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藕田套養泥鰍技術
_陳和平
一、蓮藕田套養泥鰍的可行性
一是由於泥鰍對水體溶氧要求不高,即使水體溶氧下降到0.16mg/L 時仍能安然無恙,所以藕田水環境尤其是溶氧狀況可以滿足其生活需要,並且可以實行較高密度的飼養。
二是藕田中有較多的可供泥鰍攝取的食物,如原生動物、輪蟲、枝角類、橈足類、藻類、細菌、底棲生物、有機碎屑、雜草嫩葉、水生昆蟲,以及蓮藕的一些害蟲等,從而有利於泥鰍的生存、生長。
三是泥鰍生活、生長對水位的要求一般不需要太深,蓮藕和泥鰍兩者對水位要求相近,所以藕田水體完全可以滿足它們的共同需要。
四是泥鰍的鑽泥活動,在客觀上可以起到一定的鬆動土壤的作用 ,從而有利於改善藕田土壤的通透性等,而且由於泥鰍可以吃掉田間部分害蟲、雜草等,並且其排洩物可以作為肥料,這對蓮藕的生長是有利的。
五是由於泥鰍能鑽入泥中,所以它比其他魚類更容易避開在給蓮藕用藥、施肥時所可能帶來的危害。
六是在藕田中養殖泥鰍,比較簡單易行,並且成本低、見效快、效益好。
二、藕田的選擇與必要建設
養殖泥鰍的藕田面積可為2000-3000m 2 ,田塊周圍應沒有高大的建築物或樹木遮擋太陽光,土質要有一定的粘性,呈中性或弱酸性,並且土壤要肥沃、腐殖質多。要靠近河流、湖泊、水庫等水源,水源水質良好,排灌方便等。
放養前要夯實田埂,並加寬、加高、加固,埂高可達到60-80cm以上,寬度可達到 60cm 以上。
注、排水口要用聚乙烯網片攔好。田埂四周用塑料布或 30 目的網片等做好防逃牆,也可以用鈣塑板或水泥板等作圍牆,下端埋入土深 20-30cm。據試驗研究,若在田埂內側再修建一寬20-25cm比田埂低 15-20cm 的臺階,則防逃效果更好。
田間須開挖魚溝、魚溜,魚溝寬可為1-1.5m或以上,魚溜面積大 小 可 為 5-20m 2 ,深 可 為 50-60cm。魚溝、魚溜的開挖面積可佔藕田面積的10%-15%。
在田間工程建設中,或可按溝、池式進行開挖建設。溝、溜(池)在放養前除要消好毒外,要在底部鋪厚度 15-20cm 的有機肥,上面再蓋以 10-15cm 的草和土泥,這樣不僅可以培養浮遊生物,而且有利於泥鰍在高溫季節避暑以及在給蓮藕施肥用藥時躲藏少受或免受毒害等。
三、泥鰍苗種的來源
一是採捕於天然水域;二是從正規的泥鰍苗種生產場家購買;三是自繁自育。
採捕天然苗種,常會受到資源量的限制,一般只能滿足較小面積的藕田飼養,且所捕獲的苗種往往規格不齊、易帶病蟲害和常會受傷等。從正規場家購買苗種,雖然較好,但成本相對較高,尤其是進行大面積的藕田養殖時,需要多投入較多的資金。
而自繁自育苗種,不僅能保證質量,放養到藕田後易於成活、易於馴化、易於管理等,而且成本低,並且可以按需要進行繁育,可以較好地滿足藕田養殖的需要,尤其是大面積養殖的需要。但這種方法也有不足,就是在自然條件下,繁育出能用於當年放養的苗種時間較晚,從而影響到商品鰍的規格。如果培養的苗種用於第 2 年的藕田養殖,則可以養成較大的商品規格。
四、苗種的放養
1.放養時間。由於泥鰍為常溫性魚類,當水溫在10℃以上即可開始覓食活動,因此春季應儘早放養,不過這時一般只能放養過冬的上年的苗種。在蓮藕還沒有種植上時放養,可先將泥鰍苗种放養在魚溝、魚溜(池)內飼養,待種藕定植後,並且田水已加到一定深度時再使其進入整個田面生活、生長;也可以在種藕定植後再進行放養。
2.放養密度。體長5cm以上的越冬苗種,每畝可放養1-1.5萬尾,如果魚溝、魚溜(池)面積較大,則可適當多放一些。
如果放養當年繁育的3cm左右的泥鰍苗種,則每畝可放養1.5-2 萬尾,如果藕田條件很好,魚溝、魚溜(池)面積較大,那麼放養密度也可以再稍高一些。
