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方方「日記」的英文版,封面已經改了,但是……

2021-01-09 三人隨筆

方方作家的日記,英文版和德文版的封面和簡介出現後,在網絡上引起了巨大的爭議。4月11號,方方作家通過「學人」的採訪,也給出了相應的回應。對於封面上「敏感的小字」,方方作家給出了解釋。

原封面

「英文封面徵求過我的意見,但我因為並不懂英文,所以沒有想到過標題會改動。而白睿文先生也忽略了小字(也有人說那是個中性的詞),後來發現問題,白睿文先生也向我表示了歉意,然後立即要求所有出版社必須尊重我的原標題。」

方方作家還做出了承諾,「我沒有外文閱讀能力,但這些都可以及時糾正」,「兩個封面已經都改過來了。」新的封面裡,「那些小字」確實改了,由原來的「DISPATCHES from the ORGINAL EPICENTER」,改為了「DISPATCHES from a QUARANTINED CITY」。

新封面

這一改,把那個敏感的「ORGINAL」去掉了,這不得不說是方方作家的進步。這行小字怎麼翻譯呢?原來的那行小字很多人翻譯為「來自疫情發源中心的信」,那新的就可以翻譯為「來自一座疫情隔離城市的信」了。

這修改後的封面,想來肯定是方方作家的本意了,因為方方作家說「目前已經協商好,要求這些文字必須先給翻譯看,然後交我確認。」可是這個封面仍然有兩個問題,不太好解釋。

方方作家的回應

第一是這個「DISPATCHES」是普通的信麼?

英語單詞「dispatch」,《牛津現代高級英漢雙解辭典》在341頁給出了解釋。作為名詞,主要有兩個含義,一是「派遣,發送,迅速結束,殺死,處死」,在這裡顯然不是這個意思。第二個意思就是「發送之物,(尤指)政府、軍事文電或新聞(電訊)報導」,這裡應該是這個了。

那這顯然不是一般的「信」,這就是漢語中的「公文」、「新聞電訊」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公文、新聞電訊主要的要求就是「以事實為基礎」的真實的報導,用詞嚴謹,而且還具有權威性。

方方作家

封面用「DISPATCHES」這個詞,那就說明,該書中所有的文字都具有「事實性」和「權威性」。但是方方作家的日記,具有這樣的性質麼?這書一出版,國外讀者並不是將它們當作消遣的,而是當作「權威」的解讀。

第二是這本日記能叫「WUHAN DIARY」麼?

修改的封面上,正中間還是大大的「WUHAN DIARY」幾個字,也就是《武漢日記》。方方作家確實是在武漢,「據說」也記錄的是武漢這座城市的事情。但是這日記能不能以「武漢」為名?

武漢是一座城市,方方能代表武漢這座城市麼?她一個人能代表武漢幾千萬人麼?著名的一些日記,如國外的《安妮日記》、國內的《曾國藩日記》等等都是以作者名字命名。為什麼方方作家非要以一座城市來命名呢?

方方作家

這本書一旦正式出版,那這本書就和武漢分不開了,在國外讀者看來,這本書就是武漢,武漢就是這本書。這個後果,顯然是有些嚴重的,它不再是一本普通的日記了,而是武漢這座城市的「真實的記錄」。

方方作家可能以為,自己是能夠代表武漢這座城市的。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認為,武漢人,甚至中國人,只怕有不少人都沒有這麼想過。其實方方作家既然改了,那就改得徹底一些,乾脆就叫《FANGFANG DIARY》得了。

對於日記的內容,方方作家說「有些注釋自然也是需要的,所謂完善,大約就是細處的修訂和文字的校正,其他仍然保持原來的樣子。」方方作家所說的「細處」不知指的是什麼,但顯然,她要保留日記的「原汁原味」。

方方作家的回應

英文版日記的具體內容,現在還不得而知,不知道方方作家會做哪些修改。方方作家會不會想到「DISPATCHES」這個詞的嚴肅性,會不會想到「WUHAN DIARY」這個名字對於武漢這座城市的影響有多大?我覺得方方作家還是要慎重考慮考慮為好。

