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趣遊戲與TCCI合作:用VR遊戲助力阿爾茲海默症的早篩

2020-11-02 brainnews

從2018年Facebook的「意念打字」黑科技,一分鐘只能輸出8個單詞,短短兩年多時間,我國發布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人腦研究及其相關的數字藥物、腦機接口等技術已經有了快速發展。

日前,陳天橋雒芊芊研究院(以下簡稱TCCI)首個腦科學前沿實驗室與盛趣遊戲合作推進實質性布局,利用VR遊戲進行阿爾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篩查,項目已經取得實質性新進展。

圖1 TCCI演示用於篩查阿爾茨海默症的VR遊戲

當遊戲與腦科學交叉 功能性探索打開更大空間

早在2004年掌上遊戲機NDS發售時,任天堂便與日本東北大學教授川島隆太合作,推出了「成人的NDS腦鍛鍊」遊戲。這款以腦機能鍛鍊為玩法的遊戲,銷量最終達到了3000萬套以上。

近年來,遊戲的功能性趨勢日益引發關注,尤其是與面向解析腦認知功能神經原理的腦科學相融合,在前沿突破與產業應用潛力上,表現出更大的社會價值和發展空間。在TCCI與盛趣遊戲合作的項目中,能夠通過VR遊戲讓老年人模擬在超市、餐廳、大樓等日常生活場景中,完成購物、點餐等任務,根據完成任務的速度、準確性、行走路線等綜合分析,進行阿爾茨海默症篩查。TCCI研究員、華山醫院黃延焱教授表示,在數百人的試驗中,該項目受到老人們的歡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圖2 目前中國有阿爾茨海默症患者500萬人之多


去年,電視劇《都挺好》熱播,劇中人物蘇大強的晚年生活,使得阿爾茨海默症引發新的關注和討論。阿爾茨海默症儘管有常見的病因和神經化學、神經病理學的特徵,但患者目前還無可靠的診斷標誌,所以該病症的診斷主要依靠典型的臨床資料和精神狀態檢查、頭顱CT以及核磁影像學檢查顯示的輔助證據等等,並且排除與它相似的疾病,需要與譫妄、抑鬱以及其它精神障礙做鑑別診斷。

VR遊戲及「數字藥物」對阿爾茨海默症的研究和應用深入,將為其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的有效方法。通過遊戲形式的「數字藥物」,能夠破譯和調節腦神經信號的傳輸,對人的意識、人腦工作模式的解析,將成為人類疾病診治、健康改善和智能生活的助推器。

關鍵技術變革前夜 搶「人」之戰已經開啟

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人類又站在關鍵性技術變革的關口。德勤(Deloitte)發布的《技術趨勢2020報告》中,指出了五個可能在短期內引發顛覆性變革的關鍵新興趨勢:人感體驗平臺、數字孿生、架構覺醒、技術道德與信任、財務與 IT 的未來。對於「人感」的研究將使AI展現出滿足人類需求的更多可能。聚焦於人和人腦,更好地了解人類感情並與人類互動,做出解析和響應,成為醫療康復、智能生活、娛樂、航空航天等領域潛在應用創新的通路。

除了與TCCI腦科學實驗室合作,今年8月,盛趣遊戲還與浙江大學共建「傳奇創新研究中心」,面向數字醫藥、遊戲中的人機融合智能、夢境研究等人工智慧新方向實現前沿突破與產業應用,對前沿科技充分布局。

圖3 盛趣遊戲與浙江大學共建傳奇創新研究中心 聚焦腦科學研究

近年來腦科學成為國家和科技企業們的競爭焦點。其中,歐盟人腦計劃(HBP)於2013年啟動,這個為期十年的計劃,最後3年階段已獲得1.5億歐元撥款;今年,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公司演示了腦機接口的最新進展;谷歌教育平臺推出首款基於腦機接口技術的應用產品。在中國,「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已經把腦科學和類腦研究列入國家重大科技項目;10月的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大指令集高速無創腦機接口打字系統亮相,成為世界範圍內指令集最大的腦機接口。中國腦科學研究也進入搶佔國際領先地位的關鍵期。

