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問一號首發,為什麼目的地是火星?專家:有4大重要原因

2020-08-26 星光視界20

站在科學發展的戰略角度來講,天問一號出徵火星,不僅是中國航天科技的重大進步,同時,這也是無數科學家在為人類的未來作出重要規劃。由於星際航行能力的局限性,人類對宇宙文明的探索一直都處於「沉寂」狀態,雖然一直沒有得到新的突破,但依舊無法泯滅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決心,科學家們仍然在努力尋找外星生命特徵或適宜生命誕生條件的證據,為此,很多發達國家都在大力推動航空航天科技的發展。這裡最值得一提的就是2020年7月23日我國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它標誌著人類對外星生命的探測踏進一個新的裡程!到目前為止,火星還一直在安靜地等待著人類的到訪,興許火星就是那曲徑通幽處的桃花源,隱藏著一份驚喜等待著天問一號的來訪。

科學家們曾經對現存的隕石做了大量的研究分析,在很多隕石中均發現存在有機物質。甚至有數據表明在隕石中發現了細菌微生物的殘留結晶。因此,科學家們堅信,外太空應該存在低等、或者遠高於人類文明的生命特徵。通過研究大量的近幾年人類發射的探測器傳回的數據,專家們得出的結論是,在地球以外,最可能存在的生命特徵的7個地方依次是:火星,隕石,木衛二,木衛四,土衛六,土衛二,系外行星。

為什麼天問一號探測地是火星,而不是木衛二或者土衛二等其它星體呢?科學家們給我們提供了以下4大原因,讓我們一起接著往下看。

火星上存在誕生生命的環境的可能性最大

我們都知道,火星一直都是宇宙生物探索的熱點,雖然火星表面的環境十分惡劣,大氣層稀薄,沒有臭氧層,磁場也不穩定,根本不適合生命體的生存。但是近年來,科學家們研究發現,火星上居然有地下水的存在,這不得不讓科學家們更加堅信火星上存在「地下文明」的可能。

同時,通過NASA的火星探測數據中發現,在火星地表的巖石中發現有機分子,這就證明了火星上存在甲烷的推測,這一數據結論,讓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遠遠高於原本更加熱衷的木衛二。

火星探索的價值回饋最大

此次天問一號首次登陸火星,最重要的是火星登陸、火星地表探測任務,如果能順利進行,我們最起碼會收穫到關於火星空氣溼度、溫度變化、地表動植物演化以及地下巖層勘探,給後代能否移居火星提供事實佐證。這些數據對於人類是否能在火星生存提供了決定性基礎條件,甚至有專家認為,在火星的地下巖層中,可能含有大量人類需求的重要礦物質和稀有金屬。


火星可作為今後人類探索宇宙的前沿棲息地,是人類探索宇宙的橋頭堡

歷史是無數代人的血汗譜寫的,科技的千裡之路積於前沿科研工作者的艱難矽步,科學沒有一蹴而就的發展,不斷積累前人的探索經驗,結合現代的科學技術,才拉開了今天天問一號拜訪火星的重要帷幕。天問一號探測火星,其意義不只是為了中華民族,而是為了全人類的發展、繁衍生息。天問一號是宇宙探索的開拓者,長路漫漫,仰天而問,吾將上下而求索,萬裡出徵,鋒芒畢露,天問一號必將為後人邁向宇宙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這是實現未來人類尋找適宜棲息地的基礎。


火星探索可輔佐追溯地球乃至宇宙生命的起源

火星的探索,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對於地球生命起源乃至外太陽系的生命探索。人們普遍認為火星在幾十億年前曾具備生命演化的環境,那麼今天火星上到底還有生命嗎?如果今天沒有,那之前是否存在過生命?如果存在過生命,那麼,火星的生命起源跟地球有什麼相似之處,是否有著共同的起源?那是否意味著在宇宙的其它環境中也有可能存在生命,或者至少有存在生命的條件?我們又應該去哪裡尋找?這些問題都直指最基本的問題,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要往何處去。