相關焦點

  • 作家方方的英文版日記提前至5月19日出版,正好在兩會之前
    但沒想到,作家方方的英文版日記也突然被提前到了5月19日。原先方方的英文版日記定在八九月份進行出版,但沒想到突然就提前了近4個月,直接在5月19日這個敏感的日子進行出版。之前作家方方一直狡辯稱自己的日記不會成為美方射向我們的子彈,但沒想到這一次,英文版日記真真切切成了一顆子彈。
  • 方方《武漢日記》英文版「正式出道」,她把人生的這九件事攬上了
    導語:作家方方的《武漢日記》英文版已在亞馬遜網站預售。英文版標題則用了「來自(疫情)震中的源頭」。從「滿地無主的死者手機」開始,一篇篇約稿背後的動機和目的,逐漸浮出了水面。一邊寫日記,一邊翻譯,一邊出版,一邊上架,這速度也真是槓槓的,若說沒有內外勾結,小編是不信的。
  • 方方口稱與國家沒有張力,卻被自己的封城日記英文版推介給出賣了
    關於國外出版商是否可以出版方方的武漢日記英文版Wuhan Diary: Dispatches from a Quarantined City,方方已經親自確認是她自己授權的,但否認和國外出版商事先有稿約。方方表示,出版英文版日記是自然而然的事。她是通過她的翻譯聯繫了代理人,並「為圖省事,將全球版權授權給了代理人」,至於代理人是誰,她沒有明說。
  • 作家方方「武漢日記」走紅,震撼多少人心!
    曾任湖北省作協主席;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一級作家。 原題 65歲作家「武漢日記」走紅 震撼了多少人的心 作者:滾君 今日BGM,推樂隊《在夜裡》。歌詞來自裡爾克的詩歌《沉重的時刻》。
  • 方方《武漢日記》英文譯者回應網絡攻擊:讓書本說話
    負責翻譯作家方方《武漢日記》英文版的白睿文(Michael Berry)日前在推特轉發網友支持博文,表示自己的微博帳號遭到了許多攻擊,其中不乏激烈言辭。
  • 胡錫進遭方方女士怒懟:「你以為你是誰」,我聽我一個朋友說的!
    估計老胡也沒想到他眼裡的這位「文人」居然會對他客觀中立角度的評判,做出這樣的定性,主要還是老胡天真的以為方方是個善茬,可以理解,不先入為主,不過小編相信方方後面會有更多的狗血操作,會讓老胡重新認識這位「作家」。方方是個作家,寫過啥,自己看得不多,唯一看了她寫的一篇日記,裡邊說豬肉的事,讓小編這個和養豬相關的人事,覺得她在瞎說豬肉,是武漢封城引起的。
  • 方方日記英文版的副標題,已經悄悄改成這個了
    昨天(9日),方方的「武漢日記」翻譯成了英文和德文版,上架亞馬遜預購,引起了熱烈的討論。 其中一個引爆點,就是書的副標題。 書剛上架的時候,我們看到的副標題是「Dispatches from the Original Epicenter」。翻譯過來是「來自疫情最初震中的報導」。
  • 毒牙方方,又一個火線投敵的汪主席​
    方方的行文,有兩條主線,第一條線,時不時顯擺一下自己的大別墅,下擺一下自己優渥的生活條件,顯擺一下自己的特權;第二條主線就是武漢人民的悲慘和政府的無能。 時代的一粒灰塵,落到了個人的身上就是一座山;但是如果落在了知名作家方方頭上,就變成了六套房,包括一套大別墅。 收入只要合法,別說住別墅,就是住皇宮也不犯法。
  • 專訪方方:我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繼續寫武漢日記
    1月25日,困在湖北省作協和文聯大院的方方開始寫「武漢日記」。 凌晨等著看方方的「武漢日記」,已經成了許多人入睡前的一種默契。 「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 方方寫日記有什麼錯?《萬箭穿心》是部好電影!
    方方所寫的日記,按理來說應該比小說更加接近真實,但如果把日記當成小說來創作,其內容必然有失於真實。我沒有去看方方日記,其實我不必看她所寫的內容,就從創作者的位置來看這件事情。方方寫日記沒什麼錯,她愛怎麼寫就怎麼寫,錯就錯在方方的日記公開發布以後,有些人竟以此來代表武漢乃至整個中國,這豈不是一個笑話?即便方方日記所寫屬實,這日記反映的是她個人的情況,而她個人只屬於所有情況中的一種情況,如何能以偏概全,以一葉知秋來自我意淫?
  • 和封城日記一樣,方方的「命運三部曲」也描寫了時代下的武漢人
