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文化基因的生成與綻放——深圳讀書月20屆回眸和展望

2021-01-10 中國經濟網

編者按:

進入11月,深圳市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文化狂歡節」——深圳讀書月。在第二十屆深圳讀書月啟動之際,本報刊出藝衡撰寫的《一座城市文化基因的生成與綻放》,對20屆讀書月進行回眸和展望,探討閱讀與市民、城市、創新之間的關係,展示深圳在閱讀上高貴的堅持,展望「全球全民閱讀典範城市」的美好發展前景。

今年是深圳建市40周年,也是深圳讀書月走過的第20個年頭。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這座只有40年建城史的年輕城市,在20年間堅定不移推動全民閱讀,彰顯了她不急功近利的遠大抱負,展示了全體市民的「高貴的堅持」,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源頭活水。

深圳讀書月的持續舉辦,是對一種高貴的人文價值的堅守。深圳之所以能創造經濟奇蹟和文化奇蹟,與市民們保持著對閱讀的巨大渴求、對知識的巨大熱情息息相關,一個積累了豐富知識的城市,一定能將其轉換成強大的創造力。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對一座城市亦然。全民閱讀,讓深圳成為一座因熱愛讀書而受人尊重的城市,成為深圳興旺發達、永續發展的重要動力。

(一)舉辦20屆的深圳讀書月,在這座城市發展的關鍵期,為其注入了沁人心脾的詩書之氣,植入了閱讀的文化基因,鎖定了高遠的文化追求:讓城市因熱愛讀書而受人尊重。

很難想像,一個曾經被戲稱為「文化沙漠」的城市,會在2013年10月21日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全球全民閱讀典範城市」稱號,而且迄今仍是全球唯一獲此榮譽的城市。

回溯過往,深圳讀書月的創辦和發展,與深圳「文化沙漠」帽子的摘除有著密切聯繫,更與城市文化的崛起休戚相關。

深圳,源於鄧小平同志的偉大設計,是一座嶄新的城市。然而,惟其新,反而飽受「沒有文化」的詬病。生活於斯的人在感受城市魅力的同時,也常因這裡缺少文化底蘊而倍感遺憾。

這樣的憂慮,來自於人們認識文化的固有定勢——「文化積澱論」。持這種觀點者認為,文化積澱是文化發展的唯一根據;一個城市或國家的文化強弱厚薄,主要就是看文化積澱;經濟可以快速增長,文化只能慢慢積累。文化積澱論的謬誤在於把文化積澱的作用過分誇大和絕對化,因此形成一些偏執觀點,影響學術界,也在世俗中流傳。

自建市至今,深圳一直是全國人口最年輕的城市,也是一個族群來源最廣、最富於夢想的移民群落。移民的夢想能為新觀念誕生提供土壤,移民之間碰撞求變能為創新提供溫床,移民的差異性能為文化包容提供空間。鮮活多元的移民文化一定能夠生長出好的東西、好的創意,如僅僅把文化積澱作為城市「老本」而奉若神明,忽視城市文脈的延續、文化活力的創造和思想觀念的更新,則會壓抑創意,制約文化發展、社會創新和思想進步。人是文化流動最重要的載體,移民所帶來的文化流動,實踐著文化創造的多種可能。因此,我們必須樹立一種新的文化觀——「文化流動論」,深刻認識文化的本來意義和它的真正動力及規律,而不是沉浸在文化底蘊和文化沉澱中裹足不前。

提出文化流動的理論,其目的是尋求新興城市的文化自信。正是認識到文化流動對於文化發展的重要意義,我們提出,文化的發展,主要不是取決於存量,而是取決於增量。那麼,如何提升文化增量,閱讀是行之有效的路徑之一。

每座城市都有發展的關鍵期,如同一個兒童的生活習慣和學養將影響其一生,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城市突然興起又突然消亡,而有些城市一旦崛起之後就成為千古名城,關鍵就看在其成長的關鍵期植入了什麼文化基因,它最終決定這個城市的氣質、氣韻和文化形態,決定城市文化發展的持久力和影響力。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商潮湧動的深圳經濟特區就有了濃鬱的讀書氛圍,圖書館總是座無虛席,年輕人都排著隊進去讀書,而1996年11月在深圳舉行的第七屆全國書市更是創下了短短10天書城銷售額高達2177萬元的全國多項紀錄。市民的讀書熱情和求知渴望,引發了我們的思索——作為政府行業主管部門,我們應該在市民閱讀行為中發揮怎樣的作用呢?

