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象徵符號(十一)吉祥天母的五種神器

2020-12-06 愛上唐卡的鄭某某

吉祥天母有五種「神器」,這些武器也是伴隨吉祥天母的許多小神靈和精怪眷屬的器物,神器中的前四個分別是疾病種子袋、紅咒語包、黑白骰子和魔線球,它們掛在吉祥天母裝飾在騾鞍上的小毒蛇身上。第五種神器是拘鬼牌,別在其腰部的蛇皮帶上。

吉祥天母唐卡 16世紀 魯賓美術館藏

疾病種子袋( 藏文:Nad-kyi-rkyal-pa )

疾病種子袋是印度早期細菌戰中使用的一種武器。在當時,人們可以把皮口袋傳染病病菌投人一座圍城的城池或用它來汙染水源。1346年,蒙古人在圍攻黑海沿岸的卡法城時曾運用過這一戰術使這座城市成為廢墟。當可怕的瘟疫造成圍攻的蒙古人大量死亡之時,蒙古指揮官命令將屍體從城牆上扔進去。當疾病在城內開始蔓延的時候,熱那亞商船逃到歐洲南部的地中海港口。在後來的四年裡,這場瘟疫蔓延到整個西歐,成為眾人皆知的「黑熱病」,至少有四分之一的歐洲人死於這場腺鼠疫。這是蒙古人贈送的臨別禮物,更是歐洲史上的最大的一次劫難。

作為吉祥天母的第一件神器, 疾病種子袋由一個人胃、一張剛剛剝下的肉色人皮或一其乾癟的綠色人屍組成。疾病種子袋裡塞有人體組織和人體器官,這些人都是死於鼠疫、水腫、麻風、天花、肝炎、霍亂、痢疾、血液和腦部疾病這些毒性最強的傳染性疾病。在傳統上,疾病被畫成一小張膨脹的人皮,脖頸處常纏有無骨架的四肢,四肢在頸後打結。一條蛇纏繞在屍體的脖頸上,蛇身上還掛有一對骰子。吉祥天母用這個神器向佛法的邪惡怨敵傳播瘟疫疾病。

根據傳說的說法,吉祥天母是從其母那裡得到的疾病種子袋和拘鬼牌。這樣,她就可以降伏龍眾和眾神。其他幾個施疾鬼女拿著瘟疫和細菌種子皮袋。疾病種子袋被畫成盈滿染病的血液、麻瘋病菌或閃電和冰雹。

紅咒語包 ( 藏文: Byad-dmar-gyi-khres-po )

吉祥天母身背紅咒語包,發出的咒語具有束縛力,還向佛法之敵發出致命的咒語。她的第二種神器通常被畫成長方形的藏經狀,經文紙邊染成紅色,夾在兩塊紅色經板之間。要用一塊紅布將紅咒語包包好, 並用紅帶子綑紮。紅咒語包也可畫成一組紅色捲軸。

黑白骰子 ( 藏文: Sho-rdevu-dkar-nag )

一對佔卜骰子用線串起掛在吉祥天女鞍具前面的蛇形挽具上。它們一般與疾病種子袋和成捆的紅咒語包成組出現。骰子呈黑白兩色,白色骰子上有黑點,一般放在上面,黑色骰子上有白點,放在下面。根據傳說的說法,吉祥天母有眾多化身,她以其中一個化身的形象從她會擲骰子的人類伴偶那裡獲得了這些骰子。吉祥天母用這個「神器」或佔卜骰子能決定任何情況下業報的結局。白色骰子正面的最大數點是六,而黑色骰子上的最小數點為一。這表明她對業報的判斷和懲罰的範圍之廣。

在藏族骰子卜筮的各種體系中,一般要用三枚骰子,三枚骰子就可以給出數字3至數字18之間一系列的數字組合。有時,在吉祥天母肖像畫中也繪有這三枚骰子。

吉祥天女的黑白骰子與《舊約全書》所述的所羅門神廟大祭司金色胸飾上的黑白佔卜石或許存在著令人頗感興趣的相似性。這兩塊石頭分別叫作「土明」和「烏陵」,源自巴比倫,是向世人詮釋上帝意志的唯一神示中介物。所羅門神廟大祭司鏡狀的金色胸飾與西藏降神師佩戴在胸部的佔卜鏡或許也十分相似。

