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閱讀|做客「科學讀書會」的五位小學生,他們會帶來怎樣的科學...

2020-11-29 瀟湘晨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沈蒙和

今天,做客「科學讀書會」的是五位小學生,他們帶來了三本書的讀後感和科學小報。

8月起,「成長讀本」聯合浙江省小學科學教學分會、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科技部、杭州科學魚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推出「閱鹿之星」科學讀書會活動,鼓勵孩子們閱讀科普讀物、觀看科學紀錄片或科幻影片,曬出讀後感和影評。全省中小學生均可參與。

蛋裡孵出來的「膽小鬼」

作者:諸暨市浣東小學 301班 王藝涵

指導老師:金春佳 吳英

暑假裡,我看了很多《小牛頓科學館》的讀本,從書中了解到動物常見的繁殖方式有卵生和胎生。兔子、狗、貓是胎生的,雞、鴨、鵝是卵生的……不過,我的小腦瓜裡還藏著好多「小問號」,有些問題書上沒有答案,媽媽查了手機也回答不了。

幾天後,我得到了一個盒子,裡面裝著一些泥土,看了說明書,才知道它們叫「蛭石」,輕薄、鬆軟、透氣。輕輕撥動蛭石,挖出了我的寶貝疙瘩烏龜蛋——白白的橢圓形的,像我的大拇指一般大小。把烏龜蛋輕輕地捧在手心的時候,我的小心臟劇烈地跳動著。它是軟的,它竟然是軟的,太不可思議了!

我給它建了一個家,裡面鋪上兩三釐米厚的蛭石,把它輕輕地放在裡面,表面再灑上一些蛭石把它掩藏起來。每天早晚我都會用噴瓶給它噴水,保持蛭石溼潤。

到了第六天的時候,它變「瘦了」!兩邊都凹進去兩個大窟窿,它病了嗎?它死了嗎?這可怎麼辦啊?查資料後才知道,原來是缺水了,也許還能補救。於是,每天噴灑的水量增加了,曬太陽時間取消了,「家」也從客廳平移到了衛生間。

提心弔膽地又過了兩三天,第九天的下午兩點多,殼裂開了一個小口子,隱隱約約露出了一點小腦袋,我激動地等著。可是等啊等,等了一個多小時,它就只探出了半個腦袋,真是個膽小鬼。

第二天一睜開眼,我就急急忙忙去找它,以為會有驚喜,結果「膽小鬼」只比昨天多伸出了倆爪子。也許口子太小,我得幫幫它。開口大了一些,可轉眼到了傍晚,「膽小鬼」還躲在殼裡,我大著膽子拿走了它的「保護傘」。在我的不斷「幫助」下,「膽小鬼」誕生啦!

和各品種烏龜圖片對比後發現,我的「膽小鬼」是一隻中華草龜!

明天的北極熊會在哪裡?

作者:舟山南海實驗學校長峙小學校區三(1)班王麒哲

指導老師:周燕娜

說到北極熊,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在無數卡通片中出現過,是一種能在惡劣的環境下生存的動物,活動範圍主要在北冰洋附近有浮冰的海域。

在《小牛頓科學實驗館》(北極熊)篇中,我了解到,北極熊還是現今體型最大的陸上食肉動物之一,成年北極熊站起來高達2.8米。北極熊皮膚呈黑色,但是皮毛卻是白色的,黑色的皮膚可以吸收太陽的熱,白色的皮毛可以不讓熱氣消失。

北極熊是非常出色的遊泳健將,以至於曾被人認為是海洋動物。北極熊在它們的生命中大部分時間是處於休息狀態,剩下有29%的時間是在陸地或冰層上行走或遊水,1%的時間在襲擊獵物,最後剩下的時間基本是在享受美味。它們主要捕食海豹,也捕捉海象、白鯨、海鳥、魚類、小型哺乳動物,有時也會打掃腐肉。在夏季它們偶爾也會吃點漿果或者植物的根莖。

現在北極熊已經成為世界瀕危物種了,原因複雜多樣。其中之一,是人類破壞環境,導致地球溫度升高,大量的冰川融化,北極熊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小,使大量的北極熊死亡。

