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男尊女卑的社會,哪怕到了現在,仍有少部分地區保留著這種落後的思想。然而在我國遠古時期,卻存在一個以女權為主的部落「華胥國」,而為我們所熟知的女媧,相傳正是出於此地。
據史料記載,除了創萬物,女媧的原型其實是遠古母系氏族首領華胥氏的女兒。歷史專家們更是在距今數千年的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了與媧傳說高度契合的「紅山女神像」,就更加佐證了這一記載。我國北部一帶有一個文化遺址,屬於華北地區。
1983年,專家們在遺址中發現一座較為隱蔽的女神廟。廟裡除了6個殘存的女性泥塑之外,還有一座特別的保存相當完整的泥塑女性頭像。在女神像的上臂中,檢測到人骨成分。
不過專家們很快排除了人殉的可能性,在當時人們認為人是汙濁的東西,並不會用他來祭天或者祭神。並且在女神廟附近,發現一座土山,山上散落大量的坩堝,在沒有明火燒烤記載的五千年前,這種東西的存在實在令人費解。
這兩個離奇的發現,竟然與女媧傳說中的摶土造人和五色石補天驚人的契合,於是民眾們紛紛猜測,這座女神像,就是女媧。這兩點發現很有力的證明了早在5500年前,華夏子民就已經開始信奉女媧,用黃土塑造她的真人像了。
既然發現了這個疑似女媧真身的女神像,那麼揭開女媧真容就成了大家最為關切的問題,傳說中的女媧,到底長什麼樣子。專家們採集了神像的多處樣本素材,並拍下照片,帶回研究所進行復原。
復原後的圖片中,人物的顴骨很高、眼窩內陷,和我們現在的歐美五官相似,而她的臉型也不是美女專屬的小巧鵝蛋臉,是充滿力量感的「盾牌型」臉、面部十分飽滿,很具有東方美的韻味,十分古典,屬於蒙古人的長相。
這座遺址是中華文明的發展的源頭,是仰韶和草原兩種文化相碰撞而產生的優質文化,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出土的女神泥塑,極大程度上證實了女媧並不是神話故事。
而是有原型的這麼一個人,而且解開了女媧真容的神秘面紗,就復原圖上來看,女媧神採奕奕,極具古典韻味,氣質極佳,網友笑稱,比當代女星還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