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龍號最快9日脫困 最大隱患為船頭處小冰山

2020-11-27 中國新聞網

  1月6日,「雪龍」號停泊在浮冰區中。當日,為了抓住南極轉瞬即逝的有利天氣「窗口」,「雪龍」號全船上下嚴陣以待,各個崗位做好充分準備,積極備戰未來48小時的破冰突圍。 新華社發

  北京師範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極地遙感團隊從2010年中國第27次南極科考開始,為「雪龍」號航行提供快速有效的數據服務。昨天,記者從參與導航的北京師範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了解到,助「雪龍」號脫困的西風尚未出現,按照目前情況來看,「雪龍」號的最快脫困時間為本月9日。

  本版據京華時報記者梅天一新華社

  有利氣象條件尚未出現

  1月2日,中國第30次南極考察隊暨「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在完成對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被困52名乘客救援工作後,受周圍複雜海冰和水文氣象條件等影響,在回撤時受到海冰圍困。

  綜合海冰實況、未來天氣形勢及海流預測分析,國家海洋預報臺認為,「雪龍」號撤離的最佳時間窗口為1月7日凌晨至8日中午,這期間出現的偏西風有利於海冰冰情緩解,對「雪龍」號脫困有利;9日之後,風向將變為東南向,會加速海冰堆積,不利於脫困。

  昨天下午,「雪龍」號考察隊副領隊徐挺接受採訪時表示,現在「雪龍」號的突圍行動還沒有開始,目前「雪龍」號還在原地等待,「從昨晚到今天有一個持續的氣旋,刮東南風,所以海冰還是維持原狀,周邊還有一些冰山。為了安全起見,『雪龍』號現在在原地等待。」

  據了解,目前「雪龍」號成功脫困的有利氣象條件尚未出現。不過,北師大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程曉教授表示,東風或東南風會加劇海冰的聚集,對「雪龍」號脫離海冰圍困增加阻力。

  距最近清水區約14.5公裡

  程曉帶領的團隊負責為「雪龍」號提供最新一手數據,作為其實施破冰的決策依據。他介紹,通過分析1月2日至1月5日連續拍攝的高解析度衛星遙感圖像,可以發現「雪龍」號被困區域海冰的東緣線向「雪龍」號方向發生了大幅退縮,使「雪龍」號距離最近清水區的距離,由之前的21公裡,縮短為14.5公裡。

  「如果期待中的7日的西風足夠強勁,加上外圍的海冰足夠鬆弛,時機適宜,『雪龍』號半天或大半天就能鑽出來。」程曉表示,天氣好的話,「雪龍」號最快突圍出海冰僅用5個小時,就目前看,樂觀估計「雪龍」號在本月9日左右脫離海冰圍困。

  自7日凌晨起,國家海洋局「雪龍」號脫困應急小組和船上考察隊將進入48小時最高級別應對狀態。為迎接這場「硬仗」,「雪龍」號值班船員正密切監視周圍冰山和浮冰的動向,輪機部船員精心看護著每一臺儀器設備,確保及時給「雪龍」號破冰突圍提供強勁動力。

  據「雪龍」號輪機長吳健介紹,「雪龍」號有一臺主發動機,其功率是1.32萬千瓦,還有3臺發電功率均為1000千瓦的發電機,可輪流為船上供電。目前「雪龍」號的各種機器都處於良好工作狀態。

  東側海冰密集度有所減弱

  「雪龍」號船頭目前朝向西北方向,有三條突圍路徑可供選擇——右舷方向、右前方和左前方,但三條路徑都有風險。右舷方向直通清水區,但浮冰太厚,遠遠超過「雪龍」號的破冰能力,而且「雪龍」號受「破冰跑道」的限制,向右轉向極其困難。向左前方行駛有些繞路,而且浮冰更加密集。

  因此,「雪龍」號考慮向右前方突圍,但最大的隱患是距船頭500多米處的一座小冰山。如果靠得太近,「雪龍」號有被卡住的危險。根據預案,等西風把浮冰吹鬆散以後,「雪龍」號破冰就會相對容易,因而能與冰山保持一定距離,這時「雪龍」號將擇機向右前方突圍。

  程曉分析,利好消息是,「雪龍」號正東方向9公裡至東側邊緣的海冰內部,出現了上千個大大小小的小水塘,平均面積約為5000平米,「這表明在潮汐和洋流的作用下,東側海冰密集度已經有所減弱。」

  ■關注

  補給物資充足可維持三個月

  昨天,有媒體報導「雪龍」號目前存在淡水不足的問題,有網友提出為何不能從「雪龍」號周圍的冰山中提取淡水。徐挺稱因為船身比較高,下去取冰比較困難,同時,融化冰水也要消耗燃料,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採取這個措施。

  徐挺介紹,目前船上的燃油還有1600噸,「雪龍」號全速航行每天需要消耗40噸燃油,還可以使用40天,「如果一直在這裡停留的話,時間會更長,直升機組還有六個大的油罐,足夠使用。」