2000年11月1日,首屆深圳讀書月在深圳書城啟動。現場熱鬧非凡,市民購書踴躍。說來也巧,開幕當天,一陣大風恰好把橫幅「深圳讀書月」中「讀」的「言」字旁吹掉,變成了「深圳賣書月」,大家看到都忍俊不禁。這冥冥之中成為深圳市民讀書熱情的絕妙隱喻。

讀書月在深圳經濟特區的率先誕生,彰顯了深圳高度的文化自覺;一座城市每年拿出一個月開展讀書活動,展示的是深圳的文化態度。深圳通過舉辦讀書月,讓民間蘊藏的巨大讀書熱情得到充分釋放,讓市民的閱讀權利得到充分滿足,也讓城市的想像力創造力通過閱讀被持續點燃。

文化深圳,從閱讀開始。文化深圳,既需要總體上的文化繁榮,更要追求文化的品質和格調,文化深圳必須是一種融合了血性和理性的創新型、智慧型、包容型、力量型城市主流文化,全民閱讀在構建四型文化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讀書月走過的20年,正是深圳文化形成的關鍵時期。深圳是一座生機勃勃的城市,但一開始確實很浮躁,而閱讀可以使一個人從粗俗變得文雅,從淺薄變得厚實,從浮躁變得從容,從窘迫變得淡定。深圳讀書月的持續舉辦,以大氣壓制浮躁,以優雅驅逐粗俗,於無聲之中潤化心靈,讓許多躁動的心因為讀書而充滿寧馨歡愉,為這座年輕城市注入了沁人心脾的詩書之氣,為城市的發展加注了充足後勁,構建了嶄新的城市人文風景。

縱覽全球,受尊重的城市,有的因為物產富饒,有的因為景色秀麗,有的因為名人輩出,有的因為歷史悠久。而在我看來,世界一流的城市必須具備兩種輻射能力——經濟輻射力和文化輻射力,而文化輻射力更深厚、更長遠,是更重要的可持續發展。深圳人對自己的城市提出這樣的期許——讓深圳成為一個因熱愛讀書而受人尊重的城市!這體現的正是對文化輻射力的追求。令人欣慰的是,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30年之際評選的「深圳十大觀念」裡,「讓城市因熱愛讀書而受人尊重」觀念在專家和市民投票中都高票入選,足以說明閱讀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而和讀書月一起成長的「深二代」更是天然地認可讀書的重要性,認可閱讀對城市和個人的重要意義,認可閱讀是一種生活方式,這種價值觀和對閱讀的熱愛將代代相傳。

「高貴的堅持」,讓深圳獲得了高貴的榮譽。從一座被戲稱為「文化沙漠」的城市,到因為熱愛讀書而贏得世界的尊重,成為世界唯一的「全球全民閱讀典範城市」,是讀書月播灑的種子破土成林,讓深圳變得鬱鬱蔥蔥。

(二)在全國率先創辦讀書月,是深圳的一個創舉。讀書月的發展,不僅需要理性,還需要激情,需要「政府倡導、專家指導、社會參與、企業運作、媒體支持」。正是社會各界的用心澆灌、推波助瀾,推動讀書月獨樹一幟、聞名遐邇。

經過20年發展,讀書月規模越來越大。第20屆讀書月以「先讀為快 行穩致遠」為年度主題,推出主題活動720項,包括60項重點主題活動和660項一般主題活動,為市民讀者打造貫穿全月的精神文化盛宴,預計將有超過1000萬人次參與。

常有人問,讀書本是個人的行為,深圳為什麼要以讀書月的形式去推動,並且一做就是這麼多年,而且還越辦越紅火?

因為這種形式,體現了深圳這座城市提倡的價值觀念、文明模式和生活方式,就是要通過對全民閱讀的持續推廣,讓「以讀書為榮」成為我們的價值觀念,讓「以讀書為樂」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讓「以讀書為用」成就我們的人生夢想。深圳把知識作為城市強大的發展動力加以培育,推動這座城市快速成長,同時尊重每個人閱讀的文化權利,尊重閱讀方式的選擇,並創造條件滿足閱讀需求。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莫言出席讀書月後感慨:「深圳人將讀書月這種社會化群體活動逐漸內化成個人的一種習慣性行為。因為讀書月,深圳擁有了一段靜美時光。」

多年來,讀書月的活動都辦得豐富多彩。讀書月的成功,源自一整套的「打法」,發動了全社會力量,吸引了全民參與。

首先是黨政支持,始終如一。

讀書月的舉辦,是深圳的一種理性的戰略選擇,歷屆市委市政府都給予讀書月無比的期望與厚愛。市委市政府沒有把讀書月單純地作為一個文化項目,而是從城市文化發展戰略的高度來規劃、統籌與部署,將其作為深圳城市發展的一項基礎工程來認真對待。從閱讀政策的出臺到閱讀設施的建設,從人力財力的支持到活動的策劃組織,黨委政府態度的堅決和推動的毅力始終如一。每年讀書月開幕,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都會出席,一起見證、一起參與,多年堅持,難能可貴。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領導更是高度重視,發現深圳率先舉辦讀書月後,時任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同志立即率隊來深調研總結有關經驗做法,給予極大肯定和支持,體現了一種非凡的眼光和魄力。2009年11月,深圳第十屆讀書月期間,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新聞出版總署、文化部、教育部等在深圳聯合召開全民閱讀工作經驗交流會,指出深圳讀書月是全國性全民閱讀活動的起因,也是全民閱讀活動的重要品牌,對深圳經驗模式給予了充分肯定。而時隔十年之後,今年讀書月期間,中宣部又將在深圳舉辦第二次全國全民閱讀工作經驗交流會,這對高貴堅持20年的全民閱讀起源地深圳而言,更是意義非凡。