    ——方方-方方-方方,本名汪芳。1978年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1982年畢業分配至湖北電視臺當編輯。1989年調入湖北省作家協會。中篇小說《風景》《琴斷口》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2012年獲南方傳媒年度傑出作家大獎。其它作品亦多次獲《小說月報》百花獎、中國女性文學獎等國內重要獎項。
  • 朱大可:從方方日記到普希金歌劇
    方方的現場敘事,引發出一個更為廣泛的議題,那就是作家在巨大災變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們看到的事實是,作家通常被分為三種類型。第一是歌德型,這類作家負責讚美苦難,把民眾引向幸福和快樂的感受;第二是揭示者,這類作家負責說出真相,儘管冒著某種被訓誡的危險;第三類是審判者,這類作家試圖對事件、人物及其象徵意義作寓言式的裁決。方方無疑是第二類作家。
  • 方方武漢日記 新「傷痕文學」記錄疫情下的「傷痕」
    最近十分流行的《方方日記》的作者——方方同樣位列其中。而且這次「冷飯」不「冷」,方方還因此成為了紅人。在疫情進行的過程中,方方積極記錄著武漢人民的傷痕,在疫情還沒有結束的情況下,方方又積極號召大家記錄人們所經歷的「傷痕」。在3月10日的日記中,方方建議「民間寫手,組成團隊,尋找到那些喪親者們,幫助他們撰寫出自己親人尋醫以及死亡的過程。
  • 方方日記,可以當「心理諮詢師」用!
    文 | 八段錦,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01 用日記替代「心理諮詢師」?自從日記被傳播,罵方方的人就各顯神通,不過罪名統一的:「負能量」,喜歡曝光陰暗面。他們可能打破頭也想不明白,如此「負能量」,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人「追捧」?
  • 這才是中國最真實的抗疫日記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開啟全球...
    這才是中國最真實的抗疫日記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開啟全球預售 2020-07-03 03: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越過方方的局限
    今天故事的主題是「 輿論的撕裂」《方方日記》是疫情時期所謂輿論撕裂現象的標誌性事件,作家方方是輿論漩渦中深有體會的當事人。在2020年的總結中,方方繼續表達了她的憂慮,認為曾經困擾她的那股社會勢力是改革的阻力,如若放任,改革會失敗,社會,沒有未來。
  • 姬安寧:方方的死粉都是什麼鳥?
    這一次方方事件,讓我注意到,在方方的粉絲中,有一種死粉,什麼叫死粉呢?就是不講道理,凡是方方說的就絕對支持,凡是反對方方的就絕對反對!他們對反對方方的人,惡語相向還是輕的,動不動就罵人,這種人,雖然數量不多,但極其討厭,並且永遠不可理喻。
  • 發國難財有報應,武漢日記在災難時期製造恐慌是什麼後果?
    發國難財有報應,武漢日記在災難時期製造恐慌是什麼後果?3月25日 方方武漢日記完結篇-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好像她把自己說跟戰士那般高尚。方方只不過頭戴著一頂作家的帽子,還是個不出名的作家,沒有拿的出手的作品的一個作家,在武漢疫情中虛構了很多朋友說、同事說,醫生說,寫了一些刻薄的文字,湊一篇文章,稱之為武漢日記。可日記終究是日記,它只是自己心裡的想法和感受,並不代表事實,她寫的不是一線的資料也不是紀實文學,最多以武漢疫情為題材的創作文學罷了。
  • 真實的抗疫日常,折射不平凡的抗疫精神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
    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獲悉,《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已在全球著名網絡書店——亞馬遜開啟全球預售。這是全世界第一本由一線醫生撰寫的抗疫日記,對於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具有獨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