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武漢8歲女孩的日記:「疫情後我的父母變得不一樣了」

2020-12-06 武漢三鎮吃喝玩樂

五月底的武漢已經足以讓人汗流浹背,看著車水馬龍的街道和戴著口罩匆忙行走的人群,來不及反應,時間好像就以不被察覺的速度帶走了近幾個月的無奈和憤怒情緒。萬幸人們淡忘了在高速公路上瘋狂奔跑的野豬所帶來的末日衝擊感,也保留著千萬人為這座城市所努力付出的記憶。

武漢這座城市從解封的那刻開始,就已然重生。我們必須迅速地整理狀態和心情,去重啟這座浴火重生後的城市,再平凡的市民在內心也會萌生出一種使命感。所以平凡的我們,是如何對待疫情下的生活?

在家鍛鍊的順順

最近我認識了一個愛鍛鍊的的女孩——順順,她好像一直都有寫日記的習慣。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順順的日記。

順順的父母開了一家名叫「三月」的健身房,順順日記中提到的捲髮阿姨和大白叔叔,就是「三月」的學員,疫情前他們經常會去健身房鍛鍊。

提到健身房,想必大家都有相似的感觸,某一天摸到了自己用每日一杯奶茶養起來的小肚腩,驚覺不應該這麼」頹肥「下去,於是上網搜索離自己家最近的健身房,帶著一顆必瘦的決心跨進了那家名為「命運未知」的健身房大門。

而等待我們的卻不是瘦身成功,而是陷入了」健身房一夜之間消失地無影無蹤「以及」去了幾次沒有效果便放棄自己「的循環裡。

區別於其他健身房,三月對進班的學員有著基本要求:所有學員進班前必須先自己準備好菜譜。

順順媽媽

吃飯時間到。

26分鐘前

順順爸爸,捲髮阿姨,順順

順順媽媽:親們!食譜做起來,體重打起來!

順順媽媽是全家最早開始健身的人,在她心裡,那句耳熟能詳的「七分靠吃,三分靠練」便是開啟健康生活的不二法門。進班鍛鍊的學員裡最多的就是上班族、家庭主婦,和因為體檢時各項指標超標,從而開始戒菸戒酒並且運動鍛鍊的大叔。

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狀態,順順家也不例外。順順媽媽特別關心學員們的飲食,平時會監督大家「好好吃飯」,不過陸續復工後很多學員的一日三餐不像疫情居家時那麼好解決,大多數人工作後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每天買菜做飯。

為了可以更好地幫助大家,順順的父母決定親自掌勺,每天為學員準備健康餐

準備送出的健康餐

他們每天早上五點多就出門採購食材,因為學員人數過多,所以花費在做餐的時間也會很長,做完以後他們便小心打包好健康餐,然後開車送到每個學員的家裡,忙完回到家時天已經全黑。

左:部分學員的健身餐需求

右:正在處理食材的健身教練

不過幾天前他們聯繫了可以幫忙配送的外賣小哥,健身房的教練也可以幫忙他們做健康餐,所以基本緩解了之前忙碌的狀態。

孩子的世界總是天馬行空的,在順順眼裡父母每天搗騰的玩具就是那些健身所需的器械,而當父母忙於準備健身餐時,順順還以為他們要去當廚師了。

當我們進入」三月「的廚房,能夠看到很多剛剛準備好的新鮮食材以及簡單的調味瓶,今天健康餐的主角看來是鱸魚和花菜。

為了儘量保證食材的原汁原味,也為了遵循健康飲食的理念,他們準備的健康餐都是少鹽少油少醬料的。沒有看到美食節目裡那些浮誇的炒菜方式,教練煎魚的狀態比我爺爺偷偷摸摸往鍋裡撒味精的場景還要平和很多

在我的刻板印象裡,健康餐應該就是像沙拉輕食那樣,在一些生菜雞胸肉粗糧水果上淋點油醋汁,簡單攪拌後用叉子遞進嘴裡,讓人充分體會食之無味的樂趣,每次吃完就算渡了個劫。在和順順媽媽交談時,她告訴我中國人還是更適合吃熱菜熱飯,對於飲食的習慣其實早就刻在了我們DNA裡的,平時均衡的營養攝取對健身和減脂都有著很大的幫助。

