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系統讓基因編輯變成可能,這也意味著細胞進化更具有方向性。
在此之前DNA的突變比較隨機,CRISPR系統做到了成機制的改變DNA信息,其中蘊含了具有針對性的變化,人們也正是利用這一點實現了DNA的編輯,也就是人工幹預下的細胞演化。
現在人們不僅做到了DNA信息的讀取,還實現了成機制的可控寫入,也算是一定程度打通了DNA與大腦的信息交流。
只是天然的CRISPR系統只存在於極少數細菌中,如果它在進化樹中很早就出現,廣泛存在於動植物及人類身上,那麼地球的生命演化史就要改寫了。
會不會還存在其他能夠作用於DNA改變的機制有待人們發現,或者將來可能人為實現的呢?
附:
信息接收處理中有效存儲的缺失——DNA演變不具備方向性的證明
在信息系統中,信息的接收、處理、輸出是其最基本的功能。
人們可以通過眼睛、耳朵接收外界信息,在大腦中進行存儲、加工,產生輸出,從而才能針對環境產生相應的行為,大腦的信息活動才具有針對性和方向性。
在細胞信息系統中,DNA可以通過RNA形成輸出,合成蛋白質等,但是其信息接收和處理過程中,卻沒有在DNA上形成新的信息存儲。DNA產生新信息存儲需要突變才可以,而突變是無法在信息活動中成機制產生的。這說明細胞接收處理信息過程中,沒能在DNA上形成信息存儲,也就無法通過其遺傳給後代。
信息接收處理中未能在DNA上形成有效的信息存儲,也就無法參與其演變。突變比較隨機,沒有經過像大腦那樣的加工處理,導致DNA演變不具備方向性,DNA主導細胞、動植物的演化也不具有方向性。
相比大腦出色的信息處理能力,DNA的信息接收處理能力簡陋多了。需要注意的是DNA不同點位出現突變的概率是不同的,再加上只是部分基因表達出來,所以表現在宏觀演化上可能會有某些傾向性,但這種傾向性與經過信息系統加工處理,形成針對環境極具方向性的進化,是有本質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