  程曉表示,船上補給物資充足,能維持到4月10日。只是可能到後期食物會差一點,比如蔬菜和水果會減少。

  ■連結

  「雪龍」號曾被困21天

  昨天,程曉介紹,我國自1984年開始極地科學考察,每年都要進入極地開展科學考察。近年來,「雪龍」號進出中山站屢次遭遇嚴重冰情,其中第25次南極科考,「雪龍」號到達南極冰區後,因破冰艱難被困21天。

  程曉說,本次科考,雪龍號已在去年12月2日抵達中山站,沒有影響中山站的補給計劃。

相關焦點

  • 雪龍號南極破冰脫險親歷:遭遇1公裡冰山 用盡所有能力和智慧
    「雪龍」號從早上9點進入重冰區,全天都在竭盡全力地破冰,直到晚上24點,在距離俄羅斯遇險船隻6.1海裡處,實在無法前進了,船長決定停止向前破冰。與此同時,澳大利亞「南極光」號也正在趕來的路上。在接下來的幾天裡,「雪龍」號一直留在浮冰區裡,等待有利的天氣時機,隨時準備好為俄羅斯遇險船隻提供緊急情況下的應急救援和力所能及的幫助,對俄羅斯被困船隻不離不棄。
  • 「雪龍號」被浮冰圍困 專家:與專業破冰船有一定距離
    雪龍號(資料圖)  央廣網北京1月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在成功執行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52名乘客的救援任務之後,中國「雪龍號」科考船也遭遇到了浮冰圍困,目前雪龍號正停留在原地待命。
  • 危急時刻·雪龍號極地營救又遇險
    雪龍號船長王建忠收到信號後全力以赴參與救援,當時雪龍號和院士號相距有600海裡即使全速航行至少需要兩天。緊趕慢趕在12月27號晚上9點半鐘到達了院士號的遇險範圍內。船長王建忠在2013年12月28號上午9點鐘開始嘗試實施救援,下午三點雪龍號因為浮冰太厚只能被迫停在了距離院士號11公裡的地方,根據天氣預報將有一個西風帶氣旋到來導致浮冰繼續增多,雪龍號也面臨浮冰圍困的風險,船長決定派直升機進行勘察,院士號周圍沒有任何水路可以靠近。
  • 中國唯一極地破冰船「雪龍號」 船長是紹興人
    2004年大學一畢業,他便來到中國唯一的一艘破冰船「雪龍號」上工作,32歲時便成為「雪龍號」最年輕的船長。「每一次出海,都是一場生死考驗。」今年35歲的趙炎平說,到去年為止,他已參加了11次南極科考任務、3次北極科考任務。前往南極,必須穿越一個被稱為魔鬼海域的地方,那裡也是通往南極最大的障礙——位於南緯40度至60度之間的「西風帶」。
  • 雪龍號淪為鐵達尼號同樣是撞冰山,中國科考船小意思
    全網追蹤】   說到撞冰山,腦海中自然而然浮現出知名的沉船事故,鐵達尼號撞到陵蘭冰蓋破碎下來的冰山,致使船頭到船中部受損,五間防水艙進水,上千餘人同鐵達尼號葬身至海底。,這都要得益於破冰船的特殊構造,為其提供了足夠的「抗性」。
  • 「雪龍號」船長揭秘「南極」
    雪龍號船長沈權發言11月16日,「雪龍號」船長沈權和多次踏上極地的新華社女記者張建松,親自為來自全市150多名青少年,揭開了「極地」的神秘面紗。近年來,極地科考事業越來越吸引國人關注,上半年剛結束的中國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所經歷的「極地大營救」、馬航失聯客機搜尋等活動,讓我國的極地科考再度成為熱門話題。沈權,共參與了13次南極考察和3次北極考察。
  • 中國石化為「雪龍號」加油
    7月15~16日,在美麗壯觀的上海港,中國石化燃料油上海分公司為中國最大的極地科考船雪龍號首次供應1900噸船用輕質燃料油。這批低硫、清潔、高品質的船用輕質燃料油,是由燃料油公司向青島煉化定製的達到國際標準的清潔船舶燃料,將伴隨「雪龍號」科考軌跡,為中國極地科考事業加油助力。 「雪龍號」極地科考船是中國唯一能在極地破冰前行的船隻,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科考船之一,對油品質量和服務水平要求高、標準嚴。燃料油上海分公司歷經一年半的準備,成功中標雪龍號三年1.3萬噸船用油項目。
  • 雪龍號撞上冰山沒事,為啥破冰船不會變成「泰坦尼克第二」
    【軍武次位面】:端平入洛《軍情晚報》為您收集最有意思,最具價值的軍情新聞據央視新聞報導,1月19日中國「雪龍號」破冰船在南極考察時,因天氣惡劣,撞上了航線上的一座冰山。▲雪龍號:區區冰山算什麼我能深入極地看企鵝但與「泰坦尼克」在撞上冰山後的悲情沉沒(成了無數經典文藝作品原型)不同,此次撞擊後,「雪龍號」破冰船卻並無大礙的繼續任務,似乎是開了「免疫冰山傷害」的「魔法護盾」。
  • 中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I極地中心·雪龍號