在開」三月「之前,順順的爸爸媽媽從事著女裝生產和銷售相關工作,因為長年坐著辦公缺乏運動,作息也不規律,順順媽媽說自己最胖的時候竟然有145斤。

左:145斤時的順順媽媽

右:現在的順順媽媽

2014年順順媽媽開始健身,從此便愛上了揮汗如雨的鍛鍊生活,一年後她學習相關知識考了證,參加上海的比賽還拿到了獎項,這無疑成為了她堅持下去的動力。

」熱愛「是一切事物的開始,對比之前做某寶時的日夜顛倒,健身後的生活變得充實又健康,憑藉自己的興趣與家人的支持,順順父母開始創業,建立了」三月「健身房。

順順受父母的影響從小就開始鍛鍊,她說自己5歲時就已經有腹肌了。獲得快樂的方式可能有很多,比如吃一塊甜甜的蛋糕,看一集讓人爆笑的綜藝,可運動帶來的快樂卻是一種長效的愉悅感。

受疫情的影響,三月的線下課程無法開展,為了學員們在家也能正常鍛鍊,順順媽媽在網上開了免費的課程,70天裡,每天還會帶著大家健身運動。

最近的時光裡,有很多像順順一樣的孩子可能都懵懂地經歷了世界的驚天變化,可是,既然你們是武漢的孩子,那麼我們就會在洪水猛獸到來時一直擋在你們的身前。

順順和爸爸

如今春暖花開,我們會託起你們小小的身軀,

一起去迎接本該屬於這座城市的美好。

同時我們也想在你們的眼睛裡,

觀賞最璀璨的星光。

所有孩子,六一快樂。

小時候,你們寫過有趣的日記嗎?

