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回眸|世界航天動態,「人民號」衛星網將再添10顆新成員

2020-12-05 騰訊網

在10月20日一周回眸有獎競答中,截至本周一24:00,共有8位讀者朋友回答正確,點讚數量為7個,合計為15。小編通過matlab隨機抽取,恭喜「Extreme」同學獲得了本周的小禮品,您可以直接在本期留言中寫下您的電話及地址,絕不會洩露您的個人隱私~

中獎名單

本期繼續開啟有獎競答

同時將點讚數量進行加權抽獎

(點1個贊,相當於評論1次)

點讚越多,中獎機率越大

快來留言區寫下你的答案吧

01

一月三發!SpaceX第15批星鏈衛星升空,打卡100次成功發射

北京時間2020年10月24日23:31,SpaceX第15批60顆星鏈衛星發射升空。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的是一枚三手獵鷹9號火箭,發射後再次被成功回收。

小編簡評

相信各位讀者對此類新聞早已司空見慣,但還是有些亮點跟大家說下:1. SpaceX打卡100次成功發射,其中63次進行了火箭回收,45次使用了復用火箭,包括2次六手火箭;2.這是SpaceX本月第三次發射星鏈衛星,距上一次僅隔六天,短短一個月,用三次發射將180顆星鏈衛星送上太空。目前在軌操作的星鏈衛星已超過800顆,發展速度令人驚嘆。

02

「人民號」衛星網將再添10顆新成員 11月6日發射

由人民數據—人民星雲負責的「人民號」系列衛星擬定於2020年11月6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再次發射,此次發射將通過長徵六號遙三運載火箭一次性發射10顆組網衛星。

此前,「人民一號」衛星於今年1月15日成功發射,最新的「人民號」系列衛星發射完成後將與在軌衛星組成「人民號」衛星網。

「人民號」衛星組網後,將為農業、林業、環保、水利、應急、農業保險等領域提供更加豐富的遙感數據和產品服務,為全球用戶提供數據採集、存儲、分析、挖掘一體化衛星大數據綜合解決方案,形成可複製、可推廣、可持續的應用模式。

小編簡評

「人民一號」衛星於2020年1月15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當時只是商用衛星集群的開端,此次發射的「人民號」將與之前在軌服務的衛星共同組網運行。

03

NASA探測器實施小行星採樣行動

NASA「奧西裡斯-雷克斯」探測器10月20日對貝努小行星實施了一次「一觸即走」(TAG)式採樣行動,以採集將送回地球的樣品。從探測器上伸出的採樣機械臂於美國東部時間下午6時12分(北京時間10月21日6時12分)觸及小行星表面,在那裡停留了數秒。探測器隨後按預定計劃退離貝努。

亞利桑那大學行星科學家、「奧西裡斯-雷克斯」任務首席專家勞雷塔很快表示,此次採樣行動進展堪稱完美,探測器的表現看起來無可挑剔。

小編簡評

據小編了解到,可能還要再過幾天才能知道它到底採到了多少樣品。根據計劃,該探測器將在2021年3月從貝努附近離開。「奧西裡斯-雷克斯」是NASA首個小行星採樣探測器。「奧西裡斯-雷克斯」要通過3次機動來抵達貝努表面。1.檢查點機動,利用推力器來調整探測器相對於夜鶯坑的位置;2.當到達約54米的高度時,探測器要減緩下降速度;3.對準一條路徑,以在觸地時與小行星的自轉相匹配。探測器上名為「一觸即走樣品採集機構」(TAGSAM)的採樣機械臂隨後會同貝努表面接觸不到16秒。

04

因蓋子沒蓋嚴,Osiris-Rex探測器採集到的小行星樣本正在漏掉

NASA的Osiris-Rex探測器10月23日的採樣行動從小行星Bennu表面採集到了太多物質,以至於其採樣頭的口蓋都因被卡住而沒關好,導致這些物質漏出,進而正迫使NASA改變任務實施方案。

