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贏教育」如何理解自體心理學中共情性的傾聽

2021-01-09 遠贏教育

文/遠贏教育

在自體心理學中所指的傾聽主要是共情性的傾聽、神入的共振,傾聽到了一定時刻,才可以形成有一定背景的假設。我們在收集來訪者資料的時候,我們在逐步的深入的去了解來訪者的故事,或者去了解整個人的成長的過程的時候,我們需要不斷地反覆的去跟他在一起去傾聽,去和對我們需要的資料,可能需要我們傾聽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才會形成我們的假設,或者稱之為動力學假設,背景的假設,但這個假設同樣是設立在這個背景上,我們不可以在剛剛聽到來訪者曾經的創傷,看來他就是一個很明顯,或者說很有意義很值得分析的創傷的時候,我們就字形的代入進去,然後會認為他會有哪方面的問題是需要我們去討論的,其實這個時候我們早已經不再中立了,我們已經讓來訪者成為了我們的自體客體,而不是我們成為了他的自體客體,他反過來是在滿足我們去驗證我們的一些猜測,或者是驗證我們一些想要去驗證的理論。

自體心理學之父科胡特說:分析師不能將對病人的理解壓縮成任何他所持理論的先入為主的概念的僵化模型中。它必須等待到能夠更精確地了解病人需求的本質,才能經由比較正確的解釋,向病人傳達他的理解。

可能我們在諮詢當中,會有很多這樣的時刻,特別是我們在學習中或者是在精神分析動力學取向的諮詢師,在我們聽到一條來訪者的一條線時,我們可能非常激動,覺得這條線我們可以展開分析,比如在初始訪談的時候,這個來訪者會說我最近失眠,我最近人際關係出了問題,我總是很想哭,情緒特別不好,有很多抑鬱的情緒,這個時候諮詢師就會反映出,這些內容可能是由於來訪者在自己成長過程中,和父母的關係不太好,可能是生過重病,可能他是在四五年前失去了自己的愛人喪偶。

那其實這些在分析師看來都是一些創傷事件,那可能父母關係不好對他的影響是什麼,那這個喪偶對他的意義又是什麼,我們就抓住他的這一點,比如說五年前他的愛人離開了,然後去對她進行一個分析,對她進行一個假設呢,我們真的是要這樣做嗎可能他會給我們提供一些非常重要的資料,而且這個資料放在我們的經驗當中我們可以給一個非常漂亮的解釋,或者是一個非常好的詮釋,但是當我們面對一個無助的哭泣的來訪者的時候,我們並沒有更加的貼近他的情感,去對他有一個更深的了解,而是去想他成長過程中的一些事件,而是去假設一些我們諮詢師的想法,或者更多的是想我們諮詢師認為的精神分析的視角,他更多的並不是來訪者最需要的,那他是不是很重要呢,當然是重要的,這些小時候的經歷,父母的關係問題,對於這個來訪者的人格構成來說他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條線索,但如果在那個時刻,如果我們只是抓住我們想要去抓的那條線索,我們想要抓的那條關於她老公的離開給她造成的創傷,去分析可能他會有一些羞恥,內疚,解離,而忽略了他的情感,這是非常捨本逐末的一個情況

所以我也在和大家說在以往的諮詢當中,或者在現在的諮詢當中,強調的一定是來訪者的情感,或者在諮詢當中來訪者和諮詢師共同建構出來的情感,他強調的是一個此時此地,或者強調的是當下,如果說我們放棄了當下,這麼好的一個時機,然後去挖掘,去看他曾經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其實還是會有一些偏離的。

