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下一個有煙火氣 有朋友的「朋友圈」

2020-12-06 網易手機

標題這個問題,直接借用自一位朋友在群裡的獨白。這句話在無人發言的清晨發出,沒有前言,也沒有後語。沒人回復它,就像大家都沒看到一樣,不久之後別人用其他的連結開啟了新的話題。

大家對微信朋友圈的愛恨交加已經持續了很久。這裡有的人不分場合地炫耀或是當成了工作櫥窗,另一些人小心翼翼通過分組保持著多重人格。我則屬於那種基本不看朋友圈的類型,卻也沒膽量直接關閉這個功能。

微信「好友」並不是真的好友,「朋友圈」也不是真的朋友圈。是否有一個微信之外的選擇能幫助我們在網上和我們選出的「真正的」朋友持續聯繫,而不受到更複雜人際關係的幹擾?

答案是:有過。一款曾經被視為Facebook強力挑戰者,並輾轉堅持了8年的社交網絡產品Path,宣布即將在今年底完全停運。審視Path的一生,對我們很多人來說都會有所啟迪。

它生來就是為了一個真正的「朋友圈」

英國牛津大學的人類學家羅賓·鄧巴(Robin Dunbar)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著名的「鄧巴數字」定律(Rule Of 150),該定律根據猿猴的智力與社交活動推斷出,人類智力所允許擁有的穩定好友數上限是148人,四捨五入大約是150人。

在Facebook上你可以把海量用戶加為朋友,而Path則故意限制了你的朋友數量。在Path首次推出時,它限制你只能加50個朋友,後來這一限制遵循「鄧巴數字」,增加至150。

在2012年的西南偏南(SXSW)大會上,Path執行長Dave Morin表示:

我們希望你跟合適的150人保持聯繫。在你註冊Path後,它會使用你現有的社交圖譜的信息,試圖突出那些你最有可能與之共享個人資料的朋友。這也意味著你不能隨心所欲地添加朋友。一旦朋友人數達到了極限,你就必須刪除一些人才能添加其他人。……你選擇共享信息的150人不會一直保持不變。它跟現實生活很像,一些朋友可能會斷絕交往,而新朋友也會進入你的社交圈。

Path引人注意的原因有很多,而它的創始人本身就是其中一個閃光點。Path由前Facebook產品經理Dave Morin和前Napster二人組Dustin Mierau、Shawn Fanning創立。作為最了解Facebook優勢和弱點的人之一,Morin要把Path帶往與Facebook相反的方向,這也讓人們期待它成為Facebook最強大的對手,重演一場像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一樣造就雙巨頭的行業對決。

據此前媒體報導,Morin最初設定好友上限為50人後,一直在探索一個合適的好友數量,當他看到鄧巴數字的論文後,他還打電話給鄧巴本人以確認研究細節。

Path默認的「朋友」概念比鄧巴所講的「朋友」概念還要私密和窄小得多,它的產品設計讓用戶分享自己是「睡著」還是「醒了」,並在2010年代的初期,在移動網際網路的最萌芽狀態,就率先和Nike等運動廠商合作以獲取和分享用戶的身體節律、運動記錄。在當時,這些狀態的意義並非停留在簡單的敘述本身,而是宣告了一種一絲不掛般的坦誠,這樣跟「朋友」分享自己是要冒風險的。

與此同時,一個不得不說的要點是,Path的用戶體驗也遙遙領先和超前於它所處的時代,它甚至引領了眾多後來者,以至影響到作業系統級別的設計規範。它製作了包括下拉刷新、滾動條、對話框、卡片等控制項的自定義樣式,有細膩可觸的轉場動畫,有一套不同於作業系統,但又包羅萬有的設計語言。

這一切讓Path看起來就像是來自未來的一款產品,它在用戶體驗上如此極致的追求,也是為社交網絡的最終目標服務——因為分享自己私密的內心始終有風險,有阻力,所以要把這個分享環境打扮的像一個真正的家,在裡面安住的小小心靈才不會慌張。

它紅得讓人嫉妒,死得無聲無息

Path在創辦最初的幾年一直保持著非常高的融資記錄,和包括谷歌在內的多家巨頭對其收購的興趣,在鼎盛時期,該服務擁有大約1500萬用戶,曾經以5億美元的估值募資。谷歌只用了幾個月時間考察,就開出1億美元的價格企圖買下它。總而言之,Path從矽谷頂級風投Index、凱鵬華盈和Redpoint等投資者處一共募集了5500萬美元。

