博愛之心,來自於身心的完美和諧統一。寂寞是心靈的圍牆,孤獨是生命的常態。徜徉在親情、愛情、友情的環繞中,我們倍覺溫暖與馨香。
  • 古人對生命的感悟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這是王勃寫《滕王閣序》時的一句話,生命是無常的,快樂到了一定程度,悲傷也就來到,就像月亮,從虧到盈,從盈到虧,是不斷變化的,世間的事物也是如此,興衰起伏都是有定數的。這些都是宇宙自然的法則,是人力所不能更改的。人應該順天應命,在繁華時,存一份敬畏之心,在落寞時,留一份淡然之態,做到榮辱不驚。
  • 感悟生活的美好,發現生命的意義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感悟生活的美好,發現生命的意義日常生活中,因為思想不一致和家人爭吵,家人希望我們怎麼怎麼樣,而不是按著內心的想法生活,久而久之,家人之間不再坦誠,彼此無法得到認可。假如彼此認可,就會感受到每個人對不同生活的熱愛,也不至於到老了的那一天,感覺生命留有遺憾。彼此認可,得到家人支持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會感受到生活是多麼的美好。
  • 《吳潔隨筆》感悟生命
    什麼是生命?我所認為的生命是生而存活。萬物在生而存活時都要經歷成長,而成長卻是一個痛苦的過程,這份痛苦我們也在經歷著。正如毛毛蟲破繭成蝶一般,這就便是一種成長,只有努力過才能看到最美的自己。有次在刷微博時看到有個微博寫著,人生有三次成長。
  • 山水雕刻藝術靈感來源於大自然
    山水雕刻藝術靈感來源於大自然———林永福山水雕刻藝術展現給人們的是大自然魅力與人類情感融合的藝術震撼力,藉助雕刻把藝術靈感、大自然、石材創作有機結合到一起,展現人類的文化底蘊,民俗情感。《望廬山瀑布》局部,林永福作其實雕刻藝術靈感的本身就是來源於生活,在大自然當中有著很多充滿靈感的東西。
  • 愛情:感動著我們的靈魂
    我們的生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也承載著真實的靈魂,才讓靈魂對情愛和性愛也魂牽夢繞。我們的生命由愛而生,也因愛而亡,所以,愛情永遠感動著生命裡的靈魂。我們的靈魂總是被別人的愛情所感動,卻不知我們也曾感動過別人,因為我們也曾有過真實的情感。
  • 《Life is a game》:回歸生命的起點,從頭再來,重新感悟
    談及人生,七七想不論是於你還是於我,都仍不足以去評判,因為人生路的盡頭我們還未走到,人生的百苦千悲與生老病死也還未歷經。而在《Life is a game》中,卻可以從頭再來,讓你回歸生命的起點,重新體驗這場未知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