同學們,這個知識點,你學會了嗎

關注遠贏教育,一起學習心理學。

相關焦點

  • 「遠贏教育」自我心理學,自體心理學中的傾聽與共情如何應用
    文/遠贏教育在自我心理學流派的諮詢過程中,傾聽主要聽什麼呢,主要是聽來訪者的願望是如何表達或被抑制的,來訪者是如何把願望保持在意識覺察範圍之外的,來訪者是一個什麼樣的心理防禦機制,他是用的幻想,分裂,你是好的,他是壞的,這個世界是好的,誰誰誰的世界是壞的,又或者是壓抑,就是把問題壓下去
  • 【最後3天】學會傾聽:心理諮詢師的核心技能丨徐鈞自體心理學入門...
    這些美好的概念都在自體心理學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自體心理學強調在平等的對話關係中與來訪者一起探索自我、療愈自我,在臨床中對提高復約率,增強療效有十分獨特的促進。  「傾聽」一定是心理諮詢師治療的基本功,就如外科醫生的手術刀那般重要,不會傾聽,何談療愈?  那麼在著名的主體間理論中,傾聽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
  • 「遠贏教育」羅洛梅與存在主義的關係
    文/遠贏教育羅洛梅是美國存在主義和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長期擔任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等名校教授,羅洛梅把存在主義理論從歐洲帶到了美國,也是美國存在主義第一人,他很好的繼承和發展了存在主義理論,羅洛梅曾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臨床心理學科學和職業傑出貢獻獎和美國心理學基金會頒發的心理學終身成就獎章
  • 「突破傾聽」項目主管:尋找地外文明,就是尋找人類的未來
    這是劉慈欣在《三體》中闡述的宇宙觀,在「黑暗森林法則」裡,我們能夠想像到的「太空外交」,只有警惕與惡意。可似乎劉慈欣本人也並非「黑暗森林法則」的信徒:「探索才能真正理解這個世界,停在這裡是沒有未來的。太空就在那兒,我們必須去。」這是去年他在極客公園創新大會上表達的觀點。
  • 紐瀾大學院|日本知名院校「心理學」專業介紹——京都大學
    在日本各大院校中「心理學」也算是大學院生當中的熱門專業那麼說到心理學包含哪些內容?屬於怎樣的專業?說到這個專業,日本知名院校中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京都大學◆ 什麼是「心理學」?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
  • 技術精深|朱曉剛·精神分析自體心理學工作坊
    戳藍字關注我們,風裡雨裡,伴你成長認識自體心理學自體心理學是站在對人類充滿同情的人文立場來理解人性的。它的共情、自體客體、主體間性、修復等概念早已深入人心。自體心理學認為:人性中的自戀需要是人類的本性,是一種自我珍惜的主要感受,它與自我心理學、客體關係理論密切相關,其發展正引領著當代精神分析理論和實踐的方向再來看看朱曉剛老師對於自體心理學的講解:自體心理學與經典精神分析學派對同一心理問題、症狀的解釋完全不一樣,也造成了臨床上的治療方法、過程大有不同
  • 從放棄一本錄取到考入波恩大學心理學,學霸是如何煉成的?
    波恩大學心理學學長:看熱播劇學心理?你並不了解心理學!《摩天大樓》熱播,幾次反轉都很精彩,心理學切入點也不少,比如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今天分享留德經驗的是被波恩大學心理學專業錄取的林同學,來看看心理學學霸的德國求學經歷,以及他是怎麼看這部劇的吧。
  • 成年人需要什麼樣的通識教育?古典教育與未來教育
    教育設計指的是教學評測體系。 教育這套人人交互系統,核心模塊可以概括為:教學評測。「教」主要是指你的教學目標是什麼,「教育」這個系統走向何方?「學」是指你的學生是誰,他/她如何與你交互?「評」指學生是否掌握了你希望這套系統傳遞的信息?時常用考試來衡量。「評」和「測」表面上是一回事,但是指向不同。「評」側重學生在你的教學體系中達到什麼狀況。
  • 如何理解「自律者自由」?
    在近 30 年的人生歷程中,我對這句話的理解發生了非常顯著的變化,今天我就來聊聊在不同階段,我對「自律」的理解變遷。1. 自律不是一件道德高尚的事首先,明確一點:自律只是一種能力,而非品格。結果,他們離歌聲越來越遠,也離生存越來越近,躲過了誘惑背後的兇險。不是因為是英雄而能夠自律,而是在一次次面對誘惑時的「自縛」而成為英雄。
  • 如何理解康德的「先驗哲學」?