我覺得,未來可以把北極熊移居到木衛二,那裡又有冰川又有大海,然後放很多的魚進去。再收集很多種子,種在木衛二上。過幾年,用很多很多的飛船把北極的北極熊都運送到木衛二上。隨著時間的變化,北極熊在木衛二上一代接一代的繁衍,最後變成了一個龐大的家族,再把一部份的北極熊運送回地球,北極熊就不會滅絕了。

想到這裡,我腦海中浮現出了北極熊可愛的模樣,想像著它們成群結隊,大搖大擺的走在冰川上,一大家族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在人體中遊覽

作者:杭州錢江外國語實驗學校402班 戴奕

指導老師:陳鑫卉 李牧之

這是一本充滿神奇色彩的科普書籍。書中人物一個個化身微小「細胞」,進入阿諾身體中探險。他們在阿諾的心臟、肺、大腦、小腸等各種各樣的器官裡遊覽,本來的博物館之旅變成了人體中的刺激探險,最後阿諾打了一個大大的噴嚏,大家才意猶未盡的出來了。

看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也坐上了神奇校車,在弗瑞絲小姐的帶領下去探險,她就像導遊一樣,讓我大開眼界。那些平時晦澀難懂的問題,在這兒變得好玩易懂,那些拗口的科學語言,在這兒變得通俗簡單。

當然,這本書讓我們懂得了許多關於人體的知識。例如:我的身體是由億萬個細胞組成的,肺幫助呼吸,肌肉幫助運動,大腦幫助思考……為了讓我們的身體更好地運轉,我們要健康飲食,多吃五穀雜糧、水果蔬菜,垃圾食品一定要少吃甚至不吃。

我最感興趣的三個謎題

作者:杭州錢江外國語實驗學校403班 潘天楷

指導老師:陳鑫卉 吳新靜

我們經常對於不知道的事情,會感到恐懼。最近我看了《我們為什麼會恐懼》,這本書裡有42個科學的未解之謎,這些謎題至今還未有解答,等著我們去探索。我最感興趣的謎題有三個。

第一個是暗物質之謎。1933年,瑞士物理學家弗裡茨在觀察后髮座星系團立的星系,他注意到1000多個星系移動速度太快。於是,他猜測星系團裡還有其他肉眼看不見的東西,他把這個物質稱為暗物質。暗物質佔了宇宙組成部分的27%,可以產生引力,影響恆星,同時保持隱形。目前科學家在南極冰層下方、空間站不斷的研究和尋找。

第二個是懸浮的奧秘。我們常在魔術表演中看到人被懸浮起來,在現實中,科學家已經做到了其他形式的懸浮。德國科學家邁斯納在1933年發現了小型金屬物體能夠懸浮在超導體產生的磁場中,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聚焦超聲波讓鐵釘,小水滴和水珠懸浮並開始運動。這是因為當超導體的溫度低於臨界溫度,它就會開始排斥磁場,產生邁斯納效應,這也是磁懸浮列車能夠跑起來的原理。

第三個是兵馬俑之謎。1974年,我國發現了埋在地底下的陶塑人像,這就是秦朝皇帝的兵馬俑。去年爸爸帶我去西安,我也看了兵馬俑博物館。兵馬俑在地下已經被埋藏了2000多年,它守衛著秦始皇的皇陵。每一個陶俑都是獨一無二的,面部表情,髮型和特徵都不一樣。根據研究人員對兵馬俑手中持有的弓箭進行分析,發現所有4萬多隻弓箭的箭頭都被打磨的一樣尖銳,在2000年前能夠大規模的生產這類工具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這個技術現在看起來十分簡單,但是在秦朝就有這樣的技術還是讓我們難以置信。

