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是搜狐公司上市的第20周年,而CEO張朝陽和搜狐集團卻並沒有任何活動,甚至連一條微博都沒有發出,未免有些太不重視了。
2016年,張朝陽曾表示要用三年時間讓搜狐重回網際網路中心,然而四年過去,這一目標並未實現。在一波又一波網際網路「後浪」的拍打下,搜狐似乎很難再進入年輕人的世界……
當年勇:曾經的網際網路巔峰
張朝陽曾3次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敲鐘,分別是2000年7月搜狐上市、2009年4月暢遊上市和2017年11月搜狗上市。正是因為如此,採訪報導中的張朝陽往往被描述為「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的開拓者」,更有傳言稱1999年馬化騰就是在聽了張朝陽的演講後,回去做了一款名叫OICQ的軟體,即現在的QQ。
1998年搜狐正式誕生,成為主流資訊媒體和溝通互動的平臺,僅用了兩年就成功上市,同年10月被《福布斯》評為「全球最佳300名上市小公司之一」。要說搜狐的歷史是中國網際網路的半部歷史,並不誇張。
「出門靠地圖,上網找搜狐」風靡一時,搜狐成為當年無數國人觸網的第一步,搜狐和網易、新浪一起開創了中國網際網路的門戶時代。這20年間,中國網際網路從1G到如今的5G,從PC時代演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搜狐卻並未跟上這一波又一波的風口。
如今狀:失去機遇後的盛極而衰
如果說2000年的納斯達克上市敲鐘是張朝陽和搜狐的高光時刻,那麼2005年搜狐正式成為08年北京奧運會的贊助商,就是搜狐品牌價值的頂峰,這是奧運史上第一個網際網路類別贊助商。
這樣的成績並不僅歸功於張朝陽的管理,更是當時社會大形勢所帶去的機遇,然而張朝陽卻在2008年後退出公司管理,搜狐的高層也紛紛離開創業,一代領軍平臺變成了網際網路創業者的孵化器。
直到2014年,張朝陽才重新回到搜狐公司業務管理,並表示要開展改革。2016年,張朝陽將搜狐的二次發展押在了新聞和視頻這兩個業務上,突破點雖然精準,卻不敵頭條、抖音、快手等大勢平臺的飛速發展,搜狐和張朝陽被牢牢拍在沙灘上,毫無還手之力。
截止7月13日,搜狐的總市值下降到了4.35億美元,曾經一同創業的新浪市值為26.42億美元,其旗下微博市值達到84.62億美元;網易市值為664.56億美元,且在6月正式登陸香港聯交所。
在如今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市值排行榜裡,張朝陽和他的搜狐,歸屬於 Other 。
未來態:重重戰場難破局
搜狐成立的第十年,張朝陽錯過了搜尋引擎的風口,彼時還沒有關鍵詞搜索,而張朝陽全身心投入在門戶上,沒有意識到分類導航最終會走向搜尋引擎。之後,百度CEO李彥宏找到張朝陽要流量,張朝陽並未拒絕,這一「給」,也把關鍵詞搜索的良機拱手相讓。
2009年新浪微博上線,逼得張朝陽復出宣戰——8個月後推出搜狐微博。然而,搜狐傾盡人力物力財力也沒有打贏這一仗,扳倒已經擁有一定規模和品牌知名度的新浪微博並不容易。
更不用提之後的網際網路行業,騰訊的微信、字節的頭條抖音等平臺軟體佔據了移動社交領域的半壁江山,錯過風口的搜狐何以能去撼動,甚至連勢均力敵都難以做到。
今年因為疫情,直播被按下了加速鍵,張朝陽看到了搜狐視頻的新機會,他曾多次對媒體表示,直播帶貨不是一個風口,而是一個長期趨勢,未來他會拉動更多名人加入搜狐視頻入局直播。
但直到今天,我們仍未看到搜狐視頻的直播業務有何突破,張朝陽本人的帶貨直播也僅在首秀時獲得了關注。在搜狐的戰略規劃中,直播未來進化的平臺化方向勢必是重中之重,但想要在直播領域中求得一線生機又談何容易。
或許,搜狐這次又慢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