    (der Transzendental-Philosophie)首先要理解什麼叫「先驗」?康德在他的「純粹理性批判」一書的「導言」中,就解釋了這個「先驗」的東西。我們先來看康德說的一句話:我們的一切知識都從經驗開始,這是不能置疑的。」
  • 在今年最火的教育賽道上,「後來者」瓜瓜龍如何破局?
    但也正是這一點,給啟蒙教育增添了很多不確定性:沒有可以量化的分數、查缺補漏的固定題型,加之沒有升學的壓力,家長對於孩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行為容易寬容。教育公司對於啟蒙教育的押注很好理解,因為直接承接了 K12 學科教育,低齡用戶直接成為 K12 網課用戶,公司從而實現自我造血。
  • 在今年最火的教育賽道上,「後來者」瓜瓜龍如何破局
    但也正是這一點,給啟蒙教育增添了很多不確定性:沒有可以量化的分數、查缺補漏的固定題型,加之沒有升學的壓力,家長對於孩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行為容易寬容。教育公司對於啟蒙教育的押注很好理解,因為直接承接了K12學科教育,低齡用戶直接成為K12網課用戶,公司從而實現自我造血。但是市面上不乏將知識點串聯的教學短片,加上少量的自適應技術,搖身一變成為「AI啟蒙課」,噱頭大於事實。
  • 白巖松:體育憑什麼排在「四育之首」?
    「回想起蔡元培先生一百年前如此有遠見的把體育納入大學教育,並且排在四育之首,你就明白彎路是怎樣走過的。」 「我個人認為,中國此時再不注重『以體育人』的話,是配不上『大國』這兩個字的。」
  • 書單| 精神分析動力學Ⅲ:自體(主體間性)/大師系列(弗洛伊德·榮格...
    >當代自體心理學多樣性的新發展(美)彼得·博斯克(Peter Buirski) 等著王靜華 等譯具有整合性視角的自體心理學佳作本書既有整合性的理論視角——極大地擴展深化我們對當代自體心理學的理解,也有翔實的臨床案例實踐——更加直觀地體會如何加深對病人的理解及治療的有效性。
  • 萃歐波蘭留學-心理學專業解讀:心理學專業學什麼
    這裡,我們用一個簡單的公式來理解(當然,實際的學科領域不僅僅局限於這些範疇):心理學=生理學+神經科學+實驗學+統計學+社會學心理學可以籠統地分為以下十一個分支:生物、臨床、認知、比較、發展、教育、演化、工業-組織、人格、社會、積極心理學。而每個分支又可以分為多個子類,目前心理學的細分領域有數十種之多,這裡只做一個簡單的梳理。生物:從生物角度研究行為和心理過程。
  • 一個讓你洞察人性的心理學工具,應該怎么正確使用
    如今,學習和了解心理學的人越來越多,心理學對於大眾的作用普遍分為兩種:一種是自助,也就是自己內心的問題,通過心理學獲得理解和幫助;一種則是見識拓展,通過了解心理學,從而理解人性,更好地處理自己和周圍的一切事情。 不管是哪一種,心理學都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科學。
  • 超職教育心理學
    《自體心理學理論》中有一個這樣的案例:一位男性患者偷女性內褲成癮,在與諮詢師交流的過程中,他承認,自己在年幼時母親病逝後,便用內褲來作為自己的「所戀之物」,以此來替代母親在自己心中的位置。1926年,日本文藝資料研究會出版了一部「變態資料」的獵奇向成人春宮類雜誌,由於其內容頗具噱頭,坊間十分流行。你對以上這些戀物癖的行為是什麼態度?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有人就是對腳、絲襪、膠衣有著極度的迷戀呢?
  • 「深度思考」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如何培養一個人的批判性思維?
    4、傾向按照自己易於接受和理解的方向選擇答案——喜好簡單厭惡複雜喜好新奇厭惡俗套。容易被輕信事實上卻存在謬誤的答案有什麼樣的特徵?明白了我們為什麼需要批判性思維,以及為什麼批判性思維這麼重要,我們也要避免流於「為反對而反對」,那麼如何培養一個人擁有批判性思維去批判性思考呢?1、 學會提問。
  • 「思維圖」讀書多≠懂得多,如何讓大腦真正高效閱讀、學習?
    信息知識的不需要多,關鍵在於能吸收、內化的底層知識(心理學、認知行為學、神經科學等元理論)有多少。所以今天分享的就是我上完L先生智識營第一課的「高效閱讀、學習法」後,對於信息接受和知識獲取的延伸思考、更多領域應用。
  • 36氪專訪|在讀正價課用戶超過 100 萬,「斑馬AI課」認為教育行業的...
    此後的半年時間裡,幾乎所有風口浪尖的教育公司和網際網路公司,都嘗試在K12年齡段外進行下探,瞄準了2-8歲教育這塊蛋糕——字節跳動推出「瓜瓜龍英語」、騰訊「ABCmouse」從to B轉型成to C的「開心鼠英語」、作業幫推出「鴨鴨英語」、跟誰學孵化了「小早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