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王日記」裡遇見武漢的甲乙丙丁

2020-12-04 新民晚報

我沒有去過武漢,遇見那裡的甲乙丙丁,是在「老王日記」裡。

老王是一位醫生,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成員。自稱「老王」,其實四十剛出頭。與眾不同,他好像兼任媒體特派記者,而且像是一位跑「社區民意」條線的專業記者;不然,「老王日記」裡怎會除了艙內捨生救死的醫護壯舉,還有那麼多艙外鮮為人知的民間瑣事。

在此摘引「老王日記」幾個片段與讀者分享。

他剛踏上雷神山地界,就「與建設方艙的多名工人攀談」,稱他們也是「逆行者」:「他們轉身這一剎那,耳畔還響著《常回家看看》的旋律,肩頭還散落著爆竹的紅屑和硝煙,甲縫中的油漬漆痕還沒有洗刷徹底,灶頭上鹹肉辣椒的香味,還殘留在唇齒之間,孩子們的壓歲錢還捂在貼身兜裡,老爹遞過來的香菸還沒掐滅,為娘置辦的新襖還沒剪掉標籤……」

這是一個繪聲繪色的「鄉愁」情景,可見交流之細緻入微,滿是農民工兄弟對親情的渴望,與為了武漢不得不放棄的遺憾。其中滲透老王絲絲眷戀與憐惜。

春節的武漢陰寒溼冷,農民工兄弟「趕工期,睡地鋪,10個人8張床,每天睡4-5個小時,全程方便麵」。「我問他們,夜班餓了,睡地鋪冷了,你們怎麼克服?他們就像提前統一口徑似的:「忍忍就好了」。他們到這裡之前,「壓根兒沒有問過工錢多少,吃住如何?」這裡,老王動情地說:「中華民族勞動大眾這隱忍與堅韌,不再是寫在教科書上的墨印鉛字,這次我是切身感受到」。隱忍與堅韌,是一個偉大民族的精神「骨骼」,老王「感受到」了。

他特別提到一個「37歲的駱師傅,拿到7500元工錢,買了145箱牛奶,捐給了醫護人員」,老王「淚奔」,稱「這位駱師傅做到了一個大國子民的終極楷模」。

寫到建設者撤離的時候,他有點傷感與落寞:「沒有夾道歡送,沒有鑼鼓喧天,沒有媒體追捧,沒有論功行賞,沒有立碑著書,默默地消失在茫茫人海中,最終換來的是隔離觀察14天」。在這個「14天」之後,老王加了個小括弧,特地註明「(無收入)」。老王內心稍有不平,然而更多是對不計名利、甘於孤寂的功臣幾多敬慕與讚嘆。

除了雷神山工地的建設者,「老王日記」裡還有其他許多動人的故事:開業不到一年的淘寶店主,為工間休息只能席地而坐的農民工,趕做400隻小板凳;附近加油站每天燒200多壺開水送到工地,燒壞6隻電水壺;一位鎖匠帶來自己家種的草莓;還有專程過來裸捐的快遞哥、送外賣的小兄弟、保潔阿姨李姐……

如此甲乙丙丁的群像,是個「大特寫」。讀者可能會忘記老王是個援鄂醫生,他的「主業」是每天連續15個小時在艙裡參與救死扶傷。日記裡有他出艙後精疲力竭的「呼吸」:「出艙,有投胎轉世的感覺,慶幸自己活過。下班!看到落日銜山,餘暉漸染,最大限度地擴胸,深深吸納了一口新鮮空氣,好甜好甜」。老王完全有理由「兩耳不聞艙外事」,趕回駐地休息。可是,他走進工地及其左鄰右舍,去「攀談」、採訪並用日記的方式「寫生」,這樣的關注與投入究竟是為什麼?我想,應該是出自一種「不為良相、便為良臣」的家國情懷。