魔線球 ( 藏文: mTshon-gyi-gru-gu )

多色線球是用五色彩線編成或纏成的,掛在吉祥天母鞍具後面的蛇形帶上。繪製這個魔線球象徵著一切恐怖武器、神力或咒語的本原。有了這件武器,吉祥天母可以用降伏和毀滅的咒語束縛一切邪惡之敵。

在印度教傳統中,某些宗教節目上也要使用彩線,它們被稱作「驅鬼線」。其中最盛行的一個節日上要在雨季開始前舉行。此時,姐妹們要將護身線系在其兄弟的手胞上,為此她們可以獲得小筆的錢財作為禮物。另一個重要的節目是滿月大師節,要在雨季的第一個滿月時舉行。在此期間,大師受到尊敬,人們會給大師的弟子們護身線。在傳統上,可以給白線、紅線、黃線或黑線,最初要與印度教的四大種姓相符。另一組陰曆節日被稱作「第五節」,其意為在某月陰曆五日舉行的節日。春季的「第五節」被稱作「武器供奉節」,其意為在節日期間,法器、武器和工具都是供奉的對象。在傳統上,在「第五節」的儀式上,要使用五色彩線球確保邪惡精靈無法得到這些武器。在印度教中,數字「5」對溼婆和天母神們尤為神聖。梵文「raksha」一詞有「保護」之意,特別是能避免受到邪惡精靈的侵裝。梵文「raksha」 一詞還用作梵文詞的前綴,用於表示保護免受惡魔侵襲的各種護符和咒語,例如:牛糞燃燒後的聖灰源自五頭不同顏色的母牛,「護身聖灰」源自雜色牛的糞便,這種聖灰在抵禦邪惡精靈方面尤為靈驗。現代印度的雜色線球是用很長的棉繩紡成,棉繩按白、黃、紅綠、藍順序染成,間隔為推。

藏族的護身線戴在脖子或胳膊上,更常用紅線製成,中間有個簡單的吉祥結。五彩線常常出於具體護身的目的編在一-起成細在星相護身符上以保護佩藏者免受心懷巨測之星界精怪的傷害。五彩線用在某些金剛乘的加持儀式上。在召喚五佛部的智慧神時,要將線細繞在主持儀式之大師的金剛杵鈴上。在製作複雜的靈器時也使用彩色線。靈器是神靈的智居地或是對付心懷巨測之精靈的陷阱。

吉祥天母的魔線球可以用多種方式繪製,其中有用混雜色線織成的球、四瓣色球,還有「喜旋」狀的同心弧形球,上面有三個或四個旋轉部分。

拘鬼牌 ( 藏文: bDud-kyi-khram-bam )

吉祥天女的第五種武器是拘鬼牌,它被畫成一根紅檀香木長杖,別在她的蛇形腰帶上。這個「鱗文板」上刻有幾個十字格或方格,用來乞靈和抵擋誹謗或咒語。從其詞源就可以看出這件武器的複雜性,藏文"Khram" 一詞有多層含義,其中之一是「說謊者」、「違背誓願者」、「罪犯」或「陰險狡猾之人」。它還指用於巫術或降神術中的神秘圖形、十字線或刻在木頭上的刻痕及方格。藏文"Khram-

shing」一詞也指把將要遭到鞭撻的罪犯鎖銬住的木板。藏文「bam」詞也有很多含義。 其字面意思是「集在一起形成系列」,因此,藏文「Khram-bam」詞指的是一根符木。藏文「bam」一詞也意味著「腐爛」或「正在腐爛」,而藏文「Bam-ril」一詞指的是一具新鮮、完整的人屍。藏文「Bam-ro」一詞則指被謀殺致死的佛教怨敵的手捏模擬像。