第二,專家指導,一路同行。

多年來,幾位市老領導和讀書月總顧問對讀書月的支持令人感動。2001年10月26日,讀書月組委會聘請老領導李灝、厲有為、李海東同志為總顧問,同時向饒宗頤、金庸、陳佳洱、謝冕、餘秋雨、牛憨笨六位先生發出「特別顧問」聘書。多年來,他們一直與我們風雨同行。李灝、厲有為、李海東同志一直非常樂意幫助推動讀書月,每每讀書月啟動,他們只要在深圳,一定準時參加。有一次,李灝同志腳扭了,耄耋之年的他還堅持在主席臺上站了50分鐘。

讀書月的特別顧問,都是德高望重的鴻儒大家,他們為讀書月不遺餘力,或登壇開講,或推薦好書,或策劃創意,或題詞贈字,他們的求學治學精神和人格魅力,為讀書月增添了無限風華。饒宗頤先生在84歲高齡時,成為讀書論壇第一位開講嘉賓,時隔多年,老先生還動情回憶,「能夠為讀書月做第一講,我很自豪。」金庸先生每次參加讀書月活動,無論買書還是住酒店全都自己掏錢,登壇開講也不收取任何費用。這種情懷,不僅是對書的感情,還寄託著對這個年輕城市的期望。

第三,社會動員,上下同欲。

全民閱讀,涉及到每一個人。深圳讀書月全社會動員的廣度和力度,在諸多活動中極為少見。從各部門到各區,從企業到社區,從學校到工廠,從宣傳文化界到社會各界,全方位的動員和參與。

在讀書月組委會領導下,深圳市文化局(新聞出版局)等部門在政府層面做了大量具體的組織協調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媒體力量也不容忽略,深圳報業集團和廣電集團是讀書月始終一貫的宣傳者、推動者,乃至策劃組織者、參與者。讀書月的很多好活動、好項目,就來自媒體的創意和組織。在閱讀界具有重要影響力和指標意義的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評選,發端於深圳商報「文化廣場」的創意策劃,經過《晶報》等多家媒體聯手持續推動,逐漸成長為讀書月的著名品牌。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中央媒體陪伴著讀書月一路走來,一路傳播,當其他媒體聚焦深圳經濟指標時,他們關注著深圳人的精神生活,體現了對深圳人精神品位的尊重。媒體對讀書月的報導是有溫度的,是發自內心的,筆端常帶感情,讀來令人振奮、溫暖。作為承辦單位之一的深圳市圖書館,利用自身獨特優勢,發揮全民閱讀推廣重要窗口和陣地作用,每年讀書月期間聯合各區圖書館,策劃開展600多項新穎豐富的閱讀活動,先後被文化部、中國圖書館學會授予文化部創新獎、全民閱讀先進單位、全民閱讀示範基地等榮譽。

第四是企業運作,堅實給力。

深圳讀書月已走過20個年頭,每年讀書月活動都豐富多彩。讀書月能常辦常新,離不開其市場化運作機制,讀書月的「深圳模式」——「政府倡導、專家指導、社會參與、企業運作、媒體支持」中,最核心、最關鍵的就是「企業運作」。

深圳讀書月由負責圖書出版與發行銷售的深圳出版發行集團(現更名為「深圳出版集團」)總承辦,讀書月辦得越好,書就賣得越多,兩者相輔相成。年復一年,讀書月在持續創意推動下,搭建起市民參與和享受文化大餐的大平臺,呈現出越來越旺盛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可貴的是,深圳出版發行集團跳出了單純的企業運營套路,以超乎尋常的格局和眼界推動讀書月發展,進而把深圳全民閱讀推向高潮。

對於一個企業而言,這是非常艱巨的事,也是無上榮耀的事,出版發行集團的員工與有榮焉,成為推動讀書月發展的中堅力量,一起做了一件高尚而偉大的事。不僅如此,出版發行集團還把讀書月衍生的一系列理念方法用在集團發展戰略思路上,提出「讀書以及一切為讀書所做的服務都是高貴的」理念,高懸於深圳幾大書城,指引他們在改革發展中不斷書寫新輝煌,引領集團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世界上最積德的兩件事,一是勸人行善,二是勸人讀書。這兩件事,既積私人之美德,又積社會之公德。深圳讀書月堅持多年,正是向良知出發,向城市的未來出發,這也是深圳開展全民閱讀的「初心」所在。而一個文化品牌的創辦與堅持,不僅需要理性,還需要激情,正是社會各界的用心澆灌,自覺主動推波助瀾,不斷推動讀書月邁上新臺階,讓讀書月獨樹一幟、聞名遐邇。

在深圳中心書城,有一家24小時書吧。從2006年11月亮燈第一天起,我們就對它有一個期許,「即使整個城市都沉入了黑夜,這盞燈也為你亮著。」無論是靜謐的深夜、星光隱去的凌晨,還是在熱鬧的午後,24小時書店總在為閱讀者守候,宛如一座「永不熄滅的精神燈塔」照亮這座愛閱之城,守望著這座城市最美的閱讀夢想。

燈光不滅,星光閃爍,一如我們對深圳讀書月的期許——「全民閱讀,既然高貴,繼續堅持!」

(三)讀書月常辦常新,理念創新是根本。文化深圳,從閱讀開始。深圳讀書月就是要通過閱讀觀念的引領,使讀書月成為一個觀念展示的平臺、理念引領的平臺。歷屆讀書月年度主題和閱讀理念,勾勒出深圳全民閱讀的歷史變遷,清晰記錄深圳從文化自覺到文化自信的攀升。