3.放養要求與消毒。放養的泥鰍苗種要體質健壯,無病無傷,並且同一塊藕田放養的泥鰍苗種規格要基本一致。為消毒防病,提高成活率,在放養前鰍體應用3%的食鹽水浸浴5-10分鐘或用10-20mg/L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浴15-20 分鐘。苗種投放時,最好多點投放放養。
五、飼料與投餵
1.馴食
泥鰍苗种放養後,尤其是從天然水域中捕獲的野生苗種,需要進行馴食。馴食一般在放養後的第 2 天晚上進行,馴食時先投餵少量的動物性飼料或優質的人工配合飼料,並多點進行投喂。待泥鰍較好的攝食後,可每天逐步向後推遲 2 個小時投喂,同時減少投餵的地點。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馴化,泥鰍便可以基本適應藕田的生活環境,並可於白天在固定的地點攝取投餵的飼料。
2.投餵飼料種類
泥鰍動、植物性飼料都可攝食,動物性飼料如蚯蚓、螺蚌肉、小雜魚、昆蟲及其幼體、蠶蛹、魚粉、血粉、畜禽內臟等,植物性飼料如米糠、麥麩、豆餅、豆腐渣、蔬菜等都是其較好的飼料。可將這兩類飼料按照一定比例配製成混合飼料投喂,也可購買配合飼料投喂。可在寬溝、池(溜)中設置食臺或餌料盤,將飼料投放在上面任泥鰍攝食,這樣便於投喂,也便於檢查泥鰍的攝食情況等。
3.投餵次數與投餵量
一般每天投餵 2-3 次,並且最後一次要多投一些。應根據季節水溫、天氣、水質、飼料種類以及泥鰍的攝食情況等,合理確定投餵量,泥鰍的日投餵量一般為其體重的 2%-8%。在水溫高於30℃或低於 10℃時,可以不進行投喂。也可以這樣掌握投餵量,即每次的投餵量以投餵後2小時內泥鰍吃完為度,若不到 2 個小時泥鰍就把投放在飼料臺或餌料盤裡的飼料就給吃完了,則應適當增加投餵量,若 2 小時以後還有較多的剩餘,則應適當減少投餵量。
六、田水管理
田水管理包括 2 個方面,一是水位的管理,一是水質的管理。
在水位管理上,要求既要滿足蓮藕的需要,又要根據季節溫度以及泥鰍的生長情況來進行調節。尤其是在氣溫、水溫較高時節,要適當加深田水,以有利於泥鰍的生活、生長。藕田水深一般可在10-40cm。
在水質管理上,應儘量做到水質的「肥、活、嫩、爽」,水的透明度可在 20-25cm,並且要儘可能地使水中溶氧保持在 3mg/L 以上。
要根據水質情況適時注換新水。悶熱天氣、連陰天氣等,田水容易缺氧,泥鰍會頻繁地遊到水面吞吸空氣,這時應及時注換新水。夏秋高溫季節,投飼多,水質變化快,更要注意勤注換新水。
七、其它管理工作
一是要根據蓮藕不同生長階段、長勢,進行合理適量追肥。施追肥要做到既滿足蓮藕生長的需要,又不要傷及泥鰍等。
二是要做好防暑工作。泥鰍在水溫超過30℃以上時,食慾減退,攝食減少,生長緩慢,當水溫超過 34℃以上時,則會鑽到 10-30cm 的泥土中進行休眠。為此當田水溫度很高不利於泥鰍生長時,要及時採取降溫措施,如在魚溝、魚溜(池)上方搭設遮蔭棚,適當加深水位或勤換水等。
三是要嚴禁汙染水進入藕田,以免影響到蓮藕和泥鰍的生活、生長,甚至受到毒害、發病和出現死亡等。
四是要做好蓮藕及泥鰍的病害預防工作。要經常打掃食臺和消毒水體,並在魚病流行季節定期給泥鰍投餵藥餌等。發現蓮藕、泥鰍有病害發生時,要及時用藥治療。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是給蓮藕用藥,還是給泥鰍用藥,都應注意選用低毒、高效、低殘留的無公害農藥,並嚴格掌握用藥量和採取科學的用藥方法。
五是要做好防逃工作。要經常檢查田埂和攔魚設施完好情況,發現田埂坍塌或有漏洞,要及時修築加固,發現攔魚設施破損要及時修補或更換,尤其是下大雨時,要防止大水漫田或衝垮田埂而造成逃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