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人只有一種:逼自己自律,把自律做到極致的人

2021-01-18 小務虛

稻盛和夫在《敬天愛人》裡面說:「越是努力的人,越是能力大的人,越要時時刻刻反省,天天反省,否則,人這個東西就會墮落,這是規律」。

我們會發現,越是成就大的人,越是優秀的人,就越是強調這種時時反思反省的自律,那麼我們就要問一個問題,到底為什麼需要如此重視反思反省,自律,到底自律什麼?我們的敵人在哪裡?

一切的答案,就在大腦裡面!

我們在前面幾個章節中,從大腦的原理層面導出善有善報必然成立的結論,稻盛和夫所說的,為世人,為社會而努力奮鬥,是一個人的最高品質,把一顆至善的發心放在人生與事業上,秉持作為人,何為正確的基本原則,全力以赴,必然會結出善的正果。

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與人為善,它實際上代表著大腦裡面的共情網絡,而這個共情網絡的打造關鍵時期,就是每一個人的兒童成長時期,因此,這個從小到大的成長時期的家庭環境,教育環境與社會環境,就成了一個人是否擁有這個共情網絡的關鍵。

人類大腦本能最底層的基因層面腦是在幾百萬年前的叢林環境中構建完畢的,而每一個人的大腦的關鍵塑造期,就是出生後的綜合環境,其中家庭環境是重中之重。

這兩個層面,造就了每一個人的本性與性格,基本決定著一個人一生所能達到的人生高度。

因此,對於所有已經在看本書的讀者來說,你是否擁有與人為善的天然品質,是已經大體上定型的了!這就是一個人的性格,甚至對於年紀更大的人來說,這種定型更是達到了頑固的地步。

因此,即使你知道善有善報的因果論,即使也相信它,但是在大多數日常情況下,你的所有默認的瞬間本能反應,就一定還是聽從你原本的本性。

有什麼樣的大腦神經元網絡決定著你會做出什麼樣的行為,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不過,好消息是,現代科學已經基本可以確定的是,我們的大腦,終身具有可塑性!

但是壞消息是,在一個已經接近雕刻完成的雕像上,再進行二次修整與雕刻,這是一個難上加難的過程,這就是為什麼成年後的修身難度會如此之大的原因,我們實際上,面臨的敵人,是已經接近成型的大腦神經元網絡,我們是要去修正這樣一個網絡,使得它能朝向一個相對更正確的方向前進。

而這樣的修正,又是何其之難,即使成長後,我們必然還是會處在某種社會網絡中,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會繼續潛移默化進一步影響塑造著我們的大腦,因此,很多時候,我們努力奮鬥是在一個既定的範圍之內的,這個範圍就是所有這些環境綜合起來的我們,這就是我們發揮作用的空間,我們無力超越這個空間,因此我們的大腦就在這個空間以內。

因此,實際上我們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大腦是綜合環境的結果,我們有目的的學習某些理念,然而試圖來改變人生,這實在是以卵擊石,因此,要改變人生,就必須從大腦所處的整個環境入手。

除非,我們能有目的,有意識的去主動修正它。

但是身處某個環境來做這樣的事,難度就會變得無限大,這就更考驗人的意志,因此,只要我們還在這些環境中,修行就得時時刻刻進行。

這就是我們所要做的人生功課,而自律,就是這樣一個可以有效重塑我們大腦神經元網絡的工具。

《次第花開》作者希阿榮博說:「從長遠來說,如果我們若真心替別人著想,首先須做到自律」。

而自律之所以重要,就在於它是一個符合大腦神經元原理的工具,它不僅能提升我們的共情網絡,還能有效攻克我執。

因此,為什麼自律如此重要?我們到底面臨著什麼樣的敵人?我們需要跨越什麼樣的障礙?

敵人在哪裡?