從所拍到的採樣設備頭部照片來看,有物質正在通過一個聚酯膜上的一道縫隙從容器中漏出,而那個膜片原本應封住採樣頭底部。

小編簡評

小編覺得這個Osiris-Rex探測器有點大起大落了,NASA為這個任務做了很多年的準備,也成功實施,但是這個蓋子沒有蓋嚴,只能說「百密一疏」了。首席專家勞雷塔稱,他高度確信TAGSAM成功採到了幾百克乃至更多的物質,再加上所拍圖像顯示,有成群的顆粒物以每秒約1釐米的速度從採樣頭飄走,最後能剩餘多少的質量,以及結果是否可靠都會大打折扣。現NASA已對任務安排做了調整,原定周末實施的一個機動動作已被取消。

05

NASA籤發探月技術開發和找冰設備運送合同

NASA已籤出超過4億美元的合同,以驗證未來探月工作所需的技術,並把一件水冰鑽探有效載荷送往月球南極。

NASA於10月16日宣布把4700萬美元的一項任務訂單交給直覺機器公司,以在2022年底前把「極區資源冰開採實驗」(PRIME)1有效載荷送到月球南極。直覺機器公司是入圍「商業月球有效載荷服務」(CLPS)計劃的14家公司之一。PRIME-1重40公斤,設計用來在月面以下深達1米處尋找水冰。它將對擬用在2023年發射的「毒蛇」漫遊車上的紅外光譜儀、質譜儀和鑽具進行測試。「毒蛇」任務全稱為「揮發物調查極區探測漫遊車」(VIPER)。

小編簡評

小編分析這其中很大部分都是在為「阿蒂米斯」載人任務服務,其可以選定有前途的著陸地點。這也是直覺機器公司在CLPS計劃下拿到的第二項任務。該公司去年5月拿到了該計劃下的首批任務訂單之一,涉及定於2021年底發射的一項任務。

06

FAA公布終稿商業發射監管新規

美國聯邦航空局(FAA)10月15日在其網站上公布了新版商業發射與再入監管規則的最終版本,儘管業內人士稱監管改革工作遠未結束。該終稿《簡化版發射與再入許可證辦理要求》(SLR2)將在不久後在《聯邦公報》上正式發布,並將自正式發布之日起90天後正式生效。

該終版規則是FAA和商業發射工業界持續多年的規則修訂工作的成果。相關企業辯稱,數十年前出臺的原有規則已跟不上行業發展和可復用火箭等新生事物的出現。白宮2018年下達的「第2號航天政策指令」(SPD-2)指示作為FAA上級機構的運輸部修訂相關規則。FAA於去年3月發布了一稿規則草案。

小編簡評

FAA局長迪克森在宣布儀式上說,舊版規則已嚴重過時,與現實情況完全不同步。小編分析,可能是由於最近SpaceX頻繁發射,對原有規則有一定的衝擊。新規規定,各公司現在可以為多枚同型號火箭從不同發射場發射只辦一份許可。新規意在讓該局能更好地處理越來越多的發射。但小編覺得可能未來還會有改動,畢竟這牽扯很多不同公司,對於最終版咱們拭目以待。

07

星艦原型機(SN8)完成三臺猛禽發動機的靜態點火

太空探索公司下一代「星船」運載器研製工作10月20日為下一次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試飛又邁出了一大步。該公司當天在南德克薩斯博卡奇卡村附近的試驗場對「星船」SN8原型的3臺「猛禽」發動機進行了一次短時靜態點火試車。順利的話,這枚試驗箭將會在本月晚些時候或下個月進行最大高度為18公裡的一次試飛。那將是「星船」原型迄今飛得最高的一次。此前已有3枚配備單臺發動機的「星船」原型做過約150米高度的試飛,包括SN5和SN6今年8月和9月的試飛。

小編簡評

小編看過「大水桶」SN5和SN6升空「跳躍」的視頻,還是很有衝擊力的。馬斯克表示,SN8這枚最新的試驗箭到升空時將會變得更像飛船,屆時它將裝上頭錐和機身襟翼。小編了解到,此次3臺發動機靜態試車的數據「看起來不錯」。

08

微軟將通過SpaceX和SES為雲計算客戶服務到家

微軟Azure航天公司正在打造一個衛星供應商生態體系,以支持分布於全球各地的雲計算中心。

微軟10月20日宣布其正在拓展面向航天產業的雲計算服務。該公司將提供能部署到全球任何地方並連往太空探索公司(Space X)的「星鏈」和盧森堡衛星運營商SES的O3b網際網路衛星的移動雲計算數據中心。