吉祥天母用這個神奇武器記錄下對違背誓言者和與佛法不共藏天之敵進行懲罰的數量。她對這些敵人發出懲戒性的咒語,並破除巫師向其保護的信徒發出的邪惡咒語。在對這些人進行懲罰時,她將拘鬼牌投向敢於冒犯她的惡魔,拘鬼牌擊碎了它的頭蓋骨,使可怕的咒語立即生效。

內貝斯基-沃基科維茨在其著作《西藏的鬼怪神靈》中指出,在西藏,符木是用來記錄交易協定細節的,它出現在有利於文字記載的藏文字母傳入之前。在許多古代文化中也可以看到協議雙方之間類似交易抵押的東西,其中使用「以石為記」、「誓約所限」、「即買即賣」等字眼。他還提到符木的兩個重要變體,一個為黑色,另一個為黃色,上面都有七個、九個或十三個紅方格。各種精靈和一些小神,如:「死主」、羅利鬼、鬼女和「贊」神,構成了最怒相神的眷屬,它們揮舞著這些神器。當用鱗文板砍殺敵人之時,方格的數量應與將來的受害者之年齡相符。

吉祥天母邪惡的拘鬼牌通常被畫成一根紅色檀香木杖,飾有錐形或方形結頂,頂部呈金字塔狀。木桿上面的方格圖案被畫成金黃色、深紅色或黑色的十字或方格圖案,有時畫成用幾何圖線或交叉線構成的神秘標識。