300萬年前,叢林時代所形成的動物本性人類有文明開始,文化對每一個人的制約與影響【以成年為分界線】兒童期與青少年期所形成的大腦網絡。成年後所處的環境對應的大腦網絡。這就是一個簡化版的敵人,下面具有分析:

有一位讀者看了最近幾篇文章後說:「不就是佛陀理論嗎?」

王東嶽老師曾經說過,讀古文讀經典有2種讀法:

一種就是「我注六經」,也就是為讀者解讀經典著作的思想,註解等。另一種就是「六經注我」,也就是我借經典著作來論證我的主張。第一種有些類似站在山腳下看山頂,猜測山頂有什麼。第二種則是直接站在一個更高的山頭,來看其他經典著作。

幾年前,小務虛在讀很多經典著作的時候,往往就是第一種,站在山腳下看山頂,作者提出一個觀點,你甚覺得有道理,你甚至決定要在生活裡面踐行,但是停留在表面的認知,卻是無效的。

正如我在幾年前,通讀了大量的書籍,但是我依舊相當迷茫,我始終無辦法把這些讀到的東西,真正的應用到人生裡面,因此我一直在探索。

正是帶著這樣的疑問,我一直追索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現象,不斷的深入挖掘,不斷的更深入現象背後的本質,最終,當我開始能站在一個更高的山頭來看下面其他一些著作的理論時,我才恍然大悟為什麼之前的學習會沒有用的原因。

其中核心的原因就是,站在山腳下看山頂,永遠只能看到邊邊角角,因此,如果從邊邊角角的層面出發來構建人生,那麼往往意味著我們把一切都架構在一個極為脆弱的基礎之上,這就好比蓋樓,地基不打結實,蓋起來的樓,蓋得越高,就會越危險。

這就是小務虛本專欄的著眼點,大家會發現,在前半部分的章節中,我們更多的是停留在底層的原理原則方面,然後慢慢的往上分析,能量的原理原則在最底層。

然後在最近的章節中,我們考察更多與大腦相關的原理,我們拿這些大腦的原理原則,來解讀一些經典理論,我們會發現,這些幾千年前的經典理念,竟然是與我們的大腦原理相匹配的。

這就是一種能流傳千年的文化的道理所在,它肯定不是因為一些花言巧語的東西,它之所以能廣為流傳,那麼意味著它有效,意味著如果能按照它所介紹的方式方法去嚴格執行與踐行,那麼就一定會發生實實在在的改變。

但是小務虛又有另外一個信念,那就是我決不盲從,因為我深信科學的力量,特別是我有幸生在21世紀,因此,科學成了我研究這些經典理論的一個重要工具,我希望用科學的知識來論證這些經典理念,因為單一的一家之言,無法使我徹底的信服,無法使得我把一生都放進去踐行,更何況,大多經典理念,起源於科學還沒有興起的時候,這是核心原因。

這個觀念或許來自王東嶽,他是對的,王老師深深的影響著我,曾經也是我的唯一,但當我繼續往前走的時候,我才發現,一切都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人生,就是不斷證悟的過程。

深入了解了大腦的原理後,我才明白為什麼佛陀會主張的出世修行,為什麼稻盛和夫需要用一系列的書籍來提醒大家要動機至善,要時時刻刻自我反省,他甚至說:「否則,人這個東西就會墮落,這是規律」。

這個問題到底意味著什麼?如果不對它進行深刻的覺察與反思,不深入到它的本質裡面,不深入到它的靈魂之處,不把它重視到每一時每一刻,只要我們稍微有一點點的放鬆警惕,我們就極有可能立刻被遮蔽。

賈伯斯說他從17歲開始,連續33年每天都會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我還會繼續做我今天即將要做的事情嗎」

古往今來,各大成者,越是大成就的人,越是修行越高的人,對這個問題就越重視,重視到每一分每一秒,終身都在重視這個問題,雖然大多數人也無法徹底的搞明白到底最底層的規定性是什麼,但是在現象層面,只要我們用心去覺察,每一個人,都可以覺察到大量的事實。

即「我執」的力量,超乎我們的想像,我執,時時刻刻在向我們發起挑戰!稍微不注意,稍微放鬆一下注意力,我們就會被給籠罩。

這裡面的核心原因就跟我們的大腦密切相關。

我們很多人第一潛意識就是大腦是我自己的,我的人生由我自己說了算。這樣的想法是大錯特錯。

所有問題的原因,就在我們大腦的構造上!

