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來一好消息:打破進口局面,這一「黃金氣體」實現國產化

2020-12-04 小七行旅記

「文|小七(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旅行,只需要一顆安靜的心和不停的腳步,不停地遇見,不停地思考,不停地流逝自己的思想,不停地更新自己的記憶。

在如今的發展中,我們很多的進步都得益於資源,確實我國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所以也讓我國成為了一個能源消耗大國,當然我們更多的努力也傾注在資源上。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一個資源問題,中國傳來一好消息:打破進口局面,這一「稀有資源」實現國產化。

雖然我們存儲的資源非常多,但由於我國人口數量多,導致我們自己的資源並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所以為了緩解這樣的情況,我們只能依靠進口才能滿足。在地球大氣層中,有一種氣體卻被譽為「黃金氣體」,它在大氣層中的含量很少,隨著人類的不斷消耗,如今這種氣體已經快被人類用完了,它就是氦氣。據了解,在現階段,我國的主要工業氦氣來源還是美國。

大家對於這一資源應該是不太了解的,氦氣到底有什麼特殊之處,導致它如此重要呢?氦氣無色無味,不可燃氣體,空氣中的含量約為百萬分之5.2。化學性質不活潑,通常狀態下不與其它元素或化合物結合,也就是說這個氣體是比較穩定,也比較安全的。但是最令人難過的就是氦氣不可再生,用一點就少一點,因而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出現了氦氣短缺現象。

在眾多國家中,美國坐擁全球三分之一的含氦天然氣儲量,又是全球最大的幾個天然氣生產商之一,大部分的氦氣還是被當作副產品提煉出來,經年累月之下,相關提取技術可想而知。但是我們人類的使用速度很快,氦氣是極為寶貴的,是幾乎不可能再生的,因為產生氦氣的重元素要幾十億年才能夠發生衰變,專家預測,以現在的消耗速度,25-30年後人類就會將氦氣消耗殆盡。

當然這也意味著我們面臨嚴重的氦氣短缺現象,當然我們也是非常受限制,希望能找到新的突破口。在前段時間,中科院方面有研究發現,我國天然氣工業的廢料中依舊含有氦氣資源,可以嘗試從這一點入手,這很可能是中國大規模生產工業氦氣的關鍵,而且成本更加低廉。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現在開始集中精力建設氦氣工廠正當其時,可以早很大程度上緩解這一資源依賴進口的局面。

我國首座大型氦氣廠的建成,意味著中國在製造高科技產品的過程中,距離減少甚至擺脫進口氦氣的依賴又更近了一步。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氦氣的應用,氦氣在工業、航天、醫療等方面都會運用的到,它的作用也很多,在生活中,超市裡用來掃描條形碼的機器就是氦氖雷射器,沒有氦,我們連條形碼都用不了,可見氦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如今我們也意識到了這一氣體的重要不僅僅開始保護,也在想辦法盡力去減少浪費,相信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會有更大程度的進步,中國傳來一好消息:打破進口局面,這一「稀有資源」實現國產化,對於這件事情你們怎麼看呢?

