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戰亂紛紛。人們的生活被戰爭摧毀,思想被戰爭踐踏,倫理道德被摧殘的一乾二淨。孟子便出生於這種時代背景下,但孟子並未被摧毀,他致力求學,努力刻苦,終成為儒家思想集大成者,一代大儒。成為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桃李滿天下,被尊為「亞聖」。
孟子從小家境貧寒,幼年喪父,全靠母親一人日夜紡紗織布,撫養孟子。孟子的母親是一個勤勞目光深遠的婦女,她希望自孟子認真讀書,可以成才。孟母為了孟子可以有個認真學習
的環境,就多次為孟子搬家,這就是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可以說孟子可以成為一代大儒,離不開母親的教導,而孟母也被後人所歌頌讚美。
孟子把孔子「仁者愛人」的思想升華到「仁政」的思想,使儒家在政治上有了一定的地位和主張,不再是單純的學術組織,更是成為了一個政治團體。以至於,後來人為了做官都要讀儒家經典,視自己為儒家後人。是儒家學派稱為廟堂上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孟子的第二個功績就是「民本思想」,在當時戰亂落後的奴隸制和封建並存的時代下,孟子的民主思想可以說是非常偉大的。 但在當時孟子的思想並不被贊同,在那個弱肉強食的時代下,大魚吃小魚,大國吞併小國,那是戰爭為主流的時代。但隨著未來和平時代的到,時間逐漸證明了孟子的思想是正確的,所以,後來的統治者治理天下,紛紛推崇這種「民本思想」,為百姓們減輕負擔。唐太宗李世民曾說過「君為水,民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便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根本。孟子的經歷可以說和孔子很像,孟子曾效仿孔子周遊列國,但最後都是鬱郁不得志。所以後人將孟子和孔子合稱為「孔孟」,且孟子著《孟子》一書,更是成為儒家經典之一。
孟子成為一代聖賢,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孟子心繫天下,為百姓四處奔波,是值得被後人所紀念和尊敬的。若是讀者還知道孟子別的故事,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
本文由馬遷品歷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