考察對一個人的人生影響,我們可以把大腦的構造階段,分為三個階段:

出生前的大腦【比喻為基因腦】出生後到你成年後【比喻為文化腦】成年後,你有意識的訓練自己的大腦【比喻為顯意識腦】請不要懷疑出生前的大腦構造結構對你的影響,它是決定性的,這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是後一個階段的基礎,它在時間上也處於前後的演化關係,它符合我們之前提出的理論,每一個後一層的高效率是建立在前一層的高效率之上的。

有一句接近真理的話可以全面的概括這三層腦的關係:越是底層的東西,越具有奠基性,決定性與穩定性。

請牢牢記住這句話,它是一切問題的根本原因,也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核心。

出生前的大腦

出生前的大腦,這裡主要就是指我們基因層面的大腦,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論述過,人類的大腦不是獨立發展出來的,它是在與環境特別是與其他動物們的相互競爭相互影響中迭代出來的。

我們向來也喜歡把人類視為極為獨特的物種,把我們與動物們分得清清楚楚的,這樣的想法,只會讓我們更看不清方向,我們原本都是一家,正如現在的地球人,都是同一個祖先一樣,這種隔離的眼光會阻礙我們看清自我的本性。

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我們所能探索的領域更為深入,眼光更為廣闊,如下這張胚胎學的圖顯示,所有的哺乳動物,在早期的胚胎大腦的發育時,其顯示出來的這種彎曲的特徵,都是極為相似的,右邊是發育數周的人類胎兒【上】及豬的胎兒【下】,大數多哺乳動物的胎兒在早期發育階段,都具有極為相似的彎曲狀態。

胚胎大腦發育特徵-彎曲

考察這個問題,到底有什麼樣的意義?

可以說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點,首先,我們在之前用能量的角度已經推導出萬物同源的觀點,這個過程,經歷幾十上百億年,我們說這是宇宙意志的體現,但是我們從來缺少這種直接的證據展示,這使得我們沒法讓自己堅信這一結果的無可質疑性。

但是我卻要強調,不要心存僥倖,承認這一點,是我們看清我們最底層本性的關鍵所在,如果我們不承認我們的動物性,那麼我們就不可能尋找到真正意義上的人生答案,要想搞明白「作為人,何為正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從這一點開始考察。

人類大腦聯合皮質比例最大

承認自己就是一頭動物,承認自己的動物性是起著主導與主宰性作用的,有利於我們時刻保持對它的重視及審視。

人類大概是在500-600萬年前與黑猩猩分家的,如上各哺乳動物的大腦圖所示:

越低級的動物,紅色區域所佔的比例越多,這個區域代表著更多的運動與感覺的能力。而越高級的動物,聯合皮質所佔的比例越多,人類的聯合皮質比例是最多的,這個區域代表著更多的複雜能力,如情緒,記憶及邏輯能力等。這些底層能力的構建時期,就是在我們跟黑猩猩分家後的叢林環境,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本專欄的前半部分中,有相當的章節都與這一時期人類的進化相關。

哺乳動物大腦對比

如上這張各哺乳動物的大腦圖,可以看出人類的大腦與各哺乳動物們存在著諸多相似特徵,越高級的物種,這些相似的特徵就越多,特別是黑猩猩,不對比幾乎看不出區別。

同時,可以明顯的看出,人類的大腦比黑猩猩的大腦分化的更細緻,這就是我們擁有更多高級認知能力的原因。

而所謂的進化,不是人類自己決定的,而是所有哺乳動物及環境共同決定的,這一層進化,決定著我們的本性,而它就體現在我們大腦裡面的動物腦及情緒腦這兩層底層腦裡面,因此,我們能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感覺到什麼及我們瞬間反應出來的自動化情緒,就是對應在這兩層腦的神經元的構建上的,所有的自動化的底層規定性,都是這些最底層的神經元細胞規定著的。

實際上,我們在前面章節中提到的三層腦結構:動物腦,情緒腦及新腦,它所體現的,是我們的神經元系統裡面的神經細胞,也是有前後演化的關係的。

我們把這三層腦的關係比喻成:人,公司與國家的關係。

我們也可以藉助我們視覺在大腦皮質裡面的幾層關係,來理解我們人感知與知覺的原理。

比如我們的視覺過程它涉及如下這幾層神經細胞:

視網膜:在我們視網膜上的視椎細胞與視杆細胞,它們將光波轉化成電脈衝信號,進入我們的視神經。LGN:視神經將這些視網膜信號傳遞到丘腦的LGN細胞,形成一個對外界的初級圖像。V1:這是大腦裡面的視覺初級皮質,這裡的細胞主要對LGN初級圖像中所形成的邊緣反應。V4:V4的細胞對V1區的細胞所獲得的邊緣信息進一步的加工,如通過對比邊緣的區別從而獲得對象是什麼的概念。V5:V4細胞也是對V1區的細胞所獲得的邊緣信息作進一步加工,如通過組合與對比邊緣,形成對物體運動的感知。前額葉中部:前面幾個步驟最終獲取到了「什麼物體在運動」這個信息,信息會繼續往前傳遞到我們的前額葉中部,前額葉會繼續對它進一步判斷,如這個東西的情緒是什麼,要進一步做出什麼樣對應的本能反應等等。外側前額葉如果也參與進來,那麼會繼續對這些信息進行綜合權衡利弊,規劃與分析,這個過程就是顯意識的過程,而前面的6個步驟,都基本是潛意識的過程。

這七個步驟,是一個不斷的往上遞交的過程,每一個後一層過程都是在前一層的基礎上進行的,沒有前一層的存在,後一層就無法運轉。

每一個後一層的高效率,都是建立在前一層的高效率之上的。

實際上,真實的世界並不是我們人眼所看到的如此這般豐富多彩的,會被我們的視覺中樞處理成栩栩如生的世界前,有大量的基礎性工作發生在我們的底層細胞層面,比如視網膜上的上億個處理大量光波波長的視細胞,這是極龐大的一個工作量,在長達幾億年間,這些細胞被進化成能夠快速的對波長進行自動化的處理,處理後的初級信號傳遞給下一級中樞,如LGN,LGN這個處理中心,可以簡單理解為動物的對外界的條件性反應,所有動物大體都有這個中心,它是生存的必須。

接著壓縮處理後的信號被送往初級視覺皮層,即V1,V1主要處理輪廓與邊緣,使得我們可以把眼前的世界中的每一個物品獨立出來識別。

下一級V4,開始進入高級皮層,可以對V1識別出來的物品賦予概念:「這是什麼的概念」,動物們就沒有進化出這些可以定義物品的高級皮層。

一直到第7層,才進入我們的顯意識,這個過程,有些類似於信息不斷被封裝的過程,每一層都會剔除掉大量不相關的信息,只封裝目標信息,因為越高級的皮質,越需要將資源用在關鍵點上,用在刀刃上。

因此,到第7層的時候,每次同時只能有一條信息進入顯意識,因此就必須是最重要的那條信息,處理完這條信息,下一條信息才能進入顯意識。

這就是我們視覺發揮作用的一個前後關係,它的原理在某種程度上體現著我們的整個機體的作用機制,即我們的機體裡面,存在著大量前後關係的組織,每一條信息都首先在這些底層的組織處理完畢後,才提交到後一層組織,層層遞交,層層壓縮信息,最終極少量的信息到達我們的顯意識。

請深刻理解這個概念:每一個後一層的高效率是建立在前一層的高效率的基礎之上的。

大量的信息都停留在潛意識層面,因此,大部分的日常對外反應,這些底層的組織都自動化主導著機體,因此,幾乎98%以上的行為,都是這些自動化的底層組織控制著的。

這就是每一個人出生前,大腦的規定性。

文化對大腦的規定性

在大腦前面這些結構的原理的基礎上,人出生後所經歷的一切,就相當於在這個框架的前提下,不斷的往大腦存儲信息,我們叫經驗,人與人,人與物的每一次互動都代表著可能塑造著我們的大腦,可以形象的理解為,每一次人與外界的連結,都是大腦裡面神經元之間連結的形成,某些事情,某些人,某些動作,我們主動重複得越多,甚至在腦裡面不斷的多次的聯想,都在是塑造我們的大腦。