相關焦點

  • 從唐卡展看藏傳佛教的圖紋與「淨域虔心」
    參展的唐卡包括14世紀三十五佛唐卡、詩人、藝術家卻英多傑風格羅漢唐卡、扎什吉彩風格的蓮花手菩薩唐卡3件、勉唐畫派風格的吉祥天母壇城唐卡、葉衣佛母唐卡等。由於唐卡本身質地脆弱,現存唐卡中,15世紀之前的作品存世量並不多,明清時期的唐卡藝術臻於成熟,故而存量最大。從現場的唐卡可以欣賞與解讀藏傳佛教中的一些圖紋。
  • 你所不知道的藏傳佛教吉祥八寶圖(圖)
    吉祥八寶,藏語稱"扎西達傑",又稱八吉祥徽,是藏族繪畫裡最常見而又賦予深刻內涵的一種組合式繪畫精品。大多數以壁畫的形式出現,也有少量雕刻和塑造的立體形,這八種吉祥物的標誌與佛陀或佛法息息相關。
  • 佛教中象徵吉祥的花
    根據佛教典籍,佛教有「五樹六花」的說法。所謂五樹六花,指佛經中規定寺院裡必須種植的五種樹和六種花。五樹:菩提樹、高榕樹、貝葉棕樹、檳榔樹和糖棕樹;六花:指荷(蓮)花、文殊蘭、黃姜花、雞蛋花、緬桂花和地湧金蓮。
  • 菩提院聞思修 認識藏傳佛教星象符號——太陽和月亮
    作為我們世界的主要發光體,太陽和月亮是金剛乘佛教中最重要的星相象徵。紅色或金色太陽代表著陰性的智慧,而白色月亮代表著陽性的方法或慈悲。但有時,在經文描繪某些神靈時,這種象徵主義偶然也會相反。根據藏醫經文的說法,女孩的青春期大約在十二歲,男孩的青春期在十六歲。從象徵意義上來看,十二歲代表著女孩「智慧」的陰性,因為太陽有十二個月和十二宮。
  • 藏傳佛教象徵符號之星象符號
    太陽(藏文:Nyi-ma)月亮(藏文:Zla-ba)作為我們世界主要的發光體,太陽和月亮在藏傳佛教中是非常重要的星象符號之一。傳統的藏族會將紅色或者金色的太陽視作陰性的智慧,而白色的月亮則代表了陽性的慈悲或者方法。
  • 藏傳佛教象徵符號之動物和神話動物
    早期佛教選用獅子作為佛陀釋迦摩尼的象徵,佛陀也被稱之為釋迦僧格。同時獅子還是眾多金剛乘神靈的坐騎,其中多聞天王、文殊菩薩、象頭神和吉祥長壽女神。在藏族的藝術文化表現中獅子可以被視作一頭長著綠松石色鬃毛的白色雪獅,它掌管著西藏雪山山脈的厲妖。獅子它那奢華的鬃毛說明它是如何身駝密宗教義。獅子的四爪 代表著「四無量」。它那仰望天際的雙目表明瑜伽師的斷絕塵緣。
  • 藏傳佛教藝術中,動物形象的種類以及寓意和作用淺述
    這種崇拜心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們是「我們」的變體,是另一種「我們」。是早期人類對自身體能、技能方面的追求。隨著越來越多的動物被人類馴化,動物在巖畫中的角色也逐漸發生了變化,更多的是具有財富象徵和某種可利用的工具。這在後來人類進入文明社會後,逐漸演變為宗教信仰中「通道」和某種境界意境的象徵。許多民族的圖騰都是動物形象,可以看作是這種心理的具體化表現。
  • 藏傳佛教象徵符號之象徵物與供物
    三寶(梵文:triratna ; 藏文:dKon-mchog-gsum)佛、法、僧「三寶」是佛教聖壇上的中央供物,代表著一切佛的身語意。他們共同構成了佛教教義的「三學」、「三篋」和「三皈依」。佛像或圓滿大師像放在聖壇中央,代表著佛陀的圓滿之身。
  • 藏傳佛教中的「九宮八卦」圖
    九宮八卦圖,是藏文化和藏傳佛教重要符號之一。藏族同胞家庭多以三色合金形式製作成護身符,稱為「九宮八卦咒牌」,很多人將此視為傳家寶。在藏區現存的九宮八卦咒牌,就有很多是老物件,歷經百年甚至更長時間。這些傳家寶經過歲月的洗禮之後,表面光滑,乃至有了包漿,圖案也有些模糊,也正因為如此尤顯珍貴。
  • 十一世班禪回日喀則了!讓你見識藏傳佛教最高禮儀
    過去,十一世班禪進出日喀則都是坐汽車, 2015年12月出席坐床20周年慶典時,首次坐火車回日喀則。這次不用問,當然也是坐火車啦,3個小時就到了。 27日中午12時許,班禪大師乘坐的火車徐徐駛入日喀則火車站。班禪一行從火車上下來後,驅車前往扎什倫布寺。在寺院正門口,班禪下了車,由僧人儀仗隊指引道路,他緩步走進高懸「護國利民」金匾的措欽大殿,此段旅途就算順利結束了。
  • 佛像上的這個符號:「卍」到底怎麼讀?知道的人並不多
    佛教有九大象徵:其中為大家所熟悉的有塔、蓮花、念珠、菩提樹等,看到這些東西時馬上就會想到佛教,其實這個「卍」字符也是佛教的一種象徵。「卍」字是佛陀的三十二種大人相之一,所謂三十二相是說佛陀修行圓滿後所具有的莊嚴德相,我們一般的修行人,修行不圓滿的話可能具有某些莊嚴特徵。《長阿含經》上說:它是第十六種大人相,但在《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六中卻成了佛陀的第八十種大人相。