範仲淹先生認為,有大學問、大志向的人,不為良相必為良醫。良相治國,良醫治病,都是「治」者,同為拯救,均是利澤萬民。由此,「相」與「醫」,系同宗。所以古人總把「相」與「醫」並論:「醫良則相,庸者匠」。意思是說,優秀的醫生應該有「相」的博大胸懷與使命擔當。他們應該是通曉百家,心懷天下,濟世扶弱,救人造福。「老王日記」裡,我看到「醫良則相」在當今戰「疫」中的最新詮釋。

感謝「老王日記」,讓我遇見武漢的甲乙丙丁,不僅見識這座英雄城市的善良品性,也窺探到了援鄂醫療隊員的心理「密碼」。他們在除夕之夜聞風馳援,那「請戰書」上鮮紅的指紋,不是出於一時某種衝動,也不是為行政命令所驅使,而是被抑制不住心靈深處的家國情懷澎湃推動。

「老王日記」裡對生靈的眷戀、憐惜、不平、敬慕等豐沛情愫,是「醫良則相」特有的情感「血色素」與「氧飽和度」。一旦民眾遭遇危情,他們的心便「和此共振」,奮不顧身,勇敢出徵。這裡,我對援鄂醫者的情志有了新的發現,便對他們有了更深一層的敬重。

當我們把讚美、鮮花獻給凱旋的勇士,「老王日記」卻是異常冷靜,「沒這些建設者、值守者、服務者、志願者、管理者,即使華佗在世,扁鵲重生,赤手空拳也只能坐以待斃」。這倒不是過謙之辭。現代醫學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通識全局者,才能精準辨識醫者在全局的重任與醫學對社會的依附,進而謙虛謹慎,不斷奮發,去迎接與形形式式病毒的持久抗爭。「老王日記」裡,有醫者進軍的鼓聲。

今天,要做一名「良醫」並非易事。除了達觀天下、奮不顧身,還要經受作為普通勞動者的生活磨鍊,接受自我完善過程中的痛苦煎熬。所以,白巖松說,醫生是介於神與人之間的那種人。我更願意說,醫生是可以當「相」的棟梁之材。只可惜,現在,品學兼優的學子都去學金融了,應該都去學醫才好啊。(爍淵)