該項服務是微軟名為「Azure航天」(Azure Space)、主要面向航天的雲業務的一部分,服務對象是採用由衛星採集的數據。Azure航天公司已成為亞馬遜網絡服務公司(AWS)空間數據業務的直接競爭對手。太空探索公司同微軟的聯手讓馬斯克和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這兩位搞航天的大款之間的關係又多了一道曲折。

小編簡評

微軟上個月推出了名為「Azure軌道」的「地面站即服務」業務,從而與亞馬遜的「AWS地面站」業務形成競爭。這些服務可把衛星直接連入雲計算網絡。「Azure軌道」初期只同遙感成像衛星連接,但現在正被擴展到同低軌、中軌和地球同步軌道上的通信衛星連接。

微軟當天還宣布推出Azure的「軌道仿真器」。面向衛星研製者的該數字環境仿真器,用於模擬星座設計和測試人工智慧算法,現被推向商業市場。

09

俄羅斯「雄鷹」號飛船或將提前一年

飛向月球

俄羅斯「赫魯尼切夫」國家航天科研生產中心總工程師馬特維耶夫表示,「雄鷹」號新一代宇宙飛船可能於2027年由安加拉超重型火箭運載,並圍繞月球飛行。

此前有消息稱,雄鷹號新一代宇宙飛船模型2028年由葉尼塞超重型火箭運載,並圍繞月球飛行。

馬特維耶夫在全俄科技節上表示:「安加拉-A5V運載火箭被用於實施開發和研究月球項目。該火箭可以將12.5噸的設備送入環繞月球軌道。如果持續得到資金支持,該火箭的飛行試驗預計將於2027年進行。」

作為2027年安加拉-A5V發射時的有效載荷,「雄鷹」號飛船在介紹中被指出將完成圍繞月球飛行的任務。

小編簡評

據小編了解到,「雄鷹」號飛船預計於2023年由安加拉-A5運載火箭從東方航天發射中心發射,此為該飛船的首次測試發射。2024年將進行無人發射,2025年將運載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

10

藍色起源新謝潑德號第13次發射升空

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旗下太空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最近將其「新謝潑德」(New Shepard)號亞軌道火箭發射到德克薩斯州西部上空。這次飛行是新謝潑德號第13次進入太空,也是第12次取得完全成功。除了新謝潑德號亞軌道火箭項目,藍色起源公司目前還在展開兩個其他項目,當這些項目取得成果時,可能會使其成為SpaceX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小編簡評

小編覺得有競爭才有發展力,SpaceX給的驚豔太多,有點無感,偶爾換個別的公司還是很有新鮮勁的。新謝潑德號沒有搭載太空人。其最初設想是作為太空艙,帶著人類穿過太空邊緣,在再次著陸之前短暫體驗微重力並欣賞地球美景。目前預計,新謝潑德號的首次載人之旅可能在2021年展開。

新謝潑德號飛到了約106千米的高度,時間用了10分鐘多一點兒,太空艙中還攜帶了許多由學童創作的明信片,小編覺得這點還挺有愛的。

本期動態來源:騰訊網、澎湃新聞、搜狐、人民網、騰訊科技、界面新聞。

本期小提問

01|

12日0時,我國成功將高分___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A. 十一號 B. 十二號 C. 十三號 D. 十四號

