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一條連接質膜和葉綠體的病原體防禦途徑

2021-01-08 科學網

科學家發現一條連接質膜和葉綠體的病原體防禦途徑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5 13:42:46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Rosa Lozano-Duran課題組發現一條連接質膜和葉綠體的病原體防禦途徑。相關論文於2020年8月24日在線發表在《細胞》雜誌上。

研究人員發現,植物病毒編碼蛋白在激活植物防禦後會從質膜重新定位到葉綠體,從而幹擾葉綠體依賴性抗病毒水楊酸(SA)的生物合成。令人驚訝的是,研究人員發現來自不同界的植物病原體似乎已經融合發展為靶向葉綠體,並在與膜結合後削弱了SA依賴性防禦,這依賴於兩個亞細胞靶向信號,N-肉豆蔻醯化位點和葉綠體轉運肽。這種模式也存在於植物蛋白中,其中至少一種反過來激活了來自葉綠體的SA防禦。

 

綜上所述,這些結果表明植物中存在連接質膜與葉綠體並激活防禦的途徑,並且該途徑已被植物病原體在宿主-病原體共同進化過程中所選擇,從而通過抑制SA反應來促進毒力。

 

據悉,葉綠體是植物與病原體相互作用過程中防禦激素反應激活的關鍵因素。

 

附:英文原文

Title: A Defense Pathway Linking Plasma Membrane and Chloroplasts and Co-opted by Pathogens

Author: Laura Medina-Puche, Huang Tan, Vivek Dogra, Mengshi Wu, Tabata Rosas-Diaz, Liping Wang, Xue Ding, Dan Zhang, Xing Fu, Chanhong Kim, Rosa Lozano-Duran

Issue&Volume: 2020-08-24

Abstract: Chloroplasts are crucial players in the activation of defensive hormonal responsesduring plant-pathogen interactions. Here, we show that a plant virus-encoded proteinre-localizes from the plasma membrane to chloroplasts upon activation of plant defense,interfering with the chloroplast-dependent anti-viral salicylic acid (SA) biosynthesis.Strikingly, we have found that plant pathogens from different kingdoms seem to haveconvergently evolved to target chloroplasts and impair SA-dependent defenses followingan association with membranes, which relies on the co-existence of two subcellulartargeting signals, an N-myristoylation site and a chloroplast transit peptide. Thispattern is also present in plant proteins, at least one of which conversely activatesSA defenses from the chloroplast. Taken together,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 pathwaylinking plasma membrane to chloroplasts and activating defense exists in plants andthat such pathway has been co-opted by plant pathogens during host-pathogen co-evolutionto promote virulence through suppression of SA responses.