相關焦點

  • 甲乙丙丁尖刀班開拓日記(第二天)
    甲乙丙丁尖刀班1月23日進攻徐州縣城。總結鄧敏:今日的門店認證率在80%左右,對平臺模式的認可是門店願意認證註冊的關鍵。未認證的20%門店主要還是對需提供營業執照的要求比較敏感。這也是我們甲乙丙丁最好的機會。明日計劃——徐州周邊縣城距離徐州130家認證門店的目標,還剩62家,今日將繼續進行縣城徵程,計劃拿下39家認證門店,12家激活門店。寄語:機會從不唾手可得華喜樂:開拓一個全新的市場註定是一場艱苦的戰役,唯一能做的只有「拼」,對於我們來說是個新的馬拉松,而別人已經走在了前面。
  • 不如兩清,做甲乙丙丁
    在漫無邊際的回憶裡一邊恨你,一邊等你。我要落落大方地放下你才不枉瘋瘋癲癲地愛過你。如果說祝福太難我祝你平安。這輩子太難了下輩子別遇見了既沒有做成伴侶也沒有做回朋友說陌生,彼此太熟悉說情深,彼此太貪心。就算再重來千千萬萬次我還是不後悔遇見你我多想再見到你哪怕站得很遠都可以。謝謝你讓我見過愛情的樣子。
  • 作家方方「武漢日記」走紅,震撼多少人心!
    1月29日 她寫了一段武漢的真實現狀: 「關在家裡的武漢人,只要沒被感染,大家的心裡基本都還踏實。最可憐的還是那些病人以及他們的家屬。因為病房一床難求,他們仍在煎熬之中。火神山工地建設得熱火朝天,但畢竟遠水救不了近火。他們是最大的受害人。
  • 「武漢日記」拍攝者蜘蛛猴麵包:用鏡頭記錄疫情中「不服周」的武漢人
    ,出於「記錄時光」的習慣,林文華(新浪微博@蜘蛛猴麵包)開始用視頻「寫」武漢日記。,出於「記錄時光」的習慣,開始用視頻「寫」武漢日記。「武漢日記」第16集裡,我去了一趟武漢站。我站在接站層,還能聽到頭頂出發層傳來的列車軌道那些機械的轟隆聲,而我放眼看偌大的火車站,四處都空空蕩蕩,進出閘口全部關閉,一個人也看不到。當時有一種很強烈的世界末日感。
  • 寫給媽媽的日記 從您支援武漢那天起
    Ps:你多久沒有寫日記了? 日記對於80、90後可能是一篇博客、一篇QQ日誌或是一份每天的家庭作業。記錄的可能是當天遇到的新鮮事、一段時間的感受、一篇帶有天氣和心情符號的當天記錄。
  • 武漢女孩的方艙日記
    那麼,日記是什麼呢?家住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的阿布不幸成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之一,隨後她被送往武漢方艙醫院進行隔離治療。在長達20天的治療中,阿布每天用視頻記錄生活,視頻的主角有時是人,有時是畫,有時是一封信,而無一例外,視頻傳達的都是人於逆境中直抵肺腑的溫暖。
  • 武漢日記:一位普通市民的生活點滴
    日記本應該記的是平常生活,碰到武漢這次封城,那就把這段時間的生活、感悟記錄下來,作為一種紀念嗎?但我想,更應該積極的是,做好自我及家人的防護,這樣既是對自己家人的負責,也是對武漢我們熱愛的故鄉之城負責。  這就是封城第一天,一個武漢市民--我的日記!
  • 新聞日記《瞬間的永恆》在武漢出版發行
    新華網武漢1月3日電 (汪智勇 陳棟)《瞬間的永恆--新華社高級記者方政軍新聞日記五十年》新書發布會日前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中國新聞教育界泰鬥方漢奇先生等業內專家學者紛紛為之點評。方政軍是新華社高級記者,先後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學院、管理學院,獲管理學博士學位,歷任新華社湖北分社政文部主任、副總編輯兼《武漢證券報》《湖北經濟報》總編輯,新華社湖北分社常務總編輯,黨組成員、紀檢組長。現任湖北省老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2011年建黨90周年時,他作為全國新聞戰線唯一代表榮獲中央紀委、監察部全國嘉獎。他曾隨同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在鄂考察調研。
  • 發國難財有報應,武漢日記在災難時期製造恐慌是什麼後果?
    發國難財有報應,武漢日記在災難時期製造恐慌是什麼後果?3月25日 方方武漢日記完結篇-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好像她把自己說跟戰士那般高尚。有多少人被這個宅在武漢家裡2個月的老太太忽悠的都不能明辨是非了?失去了獨立思考能力?方方只不過頭戴著一頂作家的帽子,還是個不出名的作家,沒有拿的出手的作品的一個作家,在武漢疫情中虛構了很多朋友說、同事說,醫生說,寫了一些刻薄的文字,湊一篇文章,稱之為武漢日記。
  • 方方《武漢日記》英文版「正式出道」,她把人生的這九件事攬上了