  • 「西藏文化集」地處內陸高原,這種海螺卻成了藏傳佛教「聖物」!
    在藏傳佛教中右旋海螺被認為是和平、安謐的象徵,能為人們帶來幸福美滿,更被認為是佛陀教義至高無上的象徵。《大日經》中記載:「汝於今日,轉於救世輪,其音普周遍,吹無上法螺」。圖/布達拉宮藏 金翅、銀翅法螺而藏族同胞們對大海與對白色的崇敬,也在一定程度上讓白色海螺逐漸神聖,而白色海螺中存在概率極低的白色右旋海螺,更因苯教、藏傳佛教的故事傳說
  • 形象與實相:藏傳佛教於世界佛教視野中的多重認同(三)
    其後,藏傳佛教於西夏(1038-1227)和蒙元時代(1206-1368)得到了更加廣泛的傳播,特別是將其獨特的密乘佛教修習傳統帶進了西域和中原,從此成為中國古代宗教文化傳統中一個十分顯眼的因素。不幸的是,在千餘年間的接觸和互動中,於漢、藏佛教二種不同的大乘佛教傳統間也產生了很多極為深刻的誤解,嚴重影響了二者之間積極有益的交流。
  • 寫在《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管理辦法》頒布之際
    1653年,五世達賴到北京朝見順治皇帝,被封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喇達賴喇嘛」,賜金冊金印。1713年,清朝康熙皇帝正式冊五世班禪為「班禪額爾德尼」,賜金冊金印。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的稱呼從此正式確定下來,並成為藏傳佛教兩個最大的轉世系統。其二,呼圖克圖轉世必須經金瓶掣籤,免於掣籤必須報朝廷準許。1793年,乾隆皇帝欽定《藏內善後章程二十九條》,確立金瓶掣籤制度。
  • 聖潔天堂 佛教興盛——西藏藏傳佛教興旺見聞錄
    記者發現,有一老者,行動極不便,由家人陪護而至,當老者拜完釋迦摩尼12歲等身像被抬扶出來時,竟情不能已、熱淚橫流…… 2015年度藏傳佛教晉升格西拉讓巴立宗答辯現場記者 楊慶軍 攝     沿拉薩市金珠路一小巷入內,一條青石地板幽徑便呈現在眼前,幽徑兩邊黃色的牆上繪著寶傘、金魚、白海螺、吉祥結等八吉祥徽,拾級而上,一堆堆碼疊整齊的瑪尼石刻在山上仿佛在向山下轉經的人們闡釋著「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而轉經道兩旁長近千米的石壁上遍布釋迦牟尼佛、四臂觀音、藥師佛等石刻或彩繪,令人仿佛置身忽隱忽閃的靈鷲山,佛國就在眼前……早晚時分,手持經桶
  • 【六味禪】神秘的故宮藏傳佛教世界
    元皇室信奉藏傳佛教,傳入內地,帝師成為皇室的精神支柱,皇帝繼位前要從帝師那裡接受灌頂與戒條,宮廷中經常舉行藏傳佛教法事,一年達數百次。修建了眾多寺院,如大護國仁王寺、大聖壽萬安寺(白塔寺)。從永樂到明憲宗、明武宗都熱心藏傳佛教,宮廷內佛事活動頻繁。西藏僧人地位極高。明朝前期留住北京的藏僧常在兩千人以上。京內建了五塔寺、法海寺等不少與藏傳佛教相關的寺院。清帝充分了解藏傳佛教在蒙藏地區的重要影響,把「興黃安蒙」作為鞏固蒙藏邊疆的重要國策貫徹始終。尊崇達賴、班禪、章嘉、哲布尊丹巴等黃教領袖,給予崇高的地位。
  • 電影《喜馬拉雅》中的藏傳佛教
    佛教從7世紀傳入藏族地區,到現在已經與藏族人民的生活水乳相融。在此之前,藏族有原始宗教和苯教,佛教傳入之後,兩者有所整合,包括原始宗教中一些儀式性的東西等等,融入到佛教中,形成了有別於佛教和藏族原始宗教的藏傳佛教。藏族全民性信仰藏傳佛教,藏傳佛教對藏族人民的影響可謂是極其深刻而久遠。 電影《喜馬拉雅》中處處可以看到藏傳佛教的印跡。
  • 楊永純: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制度是「行動的法」
    該法案將中國國家依法規制藏傳佛教轉世傳承的規範體系承認為「轉世制度」,卻對制度產生的歷史事實、法理邏輯、倫理基礎、制度精義等表現出罕見的無知。轉世制度是具有確定淵源的法熟悉西藏地方歷史文化的人都知道,藏傳佛教是佛教在中國本土化後的宗系之一。藏傳佛教的法嗣傳承主要有家族世系傳承、師徒戒法傳承、寺主法座傳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