每年11月,深圳讀書月如約而至,帶來滿城書香。而每屆讀書月的年度主題,總是一次次賦予全民閱讀新的理念和內涵,既體現了讀書活動的良知和普遍價值,又與時俱進和整個時代的命運緊扣,一次次引人深思、一次次引發關注、一次次點燃人們的激情,受到市民的喜愛。

每年讀書月的主題詞多是一兩句話,看似簡單,卻都是精心錘鍊的結果。讀書月要常辦常新,理念創新是根本,這些主題詞不僅要有一貫性,還要有時代特徵,同時昭示一座城市的遠大理想和抱負。

深圳讀書月,就是要通過閱讀觀念的引領,使讀書月成為一個觀念展示的平臺、理念引領的平臺。如果說,持續全年的閱讀活動是錢塘江,每年的讀書月就是錢塘潮,而每年讀書月的理念,就猶如錢塘潮的強大動力和引領。如同詩云「千裡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臺。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只有不斷引領,才能不斷夯實全民閱讀活動,引領深圳閱讀既有千軍萬馬的氣勢,又有從容自在的愜意。

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之舉。推廣全民閱讀,是深圳高貴的堅持。如果說讀書月是深圳「文化綠洲」裡一棵始終保持向上姿態的大樹,那麼,讀書月多年來的年度主題以及因此而流傳開來的閱讀理念,則宛若文化年輪,勾勒出一座城市全民閱讀的歷史變遷,清晰記錄著深圳從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強的攀升。

「實現市民文化權利」,是深圳全民閱讀的邏輯起點。首屆讀書月就創新地把讀書月與市民文化權利聯繫到一起,提出從讀書這一最為基本的文化權利入手,使更多市民享受讀書的樂趣、滿足求知的渴望。「實現市民文化權利」從讀書月出發,成為深圳實現民生文化福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成為文化發展的城市戰略之一。深圳以「實現市民文化權利」的先進文化觀念指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使市民享受文化成果的權利、參與文化活動的權利、開展文化創造的權利和文化選擇的權利,建立起一流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讓公共文化福利的陽光灑向市民。

「讓城市因熱愛讀書而受人尊重」,是第七屆深圳讀書月主題,這一理念寫進了2008年《我們愛讀書——深圳讀書月宣言》。多年來,深圳全民閱讀以豐富實踐與不懈探索,踐行著這一理念,也讓深圳因為全民閱讀的豐碩成果贏得世人尊重。

在讀書月邁上第十個臺階之際,深圳進一步思考閱讀與城市未來的關係,提出了「城市推崇閱讀、閱讀改變城市」,讀書月積十年之功,在現代化城市裡創造了一種新的傳統、新的精神和新的文化,為城市發展注入強勁的精神動能。第六屆讀書月主題是「讀書為樂,讀書為榮」,第九屆讀書月提出「我閱讀,我快樂」理念,第十一屆讀書月突出「文明公民 閱讀為榮」的主題。在此基礎上,進而升華成為深入人心的「以讀書為榮,以讀書為樂、以讀書為用」的理念。讀書是高尚的、快樂的,是高雅的精神享受;同時,我們不能迴避讀書的實用性,它一方面提升我們的精神素養,另一方面也讓我們發現新世界、創造新世界,使人們在閱讀中汲取知識和力量,從而走上成功的階梯。第十三屆讀書月的主題詞是「閱讀提升正能量」,閱讀不僅能豐富知識、涵養心靈,還能化解很多負面情緒、消極因素,提升正能量,讓人們看到生活中積極向上的一面,中華民族正走在復興的道路上,民族復興是我們時代最大的正能量,人們可以從閱讀中汲取正能量,對未來滿懷新希望,創造新生活;在中國夢綻放光芒時,第十四屆讀書月提出主題「閱讀築夢,閱讀圓夢」,傳遞了「閱讀既能幫助我們構築夢想,又能幫助我們實現夢想」的人文內涵,而崇尚讀書的深圳更是一個逐夢圓夢的地方。「創新之城,讀具匠心」,第十七屆讀書月主題闡明閱讀與創新、匠心的關係,蘊含著這座創新之城通過閱讀驅動創新、孕育匠心的深意。

閱讀,潤物無聲,一個個生動而深刻的閱讀理念,融入市民思維、楔入城市文化根系,「實現市民文化權利」和「讓城市因熱愛讀書而受人尊重」更躋身「深圳十大觀念」。深圳讀書月的經驗模式與一整套系統閱讀理念被全國幾十個城市學習借鑑,影響和推動了中國全民閱讀的發展。

文化深圳,從閱讀開始。深圳在創造經濟奇蹟的同時,始終信奉觀念和文化的力量。閱讀改變著深圳,星火燎原的讀書理念,讓閱讀成為這座城市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念。

