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方方「武漢日記」走紅,震撼多少人心!

2021-01-09 騰訊網

大 眼 微 觀 察

防失聯 加備號

關注

1982年方方大學畢業後

方方,本名汪芳,祖籍江西彭澤,1955年5月生於江蘇南京,成長於湖北武漢。1974年高中畢業後在武漢當過裝卸工,1978年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後分配至湖北電視臺工作。曾任湖北省作協主席;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一級作家。

原題

65歲作家「武漢日記」走紅

震撼了多少人的心

作者:滾君

今日BGM,推樂隊《在夜裡》。歌詞來自裡爾克的詩歌《沉重的時刻》。

「此刻有誰在世上某處哭,無緣無故在世上哭,在哭我。」

大家也知道,最近武漢當地火了好幾篇讓人啼笑皆非的文章。

面對疫情,某些作家的腦洞真是大到讓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但武漢不全是這樣的文字工作者。

今天就要介紹一位疫情良心作家。

她這支筆的價值,一點也不比醫生的手術刀低。

自封城開始,連續更新日記至今,成了不少網友心中的定心丸。

各種公眾號都在轉發。

這幾日,我一直在拜讀她的文字,有態度、有溫度,有細節、有大局觀,在如今的疫情亂象中,真是稀缺。

她筆名方方,真名汪芳,1955年生人,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曾擔任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

2015年曾在微博實名揭露文壇黑幕,更是公開表示「大不了不當作協主席」。

來自騰訊網截圖

從1月25日開始,方方在微博上陸續發布日記,之後穩定發表在財新APP上。

零零碎碎,雖然不是規整的文章,但內容真切,總能切中要害。

我大概列舉一些。

1月25日

她控訴微博封她的文字,最後一句話「高科技做起惡來,一點也不比瘟疫弱」,振聾發聵。

1月27日

她通過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現在武漢的口罩非常緊張,並在文末給出了一個精準的判斷,「口罩並不缺貨,缺的只是怎麼才能到市民手上」。

為啥全國的口罩都往武漢支援,各大醫院還缺口罩?

幾天後曝出的紅十字會醜聞給了我們答案。

1月28日

她提醒所有人不要輕易出門,並批判了21日的湖北團拜會。

有一句話很犀利:「元月10號到20號,那些頻繁開會的人們,各自小心吧。病毒是不會介意誰是平民誰是領導的。」

1月29日

她寫了一段武漢的真實現狀:

「關在家裡的武漢人,只要沒被感染,大家的心裡基本都還踏實。最可憐的還是那些病人以及他們的家屬。因為病房一床難求,他們仍在煎熬之中。火神山工地建設得熱火朝天,但畢竟遠水救不了近火。他們是最大的受害人。不知道有多少家庭從此破碎。」

讓人淚目。

之後,她還順帶說明了一個情況,意思是之前有一條微博被屏蔽了,其實她不想批判誰,自己100%和政府、和武漢人民站在一起。

最後調侃道:「只是當時寫到那裡,覺得反思也很必要。由此,就反了一下思。」

原文截圖

寫到這裡,大家應該可以感受到方方的文字風格,謙卑之中透露著一股狠勁。

大家風範。

1月30日

這一天,她的情緒似乎有點激動,沒有壓制住內心的怒火。

她的筆直指那些專家以及湖北主政官員。

原文截圖

1月31日

方方直言迄今為止,沒有一個站出來道歉的人,有的只是各種推諉的文章。

她措辭嚴厲地批判了某些文字工作者,並在結尾處霸氣地說:

「現在我雖然不是湖北作家協會主席,但我還是個作家。我非常想提醒一下我的湖北同行,以後你們多半會被要求寫頌文頌詩,但請你們在下筆時,思考幾秒,你們要歌頌的對象應該是誰。如要諂媚,也請守個度。我雖然人老了,但我批評的氣力從來不老。」

原文截圖

「雖然我人老了,但我批評的力氣從來不老。

這句狠話把我一個大男人感動哭了。

現在還有多少知識分子能夠做到如此決絕?

65歲的方方,絕對擔得起「一身傲骨」這四個字。

2月2日

方方先講了幾個發生在武漢的悲慘故事,然後提到了一句她以前說過的話:「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都是一座山

原文還有後半句「而我們偏偏處在一個塵土飛揚的時代之中。

看看吧!

這才是知識分子應該有的悲憫之心。

如同一千多年前詩聖杜甫吟誦的那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這樣的文字,才是所有媒體應該爭相轉載的,才是所有處於水深火熱的武漢人應該讀到的。

不管拿到哪個國家,一定會讓他們對中國人民,肅然起敬。

因為大愛是人類最能感同身受的情感。

如同「山川異域,日月同天」;

如同「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象形文字集聚了老祖宗幾千年的智慧,在當下大災大難面前,我們這些子子孫孫怎麼能只會喊一句「加油」呢?