DOI: 10.1016/j.cell.2020.07.020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0885-0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Cell 新發現!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信號傳遞途徑
    Cell 新發現!中科院上海逆境中心研究團隊揭示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信號傳遞途徑責編 | 逸雲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經常遭受各種威脅,包括病原體(例如病毒和細菌)的攻擊。該研究揭示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病原體可以劫持這種在植物細胞內部傳遞信息的途徑,抑制植物防禦反應的激活。另外,該研究還發現不同類別的病原體進化出相似的策略來利用這種植物途徑,達到抑制植物防禦的目的,有力證明了這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信號傳遞途徑在植物與微生物相互作用中起著核心作用。
  • 從細胞膜到葉綠體 科學家在植物抗病信號途徑方面取得重大發現
    2020年8月24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外籍科學家羅莎·洛薩諾·杜蘭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上發表論文,揭示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文章報導了一些植物蛋白如何與細胞膜相關聯,並在感知病原體存在時,它們又如何從細胞膜轉移至葉綠體內部,「警告」葉綠體有威脅存在。
  • 防禦有「道」研究發現植物抗病信號傳遞途徑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外籍研究員羅莎 ·洛薩諾—杜蘭研究團隊發現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該途徑在植物感受到病原體威脅後能激活植物的抗病反應。相關成果8月24日在線發表於《細胞》。植物是地球上幾乎所有生命的基礎,植物和人類一樣,也會面臨周圍環境的各種威脅,同樣經歷「生老病死」。
  • 防禦有「道」 研究發現植物抗病信號傳遞途徑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外籍研究員羅莎 ·洛薩諾—杜蘭研究團隊發現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該途徑在植物感受到病原體威脅後能激活植物的抗病反應。相關成果8月24日在線發表於《細胞》。
  • 植物抗爭之路:從細胞膜到葉綠體 科學家在植物抗病信號途徑方面取得重大發現
    植物也需要面對來自周圍的各種威脅,會受到包括植物病原體(例如病毒和細菌)的攻擊,使植物生病甚至死亡。在長期進化過程中,植物已形成一系列複雜且巧妙的機制來感知來自病原體的威脅,並產生相應的防禦反應,從而阻止或消除病原體的入侵。這個過程不僅包含簡單對威脅的識別,更需要在空間上傳遞識別到的信號並協調各種響應。對信號的識別和響應發生在植物細胞層面。
  • 植物抗爭之路:從細胞膜到葉綠體 科學家在植物抗病信號途徑方面...
    植物也需要面對來自周圍的各種威脅,會受到包括植物病原體(例如病毒和細菌)的攻擊,使植物生病甚至死亡。  在長期進化過程中,植物已形成一系列複雜且巧妙的機制來感知來自病原體的威脅,並產生相應的防禦反應,從而阻止或消除病原體的入侵。這個過程不僅包含簡單對威脅的識別,更需要在空間上傳遞識別到的信號並協調各種響應。  對信號的識別和響應發生在植物細胞層面。
  • 研究發現植物抗病信號傳遞途徑
    本報訊(見習記者何靜)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外籍研究員羅莎 ·洛薩諾—杜蘭研究團隊發現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該途徑在植物感受到病原體威脅後能激活植物的抗病反應。相關成果8月24日在線發表於《細胞》。植物是地球上幾乎所有生命的基礎,植物和人類一樣,也會面臨周圍環境的各種威脅,同樣經歷「生老病死」。
  • 科學家在植物抗病信號途徑方面獲重大發現
    王筱驕 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在長期進化過程中,植物已形成一系列複雜且巧妙的機制來感知來自病原體的威脅,並產生相應的防禦反應,從而阻止或消除病原體的入侵。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獲悉,該中心西班牙籍Rosa Lozano Duran研究團隊8月24日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揭示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
  • 最新 | 上海科研團隊成果登上《細胞》,在植物抗病信號途徑方面取得發現!
    文章揭示了植物中存在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抗病信號途徑,感知病原體威脅,從而誘導植物免疫防禦開啟。對信號的識別和響應發生在植物細胞層面,植物細胞通過細胞膜識別特定的分子以感知潛在攻擊者的存在並發出「警報」,然後將信號傳遞到細胞內部包括葉綠體在內的不同細胞區室,最終到達細胞核以調節植物抗病基因表達。儘管對於植物的生存至關重要,但這種「警報」信息如何在細胞內傳遞,科學家們尚未完全了解。該研究發現一些植物蛋白具有細胞膜和葉綠體雙重定位。
  • 上海團隊解開植物抗病信號途徑之迷,外籍女科學家任科研組長
    北京時間24日深夜,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西班牙科學家羅莎.洛薩諾-杜蘭(Rosa Lozano Duran)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上發表論文,揭示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文章報導了一些植物蛋白如何與細胞膜相關聯,並在感知病原體存在時,它們又如何從細胞膜轉移至葉綠體內部,「警告」葉綠體有威脅存在。
  • 揭示植物抗病之謎:從細胞膜到葉綠體之間如何拉響警報
    8月24日晚,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Rosa Lozano Duran 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上發表論文,揭秘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並揭示一些植物蛋白是如何與細胞膜相關聯,並在感知病原體存在時,又是如何從細胞膜轉移至葉綠體內部,「警告」葉綠體有威脅存在。
  • |揭示植物快速傳遞「警報「」信息的重要信號途徑
    文章揭示了植物中存在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抗病信號途徑,感知病原體威脅,從而誘導植物免疫防禦開啟。植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已形成一系列複雜且巧妙的機制來感知來自病原體的威脅,並產生了相應的防禦反應,從而阻止或消除病原體的入侵。這個過程不僅包含對威脅的識別,更需要在空間上傳遞識別到的信號並協調各種響應。
  • 當植物受到病原體攻擊 細胞膜到細胞核會一路拉「警報」
    科技日報訊(王筱驕記者王春)像人類一樣,植物也需要面對來自周圍的各種威脅,會受到病毒和細菌的攻擊。在長期進化過程中,植物已形成一系列複雜且巧妙的機制來感知來自病原體的威脅,並產生相應的防禦反應,從而阻止或消除病原體的入侵。  那麼,植物是如何感知這些攻擊呢?
  • 當植物受到病原體攻擊 細胞膜到細胞核會一路拉「警報」
    在長期進化過程中,植物已形成一系列複雜且巧妙的機制來感知來自病原體的威脅,並產生相應的防禦反應,從而阻止或消除病原體的入侵。那麼,植物是如何感知這些攻擊呢?研究人員發現,植物能夠通過細胞膜發現潛在攻擊者,並發出「警報」。這些「警報」會傳遞給進行光合作用的葉綠體,最終到達存儲遺傳物質的細胞核,調節植物抗病基因表達。
  • 中科院植物研究團隊發論文揭示植物病原入侵途徑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韓瓊2020-08-25 00:00北京時間8月24日23點,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上發表論文,揭示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
  • 我國細胞膜信息傳遞研究獲重大發現
    病毒和細菌的效應蛋白挾持植物中一條細胞膜到葉綠體的抗病信號途徑,以抑制植物免疫。  長期以來,對於這種「警報」信息如何在細胞內傳遞,成為科學家在植物領域探索的焦點。日前,我國傳來好消息,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研究團隊,揭示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相關成果已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上。
  • 這位在上海工作的外籍科學家取得重大發現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2020年8月24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西班牙籍羅莎•洛薩諾•杜蘭研究團隊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細胞》上發表論文,揭示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
  • Plant J | 山東農大揭示交替氧化酶途徑參與光破壞防禦新機制
    交替氧化酶途徑(alternative pathway; AP)是植物線粒體中細胞色素氧化酶途徑之外的一條非磷酸化電子傳遞途徑,可以不受跨膜質子梯度和ADP可用性的限制快速消耗線粒體內的還原力,從而防止逆境下線粒體內的活性氧產生,保護線粒體。此外,交替氧化酶途徑可以緩解強光下葉綠體內的光系統II(PSII)光抑制。
  • 溶酶體、液泡、葉綠體等八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在真核細胞中很多核糖體附著在內質網的膜表面,成為附著核糖體。在原核細胞的細胞膜內側也常有附著核糖體。還有些核糖體不附著在膜上,而呈游離狀態,分布在細胞質基質內,稱為游離核糖體。附著核糖體和游離核糖體所合成的蛋白質種類不同,但核糖體的結構和化學組成是完全相同的。
  • 中科院外籍科學家揭示病毒如何「騙過」植物併入侵的 揭示病毒的...
    病毒、細菌是如何「騙過」植物自身的防禦體系的?如何在保證植物產量不減少的情況下還能增強抵抗力?北京時間8月24日23時,中國科學院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的外籍科學家羅莎·洛薩諾·杜蘭(Rosa Lozano Duran)團隊在《細胞》上發表論文,揭示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