02|

我國天問一號探測器上的五星紅旗,重量___克,圖案採用特殊材料經特殊套印工藝噴塗。

A.133 B.144 C.155 D.以上答案都不對

03|

ESA的「赫拉」探測器將在____年抵達小行星。

A.2023 B. 2024 C. 2025 D. 2026

相關焦點

  • 「人民號」再瞰神州盛會 譜寫科技藍圖
    2020年1月15日10時53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人民一號」衛星,是人民網·人民數據躋身衛星大數據領域裡的重要標誌。不僅如此,2020-2026年期間,「人民星雲」項目計劃完成90顆衛星的發射、組網,構建中國自主的「人民衛星網」體系。
  • 中科大系小行星再添新成員,「吳偉仁星」閃耀太空
    中國科大系小行星家族再添新成員,中科大校長包信和院士受邀見證了這一榮耀時刻,贈送賀禮並致辭。同時,就在今年六月,吳偉仁院士還獲得國際宇航聯合會2020年度最高獎「世界航天獎」。除了「吳偉仁星」閃耀太空外,中科大還至少擁有三顆科大系小行星懸掛蒼穹
  • 諸城恐龍家族再添新成員
    原標題:諸城恐龍家族再添新成員 (資料圖片) 「重大發現接連不斷,四大新屬種相繼出現,諸城恐龍家族再添新成員。這是繼諸城出現四大龍王后,諸城恐龍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徐星如是說。日前,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著名恐龍專家徐星,攜研究團隊重要研究人員著名足跡專家邢立達、加拿大籍恐龍專家舒柯文等到山東諸城進行實地考察,並對恐龍澗、臧家莊、棠棣戈莊、玉皇等化石點進行了細緻研究。
  • 精準"掐點"等車,最近站點識別……智慧交大再添新成員!
    精準"掐點"等車,最近站點識別……智慧交大再添新成員!繼、、等多種智慧應用場景後上海交通大學再度匠心推出「智慧交通」服務智慧校園再添新成員嘀嘀嘀,掌上智慧交通出發啦!
  • 甘肅恐龍家族再添新成員!
    甘肅恐龍家族再添新成員!11月5日在甘肅省永靖縣舉行的「黃河化石論壇」上傳來好消息:甘肅省恐龍化石研究又取得新進展,在永靖縣關山鄉紅樓村發現恐龍骨骼化石,這是繼在永靖縣境內發現的恐龍足印群化石、劉家峽黃河巨龍、炳靈大夏巨龍、大唐永靖龍化石後的又一重大發現。
  • 高黎貢山瀘水段物種分布再添「新成員」
    2020年7月24-30日,在西南林業大學李雙智老師的指導下,高黎貢山瀘水管護分局工作人員深入片馬、洛本卓、姚家坪、大南茂管護站等多個轄區進行為期一周的生物多樣性調查,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並採集到了兩種在高黎貢山瀘水段新分布的物種,分別是頂果木和中華雙扇蕨。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41期: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開幕...
    我國大推力氫氧發動機點火試車再獲成功10月19日,我國大推力氫氧發動機點火試車在航天科技六院101所再獲成功,為國家重大航天工程按計劃實施提供了可靠動力保證「人民號」衛星網將於11月6日發射由人民數據—人民星雲負責的「人民號」系列衛星擬定於2020年11月6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再次發射
  • 天津貨運航空機隊再添新成員
    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架飛機將以租賃方式首次交由中國本土運營商——天津貨運航空有限公司運營。這標誌著天津貨運航空成為該機型國內首家運營商。據悉,該機是由IAI/BEDEK與天津海特共同推出的基於B737NG改裝的貨運飛機。其裝配了先進的航電系統,降低了燃油消耗及維護成本。
  • 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新成員,矮行星又要再添一員?
    據外媒報導,在冥王星軌道外圍,天文學家發現了太陽系的一名新成員。這顆隱藏在太陽系深處的天體很可能成為矮行星行列的一員。
  • 長徵家族再添新成員,12月底將首次發射,美媒:對標美國獵鷹火箭
    當地時間12月16日,國家航天局證實長徵家族新成員長徵八號遙一運載火箭已經被運送至文昌航天發射場,當地工作人員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發射工作,預計將於12月底擇機實施首次飛行試驗任務。作為我國長徵家族的新成員,長徵八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研製,採用了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周邊還捆綁了兩個固體助推器,根據
  • 碳家族再添新成員,由18個原子組成的環碳問世