今天,閱讀已成為許多市民的新生活方式,深圳也成為一個因熱愛讀書而受人尊重的城市。

(四)如果說讀書月是深圳「高貴的堅持」,那麼,這種「高貴的堅持」來源於我們可愛可敬的市民,「全球全民閱讀典範城市」的國際榮譽屬於熱愛閱讀的全體市民。在深圳隨處可見的一幕幕寧馨自在的閱讀景象,讓我們對一座城市的未來充滿信心。

2016年參觀深圳中心書城十周年圖片展時,有一張照片令我非常感動,至今在腦海揮之不去:在書城閱讀區圍坐而讀的一大群人之中,有一位年輕的父親手捧書本,聚精會神地看書,而躺在他雙膝間的,是熟睡的女兒。對此,有人形象地評價:手裡捧著未來,懷裡抱著希望。

中心書城,是深圳的「文化客廳」,就像照片裡的這位父親一樣,許多深圳人都把這裡當作自家的另一個「客廳」,或者是另一個「書房」,愜意地在這裡與書相約。就是在中心書城裡,無數愛讀書的深圳人,打動了時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博科娃女士。2011年深圳大運會期間,第一次來深圳的她一天兩次逛書城,被這座城市的閱讀氛圍所深深感染。博科娃說,「我走過很多地方,去過很多城市,沒有一個城市一個地方像深圳那樣,那麼多家庭、那麼多孩子聚集在書城盡享讀書之樂,這快樂溫馨的場面,我永遠都會記得。」

如今,這段話留在了中心書城牆上。兩年之後,她在北京為深圳頒發「全球全民閱讀典範城市」大獎時再次感嘆,「深圳推廣全民閱讀,已為世界樹立了一個範例。」

國際榮譽、世界典範,屬於熱愛閱讀的全體市民。深圳市民,是閱讀的主體,亦是愛閱之城最堅實的基石。

最是書香能致遠,滿城儘是愛書人。今年7月舉行的南國書香節暨深圳書展,讓海內外嘉賓看到了深圳人的閱讀熱情。為期四天的首屆深圳書展吸引了近50萬人次和45家圖書館參與,主分會場圖書零售共1076萬元,館配交易4985萬元。書展那幾天,電閃雷鳴、大雨傾盆,但絲毫沒有影響市民熱情,他們買書、看書、參加活動,樂在其中、流連忘返。看到如此景象,書展形象大使、中央電視臺《讀書》欄目主持人李潘說:深圳書展更像一個閱讀嘉年華,不僅讓更多優秀圖書來到深圳,也讓其他地方的人了解熱愛閱讀的深圳人,看見閱讀為這座城市帶來的力量。

當時有幾個城市的出版界負責人在打聽深圳書展辦展模式,希望參考借鑑。我想,「模式可以借鑑,市民難以複製。」熱愛閱讀的市民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二十年書香涵養,積健為雄,深圳市民在閱讀中獲得快樂與尊嚴。

今天的深圳,城市閱讀氛圍更為濃鬱。2019年4月,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首發城市閱讀指數排行榜,深圳在城市閱讀指數、城市個人閱讀指數、城市公共閱讀服務指數三項榜單上均位居首位。

今天的深圳,熱愛閱讀已成為一種時尚生活方式甚至「新民俗」。深圳人均購書量連續28年保持全國第一。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深圳成年居民人均閱讀紙質圖書7.23本,超出國民閱讀量2.56本,人均閱讀電子圖書11.21本,超出國民閱讀量7.89本。深圳已建成的五大書城成為了重要地標,也成為了城市文化客廳,每每外地遊客來深圳,深圳人會自豪地帶他們一起逛書城、品書香。

今天的深圳有100多個民間閱讀組織,在深圳市閱讀聯合會的統籌下,成為推動全民閱讀的新生力量。一大批默默耕耘的民間閱讀組織用心播撒城市的閱讀種子,他們培育的是市民們心底共有的凝聚力、家園感,錘鍊出的是城市博大的人文胸懷。這些民間組織各具特色,對接不同年齡的讀者、不同的生活群體、不同的工作群體,通過新穎活動展現書籍魅力,傳遞文化力量。其中,後院讀書會、深圳讀書會、三葉草故事家族、彩虹花公益小書房在全國有較高知名度,愛閱公益基金會倡導「高品質兒童閱讀推動美好未來」,推行「閱芽計劃」,向全市數十萬0-6歲的兒童免費贈送「閱芽包」,為城市的未來奠基。2012年11月,深圳市閱讀聯合會成立,成為國內第一個跨行業全民閱讀民間組織。最近幾屆讀書月,由民間閱讀組織舉辦的活動佔重點活動超過10%,形成政府與民間生動有效的文化互動。

如果說讀書月是深圳這座城市的高貴的堅持,那麼,這種高貴的堅持來源於我們可敬的市民。

真正的可持續是人的可持續。文化建設,最終體現在人的素質上。而人的第一位素質就是閱讀。讀書,不僅帶給我們智慧之樂、心靈之樂、和美之樂,而且唯有通過讀書這樣的媒介,才能實現人的知識積累、理念更新、素質提升,才能真正培養人的科學精神、理性精神、人文精神,而這些與創新息息相關。