原因有很多,包括聯合創始人的豪華背景,清晰的產品目標和嚴格的質量把控,瞄準Facebook的競爭定位等等。但是越是這樣,創始人們越不著急,Path發布2.0版本用了一年多來打磨,期間只是象徵性發布了幾個圖片濾鏡而已。

這樣類型的產品,要麼會真的有朝一日羽化登仙,紅得發紫,要麼會一路下行,泯然眾人。科技業界前面的例子沒幾個,可後一種卻數不過來,包括被雅虎收購的一堆Web 2.0創業者以及雅虎本身,還有Digg,StumbleUpon之流。

曾經能挑戰Google、Facebook、微軟等地位的獨角獸和準獨角獸們數不勝數。它們最終死去的時候,對它們懵然不知的「網際網路原住民」們如果聽說過它們鼎盛時期的融資和估值數字,恐怕會驚訝的跳起來。

很遺憾,Path也淪為後一種,它此後再沒有回到過曾創造過的巔峰。

締造Path的靈魂人物Morin是從Facebook產品經理的位置上出走的,他比同時代的人更多地使用Facebook,也更早地體會到如今困擾所有人的信息過載和社交疲勞問題。他對問題的感受是如此的迫切,以至於他的老東家不可能幫他解決煩惱,也許只有帶著這種原始衝動的人才真正適合創業。

但在2010年代頭幾年,社交網絡對大多數用戶還處於「剛剛好」甚至「還不夠大」的階段,Path要解決的是一個並不迫切和嚴重的問題。當時Facebook只是在電腦網路上有優勢,它本身和Instagram、WhatsApp還沒有在手機上肆虐開來。想想看,當時人們還在對「開心農場」這類的遊戲興奮不已;至於引發扎克伯格去國會作證的幹預選舉之類的大問題,就更是還不存在。

所以Morin的痛苦並不能讓大多數社交網絡用戶感同身受,直到好幾年後,此時Path已經氣若遊絲。

現在,Facebook充斥著各種第三方應用自動生成和同步的「生日快樂」祝福,遊戲邀請連結和並不在平臺上互動而產生的消息,就算你在Facebook的狀態下留言,本人也不一定看得到。這還不算被各國政府痛批的「假新聞」什麼的。Path當初的設計也允許用戶將選定的部分Path狀態同步到Facebook,以滿足他們有時需要同時對親友和外人「廣播」的偶然需求。

即便Facebook充斥著「殭屍」、機器人和面對用戶平均年齡加速老化的狀況,人們依舊寄希望於Facebook自己解決問題;而就算這些問題永遠得不到解決,大家也就忍了。也沒幾個人會真的#deletefacebook,這成本高得讓人不敢想像。

意圖挑戰和解決問題的Path,直到最終死去的時候,也都沒有太多不滿Facebook的人知曉它的存在。

它死於用戶的誘惑和背叛

人們太懶惰了,他們嘴上抱怨著,但始終不願意真心做出犧牲和改變;人們又太貪心了,而且是反覆無常的,他們不想停留在他們曾親口說出的需求那裡,不想被曾經的需求所限,還想著要更多。

很多人都記得亨利·福特發明汽車之前所做的「用戶調研」:他問人們需要怎樣的交通工具,很多人都說想要一匹跑的更快的馬。那麼,如果你真的造出了跑得更快的馬,又會怎麼樣呢?用戶大概會進一步被框定在「馬」這個概念中,不斷跟你抱怨它跑得還是不夠快,上下馬太麻煩,而且還創造了更多的馬糞。

就算用戶曾表現出信誓旦旦的承諾,最好也不要完全聽從他們。你在產品中如實設定了他們想要的規矩,他們反而會感到非常的不舒服和不耐煩,甚至會因此遷怒於你產品沒做好。

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中,老校長鄧布利多為獲得道具,必須飲下毒藥。在喝藥之前,他叮囑隨行的哈利作為協助,說他可能會變得極度痛苦,甚至出言反悔,以至於無法繼續喝下這個藥,但是哈利的唯一職責就是要督促他把藥喝乾。這時的哈利,也跟日本武士切腹自殺時候的「介錯人」職責相似。