    導語:作家方方的《武漢日記》英文版已在亞馬遜網站預售。一篇方方日記「正式出道」,看看這個人的所作所為,如下:德文版的方方日記,紅底黃字黑口罩隱喻,方方日記德語版介紹大概意思是這樣的:「《武漢日記:被封禁的日記,來自冠狀病毒危機初始的地方》,這是一個獨特的證據,見證了這場在短時間內蔓延到世界的災難的起源,一個毫無信義去恐嚇和掩蓋真相的體制,以及普通人對一個看似無所不能的政黨的堅決抵制
  • 專訪方方:我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繼續寫武漢日記
    1月25日,困在湖北省作協和文聯大院的方方開始寫「武漢日記」。 凌晨等著看方方的「武漢日記」,已經成了許多人入睡前的一種默契。 「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 婚姻裡那把「甲乙丙丁」的守護劍
    那麼就要學會使用「甲乙丙丁」這把劍。什麼是「甲乙丙丁」,甲指的是假話,乙代表著道義,丙象徵著冰冷,丁意味著定向。1、甲指的是假話,適度的假話會讓你的生活愛意飄香。所有婚姻的結合我們都付出著純真的感情,付出著純真的心血,當然也付出著純真的人生。
  • 「專欄」葉青武漢日記:6日武漢新增死亡數字是0
    來源:盤古智庫本文大約4500字,讀完約10分鐘葉青武漢日記葉青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稅學院教授盤古智庫是一個最前沿的智庫,很榮幸,我搭上了智庫的第一班船。大家一起學習,一起思考,時有收穫。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的方方面面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
  • 【小樹日記】鼻涕蟲裡的小秘密
    上次我們推出了全新的《小樹日記》繪本後 很多寶媽在後臺留言說 寶寶看了一期就喜歡上了 很期待小樹接下來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 所以,「樹迷」們 《小樹日記
  • 愛情世界裡,我只是你的甲乙丙丁
    是的,就在家裡等好了。這不是驚喜,應該算是足夠的驚嚇吧。手機相冊裡,存著那張圖。阿梅說:「姐,我老公拍到的。」是,連這個師妹都結婚了。但小樂與清皓依然維持著異地戀的關係。根本就不浪漫,而且極其煎熬。小樂被派到總公司,原本當做跳板。一年半載回來,就直接升職加薪。然而,總公司很重視小樂。說什麼的,都讓她留在那邊。據說,兩年為期。
  • 期末成績單是"甲乙丙丁" 家長急呼不行求分數排名
    成績單是「甲乙丙丁」 家長急呼「這可不行」   求老師告知孩子的分數排名   成績單是「甲乙丙丁」 家長急呼「這可不行」 製圖陶剛   求老師告知孩子的分數排名   學校用「甲乙丙丁」的等級來區分學生成績,家長對這一弱化分數的舉措並不買帳,不僅要知道孩子的具體分數,更要知道孩子的排名。
  • 方方武漢日記 新「傷痕文學」記錄疫情下的「傷痕」
    原標題:武漢日記,方方的新「傷痕文學」【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李婷】傷痕文學是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國大陸文壇佔據主導地位的一種文學現象。傷痕文學流行了很久,而且對中國文學與藝術界影響深遠,現在文學界和影視界依然有人在不斷地炒「傷痕文學」這碗冷飯。
  • 抗疫|來自武漢的聲音日記:武漢「星星」、北京「月亮」和「太陽...
    對用心守護的病人又有著怎樣的真情……點擊音頻,收聽來自武漢的聲音日記第六期。今天講述這樣的一家人。哥哥叫劉繼星,是北京胸科醫院援武漢醫療隊成員,妹妹叫劉繼月,奮戰在北京地壇醫院ICU病房。而他們的媽媽也曾是醫務人員,退休前就職於北京地壇醫院順義院區,參加過抗擊非典疫情。一起來聽他們的故事。
  • 甲乙丙丁所理解的產業網際網路
    阮成瑜在2008年春節後就覺察到了市場變化,於是召開了公司戰鬥會議,重新明確公司戰略導向:甲乙丙丁是一家商品流通企業,盈利模式是做代理。未來轉型方向是商品流通企業轉化為供應鏈綜合服務商,靠服務賺錢而不是靠差價賺錢。為此,甲乙丙丁在2008年成立了三個公司。
  • 一位武漢8歲女孩的日記:「疫情後我的父母變得不一樣了」
    五月底的武漢已經足以讓人汗流浹背,看著車水馬龍的街道和戴著口罩匆忙行走的人群,來不及反應,時間好像就以不被察覺的速度帶走了近幾個月的無奈和憤怒情緒。萬幸人們淡忘了在高速公路上瘋狂奔跑的野豬所帶來的末日衝擊感,也保留著千萬人為這座城市所努力付出的記憶。武漢這座城市從解封的那刻開始,就已然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