科學的發展速度很快,但還是有很多未知的事件,未解的秘密需要我們一起去發掘,一起去探索,相信這些秘密一定會被解開。

【來源:錢江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鳳凰讀書會」第二場做客嘉賓:羅永浩 柴靜
    鳳凰網讀書頻道一直遵循「品質閱讀」的宗旨,廣為高端用戶關注,口碑良好。作為面向主流人群的新媒體,我們也承擔著鳳凰新媒體人的責任;作為讀書頻道,如何有效的最大限度建立傳播渠道,讓我們的讀者真真切切體會到閱讀趣味,與優秀作者面對面交流,是我們創辦「鳳凰讀書會」的初衷。希望我們一起秉承這樣的意願,從書中觀察、思考、發現我們與這個世界的聯繫。同時,我們也非常開心的與兩家書店成為「好兄弟」。
  • 株洲小學生顯微鏡外接屏幕_愛科學
    株洲小學生顯微鏡外接屏幕,愛科學,顯微鏡產品於多項評比中榮獲「中國教育裝備產品創新獎」、「2018年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推薦產品」、教育裝備「金獎產品」、「金點設計獎」、「紅棉中國設計獎」等榮譽。
  • 安徽蕪湖:健身中心內舉辦樊登讀書會分享沙龍,科學鍛鍊成焦點!
    ,2019年7月11日下午,安徽蕪湖,一場樊登讀書會蕪湖分享主題沙龍在位於蕪湖市銀泰城的雷澄運動體能康復中心舉辦,人們通過讀書分享相互暢談交流如何掌控進行科學鍛鍊,做好運動體能康復,會後,大家還一起接受了這裡的專業運動康復師的指導,體驗感受到什麼是最科學的運動康複方式方法!
  • 正榮合肥 親子讀書會召集令!以閱讀成就最美的親子時光
    正榮深知閱讀對成長的重要性,為了培養和發展孩子的閱讀能力,正榮合肥再度攜手樊登讀書開啟線下親子讀書會,為家長與孩子們創造一個健康快樂、溫馨和諧的物質環境與心理環境。其實,孩子並不需要智力玩具或者電視節目,他們需要的是父母。孩子真正看重的是和父母在一起的快樂時光,他們需要被重視,需要和父母單獨相處而不被打擾的時間,陪伴是最 好的教育!
  • 從小愛科學,愛創造——鄧州市花洲實驗小學西校區升旗儀式
    2018年6月4上午早上,鄧州市花洲實驗小學西校區全體師生在國旗廣場舉行了「從小愛科學,愛創造」主題升旗儀式,本次活動由一四班中隊承辦。伴隨著莊嚴的旋律,一四中隊的國旗護衛隊鬥志昂揚,邁著整齊的步伐向國旗臺走去,升旗時,全體師生神情嚴肅地注視著冉冉升起的國旗。
  • 小學生愛做的100個科學小實驗
  • 科學網—科學松鼠會:讓科學流行起來
    以這隻小松鼠為「形象代言」的科學松鼠會也正是這樣的充滿快樂與朝氣,這是一個科學傳播的公益團體,現在已經有100多位成員(還在繼續擴大著),他們都是年輕人,有大學的副教授、博士後、研究生、本科生、科學記者編輯。和所有年輕人群體一樣,他們郊遊、交友,不同的是,他們還聚在一起聊科學、作講座、看紀錄片、辨星星、認植物……當然,他們最擅長的是文字表達,一起寫作科學博客。
  • 樊登讀書會創始人樊登:讀書點亮生活
    人民網上海5月15日電  從幫助身邊的人養成閱讀習慣的角度出發,樊登創辦了「樊登讀書會」,作為移動網際網路的學習型機構,經過四年多的發展,會員人數已超過690萬人。
  • 銀行怎樣做好讀書會?
    「全民閱讀」熱度不減,讀書會早已不是一個 新鮮的概念了,之前給大家分享過適合銀行業用來做讀書會的書單以及銀行讀書會的活動策劃方案,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想要提升銀行讀書會的活動效果該注意的問題有哪些。太長不看系列1、書籍挑選原則:略有難度且耐讀的好書。
  • 科技與傳統文化的時空碰撞:華為閱讀領讀人單霽翔如何解讀故宮600年?
    作者 | 宿藝編輯 | 子淇當潮酷科技遇見故宮600年,會激蕩出怎樣的靈感與花火 12月29日晚,華為閱讀·DIGIX讀書會在位於深圳萬象天地的華為全球旗艦店舉行,被網友稱為「網紅大咖」的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受邀做客,暢談了科技創新與數位化給故宮帶來的變化。
  • 小學低年級科學課怎樣上更「科學」?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有好奇心,但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 小學低年級科學課怎樣上更「科學」?  楊書遠分析說,新課標對小學科學課程的性質作了新的定位,具體表述為:「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基礎性課程、實踐性課程、綜合性課程。」新課標中提出「早期的科學教育……為(小學生)今後的學習、生活以及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是對「基礎性」的詮釋。
  • 線上讀書會|中國人為什麼熱衷德國哲學?