世界經驗表明,閱讀指數與創新指數高度契合,走在全球創新前列的,往往都是閱讀排在前列的國家。比如以色列,它是全世界公認的最富創新力的國家之一,也是最善於學習的國家,人均每年讀書高達64本。瑞士、瑞典、英國、美國、日本、德國等均如此。

創新已成為深圳的明顯標識。美國彭博《商業周刊》譽之為「深谷」,英國《經濟學家》則賦之以「矽洲」美名。我們常講,創新驅動發展,那又是什麼驅動創新?當看到各大書城席地而坐讀書的人群,看到每天早上深圳圖書館門口等候入館的長長隊列,看到深夜流連在24小時書吧的人們,看到城市許多窗戶透出的閱讀燈光,看到公園、地鐵、公交、書店等各個角落手不釋卷的人們,我們會對一座城市的未來充滿信心。

創新驅動發展,文化驅動創新。在深圳,一邊是靜水流深的閱讀,一邊是激情四溢的創新,正是這種學習氛圍,不斷推高深圳的創新指數。

(五)閱讀立法,保護每個市民的閱讀權利,推動閱讀進一步融入城市生活。深圳率先實現閱讀立法,這個「第一」,是深圳在創造無數個「第一」之後又一個輝煌的表現,是永恆的、與城市共存的傳統。

2016年4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全民閱讀促進條例》正式頒布實施。在全民閱讀中一直先行先試的深圳,再次創造了一個具有標杆意義的「第一」。

中國地方第一部關於全民閱讀的法規在深圳實施,不僅意味著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又創造了一個「全國第一」,不僅意味著每個深圳人的閱讀權利、文化權利得到了進一步保障,更意味著因為閱讀的蔚然成風,這座城市有了更為遠大而美好的前途。正因如此,這個「第一」,比一時的經濟數據更可貴,是永恆的、與城市共存的傳統,將為深圳全民閱讀事業發展增添恆久動力。

深圳全民閱讀的率先立法歷經千辛萬苦,經過周密論證,做了大量工作。當很多人還不理解閱讀立法的意義,甚至提出「閱讀也要立法嗎」、「難道不讀書還會犯法嗎」等疑問時,深圳心無旁騖,一心一意全力推動。《深圳經濟特區全民閱讀促進條例》成為國內閱讀推廣領域第一部運用特區立法權制定的法規,將深圳閱讀活動「深圳讀書月」法定化,並將每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確定為深圳未成年人讀書日。

《條例》的實施,從戰略高度明確了全民閱讀對城市未來發展的意義,是對市民閱讀熱情的肯定,是對個人閱讀權利的保障。閱讀立法,不是限制市民的閱讀權利和閱讀行為,而是為權利的實現提供保障和條件,是對每個市民閱讀權利和城市閱讀活動的法律保障,是為市民閱讀提供更多更好的資源、產品和服務。同時,有利於全社會形成一種文化自覺,從而使全民閱讀真正形成全社會參與、全社會支持的格局。

《條例》的實施,對市民而言是權利的保障,對各區、各部門特別是宣傳文化系統而言,是一份職責、使命和擔當,那就是,切實履行《條例》所賦予的職責,擔當推進全民閱讀的表率,協同社會各界為全民閱讀提供服務,組織開展廣泛深入的閱讀文化活動,努力實現市民的閱讀權利。

《條例》的實施,明確了各種法定化的具體任務,包括組織擬定深圳全民閱讀發展綱要,推動閱讀組織的建立和發展,組織指導全民閱讀活動等。這也意味著,對條例的貫徹重在落實,重在不遺餘力地推動實施,把各項工作有計劃分步驟地做好,更好地夯實城市的閱讀根基。

我們欣喜地看到,隨著閱讀條例的實施,深圳擁有了更為恢弘的閱讀氣象——深圳讀書月一屆辦得比一屆好,閱讀活動越來越豐富,民間閱讀組織不斷發展壯大,閱讀設施日益完善,「一區一書城,一街道一書吧」的夢想逐漸成真。

值得欣慰的是,深圳把4月23日確定為未成年人讀書日之後,每年「世界讀書日」,深圳都舉辦了豐富多彩的親子閱讀活動,深圳親子閱讀水平快速提升。最新數據顯示:深圳「圖書館之城」統一服務平臺在冊少兒讀者辦證量逐年增長,2018年少兒讀者人均借閱量為22.23冊,而同期成人讀者為15.82冊,少兒讀者人均借閱量是成人讀者的1.4倍。深圳兒童對閱讀的熱情從中可見一斑,而他們,正代表了城市未來的閱讀水平與創新潛力。

未來,在閱讀條例的實施中,一方面,政府部門要帶頭遵守法律,更加自覺地利用法律,把閱讀納入各級政府的規劃,以推動和促進深圳的全民閱讀作為重要依歸。另一方面,閱讀立法保護了市民的權利,市民也要更好行使閱讀權利,主動自覺聲張立法的重要性,充分運用各種立法的條款,比如閱讀基金、未成年人閱讀的保障措施等,參與推動條例實施。還有特別關鍵的一個方面,就是更好發揮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作用,每年,可邀請他們對閱讀條例實施情況進行檢查,更好地督促條例實施,推動政府部門和各界更好形成合力,進一步提升深圳全民閱讀水平。

