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調控上皮細胞動力學及分支形態發生的Btbd7基因

2020-12-05 生物谷

專題:Science系列

在胚胎發育的時候,我們有許多內臟器官是通過上皮細胞的反覆分支而形成的。研究人員說,一種被稱作Btbd7的特殊基因對這一過程有幫助。 Tomohiro Onodera及其同事對小鼠的發育進行了研究並發現,Btbd7蛋白控制著唾液腺和肺臟生長的上皮細胞分支。

應用成像技術,研究人員能夠觀察到Btbd7調控著這種細胞分支以形成器官特徵性結構所需的「裂隙」。 Onodera及其同事說,Btbd7是通過調控諸如Snail2和 E-cadherin等其它蛋白質來完成這一工作的。 他們還說,該蛋白質通過抑制細胞之間的相互粘附而將細胞釋放出來,並使它們能夠按照在哺乳動物中分支器官生長所必需的方向遷徙。 (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文出處: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1191880

Btbd7 Regulates Epithelial Cell Dynamics and Branching Morphogenesis
Tomohiro Onodera,1,* Takayoshi Sakai,1,2,*, Jeff Chi-feng Hsu,1,* Kazue Matsumoto,1 John A. Chiorini,3 Kenneth M. Yamada1,

During embryonic development, many organs form by extensive branching of epithelia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clefts and buds. In cleft formation, buds are delineated by the conversion of epithelial cell-cell adhesions to cell-matrix adhesions, but the mechanisms of cleft formation are not clear. We have identified Btbd7 as a dynamic regulator of branching morphogenesis. Btbd7 provides a mechanistic link between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and cleft propagation through its highly focal expression leading to local regulation of Snail2 (Slug), E-cadherin, and epithelial cell motility. Inhibit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Btbd7 is required for branching of embryonic mammalian salivary glands and lungs. Hence, Btbd7 is a regulatory gene that promotes epithelial tissue remodeling and formation of branched organs.