    疫後時代,全球格局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中美關係又將走向何方?《幣緣論:貨幣政治的演化》作者王湘穗將在直播中為大家一一分析。本次以明雲書房邀請五位共同走過那個時代的嘉賓,來聊一聊那些年、那些事。中國人為什麼熱衷德國哲學?
  • 屬於孩子的完美禮物—我們愛科學
    和《我們愛科學》的相遇可是說是一次偶遇,年少時的我有次路過書亭發現這本書的封面居然是我最痴迷的外星人入侵地球系列,衝著封面把書買了回家。結果當我仔細閱讀之後,那種讓小孩也能輕鬆看明白內容的講述方式,簡直是打開了我的新世界大門,從此《我們愛科學》便陪伴我至今。
  • 吳國盛做客新人文講座 闡述從求真的科學到求力的科學
    吳國盛做客新人文講座 闡述從求真的科學到求力的科學清華新聞網9月30日電(學生通訊員 任鵬波 方圓) 9月28日下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科學技術史學科評議組成員、清華大學長聘教授、人文學院科學史系主任吳國盛做客新人文講座,以「從求真的科學到求力的科學」為題,為到場的五百餘名師生勾勒出希臘古典科學轉變為現代西方科學的思想史歷程
  • 與馬伯庸相約長安 華為閱讀·DigiX讀書會重構閱讀體驗
    而千年後的西安,沉澱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全民閱讀的「書香之城」讓人流連忘返,仿佛所到之處都能探尋到盛世長安的身影。10月25日19:00,以「閱讀,重構華彩長安」為主題的華為閱讀·DigiX讀書會攜手曾獲得過人民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銀河獎、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的作者馬伯庸來到西安·曲江書城與華為閱讀的讀者朋友們分享閱讀與創作、唐朝經典文化及典故等精彩內容,用閱讀重構華彩生活,重構閱讀體驗。
  • 線上讀書會|馬克斯·韋伯逝世100周年:雲上思韋伯
    本期陸家嘴讀書會,我們邀請到教育部長江青年學者,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徐英瑾,為哲學門外漢們帶來哲學入門的路徑。凱魯亞克代表作《在路上》首個完整中文版譯者、大V@老陶在路上也將做客直播間,和大家一起來聊聊這本曾經影響了包括鮑勃·迪倫在內無數年輕人的世紀經典。疫情期間,陶老師也藉助社交媒體結識並幫助了許多生活在湖北的朋友,儘管彼此素未謀面,但他們的許多故事都令他印象深刻。陶老師也將在直播間與大家分享這段難忘的經歷。
  • 小學生的實驗研究獲獎,科學啟蒙並不難,3個步驟激發創造力
    6年級小學生憑藉「基因研究項目」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不料引發輿論爭議。有人認為獲獎項目的立意和實驗設計,都得達到碩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一個小學生怎麼做的出來。比如在人行道上滴一點冰淇淋,螞蟻就會出現;往水盆裡丟一些孩子不同類的玩具,有的浮起來,有的就沉到水底;秋天的時候穿脫毛衣,靜電會讓頭髮直立起來。我們有很多機會讓孩子見證科學的奇蹟。
  • 【科學BangBangBang】人掉進黑洞會怎樣?
    問題來了,人掉進黑洞會怎樣?下面有請果殼網主編 拇姬 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講講高深物理——【事件視界】黑洞不是一個洞,而是一個點,在它的周圍有一圈邊界,光不能逃出這個邊界,這個邊界就叫做「事件視界」。下圖的黑圈就是事件視界:
  • 「都來讀書」走進貴州湄潭,浙大教授與小學生共讀詩詞哲學
    琅琅書聲,掀開了一場特別的讀書會序幕。12月19日,「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攜手浙江大學,走進貴州湄潭浙大小學。5位來自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的教授,與當地25名小學生同堂共讀人文經典,抖音號@浙江大學 全程直播記錄。
  • 東南大學MBA讀書會——思賢會
    除了大家平時看到的Karl Lagerfeld,還有一個孜孜不倦的愛書狂人隱藏在華麗的生活方式之下——老佛爺位於巴黎的私人圖書館堪稱全球最美的圖書館之一。在這個圖書館裡,存放了老佛爺畢生收藏的30萬本圖書。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對於讀書,往往會說,我沒有時間,我工作太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