相信很多的科學家和關注外星生命的小夥伴們都很期待這次天問一號的出徵。天問一號集結了無數科學家日以夜繼的心血和汗水,是我們國家航天科研事業的突破性標誌,在這一次天問一號的出徵任務中,天問一號的燃料倉裡,沒有一毫克燃料是多餘的,每一次點火都是在燃燒著人類的夢想和希望。

無論天問一號的探測結果如何,相信這一定會是中國在宇宙文明探索事業的一個裡程碑,甚至是全世界的裡程碑, 其探測的意義是重大的。探測器的探測之路有終點,但人類的探索思想無止境,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好了,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如果喜歡的話,歡迎在文章下方點讚 評論和轉發,同時點擊關注,咱們下期再見。

小夥伴們對中國「天問一號」首訪火星有什麼期望呢?請在文章下方的評論區發表你的看法吧。

註: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性一天!12時40分,「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目的地:火星
    7月23日,中國歷史性的一天,當天中午12時40分,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我國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我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其目的地將是火星!天問一號此次發射將花費7個月左右的時間抵達火星,所採取的路線則是1925年霍曼提出的地火轉移軌道。中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的消息引起了海內外媒體的熱烈關注,參考消息報導,美國華爾街日報就此事進行了詳細報導。華爾街日報指出,近段時間,中美兩國準備在前後數天以內將太空飛行器送往火星,兩場「針鋒相對」的火星任務是中國挑戰美國的最新跡象。
  • 「天問一號」:中國首次火星之旅
    24日,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國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天問一號」,代表中國向火星「發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2000多年前,屈原曾發出嗟嘆。而今,「天問一號」將勇敢作答。2020年4月24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天問一號」。
  • 天問一號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中國:「久等了,火星!」
    源於屈原的長詩《天問》,&34;是我國中國行星探測系列任務名稱,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被命名為&34;。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34;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 為什麼天問一號登陸火星要等待夏季來臨,而美國的毅力號不用等?
    為什麼中國天問一號比美國毅力號早發射,還要晚幾個月登陸?這其中主要有兩個的原因。首先,中國是第一次發射火星探測器,進入環火星軌道後,需要一些時間對登陸地點進行詳細勘察,收集相關的數據。其次,因為中國本次選擇的火星的登陸地點是火星烏託邦平原。
  • 「天問一號」開啟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
    據新華社電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南海之濱,椰風習習,濤聲陣陣,高溫天氣如同中國人探索太空的心情一般火熱。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在去往火星的徵途上要歷經哪些考驗?面對前所未有的任務挑戰,中國航天人依靠什麼力量創造出新的成績?
  • 專家揭秘天問一號探測器如何拍下地月合影?
    中新社北京7月29日電 (郭超凱 鄭瑩瑩)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近日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光學導航敏感器就好比探測器的『眼睛』。」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控制所光學導航專家打了個比方,「有了這雙明亮的『眼睛』,探測器也就有了自主能力,可以自己看著(目標)飛向目的地。」
  • 美國毅力號比中國天問一號晚發射7天,卻為什麼能早3個月著陸火星
    根據專家預測,「天問一號」需要經過大約210天的火星之旅才能抵達火星軌道,也就是2021年2月底或3月初的時候到達火星相應軌道,並於2021年5月才會降落到火星北半球烏託邦平原上,之後才能進行火星探測之行。就在我國的火星探測器升空後的一周左右,美國「毅力號」火星車搭乘阿特拉斯-5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這是世界航天界的又一重大新聞。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
    剛剛,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開啟了我國對火星的首次探測之旅,中國的深空探索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北京時間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火箭飛行約 2167 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
  • 科普專家開講「天問一號火星徵途」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探測火星到底難在哪,關於火星有哪些已知和未知?在近日舉行的「天問一號:火星徵途」科學傳播工作營活動上,包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在內的多位航天、天文領域專家圍繞火星探測相關話題,共同打造了一場「探火」的科學傳播盛宴。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它到底有多厲害?