深圳讀書月一路走來,既有勞作者的艱辛,又有收穫者的快樂,但更多的是與市民一起共享的榮光。

深圳是一座年輕的城市,我們不斷在描繪著她的未來,比如科技將如何發展、創新將如何突破、市民生活將怎樣精彩,等等,但我們更要考慮的,就是深圳未來將作為一種什麼樣的文明樣式呈現給世界。

深圳這座城市是年輕的,但也是偉大的。她的偉大不僅僅在於其創造的物質財富,在這背後,她還代表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奮鬥意志和學習精神,是一種別樣的、嶄新的、高尚的城市文明樣式的代表。

如果說深圳是民族復興的一支先鋒力量,承擔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重任,那麼,就讓我們更加重視全民閱讀吧,它是那樣的優雅與深沉。這個世界上熱愛閱讀的民族,往往是最受人尊重的民族。期待著有一天,深圳讀書月所造就的成果,能夠使我們站在文明的巔峰上,和那些傑出的民族親切握手,美美與共,使人類文明更加燦爛輝煌!

(深圳特區報 藝衡)

來源:深圳新聞網

相關焦點

  • 新時代·新城市·新文學——第七屆深圳文學季開幕
    11月13日下午,由廣東省作協和深圳市委宣傳部指導、深圳市文聯主辦、深圳市作協承辦的第七屆深圳文學季在深圳書城中心城正式啟動,開啟了深圳一年一度的「文學時間」。作為第21屆深圳讀書月的重點主題活動之一,本屆深圳文學季將市區聯動舉辦系列文化活動,推動深圳文學創作、鑑賞、普及和推廣,助力深圳建設原創文學高地和書香社會。  「深圳文學事業與經濟社會的前進同步,從40年前摸著石頭過河的先行一步,到今天形成有力潮頭、創新發展的可喜局面。深圳建立了一套較為先進的良性運轉的文藝機制,創造了城市文學發展史的『深圳速度』。」
  • 深圳創新成長的文化基因
    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橫空出世。深圳這個曾經的小漁村,在短短40年的時間裡奇蹟般地成長為一座創新之城,被描述為「史詩級巨變」。深圳為什麼能?【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橫空出世。深圳這個曾經的小漁村,在短短40年的時間裡奇蹟般地成長為一座創新之城,被描述為「史詩級巨變」。深圳為什麼能?
  • 深圳讀書月 | 城市數學文化訪談 龜毛兔角子虛烏有 鳳毛麟角窄門可求
    深圳作為世界「設計之都」,每一片樹葉都透著科學氣息與人文味道,「這裡的握手比較有力」(理性滿滿),「這裡的微笑比較持久」(感性足足),但看得出,引領深圳大步朝前的是科技人,而科技的根在數學在哲學,於是在深圳讀書月的最後一周,「深圳之窗」編輯部安排了一場東西方城市數學文化深度比較的對話,邀請了數論學者羅莫老師和文化學者姜維勇老師,在某書院茶敘了一番。
  • 政協委員:建設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城市 每個深圳人都有份參與
    深圳以「文化創新2020實施方案」為總抓手,正在努力建設文化中心城市和國際創意先鋒城市,接下來應該怎麼做?12月16日的政協委員議事廳聚焦深圳建設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城市的路徑,深圳市政協主席戴北方;市政協副主席王璞出席了當天的委員議事廳。
  • 麥克法蘭:深圳就是未來世界的樣子,它是一座未來之城
    近二十年,麥克法蘭十分關注中國、關注深圳。他認為,深圳無疑是中國最適合講述現代化世界進程的城市。他受訪時曾多次稱讚深圳:「二三十年後,世界看起來就應該是深圳的樣子。」並預言,「深圳將在信息科技和經濟領域極大地改變世界。」 麥克法蘭克與深圳頗有情緣,不僅本人多次造訪深圳,其著作更是備受深圳讀者追捧。
  • 「2020年度觀念」於11月20日-22日在深圳舉行 蘇世民等重磅嘉賓演講
    來源:新浪財經站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新起點、面臨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重大歷史機遇,中信出版集團作為第二十一屆深圳讀書月的主賓社,共邀近50位國內國際享有學術聲譽和重大影響力的作者,舉辦超過100場線下及線上線下聯動的創意活動。
  • 第三屆亞洲展望城市足球聯賽在昆明開賽
    第三屆亞洲展望城市足球聯賽在昆明開賽 發布時間:2014-12-04 來源:中國體育報 字體: 大 中 小
  • 土耳其「最愛讀書的城市」
    這裡坐落著安卡拉大學、中東技術大學等頂尖學府,也擁有國家圖書館、國家檔案館、土耳其歷史學會等重要文化機構,公共圖書資源十分豐富。土耳其最大網上書店Idefix一項統計數據顯示,安卡拉在「土耳其最愛讀書的城市」中排名榜首。
  • 第七屆深圳文學季開幕!新文學書寫新城市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魏沛娜∕文韓墨∕圖11月13日下午,由深圳市文聯主辦、深圳市作協承辦的第七屆深圳文學季在深圳書城中心城正式開幕。《深圳報告③——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前沿記錄》新書發布會、第二屆大灣區杯(深圳)網絡文學大賽頒獎暨第三屆大賽啟動儀式、第七批深圳重點文學作品扶持籤約儀式等文學活動紛紛舉行。據了解,作為第21屆深圳讀書月重點主題活動之一,本屆深圳文學季將市區聯動舉辦系列活動,推動深圳文學創作、鑑賞、普及和推廣,助力深圳建設原創文學高地,助力推進書香深圳建設。