相關焦點

  • Science:揭示蛋白QRICH1在細胞應對內質網應激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總的來說,UPR效應途徑微調了蛋白翻譯的速度,並誘導促進ER功能的基因的轉錄上調,如那些編碼伴侶蛋白和分泌複合物的基因。儘管UPR途徑對ER應激的這些功能反應旨在恢復細胞的穩態,但長期的未消解的ER應激可以引起程序化細胞死亡。在這種情況下,決定ER應激結果的分子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 Science|發現全新的決定內質網應激下細胞命運的調控因子
    細胞對內質網應激的反應隨時間的變化在單個細胞內和細胞之間也會發生變化。研究人員採用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技術,試圖通過定義內質網應激期間的基因表達動態來鑑定候選的終末UPR調節因子。用於CRISPR篩選的XBP1s-GFP報告基因示意圖後續的研究證明,QRICH1是屬於UPR PERK-eIF2a通路的關鍵效應因子,其翻譯受到QRICH1 mRNA上遊開放閱讀框的調控。
  • 《自然》:基底膜重塑調控小鼠胚胎發生過程
    與此同時,頂端收縮(一種細胞形態的改變,是上皮細胞的頂端一側——通常是細胞的外部或面向管腔的一側——的收縮,常常導致柱狀或立方細胞變成不規則形狀、楔形或瓶狀)也促進著組織在各種穩態和發育環境中的重塑,包括許多生物體的原腸胚形成和脊椎動物的神經管形成過程【2】。而近些年來的研究開始發現基底膜在組織形態發生中的不可忽視的作用。許多上皮組織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迅速擴張,但仍被基底膜所包圍。
  • Nature丨基底膜重塑調控小鼠胚胎發生過程
    與此同時,頂端收縮(一種細胞形態的改變,是上皮細胞的頂端一側——通常是細胞的外部或面向管腔的一側——的收縮,常常導致柱狀或立方細胞變成不規則形狀、楔形或瓶狀)也促進著組織在各種穩態和發育環境中的重塑,包括許多生物體的原腸胚形成和脊椎動物的神經管形成過程【2】。而近些年來的研究開始發現基底膜在組織形態發生中的不可忽視的作用。許多上皮組織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迅速擴張,但仍被基底膜所包圍。
  • 細胞學的分支有哪些你知道嗎
    隨著細胞的被發現到成熟以及技術水平的提高,細胞學衍生出了許許多多的分支學科。如:細胞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細胞生理學、細胞化學、細胞社會學、細胞形態學、分子細胞生物學等等。細胞遺傳學細胞遺傳學,是在細胞層次上進行遺傳學研究的遺傳學分支學科,研究細胞的行為和傳遞等機制及其生物學效應。主要是從細胞學的角度, 特別是從染色體的結構和功能, 以及染色體和其他細胞器的關係來研究遺傳現象, 闡明遺傳和變異的機制。
  • Science:從基因表達層面解析為何「男女有別」
    為了表徵人類轉錄組及其調控的性別差異,並發現性別和遺傳學如何相互影響複雜的性狀和疾病,研究人員在GTEx項目(v8數據發布)調查的44個人類組織來源中生成了基因表達及其遺傳調控的性別差異目錄,並分析了16245個RNA測序樣本和838個成年個體的基因型。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報告了基因表達水平、組織細胞類型組成和順式表達定量性狀位點(cis-eQTLs)的性別差異。
  • 水凝膠網絡動力學可調節血管形態發生
    水凝膠網絡動力學可調節血管形態發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7 15:09:24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Sharon Gerecht團隊發現,水凝膠網絡動力學可調節血管形態發生
  • Science:新發現揭示遺傳調控的多樣性
    2020年9月12日訊/生物谷BIOON/---在最近一項研究中,紐約基因組中心Tuuli Lappalainen博士領導的多機構基因型組織表達(GTEx)聯盟發表了其最後一組研究。這項新研究提供了全面的圖譜,描繪了遺傳變異如何影響基因調控以及這些細胞變化如何導致常見和罕見疾病及性狀的遺傳風險。相關結果在《Science》雜誌和其他期刊上發表。
  • Science背靠背|再添實證,北京大學白凡/徐濤發現馬兜鈴酸是致癌的...
    在染色質重塑基因如KMT2D和KDM6A中廣泛觀察到MNU突變,但在TP53,PIK3CA和FGFR3中很少見。發現KMT2D突變在尿道上皮細胞中很常見,無論這些細胞是否經歷外源性誘變劑暴露。拷貝數的改變很少見,並且主要局限於小範圍的區域,以及拷貝中性的雜合性喪失。MNU中與AA相關的單個克隆擴展到幾平方釐米的大小。
  • 論文寫作丨基於單細胞RNA-seq構建基因調控網絡如何發7分+SCI
    文章利用GEO資料庫中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單細胞轉錄組數據構建基因調控網絡並得到關鍵基因ETV6,分析ETV6基因的功能多樣性。此外,基於單細胞轉錄組(scRNA-seq)構建的基因調控網絡(GRNs)對研究關鍵調控因子十分重要。作者使用scRNA-seq數據對TNBC患者構建了全面的基因調控機制網絡。使用scRNA-seq分析CNV並鑑定出545個惡性細胞。基於RAM50模型鑑定惡性細胞的亞型。細胞間通訊分析表明巨噬細胞在腫瘤微環境中起到重要作用。
  • Science:科學家在單細胞水平上研究表觀遺傳調控的動力學變化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2016年2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發表於國際雜誌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論文中,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等多個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設計出了一種新方法,其可以將組成染色體的物質縮減成為一種基因調節的完整模型
  • 嶗山奶山羊乳腺上皮細胞系的建立及鑑定
    在對純化的乳腺上皮細胞進行形態觀察和生長動力學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染色體核型分析、免疫組化、質粒轉染等方面的研究。近些年來,乳腺反應器的研究引起廣泛關注,繼而乳腺上皮細胞的相關研究也引起重視。嶗山奶山羊是轉基因動物研究的動物模型之一。眾多研究發現,其泌乳水平受蛋白水平、瘦素基因(Leptin,LEP)、二醯基甘油轉醯基酶 1(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1,DGAT1)、乙醯輔酶 A 羧化酶α基因(ACACA)等多種因素影響[2-5],然而具體的分子調控機制還需進一步研究。
  • 科學家揭示控制脊椎動物視網膜再生的基因調控網絡
    科學家揭示控制脊椎動物視網膜再生的基因調控網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 22:54:08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Seth Blackshaw、Jiang Qian和聖母大學David R.
  • Science 中文摘要 19 AUG 2016
    儘管它們非常重要,但是它們在大腦發育過程的調控動態過程還沒有被完全闡述清晰。通過使用全基因組範圍內染色質和基因表達圖譜,結合發育中單細胞轉錄組分析的方法,我們發現小膠質細胞經歷了與大腦同步的三個發育階段,即早期,成熟前和成熟的小膠質細胞,這三者具有不同的調控迴路。
  • Science|復旦大學餘宏傑課題組在新冠肺炎的傳播動力學與非藥物性...
    此外,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尤其是在缺乏新冠疫苗的情況下,針對個體與群體的幹預措施如何調控新冠肺炎的傳播?如何使幹預措施既能考慮新冠肺炎的傳播動力學特徵,又能最大化降低社會經濟成本?回答這些關鍵科學問題,可以明確哪些人群對於控制新冠肺炎的傳播最有效,進而制定、採取並及時調整幹預措施。
  • MoY基因調控農作物果蠅性別決定
    MoY基因調控農作物果蠅性別決定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30 15:45:05 義大利那不勒斯大學Giuseppe Saccone、瑞士蘇黎世大學Mark D.
  • Science:p53不依賴細胞凋亡路徑控制GI綜合症
    Koch癌症綜合研究所,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放射腫瘤科,杜克大學放射致癌基因,製藥與癌症生物學中心的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的Science雜誌上發表研究進展文章,發現了p53調控的GI綜合症的生物機制。放射損傷是由放射線照射引起的機體組織損害。一般來說,放射線是由天然或人工能源產生的高能電磁波或高能粒子。大劑量射線瞬間照射或低劑量射線長時間照射都可能引起組織損傷。
  • 2019年11月29日Science期刊精華
    1.Science:利用機器引導設計方法優化AAV病毒衣殼doi:10.1126/science.aaw2900天然的AAV並不特異性地靶向患病的細胞和組織,它們可以被免疫系統識別,因而限制它們的治療成功性。為了改進AAV,合成生物學家一直在採用「定向進化」方法,即在組成AAV病毒衣殼的衣殼蛋白中,讓直接接觸靶細胞的衣殼蛋白的特定胺基酸發生隨機突變。
  • miRNA對牙再生調控機制的研究現狀
    牙的發育和發生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由牙源性上皮和間充質幹細胞相互作用。Young等將6月齡豬的第三磨牙蕾狀期牙胚取出,製備成單細胞懸液,整合到PGA-PLLA支架上,植入裸鼠大網膜內;20~30周後取出,有牙齒樣結構形成。有學者將大鼠骨髓間充質幹細胞與E11.5d胎鼠口腔黏膜上皮細胞混合,植入大鼠腎網膜內,3個月後可見牙齒樣結構。部分牙再生主要指牙本質再生、牙髓再生及牙周膜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