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2 0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中國核工業 中國核工業 來自專輯核評論
◎ 青風
7月16日,國家電影局發布通知稱,疫情低風險地區在電影院各項防控措施有效落實到位的前提下,可於7月20日有序恢復開放營業,一時間朋友圈一片歡騰。說到電影,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體驗:看電影到中途就已經猜到了結局,有時還會替懵懂的主角捏一把汗。與此同時,為什麼我們在現實中思考自己的未來時卻常常感到茫然?
除了影片情節本身可能帶有暗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我們在現實中站在個人視角,可是在觀影時擁有「全局視角」。其實這樣的觀察與思考方式,就是系統思維:從理解全局或整體出發,尋找不同事物之間的內在關聯性,達到把握和解決個別問題的目的。
一個系統包含三個關鍵:要素、關聯、目的(或功能)。運用系統思維面對問題,要學會拆解出各個要素,然後挖掘要素之間的關聯,最後給出整體性的解決方案。
其中的「關聯」是指構成系統的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連接,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在充分理解關聯的基礎上,我們才能釐清各部分的權重,併合理安排工作推進的節奏,使得各項舉措相互配合、相互促進。以生活中拼裝一件家具為例,如果不是按照說明書規劃好的步驟,而是隨意上手,即便局部拼得正確,也可能因為妨礙了其他步驟的進行而不得不推倒重來,結果事倍功半。
簡單的家具拼裝一般採用「線性思維」足矣,相比「碎片化思維」,「線性思維」已經具有一定組織性,但進一步升級為「網狀思維」、「立體思維」,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系統思維。
除了上面說到的全局視角帶來全面思考,系統思維還具有幫助我們透過紛繁的現象把握問題本質,形成長期的良性循環而非疲於解決眼前問題,洞察先機、把握關鍵節點等優勢。
對於正處於戰略機遇期的中核集團,如何以系統思維推動發展?下列幾個角度或許可供參考: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在確保下屬各級單位的目標和集團公司的總體目標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全面考量、相互協同,實現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統一。例如對能源發展趨勢早做洞察,合理布局核電之外的風光乃至氫能等的技術路線和資源配置。
二是發現和打造「增強迴路」,實現績效躍遷和突破。「增強迴路」是指系統的幾個因素互為因果從而構成快速增長的循環,可以帶來所謂「飛輪效應」。對於一個系統及其各個子系統,擁有一個或多個正向的增強迴路,才可能實現爆發式的增長。例如核技術應用產業建立「研發投入越多,新產品越多,用戶和收入越多,反哺研發投入越多」的增強迴路。
三是對於開創性和探索性工作,特別是科研創新,要激發系統的「自組織」能力,即開放資源和試驗條件,從產生的多種新模式中擇優扶持。例如鼓勵年輕人打破路徑依賴,以項目團隊的形式接任務、出成果。
四是識別系統內外連接的薄弱處,進行相應的調節和補償,以增強系統的適應性和抗風險能力。例如加強後處理和放射性廢物處置環節的推進力度,又如在逆全球化潮流下加強核電裝備自主化等。
五是保持自身系統的開放性和與外部環境的協調性,例如與高校共建聯合研究機構、形成大協作核科技創新體系就是一個典型舉措。
策劃:楊金鳳
原標題:《預測大片結局,拼裝複雜家具……系統思維無處不在》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