量變最終會達到質變,當所謂的習慣形成之時,意味著在腦裡面的某組神經元網絡打造完成,可以交由底層部門對應的自動化處理,而不用佔用有限的,珍貴的,耗能的顯意識資源。

相關焦點

  • 真正的自律,其精髓就是一個「狠」字!對自己狠一點,逼自己一把
    原因眾多,做不到自律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因素,也就是說,大部分人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時間觀念,對自己不夠狠,捨不得壓榨自己,狠狠地逼自己,做事不上心,太過貪圖安逸……所以說,真正的自律,其精髓就這一個「狠」字!對自己狠一點,逼自己一把!
  • 自律的人,最值得深交
    自律與否,也和朋友密切相關。在一群放縱的人中間,很難想像自己能努力進取。走過半生,遇到過樂觀的人,悲觀的人,智慧的人,愚蠢的人,形形色色。到頭來,還是自律的人最值得深交。刷到過一個話題:自律的人都很無趣嗎?只想說一句:「他們之所以顯得無趣,不過是因為戒掉了低級欲望。」
  • 睿智燈塔-「二十英裡法則」真正自律的人,大都是因為做到這一點
    王小波說,人一切的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而自律,恰恰是解決人生痛苦的根本途徑。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自律的品質。每天,都會有太多人跳出來告訴我們,要自律,要學會掌控自己的人生,成為自己的主人。
  • 自律的人是不是大多都無欲無求?
    一直以來,都有不少人問我關於自律的問題:如何克服懶散拖延?如何讓自己每天充滿動力?怎樣改掉熬夜晚睡的壞習慣?怎樣才能變得像你一樣自律?很多人認為自己無法自律的原因是自控力不足,也有人覺得是自己欲望太多,難以克制。剛好,前兩天在知乎看到這個問題:自律的人是不是大多無欲無求?
  • 6條高效建議 I 教你如何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撫摸一下漸漸凸起的肚腩,有一種深深的罪惡感和羞愧感。正如坐在旁邊的馬爺所總結的,成功人士共有的一個特點是自律。如果能夠做到自律,就會離成功更近一步。同為作家的村上春樹,每天清晨4點起床,寫作5小時。她呈現給大家的是一種健康的、有力量的美。如果堅持運動你也會有好身材,如果堅持學習你會有很大的提高,如果……正如一句話所說,懂得很多道理可還是過不好這一生。管不住嘴,邁不開腿。自律,實踐起來似乎比「死」還難受。那麼拯救你的方法來了。深呼吸倒數5個數,看看該如何行動。
  • 自律和不自律之間,差的是整個人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01許多人因為整天待在家裡,缺乏鍛鍊,體重蹭蹭蹭地往上漲,甚至有的人完全胖成了另外一個樣。 但在我身邊,也有極少數人,他們居然能一直做到保持好身材。他們其實也不是天生吃不胖。
  • 一位教師堅守奮鬥的自律人生,自律是讓孩子值得擁有的優秀品質
    教室很小,同樣分配到這兒當老師的人,看到學校的模樣,掉頭就走了。可白玉國卻決定留下來。「這裡的一草一木都傾注了我的心血,在我手中一點一滴建起來的,早已經捨不得。」20多年的堅守,白玉國對學校、對學生有著極深的感情,「只要學校在,我就會一直堅守下去。」沉下心來做教育,本本分分做老師,是白玉國一生永不改變的誓言。堅守的歲月,那份清苦和孤寂只有白玉國心裡最清楚。
  • 你自律的程度,決定著你人生的高度
    越自律,越優秀,越自律,越有話語權,身體和人生都是如此。所有優秀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人和人的差距,就是這樣逐漸拉開的。康德說:「所謂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歌德說:「誰若遊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便永遠是一個奴隸。」
  • 生命是什麼 | 自律決定著你人生的高度
    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了別人優秀的樣子,卻往往忽略了他們真的把所有碎片時間都利用起來成長自己,為此付出了近乎自虐般的努力。不是優秀才自律,而是你自律了,才會變得優秀。越自律,越優秀,越自律,越有話語權,身體和人生都是如此。所有優秀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人和人的差距,就是這樣逐漸拉開的。
  • 深圳牛肚市場的良性發展 關鍵靠商家自律 這家火鍋店做到極致!
