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方方的局限

2021-01-10 有馬體育

今天故事的主題是

「 輿論的撕裂」

《方方日記》是疫情時期所謂輿論撕裂現象的標誌性事件,作家方方是輿論漩渦中深有體會的當事人。在2020年的總結中,方方繼續表達了她的憂慮,認為曾經困擾她的那股社會勢力是改革的阻力,如若放任,改革會失敗,社會,沒有未來。每一個人都是疫情時代的親歷者,每一個人都是疫情的新聞當事人。然而,一年過去了,庖丁解牛,我們反思「輿論撕裂」此類現象,或許仍未能技經肯綮。

方方犯了一個認知錯誤。困擾方方的人並非什麼阻力,恰恰是她所信奉的改革的結果。人是社會問題的尺度。社群結構判斷是分析諸多社會問題的前提。前提正確,理路方能明確。今日之我脫身於昨日之我,正像方方因改革從裝卸工人成為著名作家,一代人的生活經歷塑造一代人的認知。人們在疫情時期的心理、觀念與言論表現,不是一次簡單的應激反應,而是過去幾十年經濟、社會變化的累積。

過去幾十年,強有力的權力集中主導了資源再分配。經濟增長,城鄉流動,帶來生活機遇的釋放,社會、政治、經濟、教育各個方面彰顯出的組織力,像一架模具機器,生產了一代人的家國認同感,左右了一代人的世界視野。這種認同感和視野正是所謂「輿論撕裂」的心理框架。我們分析「輿論撕裂」現象,不能捨本逐末,僅僅停留於口舌之爭,需要去末逐本,釐清這背後的社會運行肌理。

「輿論撕裂」的實質並非什麼極化之爭。在我看來,參與爭論的大多數人在社會進步方法論層面上,根本不存在什麼極化。人們都信奉方方所信奉的同一份遺產,人們爭論的不過是這份遺產的解釋權。這些解釋流於表面,並不針對方法論本身。「極化」這種思維工具因陋就簡,不能洞察社會心理和行為方式變化的真正原因。它是過去幾十年社會經濟發展模式這株果樹上結出的果。

疫情時期,我們都體會到了強大組織力帶來的辦事效率。人們對這種組織力和辦事效率的片面理解,將成為後疫情時代,中國社會自上至下、集體和個人行動方式的心理參照框架。我們要從社會運行肌理著眼,審慎地對待和使用這個參照框架。如同我們分析疫情問題,需要將其看作社會治理問題,背後不僅有偶然因素的影響,更有運行機制自身特點在作用。買櫝還珠,我們不能只拿著放大鏡對著盒子格物致知。

輕舟已過萬重山。

社會運行的河流四十年來泥沙俱下,社會心理的水位在變化,觀念的河道在變遷,我們不能再用過去的經驗衡量水位,觀測水文。方方在2020年的總結中向未來尋求答案,但或許她並沒有認識到,她的方法論是一種設限,現實已然給出了她否定的答案。方方的寫作令人尊敬,《方方日記》刻錄在歷史光碟中,價值留待後人隨時讀取。但我們要坦承,方方對問題的認知有局限。這種認知局限很有代表性,在社會中非常普遍。

在簡短的2020年總結中方方寫道,歷史會記住我們有過艱難與堅韌。在我看來,歷史是無情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也不是滄桑,好的、壞的歷史都會記住。認清來路,方知去路。我們要審慎地辨認社會運行的肌理,不能在理性上設限,只在情感上周旋,理念上打轉。我們應該聚焦現實、分析現實,思其所從來,思其所將去。我們要越過方方式的局限。