圖4 歐盟人腦計劃(HBP)進入最後階段


從初見端倪到技術爆發期接近,這場「頭腦風暴」不僅為企業和經濟增長打開空間,也將把人類生活帶到一個新的「紀元」。

相關焦點

  • 阿爾茲海默症的遺傳學兇手們
    58-79%,早髮型阿爾茲海默症的遺傳率則高於90%。目前已經發現超過50個與阿爾茲海默症相關的基因位點,表明阿爾茲海默症由多方面的因素導致。晚發性阿爾茲海默症的遺傳因素中有一半以上已經被發現,這使得研究人員能夠通過計算多基因風險分數,以高達90%的準確性預測疾病的發生。
  • 雀巢聯手AC Immune初涉阿爾茲海默症研究
    核心提示:雀巢公司表示已經與著名生物醫藥公司AC Immune合作,準備在生命科學領域中大展宏圖。而雀巢公司初涉生命科學產業時就選擇了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領域——阿爾茲海默症研究。   提到雀巢,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咖啡等一系列食品。但是,這家跨國企業巨頭的理想或許並不僅僅是要在食品行業中稱王稱霸。
  • 盛趣遊戲開啟腦域研究:我們因熱愛而進化
    遊戲成了隔離生活的安撫品。用盛趣董事長王佶在發布會上打趣的話來講,盛趣作為一家遊戲公司,作出的貢獻已經從「帶給人們快樂」上升到了「維護社會穩定」。這話著實沒有誇張,作為A股最大的遊戲公司,盛趣旗下有著100多款遊戲和22億用戶,連結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並且,盛趣已經率先對即將到來的雲遊戲時代從內容創作、硬體設施、行業標準各方面完成了全面的布局。
  • 為什麼阿爾茲海默症越來越「年輕化」?你對認知障礙了解有多少?
    人一旦老了,生活中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障礙,而且越往後走,一些身體功能障礙會越來越多,阿爾茲海默症就是其中之一。據調查表明,我國的阿爾茲海默症的患者人數高達八九百萬,在有認知障礙的老年人中比例佔據一半之多。
  • 失去傳奇已成定局,現下或許是盛趣遊戲「最後的狂歡」
    原標題:失去傳奇已成定局,現下或許是盛趣遊戲「最後的狂歡」 近日,娛美德發表了一篇聲明對備受關注的與盛趣遊戲之間《傳奇》遊戲仲裁案件進展進行了公示。從內容中可以看到,儘管國際商會國際仲裁院在6月24日就作出了第 22820/PTA/HTG 號《部分裁決》,盛趣遊戲在此後的一系列行動似乎並未受到影響。大張旗鼓的宣傳《熱血傳奇》20周年,對外給出的各種授權……仿佛一切如常。 這讓人不禁產生疑問,究竟這份裁決對盛趣遊戲影響幾何?盛趣遊戲為何如此有恃無恐?想要解決這些問題,還要從這份仲裁裁決的來歷入手。
  • 三代重測序助力阿爾茲海默症研究
    簡單一句話介紹就是,作者採用二代和三代Nanopore重測序數據找到了DPP6上的4M大小的倒位,並採用二代測序數據大隊列研究DPP6基因的變異對阿爾茲海默症的影響。在早發性阿爾茲海默症和額顳葉痴呆中,利用DPP6基因的重測序技術識別了更多罕見的非同義突變,移碼突變和無義突變。 DPP6是一個II型跨膜蛋白,有著高度結構的細胞外的結構域,並且主要在腦中表達。DPP6與鉀通道Kv4.2形成多聚體複合物,調節腦中電壓依賴性門控特性。
  • 阿爾茲海默症,俗稱的「老年痴呆」可能離我們並不遠
    阿爾茲海默症患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剛開始只是丟三落四,容易忘事,後來可能健忘和糊塗更加嚴重,總是反覆談一件事情,熟悉的環境也會感到陌生,甚至可能在某一天忘記自己最愛的人。 一提到阿爾茲海默症,大家總會想到記憶力下降,有些人認為這只是人正常老化的一種現象。
  • 重大發現,阿爾茲海默症竟與常見病毒感染有關!
    」在此次研究中,小組將死於阿爾茲海默症的病患大腦與正常死亡的人的大腦樣本進行比較。單單發現在患阿爾茲海默症病人大腦中病毒的數量非常大,這一結果並不能排除這些病毒只是過路者的可能性。於是 Dudley 開始了進一步的探索。他們用大腦樣本的數據創建了電腦模型,以便於觀察人腦自帶的基因和在人腦中被發現的病毒 DNA/RNA 如何互動。
  • 探索科技與文化的極限融合 盛趣遊戲在變與不變中進化
    熟悉的產品與團隊,生疏的標識與外觀……被中國遊戲玩家牢記了20年的遊戲大廠變了。全新的品牌標識,全新的科技文化定位,盛趣遊戲董事長王佶宣布啟用新標識的那一刻,也明確了這家企業下一個20年的發展方向。盛趣遊戲顯然,這一變化出乎市場預料。
  • 患了阿爾茲海默症,我的大腦怎麼會變成這樣?!
    阿爾茲海默症是認知症最常見的類型,約佔認知症患者總數的六成。因此,患了阿爾茲海默症之後,人的腦部到底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拿一些直觀的圖片對比一下。左圖為正常人的大腦,右圖為患病大腦從圖中我們可以發現,與正常健康的大腦相比,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表現出大腦皮層極度收縮,腦室嚴重擴張和海馬體極度收縮的特徵。其原因在於老年痴呆症導致了在大腦皮層和特定皮層下區域的神經元和突觸喪失。