    誠然,在處理牛肚等相關食材的品質問題上,除了市場監管之外,更關鍵的還是在於商家的自律。自律性高的品牌商家不管在任何時候都會把食材的品質放在首位,堅持捍衛消費者的權益健康,為他們提供更原汁原味而且健康美味的食物,就比如接下來提及到的八合裡牛肉火鍋。
  • 自律 是疫情期間最好的特效藥
    而是,高級的人生是活出真正的理性美和自律美。當很多人把聽從內心的聲音、大把的閒暇時光當成衝動,這是不瀟灑,只是為自己的退縮和意氣用事找個藉口。 很多人會說,疫情讓我運氣變差,原本想要過完年大幹一場,現在只想著得過且過。是的,你無法改變運氣,但你可以改變運氣的運氣;把自己帶到優勢的境地,是一切努力的第一步。
  • 解讀曾國藩日課12條,借鑑十種自律方法,任何一種都能幫到自己
    【管理情緒做倔強的小草】當自律變成一種本能的習慣,你就會享受到它的快樂。關於自律有一個人可以說是自律成就了他,清末時期的一代大儒曾國藩。在他的一生中雖然沒有提到自律兩個字要求自己,但是通過他每天的規劃就能看出那是一個絕對自律的人,一直到生命的結束都在保持這個習慣。
  • 自律,是一種無需別人督促的自覺
    各科老師也一再強調學生們一定要懂得自律,不然將來學習效果學習成績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這兩天孩子的班主任還要求家長每天要上傳學生的晨讀照片,但是上傳的照片稀稀拉拉,應該是很多學生都沒按要求早起晨讀。在這一點上我很欣慰,我有一個知道自律的女兒,雖然她的媽媽平常有點兒懶散,而她卻完全不受影響。
  • 自律是人生最重要的準則
    自律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之一,是克制人的劣根性最有效的辦法。不能自律的人,遲早是要失敗的。很多人成功過,但是曇花一現,根本原因就在於他缺乏自律,忘記了自律。自律,究竟是什麼?對照一下,你是不是這樣的人?
  • 關於自律的經典句子
    1.如果說成功有哪些捷徑,我覺得其中的一條應該是:每天做一點點有益小事,然後繼續執行,保持自律的狀態.2.很多時候,你可以發現一個事,那就是胸中藏有大志的人,往往是一個很自律的人.5.很多時候,你要清楚自由的本質並不是放縱自己,無所不為,而應該是自律之後的一種舒暢,是有所為,有所不為!6.你需要明白:哪怕是只對自己一點小小的克制,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登峰造極的成就往往源於自律.
  • 成功最難的是堅持:不要高估了自己的毅力,讓不自律毀掉了你
    成功最難的部分是堅持:不要高估你的意志力,讓自律的缺乏毀了你! 你是否經常發現自己不能完成計劃或任務?其實是因為你高估了自己的自控力或毅力! 我的同事想減肥,但她無法忍受健身房的大肆宣傳,所以她最終獲得了年度會員資格。
  • 學霸「草稿紙」走紅網絡,班主任直言,自律的人演算都是工整的
    我見過我們班每次考試都能第一的學霸,他總是會把自己寫完的草稿紙整整齊齊的裝訂在一起,而且在草稿紙上也能看到自己用紅色自己圈出來的錯誤和修正。老師常常拿這位同學給我們做榜樣,而實際上能做到這樣方式學習的人並不多,一個足夠自律的人,完全不需要家長、老師的操心。別人孩子迷茫、不知道從何下手的時候,他們已經制定好方式方法,並準備開始執行,這就是學霸的自律。
  • 劉德華7年不吃肉上熱搜:職場上自律的人,有多可怕?
    沒必要把自己逼的太緊。所以在學習中,他三天打魚兩天曬網,2年過去,他的口才,只能比一般人好那麼一點。學習口才,也沒有給他帶來太大的回報。在單位,他依然忙忙碌碌,在基層崗位上,停滯不前。而b同學,把所有的精力,都all in到學口才上。
  • 4個原則,幫你掌握自律,建立成熟的心智
    持有同樣觀點的人不在少數,日本的稻盛和夫在他的著作《活法》中,其核心觀點就是:「工作是一種修行。」,佛教禪宗,也要求在工作中磨練自己的心性,藉助勞動來證悟自身的價值,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升華。真正理解並運用這一原理的人,都發現它帶來的好處。然而,大多數人卻無法踐行這個道理。為什麼呢?作者提到:迴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傾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
  • 如何能讓自己每天多自律一點?(文章很長請耐心看完)
    老實說現代人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憂慮,不過是每天對又玩了一天手機、吃了一天大餐、沒有好好工作認真學習的自己止不住的失望罷了,而且人總是越失望越墮落。為什麼自律那麼難呢?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行之有效的自律?你聽說過mental energy嗎?