相關焦點

  • 姬安寧:方方的死粉都是什麼鳥?
    這一次方方事件,讓我注意到,在方方的粉絲中,有一種死粉,什麼叫死粉呢?就是不講道理,凡是方方說的就絕對支持,凡是反對方方的就絕對反對!他們對反對方方的人,惡語相向還是輕的,動不動就罵人,這種人,雖然數量不多,但極其討厭,並且永遠不可理喻。
  • 作家方方「日記」的英文版,封面已經改了,但是……
    方方作家的日記,英文版和德文版的封面和簡介出現後,在網絡上引起了巨大的爭議。4月11號,方方作家通過「學人」的採訪,也給出了相應的回應。對於封面上「敏感的小字」,方方作家給出了解釋。這修改後的封面,想來肯定是方方作家的本意了,因為方方作家說「目前已經協商好,要求這些文字必須先給翻譯看,然後交我確認。」可是這個封面仍然有兩個問題,不太好解釋。
  • 方方:來自現實主義的聲音
    ——方方 來自現實主義的聲音 文 | 方方 本文選自人民文學出版社《方方散文》 標題為編者後加,原文標題為「這只是我的個人表達」 1 我喜歡有態度的小說
  • 【發現】北大麥戈文腦研所方方教授課題組:知覺訓練可以增強外側膝狀體的神經活動
    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方方課題組在Current Biology發表研究論文「Perceptual learning of contrast detection in the human lateral論文通訊作者是方方教授,第一作者是CLS項目五年級博士生餘親林。研究合作者包括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張朋研究員,西南大學邱江教授。大腦在一生中會受到知覺經驗的影響而產生不斷的變化。而知覺學習即是一類通過訓練,以提高被試知覺能力的行為範式。該範式已廣泛應用於研究成人大腦的可塑性。丘腦是感知覺信息處理的中樞,視、聽、觸與運動信息都需要經過它換元。
  • 作家方方「武漢日記」走紅,震撼多少人心!
    大 眼 微 觀 察 防失聯 加備號 關注 1982年方方大學畢業後 方方,本名汪芳,祖籍江西彭澤,1955年5月生於江蘇南京,成長於湖北武漢
  • 抗疫院士張伯禮痛批方方不實之言,方方:不知張先生有什麼偉業?
    對此,張伯禮院士特別提及了許可馨、方方等,指出她們在疫情之下的言行,罔顧事實,暴露了其扭曲的價值觀,和歪曲的靈魂,痛批道,如此做法,家國情懷何在?02 方方惱羞成怒:不知道張先生有什麼偉業?對於張伯禮院士的指責批評,作家方方十分迅速地做出反應。
  • 毒牙方方,又一個火線投敵的汪主席​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81年後,又有一位才華橫溢的汪主l席,又在關鍵的時刻,帶槍叛變投敵,又上了外國頭條,她就是湖北省文聯、作協前主l席——汪芳,筆名方方。  這就是方方的套路,表面上是替弱勢群體說話,其實只是利用弱勢群體作為武器,進行無端攻擊罷了,很多讀者被她裹挾了。 方方還善於製造對立,把武漢和全國割捨開來,把政府和群眾對立起來,把國內和國外對立起來。她看似在為武漢喊冤叫屈,但就沒看到全國14億人都在坐月子陪武漢。
  • 方方寫日記有什麼錯?《萬箭穿心》是部好電影!
    《萬箭穿心》是方方寫的中篇小說。我沒看過小說,但偶然在電影頻道看到該小說改編的電影,當時我對電影李寶莉這個武漢女人表現出來的倔犟、刀子嘴豆腐心,以及因無知形成愚昧的性格特點,深有感觸。方方所寫的日記,按理來說應該比小說更加接近真實,但如果把日記當成小說來創作,其內容必然有失於真實。我沒有去看方方日記,其實我不必看她所寫的內容,就從創作者的位置來看這件事情。
  • 為何方方依然穩如泰山?
    如果這麼說,方方或許是2020年影響最惡劣的謠言製造者了。因為她的信息,不可能有權威信息源。 方方想洗脫造謠,還有一個方法,那就是在權威平臺發布方方日記,獲得真實性認證。因為她既是事件的親歷者,又有雜誌總編、省作協主席的履歷,算得上行業專家,她的作品是完全有資格成為一個信息源的。 出版方方日記的Harper Collins,恰好又是世界出版業的權威,作品審查也挺嚴格。
  • 作家方方自曝在底層待過多年:曾做過四年搬運工
    圖 方方在南開大學文學院演講。 本報記者 高 麗攝  昨天下午,來津參加《小說月報》第十六屆百花文學獎頒獎活動的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作家方方來到南開大學文學院,接受了學院兼職教授的聘書並進行了現場交流互動。
  • 方方狠咬觀察者網和帝吧,扭曲的價值觀咬人更兇狠!