本文由「小七行旅記」原創,歡迎評論,收藏,點讚。未經允許請勿抄襲,感謝你們的閱讀,請持續關注,讓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打破進口壟斷,氦氣實現國產化,預計年產量達到20噸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就一直在飛速發展,我國的科學產業也在不斷提升,如今,我國又一項技術獲得重大突破,再次打破進口壟斷,那就是我國首座氦氣廠建設完成,國內氦氣實現國產化。02 我國首座大型氦氣廠完成建設但是我國最近卻傳來一個好消息,7月28日我國媒體報導稱我國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建立了我們國家第一座大型氦氣廠,這個工廠預計每年可以生產20噸液態氦,再一次實現氦氣生產的突破。不過這些產量還遠不能滿足國內的需求,因為我國每年液態氦的消耗量高達4300噸。
  • 華特氣體:中國特種氣體國產化的先行者
    作者 | 科創大胖龍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1   公司基本概況   華特氣體是一家致力於特種氣體國產化,並率先打破極大規模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面板等尖端領域氣體材料進口制約的民族氣體廠商,主營業務以特種氣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為核心,輔以普通工業氣體和相關氣體設備與工程業務
  • 金宏氣體:國內電子特種氣體龍頭 進口替代與成長空間巨大
    國內特種氣體龍頭,打破國外壟斷「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就不簡單」,特種氣體這事本身就不簡單,做到極致就更難了。公司發展戰略定位為縱橫發展戰略——縱向開發,橫向布局,不斷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做強優勢氣體產品,成為氣體行業的領跑者。
  • 蘇州:敢與「巨人」比拼的「小年輕」 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國產化
    王莉莉 圖電子級正矽酸乙酯(TEOS)的生產技術此前為國外企業掌握,中國大陸市場上的TEOS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為了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國產化,積累了十餘年電子特氣研究開發經驗的蘇州金宏氣體股份有限公司,與天津大學合作研發了電子級正矽酸乙酯生產技術。這是金宏氣體產學研合作的新成果,為我國提升半導體產業整體競爭力提供了保障。建強平臺,打造產學研示範標杆金宏氣體1999年成立,科技創新始終是企業發展的強勁動力。
  • 我國超超臨界火電技術國產化的「最後一公裡」被攻克
    北極星環保網訊:「河北宏潤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宏潤重工)已具備批量生產P92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能力,其產品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可在國內大型火電機組中使用,一致同意通過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產品技術鑑定。」1月25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相關負責人在超超臨界機組用P92大口徑無縫鋼管技術鑑定會上宣布。
  • 氦氣被譽為「氣體稀土」,中國將實現獨立自主,擺脫依賴進口。
    氦氣是一種重量輕而且無色的惰性氣體,可能氣體在我們的意識中是非常廉價的。 但是有一種氣體被我們成為氣體中的稀土,黃金氣體,這就是氦氣,和稀土,黃金相稱的就說明了它的重要性。 它在大氣層中含量是非常低的, 而且隨著人類的科技進步,消耗量逐漸的增加,如今空氣中佔有量也越來越少。 氦氣它是航天航空,半導體和光纖,還有就是低溫超導的高科技領域必不可少的一種氣體。
  • 中國一重自主創新實現核電大型鍛件國產化的啟示
    從「受制於人」到「自力更生」——中國一重自主創新實現核電大型鍛件國產化的啟示    新華社哈爾濱6月14日電(記者 梁冬)我國重型裝備製造業的領軍企業——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一重)緊緊依託國家重大核電項目,在實踐中堅持以我為主
  • 打破「洋種子」壟斷,西蘭花品種加快「國產化」進程
    新華社杭州1月7日電(記者許舜達、方問禹)記者6日從浙江省台州市舉辦的第三屆浙江西蘭花新品種大會上獲悉,通過科研聯合攻關,西蘭花品種加快「國產化」進程。中國自主育成西蘭花品種在國內市場佔有率由2017年的不足5%,現已提升至20%左右。
  • 中國實現超導磁體技術突破 力推產業化應用
    目前,中國各地醫院所使用的超導核磁共振設備絕大部分為進口,特別是其關鍵核心部件——超導磁體為國外若干大企業所壟斷控制,造成核磁成像醫療項目高額費 用。
  • 我國火電管道製造達世界先進 超超臨界國產化
    我國火電管道製造達世界先進水平世界最大擠壓機生產的高端P92鋼管通過鑑定,標誌著我國超超臨界火電技術國產化的「最後一公裡」被攻克  中電新聞網訊  記者 馮義 軍報導 「河北宏潤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宏潤重工)已具備批量生產P92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能力,其產品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可在國內大型火電機組中使用,一致同意通過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產品技術鑑定。」