    圖片來源:英國《科學新聞》雙周刊網站科技日報北京8月20日電 碳家族再添新成員!據英國《科學新聞》雙周刊網站近日報導,科學家創造了一種名為環碳(cyclocarbon)的分子,並對其結構進行了成像:該分子是由18個碳原子組成的環。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雜誌。碳可謂自然界中最「多才多藝」的元素之一,有多種用途和形式的碳,包括鑽石、石墨、石墨烯、巴基球、碳納米管等。
  • 熱河生物群又添新成員羅氏戈壁獸
    熱河生物群又添新成員羅氏戈壁獸 2009-05-15 09:59:16 地質學報 【大 中 小    最近,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袁崇喜博士通過對熱河生物群新發現的1件原始哺乳動物化石的系統研究,命名了中生代哺乳動物戈壁獸類1新種--羅氏戈壁獸,並對該發現的科學意義進行了詳細的闡述。論文刊載於中國地質學會主辦的《地質學報》英文版上。    全世界已發現的較為完整的中生代哺乳動物化石非常稀少。
  • 早安·世界|回眸2020⑧徵途:腳下是星辰大海
    在一年即將結束之即,澎湃視覺中心影像編輯部特此刊發《早安·世界|回眸2020》系列年終特稿,帶你回眸這沉重而又堅韌的一年:在人間艱難之時,我們看到,人性的光輝依然照耀、永不放棄的努力一直都在、研發疫苗的速度爭分奪秒、科技創新的腳步一刻未停……凜冬將至,我們相信,在人類命運的至暗時刻,只要更加團結互助,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舒心地向世界問候一聲:早安!
  • 霸王龍家族又添恐怖新成員
    霸王龍家族又添恐怖新成員暴龍類是非常經典的掠食性恐龍,尤其是晚期暴龍科的成員們,可謂是肉食性恐龍中將殺戮能力發揮到極致的典範。曾有人說,「一談起霸王龍類我就會不由自主的和死亡聯繫起來」。今年年初發表了一種暴龍科的新成員,更是直接被冠於了「死神」的名號。
  • 2020年中國航天、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2020年12月29日,由中國航天報社主辦、北京中科航天人才服務有限公司協辦,航天領域知名院士專家及國內知名媒體人共同評選的「中科航天人才杯」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等10件新聞入選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樣本艙回收成功」等10件新聞入選2020年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 紅星新聞網今日上線,「紅星新聞」新媒體矩陣再添新成員
    11月24日,成都傳媒集團打造的「紅星新聞」新媒體矩陣再添新成員,紅星新聞網(www.chengdu.cn)正式上線,媒體融合再開新局。從中國西部最大的社區生活門戶,到2010年迭代為成都唯一具有一類新聞資質的城市新聞門戶網站,每次的更新,都將展現更好的內容,更好的服務。在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之時,經過跨越式迭代的紅星新聞網將肩負成都傳媒集團強化紅星品牌運營之責,依託成都傳媒集團智媒體發展理念與實踐創新成果,打造紅星品牌,將實現紅星新聞一鍵分發,同步上線,「一網在手,紅星全有」。
  • 重慶動物園:雙角犀鳥家族再添新成員
    7月22日,重慶動物園傳來好消息,繼去年首次成功繁殖雙角犀鳥「淘淘」後,今年曆經近6個月的等待,雙角犀鳥家族再添一位新成員。重慶動物園的雙角犀鳥。在繁殖期間,雙角犀鳥有種特別的生活習性:雌鳥會用自己吃剩下的食物殘渣和糞便混合後堆積在洞口,將洞口封閉縮小,同時雄鳥也會在外面用它的大嘴銜泥,並混合果實、種子和木屑將洞口封閉,僅留一個小孔讓雌鳥嘴端能夠伸出。重慶動物園的雙角犀鳥。
  • 時空道宇衛星家族再添一員
    繼GSP100平臺的時空道宇01/02星後,時空道宇衛星家族再添一位新成員教育培訓以及技術演示驗證,是培養航天人才、進行航天工程培訓的重要途徑,目前立方星已經被廣泛用於對地遙感、數據採集以及新技術試驗等領域。
  • 國家憲法日,京法網事新媒體矩陣再添新成員!
    國家憲法日,京法網事新媒體矩陣再添新成員!北京號是北京日報依託移動網際網路新技術,為入駐平臺的用戶提供融媒體內容生產與精準分發服務,使政務信息、成就宣傳、魅力推介等內容實現多介質、多渠道立體傳播的自主可控新媒體聚合平臺。
  • 西藏首次發現燕鳳蝶 高原蝴蝶大家庭再添「新成員」
    中新社拉薩10月27日電 (記者 貢桑拉姆)記者日前從西藏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近日和西藏林芝市墨脫縣林業和草原局在墨脫縣境內調研時,首次發現燕鳳蝶屬昆蟲的分布,該發現為西藏蝴蝶大家庭再添「新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