    #方方武漢日記#可能是前幾天懂王為了即將到來的大選「詐病」給了方方靈感,隨著諾獎頒獎日期臨近。昨天,不甘寂寞的方方突然「詐屍」碰瓷觀察者網,把人家9月8月發布的一條微博揪出來,充分發揚了其上綱上線的本事兒,讓我們看清楚了到底什麼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的「餘孽」。
  • 和封城日記一樣,方方的「命運三部曲」也描寫了時代下的武漢人
    ——方方-方方-方方,本名汪芳。1978年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1982年畢業分配至湖北電視臺當編輯。1989年調入湖北省作家協會。中篇小說《風景》《琴斷口》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2012年獲南方傳媒年度傑出作家大獎。其它作品亦多次獲《小說月報》百花獎、中國女性文學獎等國內重要獎項。
  • 方方要求張伯禮院士向她道歉,並質問張先生有什麼偉業?
    近日,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夏方艙醫院總顧問張伯禮在報告會上講話,向方方、許可馨、梁豔萍等人發問:「極少數知識分子,家國情懷何在?」 方方發布相關截圖並發文表示:我記錄在此,等著張先生的道歉。
  • 作家方方的英文版日記提前至5月19日出版,正好在兩會之前
    但沒想到,作家方方的英文版日記也突然被提前到了5月19日。原先方方的英文版日記定在八九月份進行出版,但沒想到突然就提前了近4個月,直接在5月19日這個敏感的日子進行出版。之前作家方方一直狡辯稱自己的日記不會成為美方射向我們的子彈,但沒想到這一次,英文版日記真真切切成了一顆子彈。
  • 方方武漢日記 新「傷痕文學」記錄疫情下的「傷痕」
    最近十分流行的《方方日記》的作者——方方同樣位列其中。而且這次「冷飯」不「冷」,方方還因此成為了紅人。在疫情進行的過程中,方方積極記錄著武漢人民的傷痕,在疫情還沒有結束的情況下,方方又積極號召大家記錄人們所經歷的「傷痕」。在3月10日的日記中,方方建議「民間寫手,組成團隊,尋找到那些喪親者們,幫助他們撰寫出自己親人尋醫以及死亡的過程。
  • 「黑色眼睛」視野下的抗疫中國——方方們的公知話語邏輯
    武大的一位教授就說:「方方獨具慧眼,給身處黑暗的人們帶來的光明。」一句話,作者用「黑色眼睛」通過抗疫以表現他心目中的中國社會, 這就夠了。「一唱雄雞天下白」的歷史被否定了,從此,「一代人」的話語裡,「黑夜」成了革命年代的象徵,「專z」造就了 「黑色眼睛」,如今,他們要埋葬「黑暗」走向「光明」——「燈塔」照耀的「光明」了。
  • 專訪方方:我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繼續寫武漢日記
    1月25日,困在湖北省作協和文聯大院的方方開始寫「武漢日記」。 凌晨等著看方方的「武漢日記」,已經成了許多人入睡前的一種默契。 「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 方方指責張伯禮院士不懂常識,要求張院士向其道歉,你怎麼看?
    為什麼湖北武漢人民這麼容忍她呢,居然還是武漢的,疫情期間方方做了什麼,除了耍嘴皮子。還是帶方方去防疫醫院做自願者吧!讓他再多寫點日記,沒有體驗,她就會胡說,讓她親知幹。一個70多歲的老人,在疫情期間一直在抗疫的第一線,以自己的醫術救治病人。一個家在武漢作家,天天寫疫情日記,卻不知道那個老中醫做了什麼,讓人大跌眼鏡。
  • 胡錫進遭方方女士怒懟:「你以為你是誰」,我聽我一個朋友說的!
    導語:看來胡總編和方方是懟上了。胡總編新發微博:看來方方女士對遭到批評不太適應,還要問我「你以為你是誰」。我不認為我「罵」方方了,但方方對我的文章使用了「低級而陰暗」的定性,還要讓我的名字留在「記憶的恥辱柱」上。還好,她沒管我叫「胡不群」。
  • 方方日記,可以當「心理諮詢師」用!
    自從日記被傳播,罵方方的人就各顯神通,不過罪名統一的:「負能量」,喜歡曝光陰暗面。他們可能打破頭也想不明白,如此「負能量」,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人「追捧」?方方日記每天凌晨更新,不少人一定要等看完日記才能安心睡覺,特別是疫情嚴重的那段時間,看不到就坐立難安;文章的留言發出來不久就滿了,還要另外再單開第二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