一個想要用規則來約束用戶行為,確保他們遵守最初設計目標的產品,就好像是哈利這樣的「介錯人」,他們逼著用戶做用戶本來承諾會遵守的約定,有如逼迫他喝下毒藥一般。然而軟體產品,特別是社交網絡並沒有如小說和武士道那麼大的強制力。

大多數時候,用戶自願用一個「非主流」社交軟體的本來目的,是獲得身心的愉悅和放鬆,但是堅守規則的「死板」和隨時轉換原則的「跪舔」似乎兩者都不太合適,其中的平衡相當難以把握。要想獲取既能堅持原則不動搖,又能創造價值和營收的用戶,恐怕只能像當今的「知識付費」一樣,鼓勵學員們如朝聖一般打卡,但Path肯定也不想收穫這樣的用戶。

在Path的實踐中,他們篩走了原本不滿Facebook而出逃的用戶中的絕大部分,只剩下那些嚴格自律,對好友有潔癖,且願意承擔隨時刪除好友關係帶來的負面影響的極少一部分用戶。結果,Path根本無法達到原先設定的用戶數和盈利目標,這也引發了公司自身對於發展路徑的不確定。

在很多年都沒有獲得起色,盈利無望的情況下,Path推出了Path Talk,允許商戶運行「公眾號」推廣商業信息,然後又嘗試過「漂流瓶」一類的功能,最終它完全取消了150人好友上限這個最為標誌性的特徵。Path對過去原則的背棄標誌著公司整體的迷茫和沒有方向,但是這既沒有幫助它挽回頹勢,更違背了它存在的初心,在趕走老用戶的同時,又不能拉來新用戶。

2015年,最主要的創始人Morin離開Path,然後公司被韓國最大的社交網絡Kakao Talk的母公司收購。Kakao收購它主要是看重它還殘存優勢的印度尼西亞,它在那裡還有400萬用戶;但Path不論怎樣掙扎都沒法進一步繼續發展,它只能被放棄掉。

就像其它一些陸續被放棄的,或是救不活的產品——QQ寵物、人人網什麼的——Path也曾給充分使用它的人帶來過美好的回憶,承載了其中的真情實感。考慮到它產品設計的本意就是小範圍分享最私密的一部分心情,它的忠實用戶聽說停運消息之後所受到的打擊也會更沉重。

但這沒有什麼太大幫助。一個人人平等如烏託邦的小圈子,可能會給身處其中的人帶來短暫美好的幻想,但是當幻想的泡沫破裂之後,這些「最忠實的用戶」本應挽狂瀾於既倒,趕緊進去撐起來一點活躍度或者用別的怎樣的方法(給開發商捐款?),但這對他們要求太高了。他們更多的是樂見其成,並不打算出手相救,如果離開了,就不會再有半點牽掛。

Path用自己的生命告訴所有開發者:不要太把用戶自己說出來的需求當回事。

你到底想怎樣?

說到這裡,你覺得我們的Facebook——也就是微信朋友圈——還有得救嗎?下一個有煙火氣、有朋友的「朋友圈」到底在哪兒?

看起來你似乎需要的是一個把好友人數限定在鄧巴數字以內的軟體,好讓自己的朋友圈看起來不那麼擁擠;或者看起來你要的是一個上了鎖的日記本,就像微信小號或者分組可見一樣。

——對啊,其實為什麼你不是真的用微信小號或者分組可見來實現呢?這都是軟體自帶的功能。

所以和看起來不同,你需要的實際上遠遠不止是縮減好友數這麼簡單,還包括在臨時有需要的場合,及時的加上一些好友,但是又在不需要的時候屏蔽,但又還得隨時保持能解封的權利。你做的幾乎每一個動作都渴望能後悔,能撤回,你體驗了簡單的分組規則或者不分組的生活幾天之後,馬上就會新發明出另一套複雜的分組制度。

你一定看過所謂「一個女生宿舍6個人建立了5個微信群」這樣的報導,這完美的說明了為什麼軟體原本預想的功能,和最終用戶的活學活用之間,可能會有天壤之別。

沒有人能真的滿足你,這個最終用戶,這個魔鬼般的「產品經理」的飄忽不定,出爾反爾的需求。微信、QQ空間、Facebook們能做的,也就是把儘可能多樣的需求都做到一個產品裡去,並讓你自由選擇。