  • 中國2萬瓦光纖雷射器將實現國產化 打破國外壟斷
    據科技日報報導,記者22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四院獲悉,該院所屬武漢銳科光纖雷射器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正在研發國內首臺2萬瓦光纖雷射器,有望於2018年上半年問世並投入使用。光纖雷射器是繼二氧化碳和半導體雷射器之後的第三代產品,它由細如髮絲的光纖來釋放雷射能量,可廣泛應用於工業造船、飛機和汽車製造、航空航天以及3D列印等領域。
  • 環己烷二甲醇生產技術實現國產化
    原標題: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環己烷二甲醇生產技術實現國產化 記者3月16日從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獲悉,該所一碳化學與精細化工催化研究組在CHDM生產技術上打破壟斷實現國產化,並建立我國第一套萬噸級/年CHDM工業化生產裝置。該項目的研發成功突破了國外技術壁壘,打破了我國合成聚酯新材料所需原料CHDM長期短缺的局面。
  • 打破外國壟斷 實現「中國創造」
    2000年,碩士研究生剛畢業的他被江蘇重視科研的氛圍吸引,來到南京,加入了時任江蘇省建築科學研究院建材所所長、如今已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繆昌文的團隊,正式踏上混凝土外加劑的研究之路。混凝土外加劑是能夠顯著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化學物質,對提升混凝土強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國混凝土用量一直很大。但2000年以前,國內混凝土外加劑的市場一直被外國公司所壟斷,且價格奇高。
  • 特種氣體行業專題報告:電子工業「血液」,國產化勢在必行
    國內電子氣體起步較晚,在技術上與國外有一定差距,目前一些電子氣體實現了國產化,如超純氨、氧化亞氮、氟碳類氣體等,但包括氦氣在內的大多數電子氣體仍以進口為主,未來我國電子氣體進口替代空間較大。政策大力支持,國產化勢在必行 國家產業政策支持助推行業快速發展。特種氣體作為關鍵性材料,應用廣泛,特別是在集成電路、顯示面板、光伏能源和光纖光纜等新興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 中國在氦氣上95%都依賴進口,技術上再次打破美國的壟斷
    可能有人會說氦氣不就是充氣球的氣體嗎?竟然能用在氣球充氣上還能稀缺到哪裡去,雖然氦氣在宇宙中含量僅次於氫氣,但是地球上卻非常的稀少,全球氦氣資源總量約519億立方米,其中美國的儲量就約佔40%,其餘卡達,阿爾及利亞,俄羅斯這三個國家佔比有將近50%,四個國家的氦氣儲量加起來就佔了全球氦氣總量的90%,而中國的氦氣儲量佔比僅為2%上下極度的稀缺。
  • 中核集團醫用同位素關鍵產品實現國產化
    來源:經濟參考報4月25日,由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研製生產的首批國產化堆照鍶-89核素正式交付成都中核高通同位素股份有限公司,並經專家驗證相關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本次產品交貨意味著我國在該領域成功打通了研發、堆運行、輻照、產品生產全流程關鍵技術,解決了醫用同位素嚴重依賴進口、核心原料「卡脖子」的困境,正式具備氯化鍶供貨能力,既為國內患者大幅降低了治療成本,還為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國產同位素產業奠定了基礎。
  • 中國核燃料貯存和運輸材料實現國產化
    中國核燃料貯存和運輸材料實現國產化 2018-02-07 19:42    龍舟-CNSC乏燃料運輸容器原型樣機驗收成功 鍾欣 攝   中新網瀋陽2月7日電 (記者 朱明宇)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7日發布消息稱,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及中核集團科技專項「龍舟-CNSC乏燃料運輸容器研製」項目原型樣機通過驗收,這意味著中國核燃料貯存和運輸材料實現國產化。
  • 【財經分析】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實現量產 其他核心材料國產化尚待...
    新華財經濟南11月18日電(記者陳國峰 賈雲鵬) 東嶽150萬平方米質子交換膜生產線一期工程於18日在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的東嶽集團投產,業內專家認為這標誌著我國氫能核心材料質子交換膜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規模均邁入全球領先行列。業內專家同時指出,燃料電池的其他核心材料如催化劑、氣體擴散層,還在依賴進口,宜加速技術突破。
  • 2020年中國焊接機器人行業進出口現狀分析 國產化替代明顯、進口...
    2020年中國焊接機器人行業進出口現狀分析 國產化替代明顯、進口偏向高端化發展  2020-05-22 15:24:28
  • 場發射槍掃描電子顯微鏡實現國產化
    該項目突破了高分辨電子光學成像系統設計、場發射槍工程化設計製造、電子束加速鏡筒設計製造等多項關鍵技術,成功開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肖特基場發射槍掃描電子顯微鏡,解析度指標分別達到和優於3nm@1kV和1nm@30kV,達到國際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