    再過幾天中國的第一枚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就將踏上火星的徵程,它將開啟多個第一,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任務是第一次進入火星軌道就直接登陸火星,這是以往任何一個國家或者組織都沒有嘗試過的任務!「天問一號」如何登陸火星,它將經歷如何的過程,將展開怎樣的任務,且聽種花家一一道來!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它到底有多厲害?
    再過幾天中國的第一枚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就將踏上火星的徵程,它將開啟多個第一,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任務是第一次進入火星軌道就直接登陸火星,這是以往任何一個國家或者組織都沒有嘗試過的任務!「天問一號」如何登陸火星,它將經歷如何的過程,將展開怎樣的任務,且聽種花家一一道來!
  • 「天問一號」首幅火星圖像為什麼不是紅色的?
    2月5日20時,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動機點火工作,順利完成地火轉移段第四次軌道中途修正,確保按計劃實施火星捕獲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火星競賽,祖國能後來居上超過老美嗎
    &34;成功發射,離家5500萬公裡,這次火星&34;旅行會很有趣起飛!目的地:火星!&34;成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34;主要由軌道器、著陸器、巡視器三個部分組成,總重量約5噸,天問一號的主要任務是對火星的環繞、著陸、巡視三個大任務。
  • 「天問一號」上天 俄專家:中國有機會加入火星大國之列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圖片來源:中新社)【俄羅斯龍報網】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於23日成功發射升空。「天問一號」開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俄羅斯專家對中國此次火星探測任務給予高度的評價,並十分關注中國將採取哪種技術在火星著陸。「環繞、著陸一步到位,『探火』計劃野心勃勃」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羅斯科學院航天研究所核行星學科室主任伊戈爾·米特羅法諾夫表示,中國向火星發射著陸平臺和火星車是一個野心勃勃的計劃,這項任務最大的難點是登陸。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火星,中國來了
    但駕長徵御天問,夢啟九州探穹宇!名為「天問」的中國火星探測之旅開啟了!航天專家表示,這是其他國家第一次實施火星探測從未有過的,面臨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此次任務的科學目標是實現對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成分、水冰、大氣等方面的科學探測。預計將飛行約7個月抵達火星按照計劃,天問一號探測器將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抵達火星。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邁入行星探測時代丨我們為什麼要飛向火星
    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按照預定計劃,天問一號到達火星後,將在火星表面工作90多天。除探測作業,它還會將在億萬公裡之外的「所見所聞」傳回地球。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我們為什麼要探測火星?
    此外,還封存有大量冷凍狀態的水(有關火星水資源的情況,下文有專門部分介紹)。因此,在未來,火星幾乎是唯一存在移民可能性的行星。另外,火星還可能存在像微生物這種低等生命的可能性。這也是世界各國熱衷探索火星的重要原因。為什麼必須要用長徵五號火箭發射?
  • 中國太空探索一大步:「天問一號」,目標火星
    北京時間 7 月 23 日 12 時 41 分,中國現役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徵五號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成功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踏上前往火星的徵程。
  • 天問一號探測器如何拍下地月合影?專家這樣說
    中新社北京7月29日電 (郭超凱 鄭瑩瑩)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近日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光學導航敏感器就好比探測器的『眼睛』。」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控制所光學導航專家打了個比方,「有了這雙明亮的『眼睛』,探測器也就有了自主能力,可以自己看著(目標)飛向目的地。」
  • 「天問一號」這一趟火星之旅是為了什麼?這是中國深空探測的新起點
    這一系列決定,徹底打開了我國首次「火星旅行」以及未來探索更多行星的局面。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啟程。它前往的目的地,正是距離地球5500多萬公裡、最遠距離達到4億公裡,被稱為地球「姊妹星」的火星。而本次「探火」任務的進行,也將成為我國進行更多行星探測的起點,拉開中國航天向更遙遠深空求索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