加油沒錯。加油也不粗鄙。但如果文字工作者只會高喊加油,就顯得寒酸至極。

文字傳遞的是事實,是情感,是思想。表現的是勇氣,是人品,是境界。不是空喊口號就完事了。

作家方方能說出這樣的話,一是來自她的寫作能力,二是來自她的善良。

她堅持寫武漢日記,為的是讓大家了解真實的武漢,盡到自己身為作家的一點責任。

方方成長在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

出生於南京,2歲時父親因三峽工程,調到武漢工作,她也就成了武漢人。

媽媽的外公是孫中山身邊的一員大將,楊賡笙,「二次革命」秘書長,當年討伐袁世凱的檄文就是出自他之手。

方方媽媽的小舅舅,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前校長楊叔子。

方方有三位哥哥。大哥畢業於清華大學,現就職於華中科技大學。二哥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現就職於東北大學。三哥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現任武漢直升機股份公司CEO。

一家人都是行業翹楚,國之棟梁。

她1975年開始寫詩。1982年,發表小說處女作。之後大多從事小說、散文創作。

2012年,一部滿是武漢氣息的電影《萬箭穿心》上映。改編自她的同名小說。它是國產電影中難得的佳作。豆瓣14多萬人打出8.6分。

劇中刻畫了一個悲劇的武漢女人,李寶莉(顏丙燕飾演)。

她性格倔強,受盡生活的懲罰與鞭撻。

她本是一個漂亮的、心高氣傲的女孩。嫁人後開始為了生活,斤斤計較。對外人兇巴巴。對丈夫也蠻橫。

後來丈夫出軌,最終被逼自殺。她成了寡婦,靠挑扁擔,幹粗活累活養活兒子,支撐起這個家。

《萬箭穿心》這部作品,表現了方方對女性苦難的深刻感受力。

中國底層女性普遍過的很苦,不快樂。孩子、丈夫、老人,再加上經濟條件,哪一頭都不省心。哪一頭出問題,都會讓日子備受煎熬。

如果有兩個同時出問題,就好像「站在一萬根穿心箭前頭」。

兩個字:命苦。

現在看,方方能寫出、敢寫出武漢日記裡面的文字,一點也不奇怪。

因為她的內心一直有股為民請願、為時代發聲的正氣。

她的小說,文字質樸、真實,仿佛有一種魔力,一把將你推到現實的泥潭中。

讓你在拼命掙扎、求救的努力中,獲得生的力量。

2月7號,她無奈地寫道:

「中午,有武漢人在大聲叫著:李文亮的家人和孩子,由我們武漢人養起來!響應者眾……這麼久了,武漢人能有什麼辦法化解自己心裡的鬱悶、悲傷和憤怒呢?或許,這只能這樣。」

2月8日,她溫暖地寫道:

「一個小夥子住進方艙,跟鄰床的爹爹熟了。爹爹聽說他沒有對象,忙給他介紹了一個。那個女孩子也在方艙裡。於是兩個人準備開始交往。段子手說,這叫「方艙愛情故事」。這是今天聽到的最暖心故事。今日過節,我們需要溫暖。」

2月9日,她積極地寫道:

「生活那麼艱難,但辦法還是有的。」

2月10日,她樂觀地寫道:

「轉機隨時可能出現。」

2月11日,她動情地寫道:

「那麼灑脫那麼爽快那麼喜歡沒理由的大笑的武漢人;那些說話劈裡啪啦,讓外省人以為是吵架的武漢人;那些充滿煙火氣充滿江湖義氣充滿沒來頭自信的武漢人。你熟知了,你才知道他們有多麼熱誠多麼愛耍酷。然而今天,很多的他們卻在受難,在與死神較量。而我,或是我們,卻根本無力相幫。」

2月12日,她悲憤地寫道:

「武漢人的痛,不是喊喊口號就能緩解的。」

方方是這個時代知識分子的良心。是我輩學習的楷模。

閱讀她的日記,我不知道被感動了多少回。

文字是信息載體,也是情感出口。

文字裡的痛苦多一點,人民心中的痛苦便少一點。

因為痛苦無法隱瞞。

越藏越深。

越藏越重。

越藏越惡。

真實的寫出來,反而讓讀者釋然。

人就像彈簧。本身就具備抗爭的力量。

寫出真實的痛苦,就是讓觸底反彈早點發生。

此刻,我滿含淚熱寫下這篇文章,只希望武漢能早日度過難關。

期待讀到方方新的日記。

更期待她不用寫日記的那一天,馬上到來。

相關焦點

  • 作家方方「日記」的英文版,封面已經改了,但是……
    第二是這本日記能叫「WUHAN DIARY」麼?修改的封面上,正中間還是大大的「WUHAN DIARY」幾個字,也就是《武漢日記》。方方作家確實是在武漢,「據說」也記錄的是武漢這座城市的事情。但是這日記能不能以「武漢」為名?武漢是一座城市,方方能代表武漢這座城市麼?她一個人能代表武漢幾千萬人麼?
  • 專訪方方:我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繼續寫武漢日記
    1月25日,困在湖北省作協和文聯大院的方方開始寫「武漢日記」。 凌晨等著看方方的「武漢日記」,已經成了許多人入睡前的一種默契。 「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 作家方方的英文版日記提前至5月19日出版,正好在兩會之前
    但沒想到,作家方方的英文版日記也突然被提前到了5月19日。原先方方的英文版日記定在八九月份進行出版,但沒想到突然就提前了近4個月,直接在5月19日這個敏感的日子進行出版。之前作家方方一直狡辯稱自己的日記不會成為美方射向我們的子彈,但沒想到這一次,英文版日記真真切切成了一顆子彈。
  • 和封城日記一樣,方方的「命運三部曲」也描寫了時代下的武漢人
    ——方方-方方-方方,本名汪芳。1978年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1982年畢業分配至湖北電視臺當編輯。1989年調入湖北省作家協會。中篇小說《風景》《琴斷口》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2012年獲南方傳媒年度傑出作家大獎。其它作品亦多次獲《小說月報》百花獎、中國女性文學獎等國內重要獎項。
  • 方方寫日記有什麼錯?《萬箭穿心》是部好電影!
    當然,演員顏丙燕對李寶莉的這些性格特點把握得非常好,似乎顏丙燕就是李寶莉,可她不是武漢女人。方方能夠寫出這種現實題材的作品,必定是基於她對武漢人事有深刻認識,這也讓我想起同樣以武漢底層人物為創作背景的《生活秀》,它是湖北人池莉寫的一部小說,也被改編成電影。
  • 方方武漢日記 新「傷痕文學」記錄疫情下的「傷痕」
    原標題:武漢日記,方方的新「傷痕文學」【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李婷】傷痕文學是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國大陸文壇佔據主導地位的一種文學現象。傷痕文學流行了很久,而且對中國文學與藝術界影響深遠,現在文學界和影視界依然有人在不斷地炒「傷痕文學」這碗冷飯。
  • 方方《武漢日記》英文版「正式出道」,她把人生的這九件事攬上了
    導語:作家方方的《武漢日記》英文版已在亞馬遜網站預售。一篇方方日記「正式出道」,看看這個人的所作所為,如下:德文版的方方日記,紅底黃字黑口罩隱喻,方方日記德語版介紹大概意思是這樣的:「《武漢日記:被封禁的日記,來自冠狀病毒危機初始的地方》,這是一個獨特的證據,見證了這場在短時間內蔓延到世界的災難的起源,一個毫無信義去恐嚇和掩蓋真相的體制,以及普通人對一個看似無所不能的政黨的堅決抵制
  • 方方《武漢日記》英文譯者回應網絡攻擊:讓書本說話
    負責翻譯作家方方《武漢日記》英文版的白睿文(Michael Berry)日前在推特轉發網友支持博文,表示自己的微博帳號遭到了許多攻擊,其中不乏激烈言辭。
  • 發國難財有報應,武漢日記在災難時期製造恐慌是什麼後果?
    發國難財有報應,武漢日記在災難時期製造恐慌是什麼後果?3月25日 方方武漢日記完結篇-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好像她把自己說跟戰士那般高尚。有多少人被這個宅在武漢家裡2個月的老太太忽悠的都不能明辨是非了?失去了獨立思考能力?方方只不過頭戴著一頂作家的帽子,還是個不出名的作家,沒有拿的出手的作品的一個作家,在武漢疫情中虛構了很多朋友說、同事說,醫生說,寫了一些刻薄的文字,湊一篇文章,稱之為武漢日記。
  • 有感於方方武漢日記:培養孩子的宇宙視角,從現在做起
    知名作家方方,因備受爭議的《武漢日記》,成為熱搜的焦點之一。個人認為,創作源於生活。作家該寫什麼,有其個人的自由思考。社會需要不同類型的作家存在,公眾應該予以寬容。但方方日記也顯露了一些令人發省的問題:個人日記能否代表一個城市特殊時期的生態?
