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科學與核技術在20世紀取得了輝煌成就,目前已被廣泛應用於能源、環境、材料檢測、醫學、國家安全等眾多領域,對涉「核」專業人才的需求由此急劇膨脹。昨日(6日)上午,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四川大學三方共建四川大學核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協議籤字儀式舉行,成都市委副書記、市長葛紅林,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餘劍鋒,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院士代表三方在協議上簽字。這標誌著四川大學核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的三方共建正式啟動。
據了解,四川大學核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為實體性學院,主要以四川大學物理學院為支撐,由核工程與核技術系、應用化學專業的放射化學方向等部分以及董事會單位的兼職專家和實驗室構成。學院將設立5個核類本科專業,為國家、地方培養急需的核科技人才。
葛紅林在致辭中表示,作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和國家「三線」建設時布局形成的核工業發展重要基地,成都歷來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核工業發展,此次三方共建四川大學核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適應國家建設需要,符合國家核工業發展戰略,順應先進生產力發展趨勢。相信四川大學必將把新學院建設成為我國核技術應用科研教育基地和國家培養核科學高級人才的基地,為我市核工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為推動成都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國家關於核能的發展規劃預示著核工業廣闊的發展空間,對專業高級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而中國核動力技術的主要研發基地就在成都。今日三方共建四川大學核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適逢天時、地利、人和,可謂正當其時。」餘劍鋒說,中核集團將以推進學科建設、提供實習基地、促進科研學術交流、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共同申報課題、聯合科研攻關等方式參與共建。
謝和平說,作為國家布局在西部的高水平研究型綜合大學,四川大學長期以來在利用自身科研與人才優勢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此次三方共建四川大學核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正是四川大學在國家高度重視核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核能和核技術應用迅速發展的良好宏觀環境下,走校、地、企合作新路,探索「產學研」結合新模式的重大舉措,三方發揮各自優勢,必將共同推進中國核科學技術的發展。
「我們計劃用3—6年建成4至5個核科學與技術類本科專業,招生逐年遞增。」負責籌備該學院建設的四川大學物理學院院長龔敏介紹說,目前,學院已經招收了核技術應用和核物理兩個專業的學生,招生人數為108人,「明年計劃新增核工程專業和輻射防護及環境保護兩個專業,力爭把招生規模擴大到200人。」
成都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朱志宏出席籤字儀式。(記者 張魁勇 張崢)
責編:李興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