評論區分享。。

編輯 / 顏料

攝影 / Laylow 侵刪

相關焦點

  • 「武漢日記」拍攝者蜘蛛猴麵包:用鏡頭記錄疫情中「不服周」的武漢人
    但從第二集開始就不一樣了。1月24日,武漢封城第二天,我一早醒來,看到一位醫生朋友留言,說一些武漢人組建了志願者群,義務接送受公共運輸停運影響的醫護人員上下班。我心想,我有車,家人又不在身邊,我適合做志願者啊!還可以借這個機會出門,去拍攝記錄封城中的武漢。
  • 武漢女孩的方艙日記
    兩天後,社區緊急通知阿布前往方艙醫院進行隔離治療。阿布匆匆告別了丈夫和女兒,簡單收拾了幾件衣服,馬不停蹄地趕往方艙醫院。武漢這家方艙醫院是國家衛健委及湖北省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快速建立的醫院,由一處超大型城市文化綜合體改建而成,專門用來接收治療新冠肺炎輕症患者。整個醫院被劃分為ABCD四個區域,每個區域又被分割成了幾個艙。
  • 武漢日記:一位普通市民的生活點滴
    坐在餐桌邊,寫今天的日記,父母房間傳來元宵晚會的電視聲,隱約聽到抗疫的詩歌朗誦節目,進去看了一會兒,堅持不下去了,眼睛溼漉漉快控制不住了,我趕緊走出了父母的房間。  又看到一則視頻,是湖北天門一個貨車司機,1月7日出門,在高速上行駛了一周,在陝西某地被交警接下去安頓在服務區。看著他憔悴的臉龐和疲憊的表情,聽著陝西交警和他的對話,溫馨且充滿理解,我的眼淚終於奪眶而出,積蓄的情感爆發了。
  • 刷屏全網的「封城日記」拍攝者口述:我記錄了疫情中真實的武漢
    荔枝新聞採訪了拍攝者@蜘蛛猴麵包本人,以下為他的口述:我是武漢人,今年37歲,是一個獨立影視工作者。今年春節,女朋友原本準備從三亞過來,和我在武漢過年。2月底,我們一起去澳大利亞參加我姐姐的婚禮,見見我的父母。因為疫情,這些行程不得不全部取消。我只能沉迷「工作」。
  • 作家方方「武漢日記」走紅,震撼多少人心!
    1974年高中畢業後在武漢當過裝卸工,1978年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後分配至湖北電視臺工作。曾任湖北省作協主席;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一級作家。 「此刻有誰在世上某處哭,無緣無故在世上哭,在哭我。」 大家也知道,最近武漢當地火了好幾篇讓人啼笑皆非的文章。 面對疫情,某些作家的腦洞真是大到讓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但武漢不全是這樣的文字工作者。
  • 宿州泗縣一男青年為一位16歲北京女孩兩次捐獻骨髓
    (圖片由泗縣縣委宣傳部提供)       泗縣男青年為陌生女孩兩次捐骨髓,受捐者感謝他給了兩次生命       「媽媽給了我第一次生命,那麼這位好心人已經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現在又給了我第三次生命,我要好好地活著。」這是北京一位16歲女孩對兩次捐獻骨髓給她的「好心人」的感謝信。
  • 大連被害女孩母親不接受道歉 13歲行兇男孩父母公開道歉
    【大連被害女孩母親不接受道歉,大連13歲行兇男孩父母公開道歉】今天上午,大連13歲行兇男孩的雙親在《大連日報》上公開對遇害的10歲女孩親屬道歉,道歉信中二人對被害女孩的親屬表示懺悔,並稱將會按照判決進行賠償。
  • 11歲四川女孩在武漢協和醫院完成心臟移植
    【來源:長江日報】一顆心臟跨越三地帶來新希望11歲四川女孩在武漢協和醫院完成心臟移植3月19日上午9時20分,跨越南京、廣州、武漢三地,聯動飛機、高鐵,武漢、廣州兩地醫生展開了一場緊張的護心接力賽。疫情期間,武漢協和醫護們排除萬難,為在漢四川11歲女孩送來寶貴的心臟。當晚9時27分,這顆一路狂奔的心臟終於在女孩胸腔內成功跳動。生命垂危,在漢四川女孩急需心臟移植女孩欣欣(化名)是四川樂山縣人,今年11歲。去年9月,她在華西醫院確診為擴張性心肌病後,已出現心衰現象。今年1月初,家人帶她來到武漢協和醫院,後轉入心臟大血管外科。
  • 14歲印度女孩獲美國科學大獎,我發現中國父母的差距
    原因是美國德州一位叫做Anika印度裔女孩,才14歲,剛剛在2020年「3M青年科學家挑戰賽」中獲勝,贏得了2.5萬美元的獎金。 她也是出色的溝通者,願意利用自己的時間和才華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這給了無數人希望! 那天,看到這條消息後,我整個人都沉默了。
  • 專訪方方:我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繼續寫武漢日記
    凌晨2點29分,方方在寫完第35篇日記後,接受《新周刊》專訪。她說,武漢解封之後,自己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更新「武漢日記」。你們兄妹四個,在疫情期間,關係和以往有什麼變化嗎? 方方:我們兄妹四人本來關係就挺好。其實跟平常一樣,依然各自住在各自家裡,各自聊各自的話題。當然,以前比較多的是看我哥哥的孫輩們在幹什麼,現在他們經常轉一些別人寫我的東西。
  • 「專欄」葉青武漢日記:6日武漢新增死亡數字是0
