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近期手機和電腦總出現關於「自律」的文章推薦。有的說人需要自律,自律就能變成億萬富豪;有的說,試了自律之後,幾乎抑鬱崩潰。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大多人,對自律的理解都錯了。這些所謂的「自律」,說得難聽點兒,要變成「自殺」,已經錯到沒邊兒了。
好好的一個詞,快被人們的唾沫星子「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了。某些人的語文課是體育老師教的嗎?誤導人可不好。
下面是百度百科的解釋,確實有點晦澀。
自律,出自《左傳·哀公十六年》,指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法度,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指不受外界約束和情感支配,據自己善良意志按自己頒布的道德規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則。
自律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
一、自律只是對自己行為的約束。也就是說自律只是要求自己不去幹什麼事。比如熬夜是錯的,不能幹,不熬夜,這叫自律。需要強調的是,自律並不是要求你自己去幹什麼事兒,自己要求自己去幹什麼,那都不是自律的範疇。比如一年看幾本書,一天跑多少步,這些是目標,可以用信仰來指導。自律不能指導你去做什麼,只能是要求你不做什麼。
每天睡眠8小時,每天走路8000步,慢跑5公裡,一年讀1000本書。跑步、讀書等等要做的這些事和自律沒有任何關係。
如果,你還不能理解,請對比「法律」這個詞。法律是提出的要求,人不能做哪些事,做了就是違法,並沒有指出要去做什麼事兒。
二、那麼如何「自律」呢?如何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呢?約束的原則是「遵循法度」。法度的意思是法度,指法令制度;法則,秩序,行為的準則。首先,自律要求人不能違法犯罪,符合制度法律等,另一方面,是符合自然法則、秩序。法則秩序的意思,即自然規律,比如餓了吃飯,困了睡覺,累了休息,按照自己身體最自然的要求來做。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工作就是工作,走路就是走路,心無雜念。生活中,不按照自然法度來,身體出問題,並沒什麼奇怪。
總之,自律=不幹那些錯的事! 以社會和自然的法度評判
目標=幹哪些正確的事!以個人的信仰評判
結論
自律和「億萬富豪」這件事,根本不沾邊,跟成功學也不沾邊。自律是做人的基礎,是一種基本保障。做個好人,做個健康的人。
自律和「抑鬱症」,更是沒關係。很多人是把自律和目標混了。目標是由個人的信仰指導,比如「為人民服務」就是一種信仰。在正確信仰的指導下,才能樹立一個正確的目標。信了「偽科學」,目標自然就會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