  • 全民閱讀成為深圳重要的文化標識和精神符號
    7月,和溫度一樣升高的,是深圳人日益增長的閱讀需求。「讓城市的每扇窗戶都透著閱讀的燈光」——這不僅是深圳人的集體追求,更是一種風尚。現如今,閱讀已經成為深圳一個重要的文化標識和精神符號,為涵養城市文明、激發創新潛能注入了活力。領全民閱讀風氣之先深圳領全民閱讀風氣之先,自2000年起就開展了以讀書月為代表的全民閱讀活動。
  • 第十四屆深圳文博會開展 綻放永不褪色的安徽元素
    第十四屆深圳文博會開展 綻放永不褪色的安徽元素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5月10日,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安徽新媒體集團、科大訊飛、華米科技等41家安徽企業單位參展,通過50個不同項目展示了安徽文化科技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數字文化創新發展的新成果、文化創意產業的新特色,體現了新時代文化皖軍新形象。
  • 深圳讀書月丨「書香圳好·名家進名企」活動走進蜜蜂科技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董芳芳 通訊員 李思思11月13日下午,「書香圳好名家進名企」品牌文化活動在深圳讀書月期間走進蜜蜂科技,此次活動由深圳讀書月組委會辦公室、深圳市行業領袖企業發展促進會主辦,蜜蜂科技、深圳書城中心城承辦
  • 深晚報導|《深圳報告③》重磅亮相 第七屆深圳文學季開啟2020年...
    深圳晚報記者 陳玉 攝第七屆深圳文學季(2020)於 11 月 13 日下午在深圳中心書城正式啟動,從而打開了深圳一年一度的 " 文學時間 "。 深圳文學季是由深圳市文聯主辦、深圳市作協承辦的一項綜合性、常設性的城市知名文化品牌活動。
  • 深圳周末藝文指南(12月5、6日)①《哈姆雷特》②京劇藝術節③文學...
    深圳讀書月進入尾聲,本周末,文壇大咖劉震雲將在中心書城演講「文學的潛臺詞」,著名評論家閻晶明在羅湖書城演講「走進魯迅的世界」,第二屆深圳書展仍在進行中。本周末,深圳戲劇音樂舞臺熱鬧非凡,2020當代戲劇雙年展好戲連臺,《哈姆雷特》《維納斯日記》《周六下午兩點半的咖啡館》精彩上演,不容錯過。
  • 解讀:深圳從「文化沙漠」到「文化綠洲」的華麗轉身
    原標題:從「文化沙漠」到「文化綠洲」的華麗轉身——文化創新發展的深圳模式   創新是一個國家永葆生命力的重要基礎,也是一座城市創新發展的不竭動力。作為我國第一個經濟特區,經過40年的建設發展,深圳經濟崛起舉世矚目,科技創新廣受讚譽,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深圳速度」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
  • 歷史文化街區:傳承城市文脈的原生性基因
    城市文脈是一座城市地域環境、人文氛圍、建築景觀等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因素有機結合與互動的衍生物和集合體,是城市唯一性特質的重要體現。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歷史文化街區就是城市靈魂的載體,與城市文脈的生成、傳承、創新息息相通、休戚與共。
  • [分享]深圳國家基因庫資料下載
    深圳國家基因庫專題為您提供深圳國家基因庫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深圳國家基因庫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再到《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的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前景可期。
  • 第九屆亞洲雷射先進位造展即將綻放深圳
    原標題:第九屆亞洲雷射先進位造展即將綻放深圳   深圳新聞網訊2015年4月13日在深圳人民大廈召開第九屆亞洲雷射先進位造展媒體見面會,本次會議邀請到了眾多新聞媒體和專家學者及雷射企業代表參加。
  • 深圳設計的使命與未來——訪深圳創新創意設計發展辦公室主任 韓望喜
    設計來源於創意,而創意的源泉就是開放多元、兼容並蓄的城市文化和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深圳創新創意設計發展辦公室,負責深圳的創意設計建設,這個機構正在用其巨大的熱忱、創新的願景和埋頭苦幹的作風,守護和打造「深圳設計」這張城市文化和產業名片,讓創意融入這座城市的靈魂,讓設計成為創新的重要推動力量。
  • 深圳機場發展之變折射「城市之光」
    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獲批建立。彼時的特區,還是一個漁火薄田、人煙稀少的邊陲小鎮。作為城市門戶和窗口,一座高速度、高質量發展的深圳機場,本身即折射出深圳特有的「城市之光」。2019年,深圳機場國際旅客突破500萬人次,在總客流量中的佔比首次超過10%,機場業務結構更加均衡的同時,一條條國際航線的開通,密切了深圳與世界的聯繫,助力深圳國際影響力和綜合競爭力進一步提升。秉承城市創新基因:「智」變成為全國「最聰明機場」深圳是一座科技之城,創新是其最鮮亮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