當用戶連什麼算「好」都無法給出準確定義的時候,要不要建立一個更「好」的朋友圈,這恐怕只能靠用戶自己解決了。

本文來源:虎嗅網 責任編輯:段嘉祺_NT7312

相關焦點

  • ...都市範」和「煙火氣」 在上海的詞典裡它們不是反義詞
    【民生觀察】 「都市範」和「煙火氣」 在上海的詞典裡它們不是反義詞 2020-06-17 0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伍氏特香包店全新升級 體驗食物的「煙火氣」
    經過了從產品到門店全面升級,新一代伍氏麵包店,讓顧客一進門,便沉浸於其中感受到了來自食物的「煙火氣」,從而完成更好的消費體驗。全新升級全開放式體驗最出其不意的是,如今在全新升級的伍氏特香包店內,你會發現這裡的一切都是「開放」的:開放式廚房、開放式烘焙、開放式甜點房……在這裡,顧客和食物近距離接觸的地方都變成開放式的。
  • 用音樂探訪城市文化,被《街頭音浪》的煙火氣打動了!
    只要想唱,哪裡都是舞臺 「治癒系音綜」裡有煙火氣和融入感 沒有華美燈光、美服包裹,《街頭音浪》將「舞臺」放在了天大地大間,上海黃浦江邊的小廣場、成都著名的水街公園
  • 這群人的「十二時辰」,是貴港最迷人的煙火氣!
    這群人的「十二時辰」,是貴港最迷人的煙火氣!他們風雨兼程,腳步堅定 "十二時辰" 城市最迷人的煙火氣
  • 我有個朋友的網名是,「一個人的孤單寂寞冷」
    看看周圍的朋友好像都有了一個伴兒,朋友圈也都是秀恩愛的照片。微信發出去的「你好,在嗎?」一直沒有任何的回覆,那一刻,突然就覺得自己被這個世界拋棄了。還記得有個朋友的網名是「一個人的孤單寂寞冷」,我不知道他經歷了什麼,或許,名字的背後隱藏著太多孤單的滋味,無法言說。那是一種經歷了歲月滄桑之後的寒冷,還是有著太多不能說出口的心酸呢?
  • 致:我朋友圈的朋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有一種緣分,叫咫尺天涯,屏幕兩端;有一種朋友,叫素未謀面,真心不減。有一種感情,叫翻看照片,默默思念。有一種在乎,叫評論留言,次次點讚。在這個虛擬的網絡世界,卻有著一份真實的情感,不管認不認識,見沒見過,都在朋友圈子裡出現。
  • 【今日小雪】朋友圈發什麼?阿壩州雪景圖+雪語~~可以有!
    節/氣/特/徵 小雪階段比入冬階段氣溫低。到了小雪節氣,意味著我國華北地區將有降雪。如果冷空氣勢力較強,暖溼氣流又比較活躍的話,也有可能下大雪; 南方地區北部開始進入冬季。"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已呈初冬景象。
  • 缺少「煙火氣」的國產電影
    對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釋,對於電影投資人而言它是一種生意,對於電影創作者而言是藝術,對於廣大觀眾而言,電影有可能是夢境,有可能是現實,也有可能是某種情愫的寄託。和人類歷史上諸多的藝術類型一樣,電影即是對過往人類實踐的總結,也是對未知未來的寄託,它既是對現實生活的總結,也是對夢境人生的再現。有一位偉大的電影人曾經說過,電影是人類對時光的雕琢。這句極具詩意的概括,可能是人類對電影最偉大的期許。
  • 12個關於煙火氣的美好句子,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仲夏,煙火,梅子酒,沙丁魚,櫻花匯成的隧道,火車經過的小鎮,夏天,我在想念你的味道。Midsummer, fireworks, plum wine, sardine, cherry blossom tunnel, train passing Town, summer, I miss you.
  • 十月梵花,賓州老街煙火暖
    《七月與安生》是一部電影的名字,一個叫七月的女孩與一個叫安生的閨蜜的故事。七月愛上了安生的男朋友,狗血的劇情,充滿了生活惆悵的煙火味,而「九月的房子」是一家精釀啤酒吧,「十月梵花」才是民宿,有酒也有生活的煙火味。
  • 朋友圈那麼熱鬧,而我真正擁有的朋友又有幾個(美文)
    才明白啊,那只是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會有失去。隨著牆上滴答滴答的鐘表聲逃竄,隨著一年一年桃紅柳綠,隨著故人舊了又新,新了又舊,才暗暗叫囂個糊塗。緣份啊緣份,有緣有份,緣是「緣」,亦是「圓」,份是「份」,也是「分」。友情或許更像是徐志摩那句;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我們是絕對不會為誰的離去而做準備,絕對不會。「朋友圈雖多,朋友卻少。」