  • 企業的「阿爾茲海默症」,該怎麼治?
    範偉飾演了一個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範老師,記憶回退到了1992年,望溪村支教時最後一節課的課堂上。以幫範老師找回記憶為線索,講述了一個關於教育和師生情的打動人心的故事。  其實不只是人,同樣企業也會得「阿爾茲海默症」。  症狀1:數據被刪除  許多人都熟悉《MySQL從刪庫到跑路》這樣的梗了,這是典型的誤刪除。
  • 科學家實現阿爾茲海默症澱粉樣蛋白沉澱的無標記顯微檢測
    記者日前從復旦大學獲悉,一項由復旦大學、哈佛大學和美國麻省總醫院的課題組合作完成的研究,首次將受激拉曼成像技術用於探測阿爾茲海默症澱粉樣蛋白沉澱,這一方法也有望用於探索帕金森等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
  • 尿液氣味有望檢測早期阿爾茲海默症
    最近有研究發現,可以通過尿液氣味檢測出阿爾茲海默症的早期症狀,為這種常見痴呆症帶來一種非侵入式的檢測方法。  據研究的作者,美國農業部國家野生動物研究中心的化學生態學家Bruce Kimball博士介紹,研究小組已經發現了一些證據表明尿液氣味特徵,會因為大腦中由阿爾茲海默症引起的變化而改變。這一發現也可能用於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檢查當中。
  • 2019年終盤點:阿爾茲海默症研究進展
    阿爾茲海默症的預防與治療一直以來是醫學領域亟待解決的難題,近年來,研究者們也對此進行了不懈的努力。本文將對2019年度阿爾茲海默症領域的相關研究進行簡要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阿爾茲海默症發病機制的探索在阿爾茲海默症的發病機制方面,很多研究揭示了其病症的起源以及惡化的根本原因。
  • 科學家實現阿爾茲海默症澱粉樣蛋白沉澱的無標記顯微檢測—新聞...
    科學家實現阿爾茲海默症澱粉樣蛋白沉澱的無標記顯微檢測   新華社上海11月21日電(記者仇逸)記者日前從復旦大學獲悉,一項由復旦大學、哈佛大學和美國麻省總醫院的課題組合作完成的研究,首次將受激拉曼成像技術用於探測阿爾茲海默症澱粉樣蛋白沉澱,這一方法也有望用於探索帕金森等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
  • 蔡立慧:探究 DNA損傷背後的機理成因,是人類克服阿爾茲海默症的關鍵
    治療誤區讓人類遲遲無法攻克阿爾茲海默症海默症 國內外關於阿爾茲海默症等研究已經經歷了較為漫長的時間,但這一疾病仍未被克服。 關於這一點,Tsai 教授告訴生輝,阿爾茲海默症之所以難以治療,主要由於其病理成因並不是單一的。
  • 探索前沿腦科學 盛趣遊戲布局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前沿領域
    8月20日,浙江大學與盛趣遊戲共建的「傳奇創新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對於盛趣遊戲為何將遊戲的航母駛向「腦海」,盛趣遊戲董事長王佶表示,公司的第三個十年把未來寄托在前沿科技領域,在腦科學領域的突破,將創造出谷歌級別的企業,通過腦科學研究成果的市場化、產業化,在新的產業變革中保持領先。
  • 專訪世界知名神經科學家、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梁京:阿爾茲海默症與...
    今年「世界阿爾茲海默病日」的主題是「從容面對,不再迴避」,實際上「從容面對」阿爾茲海默症並不容易。儘管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已將阿爾茲海默與其他失智症列入全球前五大致死原因,但人類始終對阿爾茲海默症束手無策。與此同時,阿爾茲海默病還是老齡人口中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據統計,中國近七成老人走失事件均源於阿爾茲海默症。
  • 大腦被「黑洞」一點點吞噬——阿爾茲海默症
    阿爾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俗稱老年痴呆,便是導致大腦「空無一物」的元兇。它發病進程緩慢、隨時間不斷惡化且不可逆轉。患者大腦出現明顯的萎縮和空洞,最常見的早期症狀,是短期記憶喪失。他們難以記住近期的事,卻對遙遠的事件記憶猶新。
  • 又有研究表明40赫茲閃爍光有助於治療阿爾茲海默症
    據報導,照明研究中心(LRC)開展了一項新研究表明40赫茲紅光或有助於改善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的認知功能。這一項新研究表明,向健康年輕人睜開的眼睛照射40赫茲的紅光刺激可增強大腦伽馬振蕩(一種腦波,Gamma oscill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