    中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雪龍」號是中國最大的極地考察船,其中 「雪」意味著南極的冰雪世界,「龍」代表中國。雪龍號自首次航行以來,創下了中國航海史上多項新紀錄。7月11日,極地科考船雪龍2號正式交船,在十月啟航南極,北京時間11月11日13時,雪龍2號順利進入南極,預計將在25日抵達南極中山站,並與前輩雪龍號會師,共同參與南極考察任務。對於南極,大多數人的印象是數不盡的浮冰和冰山。
  • 「雪龍」號積極脫困 船上部分科考項目照常進行
    新華社「雪龍」號1月5日電(記者  張建松)一望無際的密集浮冰暫時阻擋了「雪龍」號的前進步伐,卻擋不住船上科考隊員們探索科學奧秘的熱情。在「雪龍」號積極設法擺脫困境的同時,船上部分科學考察項目正在照常進行。 5日,「雪龍」號所在的海域風雪交加、寒風呼嘯,船上甲板很滑,極其難走。
  • 【探秘極地】那些年,「雪龍號」上的那些事
    咱們可別忘了威武霸氣的「雪龍號」!「雪龍號」是中國最大的極地考察船,也是中國唯一能在極地破冰前行的船隻。雪龍船耐寒,能以1.5節航速連續衝破1.2米厚的冰層(含0.2米雪),是中國進行極區科學考察的唯一的一艘功能齊全的破冰船。
  • 80後「雪龍號」女舵手談北極科考經歷
    「我記得大概是8月30日,『雪龍號』沒有任何徵兆地被冰脊卡住了,就憑空被擱在那兒。當時好緊張,生怕船出不來了」。白響恩對記者解釋道,北極冰不同於南極冰,船體四周還受到氣旋的影響,「如果船不能及時出來,船尾又不斷被由氣旋吹來的冰堵住,那就徹底被困在中間,情況就非常危急了」。所幸,在全體船員的通力協作下,經過10個小時的努力,「雪龍號」最終安然通過被卡住的冰脊。
  • 雪龍號科考隊員談船上生活:一天四餐 果蔬十分缺乏
    ,能見度已不足百米,遠處的冰山隱隱約約,越來越難看到,不利的天氣眼看就要來臨……就在這時,已經在浮冰區周旋了一整天的它用盡全身力量,再次向前方一大塊堅冰猛衝上去,就在那一瞬間,船頭冰面突然裂開一條水道。
  • 馬航飛機失蹤最新消息:雪龍號科考船將赴印度洋中心搜尋失聯航班
    今天(21日)上午,正在澳大利亞珀斯靠港的中國科考船「雪龍號」在補給完畢後將立即出發參與搜尋,預計4天左右抵達衛星發現疑似殘骸的相關海域。「雪龍號」已安排部分不參加搜尋任務的科考隊員提前下船回國。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稱,雪龍號將赴「離陸地最遠的地方」進行搜救工作。
  • 南極科考「雪龍號」直升機墜毀 機骸已找到 1人失蹤
    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交通運輸部海事部門全力搜救"雪龍號"租用直升機新華社北京4月12日電(記者林紅梅)12日11時20分,南極考察船「雪龍號」在上海外高橋碼頭停靠時,「雪龍號」租用的直升機在完成任務返航時失事墜海。中國海上搜救中心迅速組織力量,全力投入救助中。
  • 雪龍號受濃霧影響發生碰撞 雷達發現不了?
    很多人以為,撞上冰山這種大型目標只能發生在上個世紀初那種缺乏有效雷達的年代,然而實際上,就在北京時間的1月19日10點47分,我國雪龍號極地科考船在執行它的第35次南極考察時,因為濃霧等因素的影響,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區與冰山發生碰撞事故。所幸由於航速較低,並未造成人員傷亡。
  • 「雪龍號」歸國 第33次南極科考刷新抵達全球最南紀錄
    芊燁 攝   中新網上海4月10日電 (陳靜顧榮華)中國國家海洋局極地研究所所屬科考船「雪龍號」完成第33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10日抵達上海長江口水域。此番科考,雪龍號科考船行駛到南緯78°41′羅斯海水域,刷新了全球科學考察船在南極海域到達的最南紀錄,同時開闢了中國極地科學的海陸空立體化協同考察新紀元。
  • 雪龍號脫困後或再次援救俄船 中美俄齊聚南極
    俄塔社7日報導稱,隨著當地天氣好轉,俄羅斯科考船船長基謝列夫表示,他們開始獨立採取脫離冰區的自救行動。他說:「風向終於發生變化,颳起了西風。冰層開始出現裂縫。我們正在利用這些裂縫,慢慢地向北移動。我們正在緩慢前進,已經推進20海裡。但現在推進仍十分困難。大霧瀰漫,視線不超過500米。但冰層正在化為小塊,並開始裂開。而中國的『雪龍』號已經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