  • 一封倡議書,小河豚恢復「煙火氣」
    △楊世建烹飪河豚中「為幫助我市餐飲企業走出困境,為讓小島的河豚品牌再繼新章,我們共同發出如下倡議……」3月底,楊世建所說的《給全市餐飲企業、民間社團組織、各相關協會的倡議書》在朋友圈廣為流傳。「倡議書」的起因源自今年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揚中人一直引以為傲的「河豚經濟」,沒有迎來預期中的「開門紅」。
  • 人間煙火氣 最撫凡人心
    庵趙莊,那個小小村落裡的一切,仿若桃花源,又浸染著人間煙火。這讓我第一次感覺到,小說也可以寫得如此清雅俊逸。一晃就是十年,再次和汪老的文字邂逅。《人間滋味》,《人間草木》,《人間有戲》,一本本讀下去,越讀越覺得,汪老是在用整個生命來詮釋「人間值得」。平淡的日子,在他那裡,都能被擦拭地閃閃發光。
  • 朋友不僅在現實社會裡存在 虛擬的網絡世界裡也有一個朋友圈
    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離不開朋友的,中國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就道出了朋友在我生活中的作用,也道出了,朋友在我們一生中是不可或缺的。當然了,朋友很重要,但是,朋友的人品更重要。在我們的周圍聚積著很多的人,各種各樣的人品不一的人。
  • 白色情人節,12星座男有多寵女朋友?
    熱情奔放的白羊男,喜歡尋求刺激、冒險的生活,雖然脾氣火爆毛躁,但對自己女朋友是完全沒有脾氣的,有時候哪怕不知道自己做錯什麼惹得女朋友生氣,也心甘情願地受女朋友的氣,能把自己女朋友供奉成小仙女。木納,不懂浪漫的金牛,對女朋友是沒有寵愛概念的,在金牛的傳統概念,生活就應該中規中矩,金牛認為只要在自己認可範圍內對女朋友好就是他們最大限度了,所以金牛對女朋友的寵愛度平平。
  • 集成灶10大品牌排名:火星人集成灶,只留煙火氣不留油煙氣
    集成灶10大品牌排名:火星人集成灶,只留煙火氣不留油煙氣 2020年12月24日 10:20作者:網絡編輯:王動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大家對於健康和飲食的關注度提高
  • 人間煙火氣 最撫凡人心~走進中衛
    其實好多東西吃完以後,像大餐吃完以後還是想回歸到一種最初的記憶,就像我們中衛有句話叫『流哈喇子』!」 很多人來中衛商城,就為了這一口「記憶中的味道」,每天晚上的「煙火氣
  • 汪曾祺8句經典語錄,滿含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告訴你:人間值得
    汪曾祺經典語錄選摘,短短8句話,滿含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告訴你:人間值得!1、 一定要愛著點什麼,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2、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5、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6、 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7、 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注視它們很多很多日子了。它們開得不茂盛,想起來什麼說什麼,沒有話說時,儘管長著碧葉。
  • 《奇妙之城》好評滿滿,粉絲:坐等肖戰帶來重慶煙火迷離
    貴陽絕對是一個能夠發現美食的地方,當地的特色也特別吸引全國各地的人。周深帶著兩位自己的高中同學,來走貴陽的大街小巷,去尋找觸碰味蕾的美食。在飯桌上可以看到周深有和朋友相處的人來很自然,就像沒有出道時的那份沒有壓力,他自己也對著鏡頭講了一下曾遇到的搞笑的事情。面對朋友,和他們聊天其實是最放鬆解壓的一種方式。學會與自己和解,低谷不過是庸人自擾而已。
  • 微信朋友圈終於可以查看訪客記錄了,快來看看有誰在偷偷關注你
    你們知道現在微信朋友圈可以查看訪客記錄了嗎?今天小雷的朋友突然問我,是不是看他朋友圈了,小雷表示在線懵逼和心虛,心想他怎麼會知道的!害,有點尷尬了!於是小雷我立馬去微信裡尋找了一圈,卻怎麼也找不到這個功能!不過還好小雷跟這位朋友關係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