  • 毒牙方方,又一個火線投敵的汪主席​
    這就是方方的套路,表面上是替弱勢群體說話,其實只是利用弱勢群體作為武器,進行無端攻擊罷了,很多讀者被她裹挾了。 方方還善於製造對立,把武漢和全國割捨開來,把政府和群眾對立起來,把國內和國外對立起來。她看似在為武漢喊冤叫屈,但就沒看到全國14億人都在坐月子陪武漢。
  • 方方口稱與國家沒有張力,卻被自己的封城日記英文版推介給出賣了
    最近幾天,方方對國外出版她的武漢封城日記一事做出了回應。如果僅僅看她的表白,方方說的似乎頗有道理,而且顯得有點受到曲解和冤屈。但如果看看國外出版商為她的日記英文版預售發布的推介,事情就完全不是方方所表白的那樣了,尤其是當她強調她與國家沒有張力時,這個推介卻把她的說辭完全給顛覆了,把她給徹底出賣了。那麼,下面就來看看方方的《方方日記——封城?
  • 朱大可:從方方日記到普希金歌劇
    方方的現場敘事,引發出一個更為廣泛的議題,那就是作家在巨大災變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們看到的事實是,作家通常被分為三種類型。第一是歌德型,這類作家負責讚美苦難,把民眾引向幸福和快樂的感受;第二是揭示者,這類作家負責說出真相,儘管冒著某種被訓誡的危險;第三類是審判者,這類作家試圖對事件、人物及其象徵意義作寓言式的裁決。方方無疑是第二類作家。
  • 胡錫進遭方方女士怒懟:「你以為你是誰」,我聽我一個朋友說的!
    這幾天她火了,是因為美國義大利要出她的書《武漢日記》,《武漢日記》很大程度上是一本小說,它不是紀實文學,也許你說,我沒看過她的日記,怎麼能評價她,小編可以告訴你,我是學她的:我聽我一個文學朋友說!估計老胡也沒想到他眼裡的這位「文人」居然會對他客觀中立角度的評判,做出這樣的定性,主要還是老胡天真的以為方方是個善茬,可以理解,不先入為主,不過小編相信方方後面會有更多的狗血操作,會讓老胡重新認識這位「作家」。方方是個作家,寫過啥,自己看得不多,唯一看了她寫的一篇日記,裡邊說豬肉的事,讓小編這個和養豬相關的人事,覺得她在瞎說豬肉,是武漢封城引起的。
  • 方方日記,可以當「心理諮詢師」用!
    文 | 八段錦,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01 用日記替代「心理諮詢師」?自從日記被傳播,罵方方的人就各顯神通,不過罪名統一的:「負能量」,喜歡曝光陰暗面。他們可能打破頭也想不明白,如此「負能量」,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人「追捧」?
  • 方方指責張伯禮院士不懂常識,要求張院士向其道歉,你怎麼看?
    為什麼湖北武漢人民這麼容忍她呢,居然還是武漢的,疫情期間方方做了什麼,除了耍嘴皮子。還是帶方方去防疫醫院做自願者吧!讓他再多寫點日記,沒有體驗,她就會胡說,讓她親知幹。一個70多歲的老人,在疫情期間一直在抗疫的第一線,以自己的醫術救治病人。一個家在武漢作家,天天寫疫情日記,卻不知道那個老中醫做了什麼,讓人大跌眼鏡。
  • 「黑色眼睛」視野下的抗疫中國——方方們的公知話語邏輯
    談方方《日記》,不由想起多年前的一句經典話語——「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無論從社會影響和歷史地位言,它並不比《軟mai》和《日記》遜色。「黑色眼睛」應運而生,上世紀70年代末,正是「歷史終結」的鼎盛年代,自然而然地成為時代強音,在「重寫」的文學史上,作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依然與作者的巍巍高冠一樣未曾動搖。
  • 為何方方依然穩如泰山?
    方方想洗脫造謠,還有一個方法,那就是在權威平臺發布方方日記,獲得真實性認證。因為她既是事件的親歷者,又有雜誌總編、省作協主席的履歷,算得上行業專家,她的作品是完全有資格成為一個信息源的。 出版方方日記的Harper Collins,恰好又是世界出版業的權威,作品審查也挺嚴格。
  • 越過方方的局限
    今天故事的主題是「 輿論的撕裂」《方方日記》是疫情時期所謂輿論撕裂現象的標誌性事件,作家方方是輿論漩渦中深有體會的當事人。在2020年的總結中,方方繼續表達了她的憂慮,認為曾經困擾她的那股社會勢力是改革的阻力,如若放任,改革會失敗,社會,沒有未來。
  • 作家方方自曝在底層待過多年:曾做過四年搬運工
    圖 方方在南開大學文學院演講。 本報記者 高 麗攝  昨天下午,來津參加《小說月報》第十六屆百花文學獎頒獎活動的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作家方方來到南開大學文學院,接受了學院兼職教授的聘書並進行了現場交流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