    來源:盤古智庫本文大約4500字,讀完約10分鐘葉青武漢日記葉青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稅學院教授盤古智庫是一個最前沿的智庫,很榮幸,我搭上了智庫的第一班船。大家一起學習,一起思考,時有收穫。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的方方面面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
  • 8歲女孩洗澡一氧化碳中毒致腦死亡 父母捐獻器官
    國慶長假期間,廣安華鎣市發生一起悲劇,一名8歲小女孩獨自在家洗澡時,遭遇一氧化碳中毒,經醫護人員全力搶救後診斷為腦死亡。最終,小女孩的父母做出決定,將女兒的器官捐獻出來,讓她的生命在其他人身上得到延續。悲劇發生在10月1日晚上,廣安華鎣市某鎮,8歲的小婭嵐獨自一人待在家裡看電視、洗澡,她沒有隨父母到離家不遠的朋友家參加聚會。
  • 大連13歲殺人男孩父母被拘留 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孩事件回顧
    【大連13歲殺人男孩父母被拘留:拒不執行判決,房子將被拍賣】10月9日,遼寧大連。2019年10歲女孩被13歲男孩殺害,男孩父母至今沒有執行法院判決,已被拘留。女孩母親稱,如果男孩父母拒絕賠償,會繼續告他們。目前女孩母親等待上訴,已將情況反映給信訪部門。
  • 大連13歲行兇男孩父母公開道歉 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孩事件回顧
    【大連13歲行兇男孩父母公開道歉:用一生懺悔,砸鍋賣鐵全力賠償】大連13歲男孩蔡某某殺害10歲女孩王某一案有了最新進展。賀美玲告訴記者,女兒走了一年多,她終於等到了這封道歉信,「自始至終都是我在要求他們,他們如果誠心道歉,早應該上門道歉。」而內文中稱蔡某某父母會懺悔,並全力賠償,賀美玲表示她希望看到蔡某某的父母的實際行動,將如何對他們懺悔和賠償。「我女兒的遺體現在還沒有火化,現在關於蔡某某父母是否包庇等還沒有調查結果,等一切結果都水落石出後,我才能處理女兒的後事。」賀美玲表示。
  • 在「老王日記」裡遇見武漢的甲乙丙丁
    我沒有去過武漢,遇見那裡的甲乙丙丁,是在「老王日記」裡。老王是一位醫生,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成員。自稱「老王」,其實四十剛出頭。與眾不同,他好像兼任媒體特派記者,而且像是一位跑「社區民意」條線的專業記者;不然,「老王日記」裡怎會除了艙內捨生救死的醫護壯舉,還有那麼多艙外鮮為人知的民間瑣事。在此摘引「老王日記」幾個片段與讀者分享。
  • 方方武漢日記 新「傷痕文學」記錄疫情下的「傷痕」
    最近十分流行的《方方日記》的作者——方方同樣位列其中。而且這次「冷飯」不「冷」,方方還因此成為了紅人。在疫情進行的過程中,方方積極記錄著武漢人民的傷痕,在疫情還沒有結束的情況下,方方又積極號召大家記錄人們所經歷的「傷痕」。在3月10日的日記中,方方建議「民間寫手,組成團隊,尋找到那些喪親者們,幫助他們撰寫出自己親人尋醫以及死亡的過程。
  •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的「抗疫日記」
    3月17日8:22,記者如約收到了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發來的「抗疫日記」。春節剛過,記者就通過微信聯繫採訪,但方勤說:「這幾天正吃勁,過幾天吧。」然而,這「勁兒」一直「吃」著,始終沒松下來。偶然間記者發現他在寫工作日記,於是約定,「我一直在線,想到什麼、得空兒就發給我幾句」,太忙、太累,就把自己的「抗疫日記」發過來。
  • ...而動,全民抗疫——一位重慶市民的2020年抗疫生活日記(9)- 糜建國
    疫情非常時期,一旦被罰,損失慘重,吃不了,兜著走。網上,一位小夥子「大意失荊州」,把父親給出賣了!「從沒覺得我爸有多大本事,當了一輩子官我沒沾到一點好處。直到這次疫情,在全省封路的情況下,通過他的關係派車把我從天門接回荊州。」一個小夥子在微博上,這樣炫耀「特權」。讓他沒想到的是,自己隨手發出的這個「特權」帖,迅速讓他成為「網紅」。
  • 和封城日記一樣,方方的「命運三部曲」也描寫了時代下的武漢人
    1978年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1982年畢業分配至湖北電視臺當編輯。1989年調入湖北省作家協會。中篇小說《風景》《琴斷口》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2012年獲南方傳媒年度傑出作家大獎。其它作品亦多次獲《小說月報》百花獎、中國女性文學獎等國內重要獎項。2020年正月初一,在武漢已經生活了六十多年的作家方方開始寫「武漢日記」。
  • 「疫」路有你 唯愛相連丨一位台州女護士的援漢日記
    大年初一,她和4位「戰友」一起踏上前往武漢的徵程……1月25日,初一 ,星期六,小雨 大年初一凌晨12:40接到醫院電話通知明天去武漢,女兒的眼淚一下子就出來了,我擁著女兒說沒事的,媽媽不去,就會有別人去,媽媽是黨員,又是護士長,理應要做好榜樣作用。雖然這樣安慰女兒,但我自己內心還是有些擔憂,不知道武漢那邊的真實情況,一夜輾轉難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